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個性化指導

2023-03-19 03:09高岳涵劉思成
民族學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職業規劃生源少數民族

高岳涵 劉思成

(1.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天津 300354;2.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天津 300354)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1]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強調統籌推進教育振興鄉村工作和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2]農業農村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實施方案》,鼓勵和引導在外就讀大學生積極參與家鄉建設,立足學業關聯課題和家鄉建設需求,把論文寫在家鄉大地上。支持大學生參與村情調查、村莊規劃、藝術設計、文化傳承、產品營銷等事業發展,開展健康咨詢、技術推廣、教育輔導等志愿服務。支持大學生宣傳推介家鄉規劃藍圖、優勢資源、特色文化,講好發展故事,爭取高校資源,助力家鄉建設。鼓勵原籍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回鄉創業興業、到村任職。[3]少數民族大學生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返鄉就業的主力軍,在實現鄉村勞動力素質提升、鄉村產業科技進步、實現個人人生價值等方面作用突出。根據2011-2020年教育統計數據[4](圖1)可知,少數民族學生占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比例逐年增高,截至2020年少數民族學生比例已達到9.69%。高考加分等優惠政策為少數民族考生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由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差異和學校環境的支持不同,[5]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大學學習過程中易出現掛科、不能按時畢業等情況。另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因為專業知識不足、缺乏就業技巧、就業不積極主動,畢業就業競爭力低于其他學生。由于這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綜合學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不足,在返鄉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較多,再加之返鄉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因而,需要高等院校開展以權變理論為基礎的、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就業教育指導。

圖1 高等院校少數民族本科生比例

本文中“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指具有少數民族身份,在上大學之前長期生活在偏遠民族地區,僅在大學求學期間生活在各地高等院校的本科生群體?!吧贁得褡宕髮W生返鄉就業”定義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返回生源地或生源地所在省份的其他城市尋找就業機會,并能夠根據在校所學專業技術服務于當地經濟進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吧贁得褡宕髮W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定義為高等院校針對不同類型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返鄉就業過程中所制定的具有個性化差別的幫扶方法和相關政策。

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概念的理解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性化指導與普適性指導不是對立的關系,二者之間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6]普適性的指導一般指高校通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發力,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形成就業相關的普遍技能。個性化指導是在普適性指導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類別的個體開展具有個性化的指導方法;第二,返鄉就業需要少數民族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技能,愿意利用自身專業所學服務于當地經濟發展,從而帶動當地企業技術產業升級,改變當地經濟的落后面貌,實現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人生價值;[7]第三,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絕非就業民生中的單一問題,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職業生涯的規劃、就業教育的引導才能夠形成正確的返鄉就業觀念,再通過家、校及行業企業三方聯動,[8]共同促進返鄉就業。

學術界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的相關研究基本形成了以下幾種觀點:一種是探討政府、企業和高校如何支持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閔強認為應從政府、企業、高校三方面共同搭建良好的就業環境,分別從政策、資金、平臺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具體幫扶。[9]閆廣芬等認為國家應對返鄉就業利好政策加大宣傳,地方政府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高校應做好學生返鄉就業的引導教育。[10]通過社會各方力量通盤考慮,強化返鄉就業意識,為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提供充足的政策資源保障。另一種是以夏仕武等為代表,認為要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創業意愿來帶動返鄉就業,[11]主要是通過構建政策幫扶、意識培養、優勢發揮、創新項目的機制來保障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創業過程的順利開展;[12]人聚焦到特定少數民族群體的返鄉就業,李巧藝認為目前藏族女大學生返鄉就業中存在聚集于體制內工作的現象,短期內有利于促進藏族學生返鄉就業,但從長遠看,這種就業結構相對單一,應對人才結構進行合理規劃,有效促進藏族學生返鄉就業。[13]唐瑛認為部分“直過民族”大學生存在觀念陳舊、就業預期過高、自身技能不足等問題,應從高校教育入手,轉變其就業觀念,增強綜合素質,依托于政府、企業的政策幫扶,營造良好的返鄉就業環境。[14]綜上所述,雖然學術界目前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的研究在不同方向均有開展,但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研究卻相對匱乏。本文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面臨的問題,統籌分析學生學業發展、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家校與行業企業聯動等相關影響因素,為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提供參考建議。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面臨的問題

