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農本草經》與經方應用之當歸篇

2023-04-06 20:50尤旭穎袁紅霞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奔豚神農本草經升麻

尤旭穎,袁紅霞

(天津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天津 301617)

當歸素有“十方九歸”之稱,是中醫臨床最常用的藥物之一。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云:“今隴西叨陽黑水當歸,多肉少枝,氣香,名馬尾當歸?!睋甲C,馬尾當歸應為后世當歸的藥用正品。當歸入三陰經,《湯液本草》曰:“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睋v史資料考證,經方中的藥物大多來源于《神農本草經》(《本經》),陶弘景有“張仲景一部,最為眾方之祖宗,又悉依本草”之說?!秱s病論》的組方依據來源于《本經》,其將古代中醫理論與臨證經驗相結合,故被后世醫家尊為“醫門之圭臬,醫家之圣書”。做好臨床的前提是讀好經典,探究《本經》中的藥物根源,領悟張仲景組方之巧妙。

當歸在《傷寒論》出現4方次,《金匱要略》中出現15次,合并為18次[1],涉及11個篇章,23段條文。本文將《本經》的藥證與經方中當歸的配伍方證進行歸類分析,意在通過考據《本經》原文中當歸的功效,探討經方的主治證候、配伍應用,以藥證測方證,為臨床治療相關疾病開拓新思路。

1 當歸藥用部位的區別

當歸按部位劃分成三部分,即頭、身、尾,李杲曰:“頭止血上行,身養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依據中醫的象思維,可以把當歸藥用部位與人體生理部位相對應。當歸頭多用于治療上焦病證,善于補血活血,如氣血虧虛引起的頭痛以及頭暈目眩等;當歸身多用于治療中焦病證,善于補血養血,用于血虛血虧等;當歸尾多用于治療下焦病證,擅長破血,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療經閉不通、痛經等;全當歸綜合了當歸頭、當歸身的功效,既能夠補血養血,也能夠活血?,F代中醫臨床使用上并不刻意區分,用全當歸者居多。

2 當歸的配伍和應用

當歸在經方中最大使用劑量為4兩,代表方劑如內補當歸建中湯、烏梅丸、當歸貝母苦參丸;最常用的劑量是3兩,代表方劑如艾膠湯、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單次用量最小的方子是當歸散,常服以安胎。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赤小豆散為用藥最簡方,麻黃升麻湯為用藥最大方。經方中與當歸配伍頻次最高的藥物是芍藥,其次為桂枝和川芎。當歸與芍藥配伍,主治腹中急痛,方如當歸芍藥散、溫經湯、內補當歸建中湯;當歸與桂枝、細辛配伍,主治腹痛、四肢厥冷、脈細,如當歸四逆湯、烏梅丸、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當歸與芍藥、川芎配伍,主治腹痛、胸腰背疼痛,方如當歸散、溫經湯、當歸芍藥散、艾膠湯、奔豚湯。奔豚湯、當歸散、溫經湯中的當歸、芍藥、川芎劑量比例均為1∶1∶1,且三者相互配伍的頻次較高。結合《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的條文可以發現,當歸諸方大多用于腹痛,尤其婦人身痛,妊娠期、月經期及產后多用。此外,像麻黃升麻湯、升麻鱉甲湯、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湯治療咽痛,侯氏黑散、續命湯治療中風,也為后世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思路。

3 當歸的功效與經方應用

當歸在《本經》中為中品,“味甘,溫。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張仲景經方中當歸之用法多宗于《本經》之論,具體分析如下。

