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選擇

2023-04-17 13:06巴桑卓瑪
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中華文化共同體中華民族

巴桑卓瑪

(中共拉薩市委黨校,西藏 拉薩 850000)

在民族國家建構與發展中,無論是西方現代多民族國家的“親公民民族主義”模式或“親族裔(種族)民族主義”模式,還是中國走出的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沒有哪一個國家不注重解決國內民族認同問題的。有成功的經驗,亦有失敗的教訓。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沒有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成功。我國的民族工作,歸根結底就是立足于各族群眾本身,探索如何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問題。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核心工作即加強“五個認同”(1)五個認同,即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定音符”,特別是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從各民族根本利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民族工作等方面論述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新修訂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地、州、盟)、縣(市、區、旗)測評指標》全面落實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大任務”(2)五大任務,即要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要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設置測評項目,以正確把握“四對關系”(3)四對關系,即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物質和精神的關系。凸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方向和主線地位?!拌T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包括多元民族、蘊含多向度要素、涵蓋多重領域的系統性工程”[1]。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各方面??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全面發力,“也要格外注意抓好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2]。筆者結合新時代我國民族問題的特點、黨的民族政策的發展演變、民族工作的新的階段性特征等,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選擇提出幾點思考。

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增強中華文化認同

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精神力量。文化是一個民族得以維系發展的精神紐帶,文化的認同對于一個民族的影響是長遠和根本的,一個民族文化的消亡即意味著這個民族的消亡。對于一個國家公民來講,政治認同大于文化認同,但國民政治認同的深層基礎必然是文化認同。各民族之間在文化上不認同、沒有親近感、沒有共同體意識,政治認同是沒有根基的。

要正確理解把握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性。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亦呈現出文化的“多元一體”性:“一體”即中華文化,“多元”即各民族文化,“一體”是“多元”的辯證統一,是“多元”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而非“多元”的同質化集合;而“多元”在“一體”中則扮演了要素和動力的角色,不斷推動“一體”的向前發展。不同民族群體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語言文化差異,要維護統一而又重視差別。我們必須尊重各民族之間現存的語言文化差異這一客觀性,但是絕對不應人為地去凸顯、固化和強化這些差異和特性,而是要按照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則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著重在增進共同性上下功夫。中華民族文化是由中國歷史文化的大傳統和不同民族歷史文化的小傳統共同構成的一個動態的復合體系。在我們這樣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要實現多民族的國家認同,首先要做的就是培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從文化的角度完成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關鍵是要各民族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認識到本民族是在中華民族大家園的地理單元中的一個小的地理單元上發展起來的,本民族文化與各民族文化在歷史進程中一直相互影響相互吸納。既要在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繁榮發展各民族文化;又要在加強對各民族彼此之間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繁榮發展中華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我們面對的問題是:語言和宗教通常是人們所認定的“文化”載體和核心內容,我國許多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那么各民族之間“文化認同”的基礎是什么?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和渠道來獲得和建構?這就要求各民族共同認同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培育能夠凝聚各民族的中華文化。那么,又如何能夠擺脫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二元對立呢?“中國政府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巧妙地調和了公民身份與族裔文化身份,將公民的國家認同與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緊密結合起來。中國的這種優勢,既得益于其包容力巨大的傳統文化,也與其對西方民族國家及公民觀念的批判式鑒取密切相關?!盵3]

增強文化自信要在有形有感上下功夫。積極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基層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華文化認同工程、中華文化精品創作傳播工程等為依托,從傳播民族團結進步正能量、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推動各民族文化美美與共的角度,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積極推動傳統文化與文化產業、旅游資源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強價值轉化,增強文化自信。

只有認同中華文化,才能正確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才能進一步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綻放出來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現代文明的基礎。只有把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坐實為我國現代化與現代文化的“本根”(不是枝葉)、“本體”(不是功用)、“本位”(不是客位)和“主體”(不是客體、對象),才不至于左右搖擺,迷離失據。由此而開出的現代化才真正是我國的、健康的現代化,這當然不是要排斥借鑒人類其他古今文明的精華與優長。