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能力欠佳、職業規劃不清晰、就業預期偏頗等方面,另外高校在對少數民族學生課程挑戰度、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聯動家庭和企業等方面的支持還存在不少需要提升之處。

(一)少數民族大學生課程挑戰度對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影響

面臨返鄉就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會遇到用人單位的層層審核,不少行業企業對學生在校期間的綜合表現尤為重視,其中學業課程成績更是用人單位選留畢業生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對來自T大學工科院系的350名少數民族本科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224人,女生126人,分別來自藏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蒙古族、苗族等18個少數民族。調查發現,少數民族大學生與同班其他同學相較來看,學習適應性方面存在不少挑戰,特別是在校期間通過教育教學所積累的知識技能與畢業時就業所需知識技能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實現的程度與課程挑戰度[15]息息相關,課程挑戰度包含大學生在校時的學習特點、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學習壓力、學業倦怠等觀測因素,[16]同時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和學業成就會隨著年級和年齡提升而增加。[17]少數民族學生步入高校后,由于高校強調的多是自主學習,學習模式從“要我學”到“我要學”[18]轉變,但是因為受到中學階段教育訓練影響,來自不同省份和地區的同學學習差異性較突出,許多從邊遠地區考入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基礎較弱,[19]盡管非常努力,還是會受到“只要及格就是勝利”的心理預期影響,且本科階段課程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學習“挫敗感”和自主學習壓力所導致的學業倦怠,均影響著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0]尤其是工科院系存在課程數量多、學業難度大的特點,更容易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出現課程挑戰度較低的情況。

另一方面,高校缺乏針對特定返鄉少數民族大學生群體的學風建設及就業個性化的方案。從推動學風建設方面來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早已提出:“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潛力……促進良好學風的養成”,[21]可是從相關高校的具體實施過程來看,高校制定的學風建設與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掛鉤方面還有許多待完善之處,具體地說,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學風建設與返鄉就業個性化建設的目標缺乏、體系不健全、方法不得當,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有些院校在實施學風建設與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過程中,存在著措施執行落實率較低的情況,特別是部分院校在入校時就考慮針對特定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學生制訂學分照顧政策,通過降低要求的方式來保證其順利畢業,這也造成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參與度降低,[22]出現課程挑戰度較低的情況。低挑戰度進一步生成了就業預期的偏離,加劇了就業“政策依賴”心理的產生,影響少數民族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返鄉就業觀念。

(二)職業規劃和職業體系不健全對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影響

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需求的職業規劃和職業體系設計尚未建立。通過進一步對T大學350名少數民族學生返鄉就業需求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尚未形成有效的職業規劃觀念,特別是對返鄉就業及規劃方面沒有清晰的認知,從返鄉就業預期觀測情況(符合程度1-5賦分,1為完全符合,5為完全不符合)來看,分值總體上處于不確定至較不符合之間,24.85%的少數民族學生畢業后完全不想回到家鄉就業,29.43%不太愿意返鄉就業,另外有28.57%的學生尚存猶豫,不確定是否選擇返鄉就業。應該說,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高校期間的職業規劃能夠對其今后返鄉就業和職業生涯的形成起到決定性和深遠性的影響。[23]盡管高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甚至在第一課堂就開設有關職業規劃的必修課程,學生可以通過第一課堂的學習,了解并掌握職業規劃的重大意義,積極探索個人職業發展,為就業打下一定的根基。[24]然而,目前高校的職業規劃課程體系設計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職業規劃課程的安排與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聯系不明顯問題。部分高校沒有將此部分課程放在低年級進行學習,大多是與就業指導課程合并,并且只在臨近畢業的高年級學生當中開設,[25]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此部分師資匱乏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校教育教學培養方案對于學生的職業規劃重視程度不足。[26]二是職業規劃課程與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教育的內容缺乏深度。多數高校采用固定的課程和講授大綱,短期集中培訓部分教師兼職擔任職業規劃課程主講教師,[27]針對學生就業個性化指導的職業培訓受益效果較差。三是高校開展的職業規劃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有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及民族地區的就業創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幾乎沒有,不能滿足此部分特定群體的返鄉就業個性化需求。