3.1 咳逆上氣

3.1.1 方藥

常用配伍:李根白皮、川芎、芍藥、紫蘇子、半夏。代表方為奔豚湯、蘇子降氣湯。

《神農本草經疏》謂當歸:“甘以緩之,辛以散之潤之,溫以通之暢之……為補血活血要藥,故主咳逆上氣也?!碑敋w性體滑潤,味苦、辛,性溫,歸屬心、肝、脾三經,治療咳逆上氣主要是取其養血、行血、和血的作用?!侗窘浭枳C》認為當歸“發芽于仲春,開花于仲秋,其功始于肝終于肺”。當歸入厥陰肝經,肝肺為氣機升降之外輪,若肝氣不能升發清陽,肺氣無以降斂濁陰,肝氣不疏,郁而化火,則木火刑金,氣機升降失滯,引發咳逆上氣[2];若肝血得養,郁熱得清,則咳逆上氣自止。蘇子降氣湯中用當歸止咳逆上氣,一方面取其養血補肝潤燥之功,另一方面通行血脈以助肺宣發肅降。再如奔豚湯中用當歸治療奔豚氣上沖胸,《金匱要略·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曰:“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贝瞬≡从诟窝蛔?、肝失疏泄導致肝郁化熱,氣上沖胸,故用奔豚湯養血平肝、疏肝降逆以治之??人噪m不是奔豚湯的主癥,但臨床中也多用此方治療氣沖上逆之咳嗽。奔豚湯可以作為小柴胡湯的變方疏肝清肝(李根白皮代替柴胡,加黃芩、半夏,現多用川楝子或桑白皮替代李根白皮),加當歸、芍藥、川芎養肝補肝,補肝體以降逆氣,正所謂異病同治,把握病機是關鍵。

3.1.2 醫案

女,42歲,2021年4月20日初診。主訴:咳嗽喘息3月余?;颊哂诿咳樟璩?~5點咳喘劇烈,咳嗽呈痙攣性,自覺腹部氣逆而上則咳,伴咽癢嗆咳,咳則顏面潮紅。平素性格急躁、夜寐不安。舌質偏紅,苔薄黃,脈弦細數。治以平肝清肺、降逆止咳,方用奔豚湯加味:桑白皮30 g,當歸15 g,白芍15 g,川芎10 g,葛根30 g,黃芩10 g,清半夏10 g,甘草10 g,鉤藤15 g,薄荷(后下)5 g,僵蠶6 g,蟬蛻6 g。7劑,水煎服,日1劑。2021年4月27日二診:服上方7劑后,凌晨3~5點咳喘明顯減輕,上方稍做加減,繼服7劑而愈。

按:本案患者因氣機升降失調而咳逆不止。晝為陽,夜為陰,患者于凌晨3~5點咳嗽甚,此為肺經循行之時,加之患者平素性格急躁,肝失所養、疏泄失常,氣機不利故覺腹部氣逆而上;肝郁化熱,木火刑金故作咳逆[3];肝郁化火擾亂心神,故寐欠佳,并伴有舌質紅、苔薄黃、脈弦細數等內熱之象?!拔迮K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方中當歸具有補肝體、養陰血、行血脈之功,配伍川芎、白芍益肝體以制肝用,從而止咳逆上氣,三藥配伍使得氣機調達、升降有常;桑白皮瀉肺熱;葛根、黃芩清肝火;清半夏、生姜降逆氣,又防寒涼傷胃。諸藥共奏養血調肝、降逆止咳之功[4]?;颊甙檠拾W嗆咳,故加鉤藤、薄荷、僵蠶、蟬衣以息風解痙、清熱利咽。其組方巧妙,功效卓然。

奔豚湯適用于肝郁化熱、氣上沖胸者,桂枝加桂湯適用于心陽不振、下焦虛寒、陰寒之氣乘虛向上沖逆者,苓桂棗甘湯適用于因誤汗損傷心陽、水飲上泛者[5],三者均可治療奔豚病。

3.2 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

3.2.1 方藥

常見配伍:桂枝、芍藥、細辛。代表方為當歸四逆湯。

當歸性溫入肝養血,味苦入心清火,肝為風,心為火,風火為陽,但熱不寒者為溫瘧;風火乘肺,肺受風火之邪,不能固皮毛,則寒熱洗洗在皮膚中?!秱摗け尕赎幉∶}證并治第十二》云:“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碑敋w四逆湯雖名為四逆,實則為假四逆,如四逆湯類方皆用干姜、附子為主,唯當歸四逆湯不用,蓋其因當歸四逆湯治療陰虛血虛甚者,而四逆輩皆治陽虛陰盛甚者,可見當歸四逆湯證陽氣并不匱乏。肝血虧虛,血虛生熱,加之感受風寒之邪,寒熱交爭,故主寒熱洗洗在皮膚中;《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曰:“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皆風寒在血中之病”,若血虛甚,風寒邪氣盛,則陽氣躓于血分不能通達四末,加之陰血虧虛不能濡養四末故發寒厥??梢姰敋w四逆湯的主癥“血虛寒厥”是在“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基礎上進一步產生的。當歸四逆湯組方首以當歸為君,其味甘而厚能補血,氣輕而辛能行血;用芍藥之潤以滋之;甘草、大棗之甘以養之;桂枝、細辛之辛以溫之;而通草之用尤為妙,因當歸四逆湯其陽氣并不匱乏,不應一味的用溫法,也需顧及血分之熱,通草氣寒,味甘淡,裨溫中有清,其內通竅而外通營,佐當歸、桂枝和營衛、通血脈、止痛厥[6]。本方溫養氣血、通脈止痛,主要應用于血虛寒厥證[7]。

