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

2023-03-11 01:31李效武
關鍵詞:人民唯物史觀新時代

李效武

摘 要: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對中國人民前途命運的根本性改寫,使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呈現出鮮明的超越性蘊涵。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是人民歷史意識與新時代歷史方位的有機統一、人民主體精神與“強起來”歷史現實的有機統一、人民個體發展與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的有機統一。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超越性境界體現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論超越、“人的現代化”的價值論超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論超越以及“兩個偉大革命”的主體論超越。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堅持將人民歷史主動精神融入到治國理政的各個領域,基于目標、意識、價值、制度、民族等多個維度,實現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激發路徑的整體性建構。

關鍵詞: 歷史主動精神; 人民; 新時代; 超越性蘊涵; 唯物史觀

中圖分類號: D616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3/j.issn.1671-6477.2023.06.009

堅持發揮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既是中國共產黨在謀幸福和謀復興的洪流中取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成功的一個關鍵,又是中國共產黨基于歷史唯物主義根本改寫中國人民前途命運的邏輯起點?!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百年奮斗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裉?,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盵1]62這里的“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內在表明,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表現出鮮明的超越性蘊涵,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升華到歷史創造精神的時代高度。面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深刻解讀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超越性蘊涵,既是我們總結揭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治國理政基本經驗的重要維度,也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偉大歷史主動精神繼續奮斗、勇毅前行的內在要求。

一、 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理論生成

歷史主動精神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意識,其理論基石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通過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對社會存在發揮能動的反作用。因此,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社會的過程中,一方面不能脫離社會存在的現實條件和物質基礎,另一方面,人在客觀現實面前又不是無所作為、隨波逐流的,可以通過準確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地運用規律去改造社會,從而推進社會歷史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盵2]13歷史主動精神就反映了這一原理,它是指作為歷史主體的人充分發揮自覺能動性,在深刻把握歷史規律的基礎上,清醒把握歷史方位、自覺定位歷史責任、自主擘劃歷史宏圖、主動擔當歷史使命,從而掌握歷史主動、勇于開辟未來的精神品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和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歷史主動精神的發揮主體。中國共產黨是堅持人民根本立場的無產階級政黨。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就是人民在黨的團結、組織、帶領下,深刻把握歷史規律,準確判斷歷史方位、主動擔當時代使命,積極發揮主動精神,勇于進行歷史創造、努力開辟未來的精神特質。黨對充分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中共十三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中指出,“黨只有支持和領導人民群眾當家作主,行使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權利,充分發揮歷史主動精神,才能勝利完成這些任務?!盵3]2006年3月4日,胡錦濤同志在參加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討論時也指出,實現“十一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必須廣泛深入動員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精神充分發揮出來[4]。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的講話中強調,“我們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作用,煥發他們的歷史主動精神,調動勞動和創造的積極性”[5]。這些論述都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將歷史主動精神和人民主體地位緊密地結合了起來,為我們今天更好地理解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的,只有“把人們當成他們本身歷史的劇中人物和劇作者”[6]608,才能回到歷史的“真正的出發點”。人是生產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馬克思170多年前的這一思想對人與歷史關系的把握可謂切中肯綮,同時給今天的我們提供了釋讀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科學視角,即在“劇中人”和“劇作者”的有機統一關系中把握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理論生成,呈現出歷史方位、歷史現實、歷史進程等方面的有機統一。

第一,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是人民歷史意識與新時代歷史方位的有機統一。歷史意識是指承認與尊重歷史規律并依據歷史規律考察研究對象的歷史起源、發展歷程以及未來趨勢的一種思維自覺和理論素養[7]。人民歷史意識則是人民群眾在認識歷史、繼承歷史、創造歷史過程中逐步發展形成的認知能力和創新意識,這種不同狀態的歷史意識在與特定的歷史方位互動中,不同程度地彰顯出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時代面貌。從人民歷史意識的現實性來看,新時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時空坐標,構成了新時代人民繼承歷史和創造歷史“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8]470-471,同時又構成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實踐起點。從人民歷史意識的超越性來看,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構成新時代社會歷史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又形成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內在發生機制。如此,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實則是在新時代的“在場”與“不在場”的張力中,呈現出人民歷史意識與新時代歷史方位的有機統一。