與此同時,大多數高校缺乏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特殊性需求考量。教育部2007年明確將就業指導課程列入教學計劃,[28]按照通知要求,全國高校在第一課堂上必須開展全員的就業指導教育,還要搭建系統性平臺幫助學生增強就業競爭力,包括專業技能培訓、專場招聘會、企業參觀走訪等。然而,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高校就業指導體系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缺陷:一是就業個性化指導課程安排不合理。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個性化指導課程,還需要在求職心理、職業需要、創新思維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29]目前的課程內容缺乏體系化安排,這是當前最突出的問題。二是高校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個性指導的相關師資配套不完善。在高校實施就業指導的教師主要為學工系統輔導員,[30]然而由于輔導員崗位轉換快速、學生就業指導專業知識不充足,[31]沒有有效的方法來開展針對每一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返鄉就業個性化培訓工作。各個高校針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程度參差不一,有些高校尚未配備專職的少數民族輔導員,不能滿足特定的返鄉學生群體的就業個性化指導需求。

(三)家庭、行業企業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影響

首先,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對子女返鄉就業的預期造成的影響。筆者近兩年對高校求學的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進行走訪,在對T大學197名來自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西藏、四川7省區,分屬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9個少數民族的學生家長進行訪談時發現,有64.97%的家長表示不支持孩子畢業后返鄉就業,這與孔青等人的研究結論相同。[7]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環境造成的不正確就業認知。一部分家長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存在偏見及刻板印象,甚至部分家長認為這是大學生子女的一種“無能”表現,他們早已認定子女大學畢業后留在大城市就業發展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在這種社會風氣及就業觀念影響下,部分家長逐漸產生了抵制子女返鄉就業的思想。二是家庭現實條件導致家長們被迫做出就業選擇。許多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自于多子女家庭,他們在求學期間,一些貧困家庭通過貸款、借款等方式支持子女上學,所負擔的教育成本投入壓力巨大,[32]待子女大學畢業后,許多家庭都急于“回款”還貸,故而部分家長支持子女在發達地區就業,能夠有更高的工資收入來減輕家庭還貸的經濟壓力。三是部分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并不擔心自己的養老等問題,靠“留在”身邊的其他子女照顧,而希望異地求學的這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可作為家庭里唯一“走出去”的人。部分家長在這些因素驅動下,態度堅決地反對子女畢業后返鄉就業。

其次,生源地行業企業的就業吸引力不強。根據鐘云華等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大學生畢業后之所以有意愿回到生源地或生源地附近工作,[33]主要是少數民族學生生活習慣、成長經歷及大城市生活壓力過大等原因而愿意回到父母身邊的心理所致,[34]這原本是有利于本地發展的好事,然而,部分學生生源地企業的一些做法卻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產生了不利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生源地企業對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的重視程度不足,將高等院校的少數民族畢業生等同于普通社會人員來進行招聘,少數民族大學生未獲得合理的薪資待遇和匹配的職位。二是許多生源地企業是地區行業內標桿,但因區域地理位置偏遠或行業壁壘,導致不少生源地企業知名度不高,加之生源地企業未做好宣傳,少數民族大學生未能有效獲取這些家鄉優秀企業的招聘信息。[35]三是生源地企業未深入了解少數民族畢業生群體就業的實際需求。

