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劇場看樓研究

2023-03-24 23:36車文明
關鍵詞:男女有別戲臺男女

車文明 劉 容

看樓,顧名思義,是為了觀看演出而設立的二層樓房。本文討論的看樓,特指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劇場中專門為婦女兒童設立的觀劇場所??礃堑脑O立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實施成年男女分隔觀劇的制度習俗,以便符合“男女有別”的禮教規定。

“男女有別”首先是指人類性別區分,從生物學角度看男女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屬于人類得以繁衍生息的一種基本自然關系。其次,從社會學角度看,男女關系也是人類各種天然關系中最基本、最自然、最有力、最具創造力,同時也是非常復雜的一種必然的社會關系。男女有別是人類告別了“男女無別”的原始與蠻荒之后,逐漸形成的一種具有社會屬性的基本人類關系原則: 成年男女之間須有嚴格的區別。在農耕文明時代,以家族與村落為主要聚居方式的環境下,由血緣關系、熟人社會構成的社區居民群里,為了保證家族傳承與人類繁衍的正常運行,為了維護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有序,處理好男女關系是最主要的問題,而男女有別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原則與核心要義。此原則先是基于家庭、家族的倫理關系,進而擴展至村落、社區乃至整個家國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為一種制度原則。

意識到男女有別,并開始自覺執行,大概是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開始的。中國先秦文獻中對此多有論述?!抖Y記·效特牲》曰:“男女有別,然后父子親;父子親,然后義生;義生,然后禮作;禮作,然后萬物安?!?1)《禮記·郊特牲》,《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456頁。大意就是: 男女有別,然后才有父子之親,父子相親,然后產生出有關父子關系的原則;父子關系的原則產生了,然后禮才據以制定出來;有了禮,萬物才會各得其所,天下太平?!秲x禮·喪服》亦有類似表述,主要是為了達到“則男女各有分別而無淫亂也”的目的。(2)《儀禮·喪服》,《十三經注疏》漢鄭玄注,“名著而男女有別”,唐賈公彥疏,“名著而男女有別者,謂母婦之名著,則男女各有分別而無淫亂也”。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114頁?!抖Y記·大傳》講到圣人治理天下時,有些制度習俗是應該且可以改變的: 包括統一度量衡、國家立法制度、改定歷法、變換服飾、改變器物等,但是有些制度規則是不可以改變的: 包括血緣親疏關系、長幼尊卑有序、男女有別等。(3)《禮記·大傳》,《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506頁。

人是高等動物,但畢竟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在這個基本事實下,人就必須依靠禮法來約束自己,否則就可能墮落為禽獸,美好的人世間也就有可能墮落為動物世界。也正是基于對這個人類亙古不變的自然現象與社會常識的敏銳洞察,所以歷代有識之士都不斷強調這一點,不忘從反面討論這個問題,體現出社會倫理學說的底線思維?!盁o別無義,禽獸之道也?!?4)《禮記·郊特牲》,《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456頁。無區別而又無原則,那是禽獸的相處法?!胞W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5)《禮記·曲禮上》,《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231頁。只有禽獸,父子才共同與同一異性交配。如果公公與兒媳發生關系,那就是如同禽獸?!爸啬信畷?所以遠別之于禽獸也?!?6)(清) 朱彬: 《禮記訓纂》,饒欽農點校,北京: 中華書局,1996年,第769頁。之所以注重男女會面的禮儀,也正是為了使人類遠離禽獸。

古代男女有別之制有許多規定與禁忌,如“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7)《禮記·內則》,《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471頁。,“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架,不同巾櫛,不親授。叔嫂不通問”。(8)《禮記·曲禮上》,《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240頁?!肮示舆h色以為民紀,故男女授受不親……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與同席而坐?!?9)《禮記·坊記》,《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623頁?!巴鈨炔还簿?不共福浴,不通寢席,不乞假,男女不通衣裳?!?10)《禮記·內則》,《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462頁。