3.2.2 醫案

女,55歲,2021年9月29日初診。主訴:四末不溫1年余?;颊?年來時作四末不溫,發作時可伴心中煩熱,平素納可,自覺胃脘涼,喜溫按,無胃脹或胃痛??诓桓煽?,兩脅無不適,寐安。大便干結,兩日1行,排便無力,每服黃連上清助便;小便調。已絕經4年余,現無烘熱汗出等癥,情緒焦慮易怒,舌邊尖略紅,苔薄白,脈沉細澀。中醫診斷為厥證,治以養血通脈、活血化瘀,方用當歸四逆湯合桃核承氣湯、良附丸:當歸30 g,桂枝15 g,炙甘草10 g,白芍15 g,大棗10 g,通草6 g,細辛3 g,桃仁10 g,熟大黃6 g,芒硝6 g,高良姜10 g,香附10 g。7劑,水煎服,日1劑。2021年10月6日復診:患者自覺四末不溫癥狀明顯好轉,心中煩熱大減,胃脘涼緩解,大便日1行,質軟,通暢。效不更方,原方繼服。

按:本案病機寒熱錯雜,患者性情急躁易怒,日久影響肝藏血和主疏泄功能,肝陰血虛不能濡養四末,肝郁不舒則陽氣不能通達四末,故四末不溫;肝郁化熱見舌邊尖紅,風熱擾心故發作時伴心中煩熱;肝木克脾土,脾陽溫煦功能失司,故胃脘怕涼喜按;血虛不能濡養臟腑,脾胃運化無力,故大便干結,排便無力;氣滯血瘀,故脈沉細澀。本方用當歸補肝養血、行血通脈,令肝血足而四肢得以濡養,肝氣舒發則陽氣通達四肢,令心血足而煩熱除,為君藥;配伍桂枝、白芍活血通脈、通行營衛;細辛散寒凝滯;通草散血分熱,佐當歸、桂枝和營衛、通血脈;炙甘草、大棗補中益氣。諸藥合用可補陰血、通血脈、調陰陽、除虛熱?;颊叽蟊愀山Y又有血瘀之象,考慮為瘀熱結于下焦,故用桃核承氣湯活血化瘀除熱;中焦虛寒胃脘涼,合良附丸溫胃散寒理氣。其組方嚴謹,配伍精當,用之臨床,多有效驗。

四逆散、四逆湯、當歸四逆湯三方都可治療肢厥。四逆散適用于肝氣不舒,郁遏陽氣,不得到達四肢者;四逆湯適用于腎陽虛衰,陰寒極盛,陽氣生化無源,不能溫煦四肢者;當歸四逆湯適用于陰血不足,外受風寒,血虛寒凝,經脈不通,不能溫養四肢者[8]。

3.3 婦人漏下

3.3.1 方藥

常用配伍:吳茱萸、川芎、芍藥。代表方為溫經湯。

溫經湯在婦科疾病應用廣泛,胡希恕認為,溫經湯是臨床調理月經最有效的方劑之一,婦人因生理狀況特殊,經、帶、胎、產皆可產生病變,其病理因素不外乎血虛、血瘀、氣郁、氣滯,均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減治療?!饵S帝內經》認為,胃為水谷之海,胃氣乃氣血生化之源,治胃中虛損,應從源頭上化生津液氣血。溫經湯以吳茱萸湯合麥門冬湯去大棗加桂枝為底方,吳茱萸湯苦溫散寒止嘔,麥門冬湯甘寒健胃潤燥,桂枝辛溫平沖降逆,兩方合用溫中養液,又有小溫經湯之名,補脾益胃以化生氣血,再配以川芎、芍藥、阿膠、牡丹皮等具有逐瘀生新性質的藥物。方中當歸養血活血調經,裨血不足充之潤之,血運受阻和之行之,配伍川芎、芍藥、阿膠、牡丹皮,共奏補血祛瘀之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祛瘀血而不傷正氣。全方攻補兼施、寒溫并用,經閉能通,經血量多能止,經血量少能補,具有“婦科第一方”的美稱。本方用當歸補肝養血、活血調經、祛瘀生新,使得氣血調和,體現“肝以和為貴”思想,可謂是婦科之良方。