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社會基礎?!案髅褡逯g的相互關系取決于每一個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展程度。這個原理是公認的。然而不僅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的關系,而且一個民族本身的整個內部結構都取決于它的生產以及內部和外部的交往的發展程度?!盵4]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為社會發展的一個自然歷史進程,一般而言,交往交流的范圍愈廣,交融的程度愈深,愈有利于形成統一市場、共同觀念,既能適應、尊重相互間的差異性,又增強了彼此間的吸引力,打破歷史上遺留的民族壁壘和隔閡,達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狀態。前蘇聯政府盲目樂觀于民族問題的“一勞永逸的解決”,迷醉于所謂的“新的歷史共同體——蘇維埃民族”的形成;回避民族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回避民族主義的復雜性和尖銳性;對民族問題及民族關系采取了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以至于使民族問題的潛在威脅日益擴大,使民族關系變得愈益緊張。前蘇聯政府違背民族發展的客觀規律,最終導致出現嚴重的民族問題,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后果。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建設,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引導各族群眾互嵌式居住生活,堅持把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街道)、村(社區)、小區、大院、樓宇作為重要抓手,通過結對協作、互幫互助、相親相愛,使各民族實現從空間維度到心理維度的全方位嵌入,推動各民族在理想、信念上高度統一,讓各族群眾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促進更深層次更廣領域交往交流交融。另一方面要通過在國民教育中,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在民族地區,積極開展“+普通話”能力培訓等方式,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案髅褡褰煌涣鹘蝗诘谋举|是社會人際交往,而人際交往的基礎是言語溝通?!盵5]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既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從文化認同內容的角度發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作用,又為各民族在各領域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奠定語言基礎,成為“五個認同”中其他認同以及民族平等的重要工具和前提。

團結的民族關系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不斷鞏固、不斷發展。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要秉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的理念,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八膫€重在”理論是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理論的新發展,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民族工作領域的新體現,在實踐中表現在“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項工作都要往實里抓、往細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6]。

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宣傳

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良好氛圍。第一要務是要確保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建立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兩個納入”(4)“兩個納入”指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納入政治考察、巡視巡察、政績考核。相關規章制度,并確保工作落細落實。黨員干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能夠全面發力、發揮統籌協調能力,需要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存在決定意識,同時意識也反作用于存在。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看,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過程,就是中華民族共同體不斷構建的過程,最終達到使中華民族共同體牢不可破的目的。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強調,要在全社會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要注重廣泛性,既包括少數民族,也包括漢族?!吨泄仓醒朕k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對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又提出,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同時做好社會宣傳教育,構建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化機制。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注重思想上教育引導,要深刻理解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實質。中央對于我國民族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話語體系正在不斷充實和完善,加強中華民族認同、淡化民族區隔已是大勢所趨。要引導群眾正確把握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中“一”和“多”的關系,深刻領會把握民族工作向主線聚焦的著力點:各民族和而不同、和合共處,著重在“合”即增進各民族共同性上下功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增強本民族意識并非此消彼長的零和博弈關系,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并育而不相悖,著重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文化”等上位概念上下功夫;在處理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時,要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相融合,著重在賦予改革發展以精神引領力量上下功夫。從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未來走向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對象只能是愈發廣泛,在凝聚對象的宣傳內容上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對海外華人華僑,由注重強調文化同根、歷史同源、血脈相連,轉向強調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的凝聚核心,沒有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大,就沒有世界華人的平等地位。要宣傳當代中國的和平發展崛起,宣傳當代中國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增強世界華人對祖國的自豪感和向心力。這樣,就把增強當代中國國家凝聚力,與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相協調一致,發揮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作用。要加強對群眾的教育引導:注重對“四史”的宣傳教育,從歷史的視角,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客觀存在的民族實體,讓歷史虛無主義不攻自破;注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從價值視角,破解公民身份與族裔文化身份的二元對立、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二元對立;注重對反分裂斗爭的宣傳教育,從法治視角,對宗教事務進行依法管理,不允許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注重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從宗教中國化的視角,最大限度團結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增進“五個認同”,使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份不可多得的力量。

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組織保障。百年奮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了以“12個必須”為主要內容的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如何讓理論掌握群眾,變成物質力量?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在用人導向上,要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忠誠第一位;在干部考察上,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突出把好政治觀、廉潔觀;在干部培養上,要加強干部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的養成,把深入基層和艱苦地區作為年輕干部培養的重要途徑;在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上,要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政績觀;在干部管理上,要做到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嚴管和厚愛相結合;在干部激勵上,落實“三個區分開來”(5)“三個區分開來”,即要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民族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能否實現,但一些黨員干部在學習掌握做好民族工作的相關理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思想基礎方面;在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打牢物質基礎方面;在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精神力量方面;在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營造良好氛圍方面等,與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如何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帶動作用、做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首先,需要提高黨員干部自身理論素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以及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6)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以及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具體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民族理論、黨的民族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對于各地區民族工作的具體的戰略部署等方面內容。是黨員干部干好民族工作應具備的基本理論素養。其次,需要提高黨員干部的實踐能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創新理論指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工作,主要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具備統籌協調能力、調查研究能力、人權工作能力、群眾工作能力等方面下功夫。再次,需要提升黨員干部科學思維方式。要為推進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和實踐發展提供科學的方法論支撐。

