?

論夯實農業基礎地位與加快我國農業強國建設

2023-03-11 02:43許傳紅孫鏡軒

許傳紅 孫鏡軒

摘 要: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強國之要,任何時候都要牢牢把握住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農業的重要性,帶領人民群眾艱苦奮斗,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偉大跨越,人民幸福感顯著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了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與重要性。當前,中國邁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對農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農業強國正當其時。在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提高穩產保供能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生態低碳農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中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跨越。

關鍵詞: 中國農業; 基礎地位; 農業強國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6.012

202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要鉚足干勁,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中國用世界9%的土地養活了將近20%的人口,口糧安全基本得到保障。放眼世界,世界強國無一不是農業強國,但農業強國并沒有固定模式,中國“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以及獨特而優秀傳統農耕文明,決定了中國建設農業強國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要在借鑒西方經驗的過程中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

一、 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盵1]1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農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農業的基礎地位也隨之增添了許多新的內涵,不僅體現在生產方面,即為十四億人口提供糧食、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和市場、為國防建設提供保障等,也體現在生活、生態、文化等多個方面。雖然農業的基礎地位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但是農業基礎地位并沒有被削弱,反而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這主要表現在農業供給能力穩中有升、農業供給質量逐步提高、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農業發展體系更加健全等方面。

(一) 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強基固本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求必須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務本重農,國之大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盵2]4只有重視農業基礎地位,保障好人們生存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糧食,農業強國這艘大船才能行穩致遠。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糧食產量穩步提高,人均糧食占有量實現了翻一番的偉大成就,但是農業仍存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仍面臨著國內外嚴峻形勢的考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必須清醒看到,糧食‘十一連增也是有代價的,而長期積累的矛盾更使我們面對著不少新的挑戰?!盵2]136這就需要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進程中,重視農業的基礎性地位,端牢中國人自己的飯碗,使中國人的飯碗里裝滿中國糧。

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特別強調一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問題。我國有十四億多人口,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供給一旦出現了問題,不可能通過進口來解決問題,必須通過夯實農業基礎來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糧食作為具有戰略性的特殊物品,其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農業基礎地位的體現之一,也是中國建設農業強國面臨的首要課題?!氨U霞Z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供給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3]8。保障糧食安全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建設農業強國的基礎是否牢固,只有不斷夯實農業基礎地位,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能力,才能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由于糧食危機而引發的社會動蕩與政權變更在古今中外皆有例證且反復上演,不論是歷史上的陳勝吳廣起義還是正在經歷的21世紀第三次糧食危機,都印證了糧食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地位。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國要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去應對國際社會的不確定性,以夯實的農業地基去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二) 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助添動力

“質量就是效益,質量就是競爭力?!盵4]97夯實農業生產基礎、走質量興農之路,就要突出農業生態化、低碳化、綠色化,實現農業生產由數量增產到質量提升的轉變。農業質量提升的關鍵是農業科技含量的高低,要在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提升農產品質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2]41。通過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強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更新換代農機設備等途徑不斷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最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生產出綠色優質的農產品,農業基礎地位在此過程中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不僅是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客觀條件,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指出:“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盵3]12目前,中國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有了量的突破和質的提升,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農業物質裝備條件得到明顯改善,農業科技水平整體邁入世界前列。重視農業基礎地位,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添柴加火。

提高農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夯實農業基礎地位,不僅在于“物”的提升,也在于“人”的加持。農民是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的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4]26,將農民權益放在第一位,充分發揮億萬農民的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推動農產品質量提升,最終結果必然是增加農民收入。農業“有利可圖”,農民的農業生產積極性才會高漲,“劣農性”的傳統觀念才會得到改變。農民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農業科學知識、科學育種耕作,農產品質量才會從源頭得到改變和提升。通過質量興農、科技興農,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更加顯著,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牢固,順應了建設農業強國過程中發展生態低碳農業的要求,加快了農業強國的建設步伐。