3.3.2 醫案

女,35歲,2021年5月17日初診。主訴:經期延長伴痛經半年余?;颊哂诎肽昵盁o明顯誘因出現行經延長至10 d。第1~2天量不多,色棕;第4~6天量甚多,色鮮紅,多血塊;第7~10天量減少,色棕。末次月經2021年5月7日,帶經9 d,5月16日凈,本次痛經甚,右下腹稍甚,經期伴腰酸痛,下肢怕涼,經前乳房脹痛,白帶量適中,色透明,無陰癢,自覺烘熱夜間熱甚,體溫正常,不伴汗出,納可,寐安,小便調,大便日1~2次,成形,掛池,口干,情緒多易怒。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治以理氣活血、調經止痛,方用溫經湯合桂枝茯苓丸:吳茱萸6 g,麥冬15 g,當歸10 g,白芍10 g,川芎10 g,桂枝10 g,牡丹皮10 g,半夏10 g,炙甘草10 g,茯苓15 g,桃仁10 g,赤芍10 g,太子參10 g,阿膠珠6 g。7劑,水煎服,日1劑。2021年5月24日復診:夜間烘熱癥狀明顯減輕,口干緩,二便調,情緒欠佳,上方加香附10 g以疏肝解郁、調經止痛,繼服7劑。繼上方加減調理1個月經周期后,患者諸癥明顯好轉,行經天數基本如常,痛經幾無,患者欣然。

按:本案患者以經期延長、痛經為主訴,且伴有口干、自覺烘熱癥狀?;颊咔榫w多易怒,暴怒傷肝,瘀阻沖任胞宮,木旺克脾土,脾氣不足,統攝血液無力,則經血難止;經期延長日久則氣血虧虛,脾陽虛不能通達四肢,故下肢怕涼;肝郁氣滯故經前乳房脹痛;痛經、血塊多、腰酸痛是由瘀血阻滯、經脈不通所致;瘀血阻滯、郁而化熱則自覺烘熱。瘀血為陰邪,夜間陽入于陰,陰不能抱陽,煩熱加重。本方當歸補肝體、養脾氣、行血脈,配伍川芎、白芍養血活血調肝;下焦虛寒用吳茱萸、桂枝溫經散寒、通利血脈;血瘀日久生熱用阿膠、麥冬、牡丹皮養陰潤燥以清退虛熱;加以黨參、甘草、半夏、生姜益氣健脾、溫胃和中??紤]患者血瘀腹痛,合以桂枝茯苓丸以活血化瘀止痛。本方治療婦人漏下,即著應效、覆杯而愈。

3.4 絕子

3.4.1 方藥

常用配伍:川芎、芍藥、白術、黃芩。代表方為當歸散。

肝脾是妊娠后易發生病變的兩臟,外邪或七情過極,肝主疏泄失常,氣機不利,肝郁化火則擾胎,肝血、肝陰不足,沖任血虧,不得濡養胞胎,脾失健運,濕熱內生,氣血生化無源,則胎動不安。方中當歸行血中之滯,補肝體、養陰血,是以氣行血安;與川芎、芍藥配伍,亦為補肝血、養肝陰、調氣機之意。三者互為婦科常用經典藥對。又用白術健脾燥濕,黃芩清熱。肝血充足,脾胃健運,氣機調和,則胎兒在胞宮中得以母體滋養不妄動。故當歸散方后注云:“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疾患,產后病悉主之?!逼渲饕槍Ω纹⒉徽{、血虛濕熱之胎動不安。

3.4.2 醫案

一婦人三十余,或經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墮。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氣實,此相火太盛,不能生氣化胎,反食氣傷精故也。因令住經第二月,用黃芩、白術、當歸、甘草、芍藥、川芎,服至三月盡,止藥,后生一子(《古今醫案按》)。