二、優化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建設路徑

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個性化指導體系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行業企業三方共同發力、協同合作,重點解決學生的學業職業規劃、就業個性化指導的關鍵問題,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助力其高質量返鄉就業。

(一)構建學業幫扶與就業個性化指導融合建設體系

高校應從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系統的反饋型學業發展培育方案,努力構建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學業幫扶與就業個性化指導的融合建設體系。

一是根據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專業興趣、學習習慣等方面精準幫扶進行學業調控,創新學習質量提升活動的多樣性:舉辦科技科普講座、實驗室參觀走訪、創新小課堂等活動,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明確專業發展方向,為就業個性化指導創造有利的條件。舉辦早餐打卡、集體自習等活動,幫助少數民族學生養成良好生活作息和學習習慣,為未來的就業個性化指導打下堅守不變的初心。舉辦“每天一道測試題”“學業輔導云課堂”以及開展經驗分享等活動,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打牢學習基礎,提升學習質量。

二是充分調動高校師生的積極性,明確各學院教職工的崗位職責,調動相關院系優秀學生、學生黨員、青年教師、骨干師資積極參與到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例如,T大學創設的“4+1導航工程”,為一年級少數民族學生配備“小排”(綜合素質突出的二年級學生)、“小班”(學習成績優異的三年級學生)、“小導”(思想品德優秀的四年級學生黨員)、“學業朋輩導師”(熱心幫助學生成長的研究生團隊)和“班主任”(青年專業教師),除此之外,T大學同時還為全校每5至6名一、二年級本科生配備有1名“師友導師”(由學生所屬大類培養專業中的專業課教師擔任),通過全面掌握少數民族學生的學業發展情況,多維度、高精度、全方位對其進行學業指導。通過少數民族畢業生座談會、院長見面會等了解他們學業存在的困難與就業個性化需求的訴求,積極主動完善針對此部分學生的返鄉就業個性化方案。

三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樹立少數民族學生先進典型,營造良好的抗干擾學習氛圍與就業個性化指導途徑:在線下,開展全校范圍內的十佳少數民族學生、自強之星、好班風、好作業、好筆記等活動,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習及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中做到“向往優秀”;在線上,以學生社團和各院系官方新媒體為主陣地,集中宣傳、展示優秀少數民族學生的風采,尤其是樹立返鄉優質就業標兵,在學生線上活動的主戰場積極發聲。

(二)完善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個性化指導機制

高校輔導員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學業發展和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的第一責任人。各院系需為輔導員開展職業規劃和就業個性化指導的專業技能培訓,學習生涯規劃知識與技能??梢蚤_設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坊,與每一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訪談,在深入了解學生就業預期的基礎上,針對每一位少數民族學生設計與之適應的咨詢規劃方法,做好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

一是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需求問題,制定返鄉就業個性化規劃方案。在返鄉就業進程中,只有準確了解學生的需求及痛點,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有效幫助。首先學校需要對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進行合理安排,讓輔導員在充分備課的前提下,了解和掌握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返鄉就業需求,根據存在的問題制定返鄉就業個性指導的規劃目標;其次進行深入訪談,了解其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聯系家長分析就業“堵點”問題所在。在這一過程中,輔導員可以運用“優秀事件回憶”幫助學生明確其優勢所在,利用“暢想十年”方式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明確發展方向,進而有效進行就業自我認知探索。

二是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提升返鄉就業的競聘優勢。同一種工作崗位,會有多家企業進行招聘,其中會存在不少與學生就業預期不符的條件出現,如頻繁加班、就業地點偏遠、出差頻次較多等情況,需要輔導員幫助學生進行擇業決策執行。運用決策平衡單,對學生擬選擇的工作崗位進行分析,認清工作崗位的特點。讓學生將自認為重要的條件寫在決策平衡單(學生擬選擇的工作崗位)上,例如工資待遇、家庭成本測算、工作壓力、休閑時間配比、未來晉升發展方面,根據每一個工作崗位給出的條件等對決策平衡單上所列的內容進行打分,符合學生自我預期的為正分數,反之為負分數,符合程度越高則分數絕對值越大,隨后將工作崗位的分數相加,對不同工作崗位的分數進行比較,建議學生選擇分數較高的崗位進行應聘,如果失敗,再對其他分數略高的崗位進行應聘,直至找到心儀的返鄉就業工作崗位為止。