(三) 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保障

強農惠農政策是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的長效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盵2]118從認識的高度來講,“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2]46,要充分認識到農業具有“弱質性”,面臨著不可抗拒性的自然災害與不可預測性的市場波動的雙重風險,必須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扶持與保護;從重視的程度來看,農業各部門要把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考慮如何穩產保供,又要考慮如何增加農民收益,保證兩者齊頭并進;從投入的力度來看,政府持續加大財政轉移力度,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不斷增加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通過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持續加大,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夯實,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完善的政策保障。

夯實農業基礎地位,關鍵在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三農”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農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根本在于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于黨始終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保證“三農”政策不僅停留在喊口號階段,而是得到實實在在的落實。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加大對涉農干部的培訓力度”[3]16,努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干部隊伍,為農業發展培養合格的基層領航人,使“三農”政策下得去、落得實。在鞏固農業基礎地位的過程中不斷健全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為建設農業強國提供了強有力的干部基礎和組織保障。

二、 在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導向

農業的功能是農業基礎地位的重要體現。近年來,農業的功能不斷延伸和拓展,從最基本的生產功能擴展到生活、生態、文化等功能,農業的基礎地位非但沒有受到削弱,反而不斷得到夯實和鞏固。在此前提下建設農業強國,應該將保證安全供給、提質增效、生態低碳、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為基本的目標導向。

(一) 農業生產功能決定了農業發展的安全供給導向

“稻”是生存發展之道,一米一飯關乎國家安危。由于糧食危機而引發的社會動蕩與政權變更在古今中外皆有例證且反復上演。歷史上各朝動亂,其重要原因之一不過是底層農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深刻證明了無糧則亂。被人們所熟知的陳勝吳廣起義、黃巾農民起義等都是因為土地兼并問題嚴重,農民失去土地而造成的動亂。目前全球處于21世紀第三次糧食危機之中,2022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中指出,全球有1.93億人處于糧食不安全狀態,且人數持續增長。如今國際社會稍有動蕩,各國就先捂住自己的“糧袋子”,全球新冠疫情期間,多個國家限制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沖擊,再加上2022年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糧食供應缺口增大,有些農業生產力低下的國家受到糧食危機的影響而社會動蕩,國家政權穩定受到沖擊。農業的生產功能除了為人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糧食,還能為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提供資金、市場、原材料等。在農業生產無法供應人們最基本的口糧需求時,更無法為工業、服務業發展提供資源。因此,夯實農業生產基礎、提高糧食安全供給能力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首要目標。

(二) 農業生活功能決定了農業發展的提質增效導向

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不動搖,重視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人民群眾實現了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轉變,食品需求從最基本的農副產品轉向小型化、特產化和精致化,在此過程中要處理好農產品需求側與供給側之間的矛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老百姓對農產品供給的最大關切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5]304。經歷十四年的打磨,通過制度與法律的約束,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向好,總體合格率達到97%以上,然而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仍時有發生,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難以保證。近年來,“預制菜”“??怂箍萍肌薄巴量铀岵恕钡刃聠栴}層出不窮,問題食品涉及面越來越廣、危害因素越來越隱秘,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為農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農業發展要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

農業的功能不只是為百姓提供優質產品,更要富裕農民,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實現質量興農,既要產得出、產得優,也要賣得出、賣得好?!盵4]98現在許多優質農產品仍在馬路邊上賣,仍在“提籃小賣”,尚未形成品牌效應,無法獲得規模收益。農民農業收入低,無法維持生計,只能外出打工,出現了許多空心村以及荒地的現象,因此要重視農業的就業增收功能,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為重要目標。