這些清規戒律在當今工業化、信息化、全球化時代,有的早已經轉化為社會法律法規(如不準近親結婚),有的成為人們世代認同的道德準則(如不準亂倫),有的變成社會行為準則(如男女分廁、不同浴)。也有的已經落后了,早已被人拋棄(如男女授受不親)。但許多主張與要求還是很有現實意義與借鑒價值的。聯想一下人類文明史,有許多因男女關系而突破道德底線的人倫慘劇、社會丑惡現象,我們就更有理由感受、理解古代圣賢制禮作樂、構建和諧社會的良苦用心,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信念。

為觀看歌舞百戲表演而設的專門觀眾席——看棚、看樓,大約出現在漢魏時期,漢武帝時長安未央宮立的平樂觀就是一座氣勢恢宏的樓闕(11)《漢書》卷六“武帝紀”: 元封六年“夏,京師民觀角抵于上林平樂館”。北京: 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第198頁。張衡《西京賦》、后漢李尤《平樂館賦》皆有描述。,用于觀看百戲表演。隋唐時此類文獻記載甚多?!端鍟ひ魳分尽份d:“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百官起棚夾路,從昏達旦,以縱觀之?!?12)《隋書》卷十五“音樂下”,北京: 中華書局點校本,1973年,第381頁。這里的“棚”就是看棚,專門的觀眾席?!杜f唐書·音樂志》說玄宗“每初年望夜,又御勤政樓,觀燈作樂,貴臣戚里,借看樓觀望?!?13)《舊唐書》卷二十八“音樂一”,北京: 中華書局點校本,1973年,第1051頁?!短綇V記》載:“杜仆射亞在淮南,端午日,盛為競渡之戲。諸州征伎樂,兩縣爭勝負,彩樓、看棚照耀江水,數十年未之有也?!?14)(宋) 李昉: 《太平廣記》卷二七八“夢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0年,第1045—1046頁。書中還有達官貴人擁有自家看棚,邀朋友一起觀樂的描寫?!峨u肋編》載:“成都自上元至四月十八日,游賞幾無虛辰。使宅后圃名西園,春時縱人行樂……自旦至暮,惟雜戲一色。坐于閱武場,環庭皆府官宅看棚。棚外始作高橙,庶民男左女右,立于其上如山?!?15)(宋) 莊綽: 《雞肋編》卷上,《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039冊,第142頁。這里的表演場所多數為街道、庭院、廣場,內容主要是歌舞百戲,看棚、看樓高高突出,可以俯瞰地面上的演出,所以基本上為達官貴人壟斷,一般平民百姓是很少能夠登樓享受的。需要注意的是,宋代成都的廣場觀演場所安放了高凳,這已經是男女分隔觀演了。

現存常熟翁氏舊藏明人繪《南都繁會圖》(現藏國家博物館)展現出一幅南京城街市臨時搭臺演戲圖: 都市街道上搭桿欄式戲臺一座,木柱席棚,前臺為歇山式,后臺為平頂式。三面敞開。前臺正表演“天官賜?!币活悆热?一桌二椅,前有人,戴局腳幞頭,穿圓領紅袍,右手從左袖中拉出一黃色長條。桌后四樂工,所執樂器為拍板、平面鼓、笛。后臺幾人正在化妝,有上下場門。臺前擠滿觀眾,左前方為婦女看臺。臺左側過街為銀鋪商號,樓上回廊亦有人看戲。另外,圖中其他地區還繪有不少高蹺、斛斗、喇、筒子、馬彈解數、煙火水嬉等“雜耍把戲”。