按:孕婦素體陽盛,患者又性急似火,以致相火太盛,擾于胎元,輕則胎動不安,重則胎屢墮。當清熱安胎以治,用當歸散而安?!夺t方集解》:“此足太陰,厥陰,沖任藥也”。養胎安胎需沖任血盛,若肝血虧虛則相火亢盛,影響到胞宮胎兒,故出現胎動不安、滑胎,可見安胎需益氣養血和清熱燥濕二者兼顧。方中當歸滋養肝血,助肝氣升發為君藥,配伍白芍、川芎以養肝柔肝、補血行氣解郁。黃芩清熱涼血,白術燥濕健脾,二者為安胎常用藥對,防濕熱傷胎。張仲景提出常服用當歸散可起到安胎、保胎和滋養孕婦的效果。

妊娠病的治療要遵循“有故無殞”的原則[9],《周慎齋遺書》言:“蓋人重身,有故則無損,毒藥無礙也。大凡因胎而有病,安胎為主;因病而胎不安,宜治病為急。所以重身可用毒藥也!”可見用藥是以辨證論治為前提的,砒霜和靈丹之間的轉化可考驗醫者臨床水平的高低,正所謂“有是證,用是藥”,一些妊娠禁忌的藥物并非不可使用,只要辨證準確,醫者需膽大心細。

3.5 諸惡瘡瘍,金瘡

3.5.1 方藥

常用配伍:升麻、鱉甲。代表方為升麻鱉甲湯。

關于“毒”,后世多以清熱解毒之法為主,但這是不全面的,有時甚至是不恰當的。張仲景的升麻鱉甲湯是治療陰陽毒的基礎方[10],“陰陽”二字并非表里、寒熱之意[11],實為病位深淺之分。溫熱毒邪侵襲在表則為陽毒,陽毒病位偏淺,病機為陽盛血熱;溫熱毒邪侵襲在里則為陰毒,陰毒病位偏深,病機為血虛瘀滯。對于是否使用蜀椒、雄黃要先辨明病位,“面赤斑斑”提示病勢外彰,故用蜀椒、雄黃辛溫走上,散其郁火;陰毒病位更深入血脈之里,毒邪侵襲血脈,瘀血凝滯,血液流通不暢[12],故去蜀椒、雄黃,防辛竄走散反助癘害。當歸通于三陰經,《傷寒論》厥陰篇六方中用當歸者四,其能開血分中之陽氣。厥陰性本升,血分有熱其升為喉痹,口傷爛赤,并發瘡瘍,陽氣被阻于血分中,需通其絡中之血。升麻鱉甲湯方用當歸,將其毒邪托出血分,和血行血以通其阻,配伍升麻使毒邪透達外出,繼以鱉甲、生地黃涼血養陰散瘀。陽毒和陰毒皆因溫熱邪毒引起,二者雖均為血分證的致病因素,但病位、癥狀輕重等方面卻有不同,在使用升麻鱉甲湯時,辨明病位最為關鍵。

3.5.2 醫案

女,75歲,2019年6月3日初診。主訴:發熱伴身體疼痛、皮膚紅斑1周?;颊邘滋烨鞍l熱,服感冒藥后熱退,但1 d之后再升高,且發病更嚴重。體溫38.5~39.0℃,伴頭痛、眼球后痛、周身肌肉關節痛、咽干咽痛、手臂起紅斑,實驗室指標:血小板33×109/L,白細胞2.36×109/L。診斷為登革熱,叮囑臥床休息,馬上輸液。當晚患者周身軟弱無力,雙眼無神,惡心,舌紅,苔薄白,脈緩。治以清熱解毒、養陰化瘀,方用升麻鱉甲湯加減:升麻20 g,鱉甲10 g,生地黃30 g,甘草20 g,當歸30 g,玄參30 g。7劑,水煎服,日1劑。2019年6月7日復診:血小板89×109/L,白細胞3.16×109/L,IgG抗體陽性,IgM抗體陽性,此時熱退,咽喉痛、身痛、紅斑等諸癥均消失。2019年6月8日:血小板118×109/L,白細胞3.92×109/L,身體狀況已經恢復正常。2019年6月9日:健康量表指數已達指標的80.3%。