在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黨員干部提出了特殊要求,更需要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政治標準要更高,黨性要求要更嚴,組織紀律性要更強。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了“四個特別”(7)四個特別,即維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態度特別堅決,明辨大是大非立場特別清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行動特別堅定,熱愛各族群眾感情特別真摯。的新時代民族地區好干部標準,要求民族地區干部著重在“四個特別”上下功夫。同時,要充分重視發揮少數民族干部的重要作用。少數民族干部是聯系中央與地方的重要紐帶。他們精通民族事務,了解本地區少數民族的發展狀況,對本民族的發展有很強的責任感,在少數民族地區和民眾中享有很高威望。通過學習政治經濟等文化知識,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和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并能夠利用自身能力帶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事業的發展。他們在處理民族糾紛、緩解民族沖突等問題上,能夠發揮較大的、其他民族干部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所以,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任用,不僅有利于構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而且是確保邊防、鞏固邊境安全的必然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講政治、講大局,無論是少數民族干部還是漢族干部,都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自覺做新時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守護者、引領者、示范者,同舟共濟,擰成一股繩,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強大驅動力,才能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重任。

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

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強化法治保障。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將民族事務治理融入當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中國共產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12條重要思想中第5條、第7條、第10條均涉及民族事務治理要運行在法治軌道上的問題,要嚴格遵守執行。

第5條:“必須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證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盵7]馬克思主義民族理念的精髓是追求各民族在現實中的真實平等。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僅是我國做好民族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基石,也是我國立國的根本原則之一。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容易出現失誤。雖然前蘇聯政府斯大林等人也非常重視民族問題的解決,注重分析解決民族間事實上的不平等,但在實現各民族間事實平等的途徑問題上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執行過程中,只講先進民族應當幫助后進民族,即大民族應該在絕對平等的基礎上幫助少數民族,根本不提甚至否定列寧關于“大民族要以對待自己的不平等來抵償生活上實際形成的不平等”理論。20世紀30年代中期以后,斯大林及其后繼者逐漸背離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民族法制是實現民族平等根本保證的理論,前蘇聯的民族法制建設進程隨之明顯減慢,民族法制理論被歪曲。這是必須總結的教訓。我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從多個維度全面保障各民族、各公民的平等權。同時,按照區域化、精準化的要求,對少數民族制定了有針對性的特殊優惠政策,保障了各民族實質上的平等。

第7條:“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實施,支持各民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盵8]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建立的一項基本制度,在我國的民族話語體系居于核心地位。一要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統一和自治并不是并列關系。國家統一是前提、是基礎,這是符合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根本要求。所謂“自治”,是在國家統一前提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是有條件的“自治”,并非民族“獨立”。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假如我們只強調“多元”和“自治”,而不強調“一體”和“統一”,這個格局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二要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自治地方是各民族共同擁有的地方。關于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名稱加入“某某族”的提法,不應局限于表層理解為“自治民族”在該地區享有更多權益,更要深層理解“自治民族”在維護本地區安全和發展方面承擔的更大責任。三要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幫助少數民族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真正實現各民族之間事實上的平等,所以關鍵是幫助自治地方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而不是像有些人提議的進一步制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具體實施條例,把我國民族關系進一步法制化,把民族區域的行政邊界、民族成員的人口邊界進一步制度化和固化。

第10條:“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盵9]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必然要表現為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并通過法治化引領和保障現代化。依法治理民族事務要突出區域化和精準性,針對特定地區、特殊問題、特別事項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支持政策。一要對涉及民族因素的社會事件準確定性?!吧婕懊褡逡蛩氐拿芎蛦栴},有不少是由于群眾不懂法或者不守法釀成的。這些矛盾和問題,雖然帶著‘民族’字樣,但不都是民族問題?!盵10]要注意區分問題性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這是處理好涉民族因素案事件的前提條件。做到講政治原則、講政策策略、講法治規范。二要準確把握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社會問題的觀念和思路。嚴禁“縱容性執法”。要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切實增強各族群眾的法律意識,使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當事人和執行人都不能因為當事人民族身份的原因,對作為犯罪分子的當事人網開一面,亦或對少數民族群眾進行歧視或變相歧視,進行選擇性執法,造成對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傷害。

費孝通先生指出,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高層次的中華民族認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層次的各民族認同,不同層次可以并行不悖。高層次的民族實質上是一個既一體又多元的復合體,其間存在著相對立的內部矛盾,是差異的一致,通過消長變化以適應于多變不息的內外條件,而獲得這共同體的生存和發展”。[11]在實踐發展的基礎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體系將不斷豐富完善,也必將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助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中華文化共同體中華民族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