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及區域差異分析

2023-03-26 22:01張正勇姜敏勤姚安陽石小晶楊鈺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區域差異熵值法評價指標體系

張正勇 姜敏勤 姚安陽 石小晶 楊鈺

摘要:農業綠色發展是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效舉措,為探究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和區域差異化特征,基于2012—2020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農業發展統計數據,從環境友好、生態保育、質量高效、農村發展4個方面構建包括20個具體指標的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和自然斷點法對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和空間分異情況進行綜合研究,探討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結果表明:從時間維度上看,2012—2020年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綠色優質的農產品供給是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優勢所在,而資源環境承載的壓力是制約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短板;從空間維度上看,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存在明顯的空間分異態勢,南京等發達地區發揮了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整體區域差異逐漸縮小,不過也存在兩極化發展問題。

關鍵詞: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熵值法;空間分異;區域差異

中圖分類號:F323.2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603

基金項目:江蘇高?!扒嗨{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項目(蘇教師函〔2021〕11號);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新計劃項目(KYCX22_1723)

Evalu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e and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Jiangsu Province

Zhang Zhengyong, Jiang Minqin, Yao Anyang, Shi Xiaojing, Yang Yu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evel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tatistics of 1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20, an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cluding 20 specific indicators is constructed from four aspects: environment-friendly,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he entropy value method and natural breakpoint method are use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leve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straints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the level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20 showed an obvious upward trend, and the supply of green and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was the advantage of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while the pressur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bearing was the short board that restricts the gree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re was an obvious spatial divergence in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with developed regions such as Nanjing playing an active role in radiation and driving the overall regional differences gradually narrowing, although there was also the problem of polariz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ntropy value metho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regional differences

農業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大計?!边@一要求也為我國轉變農業發展路徑和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即轉向綠色發展軌道[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產品產量大幅提升,農業環境不斷改善、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取得了諸多豐碩成果。但同時自然資源匱乏、農業面源污染、土壤侵蝕嚴重等問題日漸突出,對我國農業可持續綠色健康發展形成了巨大壓力[2]。因此,在國際局勢波詭云譎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探討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的相關問題,對深入貫徹黨中央根據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現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綠色發展是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下,以效率提高、發展模式改進及技術進步等多種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的新型發展模式[3]。農業綠色發展概念經提出后,備受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國外關于農業綠色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農業綠色發展的內涵與因素[4-5]、發展模式[6-7]、發展評價[8-9]及政策保障[10-11]等方面,更注重環境指標對農業發展的影響[12]。國內學者對農業綠色發展的研究主要圍繞農業綠色發展的理論分析和農業綠色發展的評價研究2個方面展開,理論分析主要包括綠色農業理論、生態農業理論、有機農業理論等,都著重強調要統籌好農業發展與環境、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實現保資源、優環境、促生態、增供給的目標[13]。在農業綠色發展評價研究方面,現有文獻基于不同的綠色發展理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進行了諸多探索,構建了多種農業綠色評價方法和體系。吳丹等[14]從經濟、社會和生態3個維度出發對北大荒農業綠色發展進程進行綜合評價,認為水資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張乃明等[15]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鄉村發展、產品安全4個維度構建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但未考慮農業生態的相關指標。魏琦等[16]從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和質量高效4個維度構建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強調了改善農業環境及提高質量效益在農業綠色發展評估中的重要性。孫煒琳等[17]從資源利用、產地環境、生態系統和綠色供給4個維度構建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提出了歸一化法和標準化系數等評價方法。許烜等[18]從資源利用、環境友好、生態保護、農村發展4個維度構建農業綠色發展指標評價體系,評估湖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發現資源利用指標對農業綠色發展有著更為顯著的影響。

縱觀已有的研究,不少文獻對農業綠色發展進行了探討,但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一是已有研究往往缺乏對農業綠色發展全局的把握,所選取的指標對農業綠色發展的貢獻有待加強;二是以往研究多采用主觀賦權法,主觀臆斷性較強,缺乏一定的說服力;三是已有研究多是研究單一區域的農業綠色發展情況,缺乏不同地區之間的比較分析及地區之間的依存結構性分析。因此,本文基于2012—2020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農業發展統計數據,從環境友好、生態保育、農村發展4個方面構建包括20個具體指標的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和自然斷點法對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和空間分異情況進行綜合研究,探討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現狀及制約因素。