上述《南中繁會圖》中亦有一城鄉臨時搭臺演劇場面: 桿欄式戲臺,前臺布棚平頂,后臺席棚歇山式,面闊三間,明間較大,進深兩間,前后臺以屏風相隔。三面敞開,前臺正中臺面鋪紅氍毹,上擺桌椅,一男一女坐于桌旁,桌上擺酒器,旁立侍女。左右兩邊各立樂隊3人,守舊前左方亦擺一桌,上擺花瓶、扁鼓,旁坐一人似敲鼓,守舊前右方亦有一人舉小鼓作舞蹈狀。后臺男女二角正欲上場。臺前廣場有觀眾數十人,右側設看臺,上坐婦女。廖奔先生據圖中前方露出的神廟鐘樓,推斷“這座戲臺就是在神廟門外搭設的”(16)廖奔: 《中國古代劇場史》,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53頁。,所言甚是。

中國戲曲形成于宋金時期,成熟的劇場亦同步出現。宋元時期的瓦舍勾欄里,設有觀眾席,但是沒有男女分隔觀劇的記載。神廟劇場是指在神廟里建立戲臺并有觀劇場地的場所,是中國古代綿延不絕、范圍最廣、數量最多的劇場形式。由于占地較大、功能駁雜,神廟劇場的平面布局基本為傳統的(長方形)四合院,必然有庭院空地,所以,觀劇場地除了殿宇屋檐下及獻殿外,基本上是露天的。在明代中后期,神廟劇場出現了一種新的建筑“二層看樓”(婦女兒童專用),它建于廟院兩側(多數為東西相向而列),下層屋發揮原來廂房的作用,上層則作為專門的觀劇場所(當然仍無固定座席),上下層前檐多出廊,上層前檐又設欄桿。山西省陽城縣鳳城鎮下孔村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修土地廟記》載:“五谷之祠建之于左,土地之祠樹之于右。列看樓于兌方,起崇門于離方?!?17)參看《下孔村志》,深圳: 世界華人藝術出版社,2001年,第355頁??芍趶R院西邊建了看樓,南邊建了山門。這是目前所見明確提到“看樓”一詞的最早記載。

山西高平市王河村五龍廟過路臺與正殿均建于天啟五年(1625,正殿脊枋題記、山門門楣石制橫批刻字均為天啟五年六月)。從建筑結構看,廟內各組建筑風格比較一致,均為明代建筑。該廟保存完整,院兩側北部為東西廊廡,南部為東西硬山頂二層看樓各九間,雖然看樓未與戲臺耳房相連通,但也相距很近。浙江衢縣北游蘭氏宗祠崇禎十五年(1642)戲臺與前廳合一,院兩側亦有二層看樓。江西玉山官溪胡氏祠堂伸出式戲臺改造于崇禎年間(1628—1644)。其過路臺前臺3間,面闊10.1米,進深4.6米。后臺5間,面闊18米,深5.75米,其中中間三間深3.85米。左右再跨耳房各3間,一排11間,除中間3間以外,皆前面敞開,設木欄桿,與東西看樓相通。院兩側之廂樓即為看樓,各五間,通闊18.5米,再加一小間,闊2米,進深6.15米,護欄高1米??礃敲鏖g高聳,為歇山頂,余懸山頂??礃侵庇钟卸訋扛?間,通闊10.25米。院北為正廳,成為一種典型的四合院式祠堂劇場。

