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老年群體健身行為調查研究

2023-04-04 11:00包云周寶偉
文體用品與科技 2023年6期
關鍵詞:太湖小鎮群體

包云 周寶偉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常州劉國鈞分院 江蘇 常州 213025)

1、問題的提出

特色小鎮首創于浙江,它不同于行政建制鎮或其他產業園區。習近平總書記對特色小鎮建設做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鎮、小城鎮建設大有可為。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促進基層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推動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探索。因而,體育休閑小鎮的建設與發展得到各方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在體育休閑小鎮的建設推進過程中,也形成了一定的有效舉措和地方經驗。

由于中國總人口數的規模世界第一,導致中國老年人口絕對數量也是世界第一。加之老年人口普遍更加長壽和人口出生率明顯下降,所以我國老年人絕對數量大,發展態勢迅猛。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在全國人口中,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91 億人,占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在新形勢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重要性尤為凸顯。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老齡工作、老年體育工作。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將全民健身和“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將體育工作的根本目標聚焦到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上來,助推體育與養老服務等相關業態的發展,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從國家戰略高度積極推進老年人健身活動和相關事業、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大力開展老年人健身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政策保障。為老年群體參與健身活動創造便利條件,積極引導老年群體參與和開展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提高其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是實現社會穩定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乃至最終實現中國夢的必然。

2、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武進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老年健身群體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就參與健身活動的老年群體基本情況和健身情況進行調研。問卷采用當面發放、當場回收方式進行,同步進行相關訪談。共發放問卷276 份,其中男性107 份,女性169 份。主要針對男性60 周歲以上,女性55 周歲以上人群,其中男性平均年齡66.3 歲,最大年齡78 歲;女性平均年齡64.7 歲,最大年齡76 歲。具體考慮到老年群體視力情況及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問卷采用問答式,由調研人員協助填寫。

3、研究與實踐過程

3.1、常州積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2016 年,在江蘇省體育局下發《關于開展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規劃建設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對于加快建設體育強省,助力新型城鎮化和健康江蘇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區域空間上,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在行政區劃上不作嚴格的限定,主要是形成相對集中的以體育為特色的項目鏈、產業群和消費圈;在發展形態上,體現“小”而“特”,形成宜業、宜居、宜游的體育健康特色區域;在功能要素上,體育小鎮要在體育主體功能基礎上,提升產業功能,形成內聚成核、外聯成網的小鎮生態系統。

武進區政府與江蘇省體育局簽署協議共建武進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該休閑小鎮東接無錫馬山,南瀕太湖,西臨宜興,擁有7.6km 太湖岸線,是太湖經濟圈中的重要區域。小鎮以生態太湖、休閑太湖、文化太湖為發展理念,以體育旅游、體育康復、體育文化為產業發展特色,形成品牌體育賽事為龍頭、特色體育項目為標桿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

武進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所在區域體育工作有著較好地群眾基礎,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鎮標準體育館、體育健身廣場、健身路徑、標準籃球場及三人制籃球場等配套體育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良好,初步已形成“10min 健身圈”。所在區域學校體育設施面向社會實行資源共享,體育人口基數較大并不斷提增。同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也較為迅猛,全民健身氛圍濃厚,體育特色團隊不斷涌現,科學健身理念日漸進入尋常百姓家。目前,小鎮已經成為以發展模式多元、體育服務便捷、生態健康宜居的特色小鎮。

3.2、基本情況分析

(1)受教育水平。

本次現場調研老年群體受教育程度分布為:初中及以下131人,占47%;高中或中專85 人,占31%;大專及本科以上60 人,占22%(見圖1),總體受教育程度和水平相對較高。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在老年人體育鍛煉習慣和水平上具有顯著性差異,小學及以下學歷老年人體育鍛煉水平要顯著低于其他學歷老年人。

圖1 老年群體受教育程度

(2)退休收入。

本次現場調研老年群體退休收入在1001-3000 元之間的144人,占52%;3001-5000 元的97 人,占35%;5001 元以上的占13%(見圖2)。老年群體退休收入總體水平較高,能夠保障日?;旧詈鸵欢ǔ潭鹊淖灾飨M。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從而有時間和精力參與健身活動。同時,通過現場交流發現,越是退休收入高的老年人,越是更加注重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健康水平,對于體育鍛煉的主觀意愿越為強烈。