1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1 指標體系構建

1.1.1 農業綠色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要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讓分析農業綠色發展的過程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須加快構建適應農業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而涉及到農業綠色發展的指標體系較多,故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的選取原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 可操作性原則:指標體系中的相關數據的原始數據要便于收集,且要保證數據來源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2) 系統性原則: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實現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每一層次都是一個有機整體。指標體系中的各個指標都可以是農業綠色發展的子系統,它們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

(3) 適用性原則:農業綠色發展首先要考慮的是農業發展的綜合性和整體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農業經濟效益。應本著因地制宜的理念來實現農業發展,既要有農業綠色發展的共性又要有其個性。

(4) 綜合性原則:農業綠色發展所涵蓋的范圍較廣,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評價指標體系的選取不能僅局限于農業自身,還要統籌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等多個方面。

1.1.2 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選取

農業綠色發展是綜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實現方式,應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為目標,結合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參考已有研究[19-21],最終決定從環境友好、生態保育、質量高效、農村發展4個方面選取20個評價指標構成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表1),評價江蘇省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環境友好型農業是21世紀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和配置農業生產要素,有利于積極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向環境友好方向轉變。故環境友好層面選取了化肥施用強度、農藥施用強度、農膜施用強度、農業機械化強度和節水灌溉強度來反映農業綠色發展的環境友好程度。

生態保育是實現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耕地是極其重要的農業資源和生產要素,復種一定養地作物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物質含量,培肥地力及減少水土流失,從而增強耕地的自我養護和利用效率[22],故選擇耕地復種指數作為評價指標。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對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大效益統一的現代化高效農業具有促進作用,因此選取化肥有效利用系數、機械有效利用系數、造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來表征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復育程度。

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不可缺少的手段,綠色食品認證,可以有效保障優質、健康、綠色產品的供給;土地產出率反映了土地的生產能力;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水平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勞動率相對不足,導致農業競爭力不斷下降;因此,選擇綠色食品數量、綠色食品生產企業數量、農業產值占GDP比重、勞動產出率、土地產出率和三產融合水平作為評價指標來反映農業綠色發展的水平。

農業綠色發展最終是為了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只有構建良好的鄉村環境基礎,造就更多鄉土人才,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才能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偰繕?。故選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業從業率、農村居民人均恩格爾系數和農業多樣化水平作為評價指標衡量農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和農業發展水平。

1.2 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評價方法

本文采用熵值法和線性加權綜合法評價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具體步驟:

(1) 評價指標標準化。為了消除不同指標量綱的影響,增強結果的準確性,根據各評價指標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正負關系,分別采用min-max標準化法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1.3 自然斷點法

自然斷點法是利用統計數據中不連續的地方作為依據對數據集進行分級和分類統計的方法。為了直觀地展示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空間分異情況,參考武增海等[24]的做法,以2012年、2016年、2020年為3個代表年份,用Arc GIS軟件將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綜合得分按自然斷點法分為4個區域等級,即高水平區域、較高水平區域、較低水平區域、低水平區域(表2),進行空間分異特征分析。

1.4 數據來源

本文利用2012—2020年統計數據分析江蘇省 13個地級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原始數據主要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年鑒》《江蘇省農村統計年鑒》,部分數據來源于江蘇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江蘇統計局和江蘇林業局統計數據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總體水平分析

表3是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指標的測算結果??梢?,2012年以來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取得了明顯進展,農業綠色發展綜合得分從2012年的0.291上升到0.441,累計提高0.150,年平均增長率為5.30%。從4個維度一級指標的得分來看,其發展趨勢基本保持一致,質量高效的得分總體較高,而環境友好指標最低。下面對各個一級指標的變動情況展開詳細分析。