入清以后,看樓發展迅速。一般而言,看樓為懸山或硬山頂,有的為卷棚,前為廊,設高度1米左右的欄桿。多數不設斗栱,個別施斗口跳或三踩。蘇州烏江區盛澤鎮濟寧會館供奉金龍四大王,創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十七年(1688)建造戲樓,三十六年(1697)“造東西看樓六間,兩過樓”。(18)康熙六十一年(1722)《大王殿置田立廟建樓臺南月碑記》,碑高2.56米,寬1.05米。參見江蘇省博物館編: 《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北京: 三聯書店,1959年,第444頁。蘇州江西會館創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數年后重修?!办舸箝T稍進,則分中門、東西兩角門。中門域內,則設演戲臺,拱立北面,以祝壽誕,以歌太平有道修征,奏敷功也。中有大院……兩旁各建回廊,深邃而直上,有廊樓以便同尊嚴?!?19)雍正十二年(1734)《江西會館萬壽宮記》,參見江蘇省博物館編: 《江蘇省明清以來碑刻資料選集》,第359頁。這個同尊嚴的廊樓就是看樓。山東省聊城市山陜會館創建于乾隆八年(1743),二十八年(1763)重修時“旁增看樓兩座”。(20)乾隆三十一年(1766)《山陜會館重修戲臺建立看樓碑記》,陳清義、劉宜萍編: 《聊城山陜會館》,香港: 華夏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94頁。山西省澤州縣周村鎮土地祠始創無考,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年間末再修,“于正殿而崇高之。東西上為看樓,下為憩所。南改為演戲臺,并大廟各殿補葺,不勝枚舉”。(21)據《重修土地祠碑文》,廟已毀,碑存本村東岳廟內,高2米,寬0.86米,1996年9月18日考察傳拓。碑刻無紀年,作者為時任澤州府學教授施璇樞,查光緒八年刻本《鳳臺縣續志》卷二“學職”,施為山西榆次人,進士(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任。山西省陽城縣中莊村湯帝廟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將原來五間客房看樓改為六間。(22)陽城縣中莊村湯帝廟嘉慶二十一年《重修東西客房看樓鐘鼓樓山門門外市房并補葺一切碑記》:“兩客房、看樓舊制五間,基址殊狹,今則改為六間,上為客房看樓,下為禪室,展其基址而擴大之?!北鎻R內。河南周口關帝廟嘉慶二十年(1815)“起看樓十間而眺望于以騁”。(23)河南省周口市關帝廟道光二年《山陜會館春秋閣院創修碑坊兩廊看樓客廳工作等房鋪砌甬路院落碑記》,碑存廟內,2003年10月6日傳拓。廣西龍州江西會館原有看樓,經兵燹坍塌,光緒十年(1884)又建看樓四楹。(24)廣西龍州縣萬壽宮光緒十年《龍州萬壽宮碑記》。南方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廟宇一般規模較小,構造精巧,看樓多與戲臺耳房(戲房)相通。浙江省紹興縣王壇鎮舜王廟院兩側看樓硬山頂,各8間,通面闊23.56米,進深3.83米。下層安石欄板,上層設木欄桿。南端與戲臺耳房相通。已遷入豫園的上海錢業會館西看樓10間,通進深20米,東看樓只剩6間(戲臺下山門已封,通道改在正廳側),看樓進深3.5米,前為廊,上層設欄桿。正廳名“還云樓”,單檐歇山頂,二層,上層三面圍廊,西看樓與之相通。上海三山會館東西看樓各4間,通面闊12米,南面與戲臺后臺相通,北面第四間上再加一層為鐘鼓樓??礃窍嗑?2米,組成方形天井院。神廟劇場坐北面南之正殿前獻殿、看亭可以作為雅座,院兩側看樓為婦女兒童專座,院內空地可為普通觀眾觀劇場地(可坐可立),戲臺與耳房聳立南面(可根據正殿坐向發生變化,遙對正殿),形成一個四合院露天劇場。經過長期的探索實踐,一種新興的、相對完善的神廟劇場形制終于誕生了。

清代城市中還有一類行業性劇場比較流行,那就是以茶園酒館命名的戲園子。這屬于全封閉式劇場,雖然也設置二層包廂,但是由于平常不準婦女入園看戲,所以包廂變為雅座(官座)。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如堂會演劇,其功能才變更為婦女專座。清包世臣對北京茶園描繪甚詳:

