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期刊三級審稿中的無效審稿及改進建議

2023-04-17 02:59王鳳姣王愛蓮
城市學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審稿人學術期刊意見

王鳳姣,王愛蓮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編輯部,長沙 410007)

審稿是學術期刊編輯部對論文質量進行正確評價的一項重要工作。審稿意見不僅左右學術期刊編輯部對于論文的取舍,更決定一項科學研究或者創新技術的結局。目前我國大多數學術期刊編輯部遵循的都是順序三級審稿制(簡稱“三審制”),即編輯部初審、編委或特約審稿人復審、主編或主編組織討論會終審。三審制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實施以來,作為學術期刊出版部門較為普遍和較長期踐行的一項內部審稿制度,其在確保期刊學術質量方面的確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伴隨社會經濟、文化、科研評價與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形勢的變化,三審制在執行過程中的局限與窘境也日益凸顯。審稿周期長、審稿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審稿礙于面子人情而流于形式等無效審稿現象比比皆是,導致“學術失范”“泡沫學術”事件頻發,受到社會諸多詬病。[1]在當前國內外科研與出版業形態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三審制應該如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功能作用引發了人們的思考。近年來,人們呼吁學術期刊真正回歸三審制的呼聲日益高漲。[2-3]本文關注學術期刊編輯部三級審稿過程中的無效審稿現象,剖析其產生的深層原因,并提出“改進三審制”建議。

一、學術期刊編輯部的三級審稿流程

我國于1952 年10 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關于國營出版社編輯機構及工作制度的規定》,正式確立了“三審制”,該項制度主要針對出版社、報紙和期刊編輯部,采取責任編輯初審、編輯部主任復審、總編輯終審的審稿模式。參照此流程,學術期刊編輯部的三審制按照編輯部(責任編輯)初審、編委或特約審稿人復審、主編或主編組織審稿會終審的三審次方式,在秉承和強調三級審稿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社會通行的學術期刊同行評議制度,邀請相關學科領域的權威、資深專家作為審稿人(通常為編委或特約審稿人),承擔論文復審工作;要求主編或主編組織多名學科專家討論定稿,是為終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觀性和可行性。

(一)初審

初審是論文進入審稿環節的第一步。論文初審通常由責任編輯完成,主要審查論文在形式上是否符合期刊要求,在內容上是否符合辦刊宗旨、是否屬于收稿范圍以及論文選題是否具有創新性和重要性,研究方法是否恰當,研究結果結論是否準確和合乎邏輯,文字是否文從字順、清通雅潔。初審通過對論文形式與內容的審查,作出對于論文學術質量與發表價值的初步評價,進而決定論文是否需要送編委或特約審稿人復審。

初審過程中,責任編輯除了擔負論文初審的任務以外,還扮演著作者和審稿人之間橋梁的角色,責任編輯要能領會作者撰文意圖,并將審稿意見及時、正確、中肯地傳達給作者。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編輯有良好的溝通技巧、表達能力,還需要其發揮主觀能動性。責任編輯的工作質量往往決定著審稿工作的質量。[4-5]例如初審編輯在工作中如果責任意識淡漠,業務知識儲備不足,思考與鑒別能力不強,或者礙于顏面羞于請教學科專家,則很容易將一些真正有創新意義和發表價值的論文在初審時被扼殺、拒之門外。這樣不僅不利于學術交流與發展,而且大大打擊了作者科研與論文撰寫的積極性。

(二)編委或特約審稿人復審

復審通常由長期從事與論文報道內容學科相關工作或研究的編委或特約審稿人承擔。一篇論文通常指派2~3 名審稿人復審,主要從專業與學術的角度審查論文的科學性、實用性、創新性、可讀性和原創性等。復審是三級審稿中決定論文能否發表的最關鍵一環。復審圍繞論文的真實性、科學性,是否原創,有無獨特的觀點或方法,能否反映學術實踐與學科前沿,有無可供同行借鑒的經驗或者方法,是否得出獨到、有價值的結論或創新性觀點以及研究設計的嚴謹性、邏輯性,研究是否符合學術倫理,數據統計與研究方法是否正確等整體學術質量,作出客觀、公正、中肯的評價,并最終形成學術審稿意見,提交主編或主編組織的審稿會終審。復審意見是論文修改與取舍的重要決策依據。

復審環節采取國際通行的同行評議制度,由相關學科的同行專家站在比初審更高的站位上,更加全面、嚴謹、細致地審視和研判論文質量與學術價值。這種由相關學科同行來評議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優越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編輯部人員知識面受限所帶來的審稿失誤,同行專家的評議可最大程度實現審稿公平和學術公平,也有益于幫助作者提高研究水準和論文學術質量。