(三) 農業生態功能決定了農業發展的生態低碳導向

糧食是一個文明延續的火種,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能夠延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華民族歷來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古代農業實行精耕細作、休耕輪作的耕作方式,采用生物施肥方法,在最大限度保持土壤肥力的同時維持了農業的生態系統,促進了農業可持續發展。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農業逐漸被化學農業所取代,中國耕地畝均化肥用量高達21.9公斤,化肥用量約占世界化肥總量的三分之一,過度使用化肥損耗了基礎地力,增加了種糧成本,導致耕地退化。再加上農民根深蒂固的“大水大肥”的耕作觀念,農業灌溉用水量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0%以上,但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8,農業用水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水資源的浪費,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作為一個特殊的系統,它既是碳源的制造者,又是碳匯的吸收者;既是人們的衣食之源,又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接口。據《2023中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顯示,農業生產碳排放量僅占全國碳排放的6.7%,人均碳排放量遠低于發達國家,農業綠色低碳取得階段性成果。但中國農業低碳發展仍缺乏突破性農業固碳技術的瓶頸,仍面臨著既要生態效益又要經濟效益,既要減排固碳又要提高產量,既要全面協調又要抓住重點的難題。要想發揮好農業的生態功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農業發展就必須以生態低碳為重要目標。

(四) 農業文化功能決定了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導向

我國城鎮化率已接近百分之七十,但作為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史的農業大國,不管城鎮化如何發展,農村都不會消亡,仍會有大量農民留在農村,農業基礎地位仍需打牢夯實。然而,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狀況較為落后,不能到頭來,“一邊是繁榮的城市、一邊是凋敝的農村”[4]44,一條腿走路是行不通的,需要兼顧好城市與農村的關系。古語云:“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農村要發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不能只依賴外部幫助,更要增強自身本領,通過發揮農業的文化功能提升農村自身競爭力。

農業作為物質生產部門,是農耕文明傳承的物質載體。據統計,中國農業文化遺產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大多數農村地區尚未利用好農業承載的文化功能,沒有認識到文化對經濟的反作用,導致大量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蒙塵,鄉村傳統建筑廢棄,使農業所承載的休閑觀光、度假旅游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因此,保護和傳承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對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要作用。

三、 在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建設農業強國的路徑選擇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鞭r業基礎地位牢固才能為國家穩定奠定堅實的根基。由農業基礎地位決定的農業發展的安全供給、提質增效、生態低碳、現代化導向,表明中國要以穩產保供強、科技活力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和現代化水平高為目標,探尋建設農業強國的可行之路。

(一) 把握農業生產要害,促使穩產保供“強”起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業的食物保障功能永遠排在第一位,農業提供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將不斷增強。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盵2]71要想解決好十四億人的吃飯問題,就必須“兩手抓”,既要抓物質基礎,也要抓機制保障。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物質基礎在于耕地和種子兩大要害。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2]160,面對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耕地是我國最寶貴的資源,要始終堅持“藏糧于地”戰略,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保證永久基本農田數量有增無減,加快高標準農田的建設,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種子是農業生產的核心,是提高穩產保供能力的要害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提到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要想中國糧中國種實現種子自立自強,就要集中力量補短板、解難題,把好生物育種這個大方向。政府、企業要舍得下氣力、增投入,齊心協力解決種業被“卡脖子”的難關,將當家品種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機制保障的主體在于政府,要按照“價補分離”的原則執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使種糧農民有收益;要將農業補貼與糧食生產相掛鉤,把有限的補貼用在刀刃上,使種糧農民不吃虧,最終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二) 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助推農業創新“動”起來

農業的提質導向決定了建設農業強國需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使農業從傳統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科技創新和提高競爭力上來。要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離不開農業高質量發展,“要著力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解決好各自為戰、低水平重復、轉化率不高等突出問題”[3]12-13,通過“聯合攻關”的方式,形成“政府、社會、企業”多元化的發力機制。強化農業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突破核心技術,打破創新壁壘,加大對農機設備、生物種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著力提升農業原始創新能力。