(1) 環境友好。環境友好指標得分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從2012年的0.041增加到2020年的0.062,得分的年均增長率為5.3%。這表明江蘇省實施的“到2020年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環境友好指標得分在4個一級指標中是最低的,說明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也面臨較為嚴峻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25]。因此,需要統籌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生產發展之間的關系,推進江蘇省環境友好型農業的發展。

(2) 生態保育。生態保育指標得分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從2012年的0.079增加到2020年的0.170,得分年均增長率為5.3%。2013年以來,江蘇省出臺了諸多關于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江蘇、建立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體系等相關政策和措施;農業部門以土配方施肥為抓手,指導農民按方施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機械化施肥、水肥一體化智能配肥等高效施肥技術和模式,使得化肥有效利用率大大提升?!笆濉逼陂g,江蘇省林木覆蓋率從22.5%增至24.0%,造林面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態保育水平的提升。

(3) 質量高效。質量高效指標得分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從2012年的0.112增加到2020年的0.170,年均增長率為5.4%。質量高效指標得分遠高于其他3個指標得分,表明江蘇省農產品供給的質量水平較高。江蘇省始終堅守綠色生態導向,深入推進農業標準化,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三品一標”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0年底,全省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0.4%,可見,質量高效是推動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優勢所在。

(4) 農村發展。農村發展指標得分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得分從2012年的0.059上升到2020年的0.090,年均增長率為5.4%。江蘇省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其在全面推動“三農”政策的實施進程中,大力推進農業從業人員職業化,實施農民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促使江蘇省13個地級市在農業從業率方面有所提升;以及江蘇省在農業規?;矫嬗蓚鹘y的糧油種植業,逐漸向花卉苗木、蔬果、水產等多樣化產業,打破了農業發展單一化的局面。

2.2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空間分異分析

2012—2020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得分變動情況見表4??梢钥闯?,江蘇省13個地級市農業綠色發展總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但是存在顯著的區域差異。南京、蘇州和無錫等市都是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南京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總體最高,蘇州僅次于南京,兩者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長期領先于江蘇省其他地級市,無錫次之;徐州、常州、南通、鹽城、鎮江等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居中;連云港、淮安、揚州、泰州、宿遷等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相對較低。

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區域劃分情況見圖1??梢钥闯?,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空間分異特征,且呈現出兩極化發展趨勢。2012年和2016年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空間分布呈現南部高、中北部低的特征,存在一定的地區差異。2020年江蘇省形成了以省會城市為高水平點向周邊擴散的空間格局,北部的徐州市也逐漸成為農業綠色發展高水平區域,主要是因為徐州市近兩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以及森林覆蓋率方面所具備的優勢,促使徐州市迅速躋身于高水平農業綠色發展隊列。

就蘇南地區而言,雖然各城市之間的起點差異較大,但省會和重點城市發揮了一定程度的“高水平”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使各城市之間的農業綠色發展差異逐漸縮小,形成了一定規模數量的農業綠色發展較高水平區域。就蘇北地區而言,各城市之間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具有一定差異,反映出蘇北中心城市的農業綠色發展的溢出效應對周邊城市的推動作用較弱,加上蘇北地區經濟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導致了農業綠色發展的失衡。就蘇中地區而言,其農業綠色水平發展呈現緩慢、均衡的發展態勢,蘇中雖靠近南京等較為發達地區,但是由于蘇南和蘇中城市之間在經濟、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差距,導致蘇中城市尚難以有效承接來自高水平城市的正向溢出??傮w上,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成效明顯,全省各區域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差異逐漸縮小,但也具有一定的協調發展提升空間。

3 結 論

(1) 從時序變化來看,江蘇省整體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就一級指標綜合得分而言,2012年以來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總體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2012年的綜合評價指數為0.291,2020年提高到了0.441,增幅較為顯著。其中,質量高效是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優勢所在,對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貢獻最大;環境友好指標得分較低,資源環境承載的較大壓力是制約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短板。

(2) 從區域差異來看,江蘇省各地區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存在區域性差異。2012年和2016年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空間分布都呈現南部高、中北部低的特征;2020年江蘇省形成了以省會城市為高水平點向周邊擴散的空間格局。整體上看,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城市間的發展差異逐漸縮小,但出現了兩極化發展趨勢;2012年,農業綠色發展得分最高與最低的城市間差值為0.14,2020年,差值為0.22,城市間農業綠色發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的全面推進。因此,縮小江蘇省南北地區之間的差距,提升江蘇省農業綠色協調發展水平,是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參 考 文 獻

[1]于法穩.新時代農業綠色發展動因、核心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18(5):19-34.