按:本案病位在陰毒,毒邪侵襲血脈,日久耗傷陰血,瘀血凝滯,血液流通不暢,故身痛;辨證的關鍵是審明病機為陽熱,故舌紅、咽干、咽痛;風熱邪毒侵襲肌腠,疫癘邪氣侵入營血,營血壅滯,營陰耗傷,故手臂起紅斑。升麻鱉甲湯清熱解毒、通陽化瘀,去蜀椒、雄黃,防辛竄走散反助癘害;當歸入三陰經,養陰活血補血,開陽經之郁,將毒邪托出血分,其味辛溫,與升麻合用升散透達,使伏邪有出路;加生地黃、玄參涼血散瘀益陰?!岸菊?,邪氣蘊蓄不解之謂”,即火之極為毒。升麻鱉甲湯為治“毒”之方祖,為后世針對瘟疫時毒立下法度。對于當今許多頑疾重癥都有較高的參考意義。

4 當歸在經方應用中的新拓展

張仲景在應用當歸時除參考《本經》的功效外,也有很多新的應用拓展,現列舉典型應用。

4.1 止腹痛、除斑

當歸止腹痛、除斑的功效在《本經》中未提及,《金匱要略·婦人雜病》曰:“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有實驗研究表明,當歸芍藥散可能通過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抑制黑色素生成,調節雌激素水平,抑制黃褐斑[13]。方中用當歸養血補血,使肝血充盈,血氣自和,因肝主疏泄而藏血,血不養肝而疏泄失常,故配伍芍藥、川芎活血養血、柔肝止痛,使燥不傷陰;因脾主運化而惡濕,脾為肝乘,脾失運化,水濕停滯,茯苓、白術、澤瀉三藥健脾化濕利水,性偏燥,使潤不壅滯。本方為調和肝脾之祖方,治療女性黃褐斑、眼袋加深、面部浮腫、脫發等,被譽為“婦人之圣藥”[14]。

4.2 濕疹、便血

當歸治療濕疹、便血的功效在《本經》中也未提及,張仲景認為濕熱下注,損傷血絡,可便血或便膿血[15],濕熱蘊于肌膚則身發濕疹,赤小豆當歸散可有效治療。當歸味苦而溫,解毒散瘀補血,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赤小豆甘酸而平,入血分,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滲濕排膿。二藥配伍,則水濕從下而去,熱毒自內而清,故便血、濕疹除。

4.3 蛔厥、久利

烏梅丸祛邪扶正,蛔厥和久利均可治之[16]。張仲景唯獨在《傷寒論》厥陰病篇使用當歸,是因其功在循肝經而走,養血則木氣得遂,血足則肝陽不動,補足肝體[17]。當歸有“血中氣藥”之稱,張仲景用其共治土木,厥陰肝寒,經脈不通,配伍細辛、桂枝以通陽治療蛔厥。肝用不足,升發無力,肝氣郁滯不疏,克于脾土則生泄瀉,當歸補肝體、養肝血,調肝理脾則久利止。烏梅丸證患者素體陰血不足,用當歸體現張仲景“存陰液”思想同時,也考慮到陰虛則陽無所附,肝體陰而用陽,肝陽虛證更應在溫肝用的同時以補血藥補肝體。

5 結語

無論經方還是時方,當歸使用頻次都很高,《本經》述藥證而不談方證,《傷寒雜病論》言方證而不談藥證,思索《本經》當歸功效的深層內涵,與經方相聯系,這種從流溯源的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經典,掌握精髓。但張仲景并非拘泥于《本經》,而是據此基礎上有自己的理解和創新,對藥物的功效進行延伸拓展,其組方精簡巧妙,別出心裁。醫圣孫思邈提出“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學習經典最終要回歸臨床,正所謂“師古不泥古”,在臨床實踐中做到融會貫通、守正創新、靈巧運用,方能更好地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

猜你喜歡
奔豚神農本草經升麻
升麻的品種考證
從《神農本草經》論述干姜在經方中的應用
針藥與推拿罐結合治療奔豚氣案
升麻之思辨及臨床應用?
奔豚病機和方證臨證探討
升麻蜜制工藝的優化
桂枝加桂湯治療奔豚證
《神農本草經》中與神志相關的藥物歸類分析——胡隨瑜教授《神農本草經》講記(四)
古今奔豚氣病脈證治
升麻解毒湯治療慢性鼻竇炎2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