為切實提高同行評議的客觀性,大多數學術期刊編輯部采取匿名審稿制,即盲審。盲審意味著審稿人不清楚學術論文來源單位和來源作者,因而評價結果更趨客觀公正。為規避學術圈子對于審稿工作的干擾,有的學術期刊編輯部在指派復審專家時,還會采取一定的回避制度,如審稿人與作者是同門師生關系時予以回避、審稿人與作者之間有利害沖突時予以回避、審稿人與作者是同一家機構時予以回避等。

(三)主編或主編組織審稿會終審

終審也稱決審。目前大多數學術期刊的論文終審由主編或主編組織編輯部、編委或學科專家共同討論來完成。終審的主要任務是對初審和復審提出的審稿意見進行核定,解決論文初審、復審中未能解決的問題;討論初審、復審中存在的審稿意見分歧,并對論文的學術水平、報道價值作出全面的審核與評價,最終形成論文取舍與再次修改意見。

人們普遍認為,終審是論文最終能否錄用的決定環節,初審的重點是格式審查或形式審查,復審的重點是學術審查或評價性審查,而終審才是對于一篇論文的全面審查,是一項基于最終定性的審查,意義重大。但在實際論文三審過程中,有些編輯部是將初審、復審意見中同意刊登的論文遞交終審,因而難免出現終審人云亦云、走過場、流于形式的現象。

另外,為認真落實好三審制,也有學者將審稿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即分稿、評閱、退修、初審、復審、終審,各流程互為補充,互相制約,對于杜絕人情稿、關系稿和提升論文質量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6]

二、學術期刊三級審稿中的無效審稿現象及成因

三級審稿制度在學術期刊的應用雖然由來已久,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以下問題:審稿周期長,審稿效率低,審稿意見不能及時反饋作者;審稿人責任意識淡薄,注重人情關系或缺乏學術爭鳴意識,審稿把關不嚴;出版單位追求經濟效益重于社會效益,三級審稿責任不明確、走過場、搞形式;審稿人未經培訓,對相關專業的最新知識未與時俱進,無法對論文做出恰當的評價,導致審稿無效甚至失誤的現象常有發生。

(一)三級審稿過程中的無效審稿現象

學術期刊初審環節中的無效審稿現象主要體現在:未對論文內在質量與學術價值做出中肯、有效的評價,而只是對論文形式、字數、來源單位、來源作者和查重情況進行了審查。大多數初審編輯的審稿流程是:看標題—看摘要—看關鍵詞—看參考文獻—看正文,其過程往往只關注了論文外在形式,就作出退稿或進入外審環節的決定。這種初審意見籠統、缺乏建設性建議,退稿輕率,導致一些真正有創新、有報道價值,然而在表述形式上存在欠缺的論文被退稿,或者一些看上去形式完好、實則內容已淘汰或報道意義不大的學術論文進入復審環節。這不僅是對作者勞動的不尊重,也是對出版資源的浪費。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與長期以來學術界以及學術期刊評價體系過分重權威、重指標,編輯工作過于重形式、輕內容,審稿工作唯基金論以及過分看重是否知名機構、知名專家出品有關。

例如某刊2022 年9 月刊登《結構畸形胎兒的醫學干預與思考》一文,原文題目為“淺談國內胎兒期干預的一些誤區”,單從論文題目和內容表述來看,文題空泛、籠統,內容平淡、組織松散,對于一些嚴謹的科學發現與思考的表述過于淺顯,初看難以體現論文內容的高度與學術價值。但文章提出“先天性結構畸形胎兒的產前醫學干預”這樣一個頗有新意且備受當前社會關注的醫學命題,是值得深入挖掘內容價值的。因此,該文初審后同意派復審,并經與作者及復審專家反復商討,最終確定文題為“結構畸形胎兒的醫學干預與思考”,成為該刊年度內最有影響力論文,下載和被引頻次均為年度最高。[7]

在復審階段,復審專家主要評判學術論文的科研設計、內容質量和撰寫規范,如論點是否正確、論據是否充分、研究方法是否恰當、統計方法是否正確、結果是否準確、結論是否科學合理等。復審意見是編輯部決定論文取舍和指導作者修改的重要依據。但在實際復審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審稿意見寥寥數語,只提出語句語法、圖表或文字格式的修改意見;照搬論文摘要或結論內容,無針對性修改意見;審稿意見模棱兩可,表述含糊,無審稿結論;審稿過于簡單,只有審稿結論,而無具體修改意見;指出論文存在問題不正確,提出的修改意見空泛,不具操作性等。這樣的復審均屬于無效審稿,不僅不利于論文修改,對作者的研究工作毫無助益,而且不利于編輯部判定論文質量和決定論文取舍。