[2]黃茂興,葉琪.馬克思主義綠色發展觀與當代中國的綠色發展:兼評環境與發展不相容論[J].經濟研究,2017,52(6):17-30.

[3]穆學英,劉凱,任建蘭.中國綠色生產效率區域差異及空間格局演變[J].地理科學進展2017,36(8):1006-1014.

[4] VIOLA I, PONTRANDOLFI A, MANELLI A. The employment crisis and green orientation in agriculture: new educational models[J].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Procedia, 2016, 8: 560-565.

[5] LLEWELLYN D. Does global agriculture need another green revolution[J]. Engineering, 2018, 4(4): 449-451.

[6] MARTIN-GUAY M O, PAQUETTE A, DUPRAS J, et al. The new green revolution: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by intercropping[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15: 767-772.

[7] KIM C G, KIM T. An alternative measure for green growth in the U.S. agriculture using the Malmquist-luenberger productivity index[J]. The Kore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4, 55(4): 207-234.

[8] KOOHAFKAN P, ALTIERI M A, GIMENEZ E H. Green agriculture: foundations for biodiverse, resilient and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2012, 10(1): 61-75.

[9] KASZTELAN A, NOWAK A, HAWLENA J. Green growth in agriculture in the European union: Myth or reality[J]. 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2019, 22(4): 35-48.

[10] SOLAZZO R, DONATI M, TOMASI L, et al. How effective is greening policy in reducing GHG emissions from agriculture? Evidence from Italy[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73: 1115-1124.

[11] LANKOSKI J, THIEM A. Linkages between agricultural policies,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20, 178: 106809.

[12] BERGEZ J E, BéTHINGER A, CEDERBERG C, et al. Integrating agri-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ecosystem services assessment,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yield gap analysis to assess the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41: 109107.

[13]王旭,李春明.賦能綠色優質農產品發展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2,47(4):34-38.

[14]吳丹,王亞華,馬超.北大荒農業現代化的綠色發展模式與進程評價[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38(3):367-374.

[15]張乃明,張麗,趙宏,等.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J].生態經濟,2018,34(11):21-24+46.

[16]魏琦,張斌,金書秦.中國農業綠色發展指數構建及區域比較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8(11):11-20.

[17]孫煒琳,王瑞波,姜茜,等.農業綠色發展的內涵與評價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4):14-21.

[18]許烜,宋微.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綠色發展評價研究[J].學習與探索,2021(3):130-136.

[19]高健,葛子豪.江蘇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區域差異及趨勢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2):14-22.

[20]崔元鋒,嚴立冬,陸金鑄,等.我國綠色農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體系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09,30(6):29-33.

[21]劉青云.河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與效率耦合協調性研究[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2,47(3):41-46.

[22]何堅堅,龐博,張鵬巖,等.區域耕地復種指數時空差異測算及可挖掘潛力分析:以中原經濟區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6):249-255.

[23]周靜.長江經濟帶農業綠色發展評價、區域差異分析及優化路徑[J].農村經濟,2021(12):99-108.

[24]武增海,李濤.高新技術開發區綜合績效空間分布研究:基于自然斷點法的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3,28(3):82-88.

[25]鄭微微,何在中,徐雪高.江蘇主要糧食生產中化肥過量施用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38(4):666-672.

猜你喜歡
區域差異熵值法評價指標體系
應用型高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我國城鄉居民財產分配現狀及區域差異研究
基于改進突變級數的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績效研究
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的區域差異分析
灰色關聯模型在白酒企業財務競爭力評價中的應用
民辦高職院校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工程咨詢企業可持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新常態下大型煤炭企業生態競爭力實證分析
城鎮化、商業化與農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與層次分析的中國區域差異綜合指數的構建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