第二,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是人民主體精神與“強起來”歷史現實的有機統一。人民主體精神是以人民需要為自覺的一種精神品質,它是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前提和基礎。在唯物史觀的視域下,人民歷史主動精神雖是人民在推動歷史、創造歷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主動精神品質和主體精神狀態,但在其現實性上,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發揮必須依托一定的現實基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是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發揮的宏大空間,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使中國人民謀求獨立、解放、富強和幸福的斗爭有了自己的主心骨,為國為民的不懈奮斗使中國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9]11之后,中國人民的主體精神狀態就與中國的社會歷史現實深度鎖定、密切聯動起來。在這樣的宏大歷史敘事中,中國共產黨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根本問題,堅定領導中國人民,將人民置于歷史發展的主體地位,超越了以民為本的中國傳統思想,彌補了資本至上的西方政治邏輯的天然缺陷,取得了一次次艱苦卓絕的偉大勝利,在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不斷激發中,逐步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一次次“一字之變”的背后,體現了中國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在復興偉業中一次次發生質的躍升的歷史現實。新時代“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標定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現實基點,使人民主體精神的發揮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第三,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是人民個體發展與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的有機統一。在新時代語境下,中國人民個體發展與民族復興進程須臾不可分離,民族復興歷史進程代表了人民實踐活動的物質動因,人民個體發展則代表了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的價值取向,兩者緊緊相連,密不可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既是人民個體發展的根本依托,又是推進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的內在需要。在這其中,人民作為一個政治身份話語,有其所屬的國家和民族屬性,并且“人民表明的是一種新的政治主體的出現,一種推動人類社會歷史進步的積極力量的出現”[10]。因此,人民是個體性與民族性的合一,而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則是民族發展與個體發展的統一,體現出人民個體發展與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聯動,共同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和民族復興的美好前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時代回答了“中華民族要去哪”和“中國人民要干什么”的問題,體現了民族和個人的辯證統一關系,充分彰顯了個體和群體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找到了中國人民個體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和民族發展的“最強聚合力”。在此意義上,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就是新時代人民所呈現出的與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相適應的國民精神狀態。

總而言之,作為歷史發展的現實客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華民族“強起來”的客觀現實、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進程三者相對獨立而又緊密相連,共同構成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現實基點,首要地決定著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超越性的生成基礎。

二、 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超越性蘊涵

作為中國共產黨在將唯物史觀與民族復興偉大歷史實踐的結合中激發和塑造出來的人民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同其他歷史精神和創造精神相比在境界上實現了全面超越,其超越性蘊涵集中表現為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境界升華,即基于新時代的現實基點,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在全面激發中轉為歷史創造精神,實現了在發展論、價值論、制度論和主體論等方面的境界超越,實現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由自發到自覺的跨越式轉變,真正將人民歷史主動精神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1]61。

第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論超越。新時代中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21世紀人類社會發展思想的時代精華,是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基礎上的對傳統發展思想的時代超越。在深刻回答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一系列主客體關系課題中,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思想,在發揮人民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基礎上,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確定了符合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奮斗目標,又提出了實現發展的具體路徑,既堅持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又注重社會主義條件的人的全面發展,既彰顯了人民價值取向,又回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現實關切,實現了發展的目的、方法、主體和評價的統一。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提高到治國理政的新高度?!耙匀嗣駷橹行摹卑l展思想是“人民”和“發展”之間邏輯關系的辯證統一,在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15中體現出主客體的有機統一,突出人民是江山的主體力量和深厚根基?!耙匀嗣駷橹行摹卑l展思想不僅蘊涵著“人民至上”的價值論,更蘊含著“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方法論,體現出價值論和方法論的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我們始終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把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發出來,就一定能夠不斷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11]通過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發揮人民創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內生動力,形成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保持穩定兩大奇跡,走出不同于西方既有現代化模式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由此,以人民為中心,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實現發展的思想是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第二,“人的現代化”的價值論超越?!叭说默F代化”是在社會現代化基礎上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和主動精神的現代化,是“現實的人”主體價值論發展的新境界。在人類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整體性變革過程中,“人的現代化”不僅是一個發展的結果,更是“現實的人”主動精神激發和創造力發揮的實踐過程。人的現代化作為社會現代化的動力和保證,在此過程中,不僅是社會現代化價值的實現,也是人自身發展價值的體現。所以,新時代中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特別強調推進“人的現代化”,不僅達到人民自身生命的生產和價值的實現,而且更使得這種生產成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社會有機體不斷更新自身的內在動力。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現代化的百年奮斗中,經歷了從被迫卷入現代化浪潮,到主動探索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過程,始終堅持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充分展現了“人們自己創造自己歷史”[8]470的現代化敘事,寫就了民族發展史上的最恢宏史詩,并為陷于西方現代化道路泥潭中的世界各國提供了解決“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12]的中國方案。