嘉慶十四年春,予以隨計,始至都下。夙聞俳優最盛,好事招攜,遍閱各部。其開座賣劇者名茶園,午后開場,至酉而散。若慶駕雅集,召賓客,則名堂會,辰開亦酉散。其地度中建臺,臺前平地名池,對臺為廳,三面皆環以樓。堂會以尊客坐池前近臺。茶園則池內以人起算,樓上以席起算。故坐池內者,多市井儇儈,樓上人謔之曰“下井”。其衣冠皆登樓。面樓近臺之右者,名上場門;近左名下場門,呼為官座。下場門尤貴重,大率佻達少年前期所預定。堂會則右樓為女座,前垂竹簾。樓上所賞者,目挑心招,鉆穴逾墻之出,女座尤甚。(25)(清) 包世臣: 《都劇賦并序》,李星點校: 《包世臣全集》“管情三義”卷二,合肥: 黃山書社,1997年,第26頁。

《清稗類鈔》記述道光時“京師戲園演劇,婦女皆可往觀,惟須在樓上耳”。(26)(清) 徐珂: 《清稗類鈔·戲劇類》(第11冊),北京: 中華書局,1986年,第5065頁。

對于看樓之功能,古人亦有不少論說。山西省陽城縣“城南劉家腰村,舊有湯廟,肇始無稽,惟于嘉慶二十一年,有重新舞樓之紀”,“至道光二十一年”“又于下院,建禪房看樓上下六間,西南角房上下六間;更換舞樓脊獸。蓋吾陽土俗,凡遇獻戲賽神,皆許婦女入廟焚香??值钔頂D,故俾其升樓停止,以肅禮儀,亦廟制所恒有也”。(27)碑存廟內,參見段飛翔: 《陽城縣古戲臺調查與研究》,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建立看樓因婦女入廟而避免擁擠是次要因素,主要原因還是為了嚴肅禮儀,遵守禮制。山西高平市王何村三嵕廟光緒三年(1877)《重修看樓記》曰:

戲之有臺,所以載歌舞也。而臺側之建樓,或以為便登臨也,或以為壯觀瞻也。余曰: 不然。一村之大,詎乏勝地名區可以賞心而悅目?名曰“看樓”,其必有所取也?!抖Y》曰:“男女有別?!币庠谒购?意在斯乎!村之東北隅,有歌舞臺焉。臺側又有看樓七楹,代遠年湮,漸將傾圮,且臺前地狹,容受不多。村人僉欲闊而新之。于是增其舊制,庀材度工,不數月而告厥成。斯舉也,非特登樓者無混雜之嫌,亦且觀戲者免擁擠之苦。余故曰: 非徒便登臨也,非徒壯觀瞻也,總之不離乎別男女者。(28)常書銘主編: 《三晉石刻大全·晉城市高平市卷》,太原: 三晉出版社,2011年,第726頁。

碑文明確指出,看樓有兩大功能: 遵從禮法“男女有別”之原則(29)《禮記·郊特牲》,《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456頁。;擴充觀戲場地,避免擁擠。同屬高平的另一通碑記還指明了看樓“避風雨之患”的功能。(30)山西省高平市米山鎮郭村清光緒二年(1876)《創修墻垣碑記》載:“看樓者,所以別男女之嫌,避風雨之患也?!鳖亗? 《山西高平神廟劇場調查研究》,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2019年,第347頁。浙江紹興王壇鎮舜王廟同治十二年《禁碑》中明確規定“公禁兩廊看樓上,不許男人混入。如違,罰瓦一千張”。(31)謝涌濤: 《越境“萬年臺”的衍變和格局蠡測》,《戲劇藝術》,1991年第4期。1999年5月28日考察抄錄。

看樓純為觀劇而設,只允許婦女兒童使用,它在不增加觀劇廣場平面(若廣場太大,無疑不利于后面的人觀看)的前提下擴大了觀眾席(可以容納更多的觀眾),同時因為有頂蓋,還可以遮風避雨。尤其是對于伸出式過路戲臺來說,坐在看樓上觀演可以一覽無余,確實是個角度特別的好位置。更為重要的是,二層看樓的設置,進一步嚴格規范了男女分群看戲的規矩與習俗,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男女有別”,壓實“嚴男女之大防”,這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禮教的盛行與嚴厲。這樣一項一舉多得的創舉,是繼北宋時專為敬獻歌舞百戲與供品的獻殿——舞亭(舞樓)、金元時專門化的戲臺——舞廳(樂廳、樂樓)出現之后,神廟劇場產生的又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這一創舉對清代神廟劇場以及茶園劇場的布局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成為中國古代劇場形制的典范代表。