農業的增效導向決定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農業強國的中心任務,需要進行產業體系、政策機制、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要綜合發力,廣辟途徑,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盵4]141一是要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堅持“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原則,以分工協作為前提,形成農產品產購銷一體化的網絡格局,使生產與市場相對接。二是要建立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長效政策機制,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使農民種糧不吃虧。三是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確保農民增加農業收入。

在夯實農業基礎地位的前提下建設農業強國,必須把創新擺在核心戰略地位,不斷突破農業科技瓶頸、建立積極的農業政策、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走中國特色的創新驅動農業強國道路。

(三) 重視農業生態保護,確保農業生產“綠”起來

農業的生態功能決定了農業發展必須堅持生態低碳導向,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提出“發展生態低碳農業”,其實質是農業高質量發展,即在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前提下,降低農業全鏈條的碳排放、保護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這不僅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建設農業強國的主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發展不僅要杜絕生態環境欠新賬,而且要逐步還舊賬”[4]107,貫徹實行“一控兩減三基本”的原則,堅持保護與修復共同推進。在農業保護方面,一是加強有機肥的推廣,創新病蟲害防治方式,形成生物施肥、物理防治的方式,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比例,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二是發展節水農業,“農業是用水大戶,也是節水潛力所在”[4]106,應采用滴灌、噴灌、微灌等新型節水技術,改變缺水地區大水漫灌的老路子。三是發揮政府保障與監管的職責,加大生態低碳農業的定向財政補貼力度,建立農業生態監測體系與碳排放監測網絡,利用遙感監測、云計算等智能化手段監測農業生態質量與碳排放水平。在農業修復方面,一是實行輪作休耕制度,在東北黑土地、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區進行輪作試點,推廣“一主四輔”種植模式,保證種養結合。二是分類施策,深入實施東北黑土區耕地修復、擴大京津冀地下水超采治理范圍、進行南方部分地區耕地重金屬超標治理、推進西北旱作農業水利設施建設等工程,抓住不同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逐個擊破。

(四) 賡續傳統農耕文明,實現農村面貌“新”起來

由農業的文化功能決定的現代化導向要求發展農業必須依托傳統農耕文明,實現農村現代化。2017年,黨的十九大將“農業現代化”擴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表明黨對“三農”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建設農業強國要一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盵3]15農業現代化是農村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農村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依托,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就必須統籌好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關系,在夯實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農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現代化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內在要求和必要條件”[3]15。農村現代化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現代化,也包括精神生活的現代化,還包括鄉村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在“物”的現代化方面,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完善農村供電、用水、道路等硬件設施與加強農村教育、醫療、養老等軟件保障,為農民營造良好的人居生活環境,提升農民生活的幸福感;在“人”的現代化方面,農民精神文明建設要與優秀傳統農耕文明相結合,在推動農村移風易俗的同時要敬畏歷史,保護傳統建筑、古村落,保留住鄉風鄉愁;在“體系”現代化方面,要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引導農民樹立法治觀念,鼓勵農民用法解決糾紛??傊?,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農業強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只有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才能夯實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強國建設。

[參考文獻]

[1] ?張紅宇.做好固本安民之要[J].瞭望,2017(18):1.

[2] 習近平.論“三農”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3] 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求是,2023(06):4-17.

[4]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5] 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文 格)

Consolidating the Basic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trength in Agriculture

XU Chuan-hong, SUN Jing-xuan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Hubei,China)

Abstract: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ensur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people and the key to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At all times,we must firmly grasp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nd not waver.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griculture,led the people to work hard,and achieved a great leap from inadequate food and clothing to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The peoples sense of happines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emphasized on multiple occasions the fundamental position and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At present,China is embarking on a new journey of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a socialist modernized power,which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t is timely to build an agricultural power.On the premise of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agriculture,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gricultural power requires improving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stable production and supply,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eveloping ecological low-carbon agriculture,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so as to transform China from a country with high agricultural output to one with a leading edge in agriculture.

Key words:Chinese agriculture; basic status; powerful agricultural country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