“人的現代化”價值論更有利于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叭说默F代化”強調的是現實的人的全面、協調發展的過程,以人的完善和發展為終極目的,其價值導向凸顯的是以人民發展為主題的人民觀,人民價值乃是合歷史的價值。人民不僅成為現代化的創造主體,更成為現代化的發展受益者,體現出“一切為了人民”和“一切依靠人民”的高度統一。新時代現代化發展價值不僅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五位一體”的客體現代化,更包括“人的現代化”的主體現代化,以及作為聯結主客體現代化的介體現代化,即治理現代化。其中,“人的現代化”是新時代現代化發展價值的本質與核心,更是對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不斷被激發的最高概括,真正實現了人民主體發展價值與現代化發展價值的有機統一,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

第三,“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論超越?!叭^程人民民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發揮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民主實踐與制度設計。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一種政治行為的遵循和民主制度安排,其實踐過程使人民不但在選舉代表方面,而且在全過程參與管理國家和改革決策等民主政治活動方面,都能夠發揮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人民民主的顯著優勢。通過從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縱向民主制度安排,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發展道路,構建出社會主義人民民主從精神主動到制度主動、從歷史主動到時代主動的廣闊空間。新時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廣泛、多層面參與民主政治過程,逐步形成“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新格局。

“全過程人民民主”開辟了人類民主制度發揮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新境界。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就論述民主制度基本特點時指出,“不是國家制度創造人民,而是人民創造國家制度?!盵13]“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廣大人民群眾長期拼搏和主動創造得來的,是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表現和制度實現。在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中國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不斷激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參加民主實踐和民主創造,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意識、民主觀念和民主素養不斷提升,開創了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顯著特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新局。在制度體系設計上,通過構筑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制度體系,形成了民主協商、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全過程民主環節,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實現,有效激發了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

第四,“兩個偉大革命”的主體論超越?!皟蓚€偉大革命”構成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體性邏輯,是在黨和人民統一基礎上對歷史主動精神的主體敘事。百年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持把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統一起來,以偉大的自我革命改造主觀世界而贏得歷史主動,以黨的自我革命激發偉大社會革命的人民歷史主動精神,以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創造新的偉大奇跡。中國共產黨堅持以自我革命淬煉歷史主動精神,不斷增強引領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科學性與預見性,持續引領和激發中國人民的歷史意識和主體意識,并在實踐中將之轉化為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的組織力量,從而實現“堅持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9]395的互動共進。

“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對黨和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聯動與統一具有深遠影響。首先,黨的歷史主動精神有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依托,迸發出強大的歷史創造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的,“放眼中華文明五千多年歷史,沒有哪一種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深刻地、歷史性地推動中華民族發展進程?!盵14]其次,被組織起來的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實現完全主動,展現出深邃的創造活力,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偉業,“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9]477。再次,新時代,走在時代前列的中國共產黨激發精神上完全主動的中國人民,推動實現了制度主動和時代主動,創造出立足民族、觀照世界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斷實現對資本文明的揚棄和超越,必將使中華民族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三、 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整體性塑造的路徑建構

人民是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尊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的重要原則。在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不懈奮斗的不同歷史時期,如何有效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始終是黨治國理政實踐中注重探索的一個中心問題。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是人民能動性和受動性的統一,既需要國家政權實踐的深度激發,又需要有強大引領力的政治力量和精神意識對其進行規約與糾偏,從而避免落入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的窠臼,并使其始終沿著正義的歷史方向創造歷史。立足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的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在科學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堅持將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融入到治國理政的各個領域,多途徑多方位激發蘊藏在歷史征程中的人民創造偉力,實現了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激發路徑的整體性建構。