以醫學學術期刊的復審為例,較多審稿意見只是對于論文摘要或者引言的復述,未對論文學術水平與實用價值、研究結論的科學性與創新性、研究設計的合理性與邏輯性以及論文表述的規范性等進行評判。也有的審稿人只是指出一些寫作格式方面的問題,如參考文獻標引格式、論文體例與排版格式存在欠缺等。另外,有些審稿人雖然是某一學科領域的資深專家,但并不一定具備科研與統計學知識,以致他們雖然能夠把關論文的理論性、知識性內容,但不一定能夠把關論文的研究設計與統計,因而其審稿意見有可能最終被統計學審稿專家否定而成為無效審稿。

理論上,終審是對文章取舍和修改意見的最后定奪,終審審查論文的學術性、規范性,把握初審和復審質量,是對論文內容質量的全面把關。但在實際終審過程中,較多編輯部存在終審流于形式、終審過多依賴審稿專家意見或者責任編輯意見甚至委托他人終審的現象,這樣直接導致終審缺失或成為無效終審,也就失去了終審應有的質量把控意義。

(二)無效審稿原因分析

無效審稿延誤審稿時間、影響出版工作進度和出版質量,且給學術期刊形象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剖析無效審稿的原因,首先在于現行三審制中沒有明確各級審稿的操作規范與質量要求。在大多數學術期刊編輯部采取的順序三級審稿制中,初審被定位于對論文選題和質量的一次粗略評價,其結論決定論文有沒有進入復審的資格。雖然初審過程粗略,但也掌握著論文的“生殺”大權。復審需要借助學科專家的學識和專長,在評價論文質量和決定論文修改或取舍方面,提出權威、中肯的意見與建議,其目的除論文取舍以外,重點應該包括幫助作者提升論文質量。而終審除了對論文整體學術質量和撰寫質量作出評判外,還需要對前期初審和復審意見進行再審定。表面上看,三審制職責分明,實則各級審稿的要求和審查側重并不明確,并沒有建立相應層級審稿工作的規范與質量標準。初審編輯往往學科專業知識不全面,復審專家大多沒有經過相應審稿工作培訓,終審追求效率和時效,各級審稿人憑借個人經驗和已有知識審稿,這是導致審稿意見簡單淺顯、審稿過程潦草繁復、審稿拖延、審稿效率和質量均不高等無效審稿現象的重要原因。

其次,與審稿人因素有關。審稿人專業素養、工作態度、職業操守以及對審稿工作的興趣是影響審稿質量和審稿效率的重要因素。當前浮躁的學術環境對于審稿人思想意識的沖擊,使得審稿人對于審稿工作的嚴謹性、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審稿不負責任、委托他人或學生審稿,或專業知識陳舊、審稿同行相輕的現象時有發生。另外,從三審流程來看,以主編為主導的終審,難以對所有專業方向論文作出準確無誤的評價,主要以復審專家意見作為依據來做出論文的最終審稿結論,難免出現人云亦云的情況,導致終審失效。

第三,在三審過程中,為方便審稿工作,各編輯部均設計了審稿意見模板。但該模板的關注點往往過于簡單抽象,限制了審稿人審稿意見的發揮。例如在《臨床小兒外科雜志》的投審稿系統中,審稿意見模板僅列出總體評價等級,如有無創新性、有無實用性以及諸如設計是否嚴謹、方法是否得當、內容是否切題、論點是否明確等二次元答案選項,這使得很多審稿人對于論文的關注失去了細節,因而僅憑印象就作出了論文學術水平的籠統評價,而對論文在材料與方法、論據與論證、觀察指標與數據統計等方面的完整性、邏輯性、準確性沒有深挖細究,以致審稿意見在幫助編輯處理論文返修、提供作者具體修改意見時毫無參考價值。另外,審稿中忽視論文表述與研究設計統計的客觀評價,也會導致經復審專家認可的論文在終審時被發現漏洞百出,以致論文經反復修改進入終審環節后依然被退稿。這樣不僅浪費了作者的修稿時間,打擊作者投稿的信心,更增添了編輯部和審稿人的無效勞動。

三、學術期刊改進三審制建議

黨的二十大全面開啟了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為期刊出版單位指明了新航向。目前,我國學術期刊品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提升出版質量是學術期刊出版單位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就當前我國學術環境而言,推行和不斷完善學術論文三審制是提升學術期刊出版質量的重要舉措,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如何在貫徹學術論文三審制過程中避免關系稿、人情稿等問題,如何彌補當前編輯部成員在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方面的缺陷,使得編者、審稿人和作者能共同一致朝向提高出版質量的目標而努力,本研究提出以下改進三審制的建議。