(三)建立家庭、高校、企業協同的個性化指導方案

無論學生最終接受哪一層次的高等教育,其終點都需要就業或創業。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過程中,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決定性因素既有來自于學生所在家庭的全力支持和理解,也需要生源地行業企業的通力配合與匹配。因而需要加強家校、家校與行業企業的協同聯動,共同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過程的順利推進。

加強家庭傳統就業觀念方面攻關,打破就業定式。高校各院系輔導員需定期與少數民族學生家庭對接聯系,積極與家長溝通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在了解家庭就業預期的基礎上,以“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方式,用好“家長對教師的信任”,讓家長清楚地了解新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應擔負的時代重任。通過一定的優質就業數據檔案支撐,讓家長真正了解渴求回到家鄉就業的那部分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逐步接受“學生愿意返鄉、國家支持返鄉、學校鼓勵返鄉”的現實狀況,從根本上扭轉家長的返鄉就業刻板認識。

加強生源地用人單位在高校中的宣傳工作。生源地優秀企業、相關重點行業,在有返鄉就業大學生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應合理制定針對不同人才層次的薪資待遇,做好吸引各類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招聘準備計劃。同時生源地企業應該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每年前往各地區高校開展專場宣講會,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業在少數民族學生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學生了解生源地企業,達到雙贏的效果。生源地企業除了宣講會之外,應注重支持各類高校相關專業的學工部門開展就業宣傳活動,以冠名、合作等方式,在高校中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同時合理利用線上資源進行就業宣講咨詢活動,在學生們喜愛聚集的新媒體平臺上設置宣傳入口,線下線上雙管齊下,擴大生源地企業的宣傳力度。

加強高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質量發展新模式方面勇擔重任。高校不僅要邀請生源地優秀企業及重點吸納高校畢業生的相關行業“走進來”,還應該主動“走出去”。高??梢栽诤罴倨陂g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實地走訪生源地優秀企業,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讓少數民族大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就業環境,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對各行業企業的了解,激發其在校期間自主地形成與目標行業企業所匹配的就業能力;同時高??梢越M織學院專職輔導員前往相關行業企業進行短期(兩三個月)掛職培訓,可以轉換為在崗員工的視角去了解其真實運轉模式,深入了解行業發展中生源地企業所處的位置、短板及未來發展態勢,幫助少數民族大學生及其家庭從高質量就業發展的角度重新審視企業規模、就業要求、發展空間等方面,做好學生返鄉就業的“甄別師”。

三、結語

開展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根本目的在于切實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高等教育培養的質量提升問題,這需要重點關注三個方面:一是掌握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的意愿程度,進一步分析其返鄉就業的核心和主要優勢;二是了解影響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的因素及就業的特殊性;三是分析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人才需要和培養路徑,制定相關制度和政策措施,以保障和吸引高學歷、優質的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使其能夠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和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依靠家庭、高校、行業企業三方,集合全社會的力量,為每一位曾經來自鄉村,如今志愿回到鄉村、服務鄉村發展的少數民族學生,提供更為個性化、更有質量、更有保障的就業創業機會。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少數民族大學生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實踐過程中,需要擯棄傳統的理想化、課本化、公式化的工作方式,針對就業實際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通過調查研究、深入走訪、具體分析和全程參與,多措并舉地為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提供返鄉就業個性化指導服務。

猜你喜歡
職業規劃生源少數民族
長洲怡生源記貨單考論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一)
少數民族治療感冒的蕨類植物(二)
如何在地理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
高校生源危機:“狼真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