圖2 老年群體月收入情況

(3)健身人群區域對比。

大眾健身一般會選擇就近、便利的健身場所。武進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3km 以外來鍛煉人群占比較高,占68.84%(見圖3)。主要原因為小鎮把“旅游+體育”作為重要抓手和載體,吸引了較多騎行、健步走、放風箏、釣魚、廣場舞等人群,不斷提升輻射力和吸引力。在健身的同時,進行適當的休閑娛樂和觀光旅游。所以,在健身需求上,老人群體體現出“多元復合型”需求,健身的同時,又適當緩解壓力,加強人際交流,釋放不良情緒,形成健康心態。

圖3 老年群體健身區域對比

3.3、健身情況分析

(1)健身頻度。

體育健身成效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通過調研可知,老年群體中有近35%的人每天堅持鍛煉,23%的人群每周鍛煉3 次以上(見圖4),經常鍛煉人群占比過半,且鍛煉時間普遍在1h 以上,已初步形成較固定的健身習慣,把健身活動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固定需求。相當一部分老年群體已達到我國體育人口判定標準。

圖4 老年群體健身頻度

(2)健身時段。

老年群體健身時段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一般較為固定。調研發現健身時段排前三的分別是傍晚鍛煉占33.78%,晚間鍛煉占30.10%,下午鍛煉占14.38%(見表1)。健身時段與老年群體的家庭生活密切相關,早晨、上午和下午一般需準備早餐、午餐或接送孫輩,主要健身時段以傍晚后為主。同時也涵蓋其他時段,具有不確定性和多種選擇性,但一般相對較固定。

表1 老年群體健身時段情況(N=276)

(3)健身項目。

加強了解老年群體的健身項目,可以清晰地了解目前建設項目的受歡迎程度,對于后期的完善也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武進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周邊風景秀麗,體育基礎設施齊全,為老年群體的建設提供了多樣選擇,跑步、散步占53.26%,廣場舞占35.14%,自行車占27.54%。此外還有游泳、中國傳統民俗體育、垂釣及其它等項目(見表2)。多數的健身項目符合低強度、可控性、休閑類特點,體現出老年群體對于自身身體狀況的理性分析和客觀把握。

表2 老年群體健身項目分析(N=276)

(4)健身地點。

江蘇省在全國最先提出“10min 體育健身圈”。體育健身場所要緊鄰居民居住場所,能夠便捷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也切實保障公眾的基本體育權益,落實造福于民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理念。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武進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配套的公共體育設施,集中在龍舟基地、嬉戲谷附近,超過半數的健身人群在“10min 體育健身圈”之外,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可進一步延伸和完善。

此外,老年群體常去健身地點有集中和分散的兩種趨勢,既有集中健身點,又有景區道路等,滿足了不同需求(見表3),在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值得關注。

表3 老年群體健身地點統計(N=276)

(5)組織形式。

老年群體健身組織形式呈現多樣化,分別有與朋友、同事、家人一起;個人鍛煉;參加社團組織的體育活動等形式(見表4)。結合老年群體健身實際,建議小鎮進一步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縱深推進體育組織建設,讓更多老年群體參與有組織的鍛煉,一定程度減少安全隱患,以進一步提高鍛煉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6)健身指導。

老年群體的健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體育健身知識相對缺乏,相當部分老年人患有不同的基礎病,因此社會體育指導尤為重要。通過調查,僅有16.30%的老年群體接受過社會體育指導,11.59%的老年群體聽說過社會體育指導,超過七成老年群體未接受過相關指導。

表4 老年群體健身組織形式(N=276)

在健身知識獲取的途徑上呈現多樣化,主要有朋友講解;書本、報紙、雜志;微信推送;收音機;社區健身講堂等形式(見表5)。在健身指導上,老年群體缺乏個性化、專業化的“量身定做”,很大程度上是個體或群體在實踐鍛煉與心得交流中“摸著石頭過河”。

表5 太湖灣特色體育小鎮老年群體健身知識獲得渠道(N=276)

4、結論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推動現代化城鎮建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是集休閑、健身、文旅、養老、教育等多樣功能于一體的空間區域,也是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和基地。隨著休閑小鎮的有效建設與功能完善,為老年群體提供了良好的健身平臺,不斷提升老年群體生活幸福指數,在促進老年群體健康水平強化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4.1、小鎮建設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優勢