第一,突出社會發展目標體系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感召力。發展目標之于當代中國,是中國共產黨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合理預期和目標引領,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具有指引方向、贏得主動的重要功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立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以推進實現民族復興的時代自覺,在繼承與發展中形成了“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等多層次、接續性的奮斗目標,在戰略安排高度上建構設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社會發展目標體系,成為感召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目標動力與現實動因。一方面,這種多層次接續性的目標體系有機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和中國人民內心意愿的具體化,激發了人民創造歷史的內在激情和磅礴偉力,提振了人民創造歷史的主動精神,成為新時代不同時間階段激勵人民接續奮斗以及開創屬于自己世界的目標動力。另一方面,這種彰顯人民內心意愿的目標體系提供了新時代“歷史合力”背后的現實動因,使得中國人民對“追求他自己的、自覺預期的目的來創造他們的歷史”[15]過程有了統一的目標認同,有效避免了中國人民在創造新時代這一歷史過程中的“力的分散與分歧”。

第二,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主導力?!耙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盵6]550在歷史唯物主義者看來,作為思想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不僅為其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展進行合理性論證,并且在這種合理性論證中建構起社會成員的認同,從而使人們自愿按照社會發展目標和秩序進行主觀能動性創造的實踐活動。因此,意識形態內在決定著個人主體性的作用方向與作用性質,甚至“個人主體性的實質是意識形態主體性”[16]。在此意義上,意識形態建設實質上決定著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狀態塑造,“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7]。葛蘭西也曾用“社會水泥”隱喻意識形態社會粘合劑的整合功能。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各類錯誤思潮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消解和分化,黨和國家科學分析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問題,準確判斷形勢,將聚民心作為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發展方向,立破并舉、激濁揚清,持續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感召力、引領力、凝聚力和解釋力,從全局和根本上“扭轉了意識形態領域一度出現的被動局面”[18],筑牢了中國共產黨在精神上的人民基礎,鞏固和煥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共同思想基礎,將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自覺狀態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第三,培育和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引領力。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民族和社會最為核心的思想準則和價值法則,具有最深沉和持久的強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在堅持治黨和治國相統一、繼承和創新相統一中找到的凝聚和感召人民的新的精神力量增長點。新時代,世界進入由政治制度博弈轉入以核心價值觀博弈為支點的軟實力競爭格局,同時,新時代的中國又處于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關鍵期,既需要發揮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推進這一轉型過程,又需要積極關切人民精神世界和道德家園,防止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在社會變革多元思潮沖擊中發生價值錯位。在此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場,實際表征著對人民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的價值定向與價值承諾。具體而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參與社會治理、建構價值理性、豐盈精神生活等方式實現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價值引領。一是治理性引領,即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合社會意識、凝聚社會共識、化解社會矛盾、聚合社會力量的社會治理作用,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為人民發揮歷史主動精神擘畫了清晰的價值圖景。二是建構性引領,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構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應予遵循的價值理性,有效避免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陷入工具理性、計算理性的拜物窠臼,同時消解了資本邏輯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異化控制。三是意義性引領,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盵19]的實踐趨向,豐盈了人民共同奮斗的意義世界,厚筑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價值基礎。

第四,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激發力。在現代社會,隨著生產力的大發展,制度作為規則,不僅僅有規范性和約束性功能,還具有了更強的感召力和引領力,常常具有秩序、活力的雙重韻味。立足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制度的意義絕不僅僅局限于“以規則約束下的行為替代個人自發的行為”[20]的“秩序”,而更是要在社會發展倫理的層面追求“良制”“善制”效果,真正使社會制度的發展體現人民利益和需要的發展方向,從而在秩序之中激發社會活力,達成秩序與活力的動態平衡與良性互動。換言之,新時代黨和國家深入推進全面改革和制度完善的目的,并不僅僅在于減少社會開放結構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性,而更多的是在于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激發力,從而有效形成依靠人民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良好局面,并具體包含兩個方面的路徑維度:一是堅持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調動人民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的主體意識,筑牢人民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的深厚制度基礎;二是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和共治共享的治理取向,以“中國之制”話語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將蘊涵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系統內的“優勢勢能”,轉化為激發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強大“現實動能”。

第五,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凝聚力。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領導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不斷激發凝聚起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和歷史創造精神,加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同時也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覺醒。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56個民族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中而凝聚形成的共有的、共同的意識,其具有深刻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語境,人民是一個具有共同民族記憶、地域歸屬、國家認同、生活信念的聚合性關系實體。依此來看,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在應然性上被賦予了特定的實踐期許。立足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國民訴求,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秉持共善價值規范與能動維護意愿的復興凝聚心態”[21],在實踐期許上,實質意味著凝聚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助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方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蘊涵了對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整體性”規定,通過“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22],達成推進民族復興的集體認同;另一方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又蘊涵了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穩定性”規定,即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治亂興衰的歷史更迭是中國人民精神深處的共有體認,是規避民族危機復現的共有精神財富,必將在連貫性的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發揮中推進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