(一)全方位完善學術期刊編輯部從業人員知識結構

作為三級審稿中的第一級審查,初審是論文評審的基礎。初審編輯是編輯部最早接觸論文的人,建議學術期刊編輯部從業人員要具備相關領域專業教育背景,有較好的文字表達能力和一定程度的數據統計學知識。除此之外,編輯人員除參加出版專業繼續教育培訓、深耕編輯出版業務知識以外,還應積極參與期刊所涉學科的各類學術活動,深入科研過程,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全方位完善和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具備甄別稿件價值與優劣的敏銳眼光。

(二)明確不同類型學術論文的審稿標準

為了避免三級審稿中的無效審稿現象,學術期刊編輯部應首先明確不同類型學術論文的撰寫要求,將其納入稿約之中;并依此明確審稿具體要求,建立不同類型學術論文的審稿意見清單。例如:在論文的規范化審讀方面,主要應評價論文結構要素是否齊全、是否文從字順、有無錯別字、標點符號是否正確、專業名詞是否規范、計量單位是否符合國家標準、參考文獻標引是否規范;在論文學術性審讀方面,主要應關注論文選題的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是否為研究熱點,論文的研究設計是否嚴謹科學,研究材料是否齊全,統計方法是否正確,結果是否真實準確,結論是否科學合理,圖表是否正確和必要等。鑒于學術研究的嚴謹性,建議在三審制中增加統計專家審稿。另外,在論文學術性審稿清單中,增加對學術研究原始資料及參考文獻的審查。

(三)設計程序公正的三審制流程

建議設計程序公正的三審制流程,統一雙盲法審稿,明確各審次審稿責任。同時,在征得審稿人同意的前提下,建議定期對外公布審稿人審稿意見,這樣不僅有益于學術探討,而且可以減少論文三審過程中期刊編輯或審稿人因為主觀喜好、專業局限、學術水平差異,以及作者身份或人情因素等給論文修改意見和論文取舍意見帶來影響。李珂《基于程序公正的學術期刊審稿流程創新》一文提出對論文進行量化評分,不失為一種學術論文量化評審的參考。[8]

(四)明確審稿工作具體要求

各學術期刊編輯部應要求審稿人認真履責,逐項對照審稿標準和要求嚴格審查,對于論文刊用與否,應提出具體的理由意見,做到用之有理,退之有據。應強調各審次均以質量為標準,做到稿件取舍不唯名、不唯上、不唯情,特別應防止在論文三審過程中“馬太效應”的負面影響。方紅玲指出期刊論文三審制中存在嚴重的馬太效應,進而導致新人受到限制,容易誤導讀者和出現抄襲名家的現象,[9]這是造成不良學術環境和期刊學術質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應予堅決杜絕。另外,編輯部應對審稿時間做出明確要求,督促審稿人及時反饋審稿意見。對于一些不能按期反饋審稿意見的審稿人,編輯部要了解原因,做出相應調整。

(五)建立審稿人準入機制

學術期刊編輯部應建立審稿人準入機制,動態調整,定期更新。選擇審稿人首先要秉持專業對口的原則,為此編輯應了解審稿人的經歷和學歷,特別是審稿人的研究經歷及最新研究動向。其次,要選擇客觀公正的專家,審稿人應具有高尚的科學道德和學術品格,要有“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要學風嚴謹、公正無私,審稿過程中應做到以學術水準作為鑒審的唯一依據。第三,要選擇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審稿人要能對論文所反映的內容作出全面、細致的審查,如對論點、研究過程、統計學處理、研究結果、所得結論等都要認真審查和及時發現問題。對不同學術觀點和論點,應能理性思考,給出正確而恰如其分的評價。對于不能按時完成審稿任務的審稿人,編輯部要分析審稿人審稿動因,寧缺毋濫,不斷充實優質審稿人隊伍,以維持審稿系統的有序與良性運行。[10]

總之,審稿是確保學術期刊質量的重要一環,完善的審稿制度、公正的審稿流程以及高水平、負責任的審稿人是審稿質量的重要保障。[11]學術期刊出版單位應切實履行和不斷改進三級審稿制度,創新思維,建立優勝劣汰、與時俱進的審稿人隊伍,明確各審次重點審查內容,建立各審次審稿意見清單,優化整合審稿資源,減少和杜絕各審次中的無效審稿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論文審稿質量和審稿效率,推動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審稿人學術期刊意見
《中國免疫學雜志》特約審稿人名單
《軍事護理》2021年度優秀編委、審稿人
特約審稿人遴選通知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學術期刊引證指標
評“小創”,送好禮
沒有反對意見
本刊評出2018年度優秀作者和優秀審稿人
評“小創”,送好禮
河海大學學術期刊創辦百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