中西劇場史上之觀眾席均有等級區分,有的是依據觀眾身份認定,有的是憑借票價認定。例如,中國神廟劇場里的位于戲臺前方的看亭與獻殿、戲園里的官座等就是為官員以及有身份地位者準備的專座。古希臘劇場有供主祭師看戲的榮譽席,古羅馬劇場里主持演出官員的包廂設在拱券通道的上面,元老們與權貴們坐在半圓形池座內看戲;不同階級的觀眾坐在不同部位看戲,中有矮墻分割。英國伊麗莎白時期的劇場,觀眾入場需交費,每人的金額都一樣,但僅僅能站在院中場地看戲,有更高需求者,要再交費,上到樓廊里坐長凳觀看。17世紀意大利威尼斯的公共劇場里,社會各階層的人均可看戲,當然也要為一些有身份的貴族世家設一些帶有一定私密性、不與一般觀眾混雜的座席。

世界戲劇史上,不少地方在不同時期出現過男女觀眾分席觀劇的現象。如古希臘、古羅馬可能有專攻婦女看戲的座位與包廂,16、17世紀西班牙庭院劇場后部二層觀眾席有婦女專座,古印度梵劇劇場也有在舞臺正前方場地,婦女坐在右側、男人坐在左側的區分。然而,這只是一些局部的暫時的現象,且樓廊上除了婦女專座外,還可以設置貴族包廂等。不過,中國古代劇場,尤其是明代后期至清代(廣大鄉村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的劇場,在觀眾席設置上有一個獨特的現象: 女座的設立(包括看樓與女性觀眾區域),主要目的是將成年男女觀眾分隔,實行男女分區觀劇的制度。究其原因,首先是明清時期封建禮教盛行,基于“男女有別”的教條,對婦女的種種限制尤盛于前代。朝廷與地方官府不斷下令禁止婦女參加廟會、外出看戲等,不少家族利用族權在家訓中頒布禁止婦女看戲的規定。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婦女看戲屬于屢禁不止的人間常態,且有愈禁愈烈之勢。為了有效化解矛盾,切實解決問題,古人創造性地想出了男女分隔觀劇的主意,這樣既滿足了廣泛的現實需求,又符合“男女不雜坐”(32)《禮記·曲禮上》,《十三經注疏》,北京: 中華書局影印阮刻本,1980年,第1240頁。的禮教規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二層看樓的設立,直接導致了明清神廟劇場(包括會館劇場)以及后來的茶園劇場的基本格局: 在一長方形平面內,作為中心建筑的戲臺在一層或二層,戲臺正前方為空地,供觀眾站立或圍坐桌凳觀劇;左右兩側為二層樓廊建筑且只有二層,下層為一般觀劇席,上層為婦女兒童專用席(后期戲園演變為“官座”等高價包廂);戲臺正對面遠處為神廟正殿,正殿前或有獻殿,可作為看亭,戲園里則為二層觀劇包廂。清初,隨著建筑防水技術的進步,將兩棟或多棟單體建筑聯結為一體的勾連搭建筑廣泛流行,出現了全封閉的會館劇場與戲園,完成了中國古代劇場“標準”形制的最終建構。而這一劇場形制最初的創意則離不開為婦女兒童設立專座的看樓,其意義不言而喻。中國古代劇場的看樓也由此成為世界古代劇場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猜你喜歡
男女有別戲臺男女
雍和宮戲臺及其獻戲活動考略
戲臺送到家門口
貍貓戲臺
男女有別
男女有別
男女交往最忌諱什么
感覺那時男女很平等
身體健康 男女有別
山西古戲臺掠影
搞笑男女的幽默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