概言之,通過發揮社會發展目標體系的感召效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效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效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激發效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凝聚效應,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得到了整體性躍升,為書寫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積蓄了超越性的精神力量。

四、 結 語

新時代人民歷史主動精神超越性蘊涵的呈現,根本在于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發揮提供了正確認識世界的理論指引和科學改造世界的組織力量。馬克思主義以其鮮明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為中國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提供了理論指引,重新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重塑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動員、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在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歷史進程中正確把握規律,認清歷史大勢,人民歷史主動精神和歷史創造精神不斷煥發。所以,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中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盵23]列寧在十月革命后也曾就俄國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指出,“只有現在才廣泛地、真正普遍地開辟了表現進取心、進行競賽和發揮大膽首創精神的可能性”,“用為自己勞動取代被迫勞動,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更替”[24]。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以其明確的指導思想、體系化的奮斗目標以及強烈自我革命意識,成為了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的主心骨與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發揮的強大組織力量。中國人民精神上不斷得到解放,歷史主動精神持續激發,無與倫比的創造力不斷迸發。黨的領導和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匯合使中華民族復興有了自己不懈奮斗的目標和價值追求,自覺自信、不懈奮斗的主動精神不斷彰顯,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價值。

黨的領導和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匯合必將積聚起構建更高層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時代合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從精神上由被動轉為主動”[2]6,中國共產黨百年的革命、建設、改革成功經驗和理論創新實踐為人民歷史主動精神提供了深邃的歷史智慧、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堅定的歷史自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的中國人民實現了精神上的完全主動”[25]。經過百年奮斗鍛造的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將“人民至上”理念融入到自身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之中,呈現出強大的動員和組織力量,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使得人民歷史主動精神的發揮空間無限廣闊?!皻v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6]287。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具有歷史主動精神特質的中國人民必將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2.

[2]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 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572.

[4] 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分別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委員并參加討論[N].人民日報,2006-03-05(01).

[5]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4.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楊韻韻,劉同舫.馬克思對蒲魯東歷史意識的前提批判[J].浙江社會科學,2022(02):96-102,158-159.

[8]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0]陳培永.什么是人、階級及其他:以馬克思的名義[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213.

[11]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7.

[12]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和訪問聯合國日內瓦總部時的演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0.

[1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0.

[14]習近平.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埋頭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01).

[1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

[16]俞吾金.意識形態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

[17]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99.

[18]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52.

[19]習近平.扎實推進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20][美]詹姆斯·G·馬奇,[挪]約翰·P·奧爾森.重新發現制度[M].張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23.

[21]青覺,徐欣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概念內涵、要素分析與實踐邏輯[J].民族研究,2018(06):1-14,123.

[22]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1-08-29(01).

[2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24]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6.

[25]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13.

(責任編輯 文 格)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of the People in the New Era

LI Xiao-wu

(School of Marxism,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Shaanxi,China;

School of Marxism,Pingdingshan University,Pingdingshan 467000,Henan,China)

Abstract:The future and destiny of the Chinese people was fundamentally rewritten by the centennial strugg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which makes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show a distinct transcendental implications.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reveals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peoples histor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ir historical orientations in the new era,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peoples subject spirit and the historical reality of “being stronger” as well as the organic unity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people an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The transcendental realm of peoples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in the new era is embodied in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eory,the value theory of “human modernization”,the transcendenc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of “whole 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and the subjectivism of “two great revolutions”.In the new era,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persisted in integrating historical initiative of people into all areas of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routes to inspire the peoples historical initiative based on multiple dimensions,such as goals,consciousness,values,systems,and nationalities,are realized.

Key words: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people; the new era; transcendental implicati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猜你喜歡
人民唯物史觀新時代
“依法治國”的哲學思考
淺論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的途徑
整體性視域下的功能解釋唯物史觀批判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領導干部為民服務“四要四不要”
唯物史觀下關于“禮”的起源的理論闡釋
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唯物史觀與思想方法
西方在濫用“人民”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