小鎮從實際出發,依托本地資源,統籌規劃、量力而行、有序推進健身場館建設,搭建了諸多類型的健身、休閑、娛樂綜合平臺,使旅游、體育、文化等相關產業實現互通互融和協調發展。目前,武進太湖灣體育休閑小鎮體育事業發展迅速,體育健身場館和新興體育項目有序興建、培育。涵蓋龍舟、電子競技、垂釣等項目的體育產業基地依次落地,極大地豐富了小鎮的受眾群體和服務功能,受到越來越多不同群體的關注和歡迎,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地方經驗。針對市民不斷提升的健身需求,體育健身的硬件設施和活動組織仍需積極改善,提升品質。

4.2、老年群體具有較強的健康意識和需求

小鎮老年群體經常性健身人群比例較高,主觀上希望通過健身保持健康體魄的愿望強烈。通過科學的健身鍛煉,有效的健康教育,積極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老年性疾病的患病率。同時,對于健身需求,老年群體并不滿足只限于自發性的跑步、散步等較單調形式,更希望參加有組織、有指導、有評比的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不斷提升健身的群體氛圍與技術技能。此外,老年群體健身還有相互之間交流、傾訴的特殊心理需求。通過體育鍛煉的形式,以健身為根本目標,促進老年群體身體、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步提升。

4.3、老年群體的專門健身場所與健身指導不足

小鎮有自行車綠道、登山游步道、健身廣場、文體活動中心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總體較為齊全,但老年群體的專門健身場所還需繼續完善,較多的健身場所還是被年輕人群體所占用。目前針對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的設計針對性不足,老年人作為我國人口數量較多的群體,所占比重逐年增多。在基礎設施設計與建設過程中,應當適度考慮增加老年人公共健身設施比例,并且研發投入更多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安全、便捷、有效的公共健身設施。此外,老年群體的健身活動大都屬于自發行為,參與有組織的健身活動人群偏少,且缺乏專業、科學的指導,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5、建議

5.1、加強老年體育協會建設

老年體育協會在健身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組織作用,既能得到老年人充分信任,形成“歸屬感”,可以幫助老年人搭建交流平臺、形成團隊氛圍、提升鍛煉效果。切實加強老年體育協會組織建設,也是開展老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小鎮建設過程中,要為老年體育協會組織配備人員力量,既要調動老年人體育骨干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我管理、相互幫扶的積極作用,又要有計劃地培養培訓老年體育項目指導員,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積極促進老年體育協會向品牌發展,形成輻射效應,引導更多的老年群體參與健身和娛樂,達到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目的。

5.2、引導科學健身知識傳播

老年群體健身知識的獲取具有多樣性,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學性。調研中發現老年群體的健身活動五花八門,多來自于自我喜好及經驗積累,其中有些健身行為存在一定健身誤區,甚至是安全隱患。在不同的季節、氣溫、時段,如何安排適宜的運動項目、運動量和強度上,缺乏科學的判斷與預防。所以,對于科學的健身意識的培養和健身知識的傳播上,還需引起足夠重視。通過多種渠道加大宣傳,引導正確健康的健身行為,不能追求急功近利、立竿見影,要更加注重循序漸進、穩中求進。同時,在健身設施的投入上同步改善、提升,從而逐步提升健身功效。

5.3、注重適宜運動處方開發

一般而言,老年群體健身尤其需要關注運動頻率(每周多少次運動)、運動強度(有多費勁)、運動時間(持續時間或總時間)、運動方式(運動類型和模式)、運動量、進度(如何增加時間、強度和量)等,加之老年群體多有基礎病,更加需要關注個體化差異,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和自我評估。通過健身,既要能較好地控制緩解原有基礎疾病,又可以較好地恢復改善身體健康水平。所以,在健身活動開展過程中,首先要培養老年群體的運動處方意識,不要隨意盲從;其次要加強體育社會指導員力量,加強運動處方的培訓和開發,再次要強化健身活動開展,在實踐中提升健身的專業化水平。

猜你喜歡
太湖小鎮群體
安安靜靜小鎮
“CK小鎮”的美好
熊的小鎮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小鎮(外一篇)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太湖思變2017
太湖攬春
太湖
太湖一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