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財政政策創新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山東省為例

2023-04-17 19:04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組
公共財政研究 2023年5期
關鍵詞:財政高質量工業

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組

一、引言和文獻綜述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和增長引擎,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已經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而財政政策是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從資本積累與創新相互作用的角度來看,政府財政稅收政策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嚴成樑等,2010)。應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深入全面評估財政政策效果,更好發揮財政宏觀調控職能,實現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有效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郭健和張明媛,2021)。具體到工業經濟而言,現有研究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能夠通過提高企業創新水平有效推動工業轉型升級,雖然財政支出因素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效率比不上市場配置,但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Abdall,2014)。在存在知識溢出的情況下,研發補貼對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是一種有效的公共政策工具(Feldman,2006)。公共財政稅收政策在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改革預算制度、增強政府采購力度等方式是公共財政稅收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作用的關鍵(成德寧,2005)。通過財政稅收政策的有效實踐和財政支出結構的合理優化,能夠促進企業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實踐活動,提高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質量和效益,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夯實經濟發展的動力來源(賈佳,2017)。地方財政支出效率的提高能顯著促進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而這一作用主要是通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實現的(李小奕,2021)。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財政支持政策對于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財政政策分散、引導作用不明顯等問題(胡興旺,2011)。

山東是工業大省,工業經濟是山東經濟的根基所在、優勢所在。近年來,山東陸續出臺了《先進制造業強省行動計劃(2022——2025 年)》(魯發〔2022〕15 號)、《山東省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 年)》(魯工信發〔2023〕5 號)等政策措施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 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圍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一系列部署,將工業經濟提升到“頭號工程”來抓,加力提速全省工業由大向強邁進。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課題組圍繞抓好“頭號工程”目標定位,聚焦提升財政政策效能,在深入分析山東省工業經濟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積極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強化財政政策創新的措施建議,為推動山東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財政支撐。

二、山東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成效

近年來,山東財政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發展等重大戰略部署,積極支持工業經濟發展。2023 年省財政分別安排工業轉型發展資金20.28 億元、重大關鍵技術攻關資金38 億元,聚力支持工業經濟加力提速。1——11 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高于全國2.6 個百分點;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6%,高于全國5.6 個百分點;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0.6%,高于全國6.2 個百分點。

(一)聚焦關鍵環節,推進產業能級攀躍提升

圍繞重點產業鏈,聚焦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方向,全面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一是開展技改提級行動。綜合實施技改專項貸、設備獎補、股權投資等財政政策,2022 年以來,累計落實資金5.72 億元,對62 個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貸款貼息、對432 個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給予設備獎補、對8 個技改領域重大產業化項目給予股權投資,支持企業圍繞產業鏈重大短板、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等攻堅突破,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二是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聚焦山東省11條標志性產業鏈持續加大財政支持,有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圍繞塑強配優“鏈主”企業,2022 年落實資金5 億元,擇優對前10 名“鏈主”企業給予獎勵。圍繞產業鏈融合發展,落實資金3000 萬元,對“雁陣形”產業集群和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給予激勵,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耦合聚集。三是出臺工業強縣激勵政策。為加快縣域工業經濟轉型升級,連續兩年擇優評選20 個工業強縣,給予不少于2 億元資金或專項債券激勵,引導聚焦主導產業,塑強優勢產業鏈條,打造優勢產業集群,推動形成多極引領、多點支撐、協調聯動的縣域發展格局。

(二)聚焦融合賦能,提升數字經濟發展質效

2022 年,落實資金6 億元,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持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實施數字強基工程,加強數字政府云網體系建設,出臺5G 基站建設獎補、新型數據中心獎勵等財政政策,支持打造全國數據中心資源高地,推動建成全球首張5600 公里確定性網絡,努力建設泛在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二是深化工業互聯網應用。實施一攬子工業互聯網財政政策,統籌落實資金1.08 億元,對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和企業分別給予財政激勵。目前累計培育國家級“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7 個,居全國第二;國家級特色專業型平臺29 個,居全國第一。三是支持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統籌實施智能化設備獎補、“云服務券”等政策措施,推動近10 萬家中小企業系統向云端遷移。2022 年,山東省產業數字化指數(80.3)居全國首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指數(115.9)居全國第二位。

(三)聚焦市場主體,強化優質企業梯度培育

實施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形成完善的企業梯級培育政策,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56 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86 個,數量均居全國前三位。一是加大普惠助企力度。綜合運用稅收優惠、采購支持、合同融資等組合式普惠政策工具,多措并舉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2022 年,全省授予中小企業采購合同金額1295 億元,占比達到78%,政府采購合同融資金額達84 億元。二是突出重點精準扶持。統籌中央專精特新獎補資金4.63 億元,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卡位入鏈”,推進在重點產業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加快培育一批專注于細分市場、聚焦主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三是積極培育企業上市。支持推進專精特新企業上市融資,通過委托投資等形式,對高成長性、上市意愿強烈、可能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給予股權投資支持,助推專精特新企業迅速成長、做強做優。

(四)聚焦創新引領,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力度

聚力支持科技創新,把創新驅動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根本動力。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優惠稅率征收、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普惠政策,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實施企業培育“小升高”行動,落實“小升高”補助資金10.58 億元,累計對1 萬余家中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獎補支持。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近15%。二是加大重大關鍵技術攻關。持續保持對產業創新的支持力度,以關鍵技術突破、創新產品研發等為重點,促進產業提質升級。投入資金19 億元,實施100 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實施10 項左右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項目,促進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三是推動大型儀器設備協作共享。通過財政獎補鼓勵科研機構和大型企業,向中小微企業開放實驗設施,開展技術研發與合作,使其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優質、更豐富的設備和服務,有效激發中小微企業科技創新潛能。

(五)聚焦人才引育,積蓄工業發展內生動力

多措并舉加大工業領域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一是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2022 年以來,累計落實資金1.2 億元,在制造業領域遴選培育一批泰山產業創新領軍人才,加速引育在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領軍人才,推動關鍵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二是加大人才引領型企業培育。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為重點,每年遴選一批人才競爭意識突出、人才引育工作扎實、人才作用發揮明顯的創新型企業給予支持,進一步增強企業留才能力。三是支持高端頂尖人才引進。對制造業“鏈主”企業緊缺型、引領型等高端人才及關鍵團隊,在統籌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現有人才政策基礎上,“一事一議”按需量身打造相關扶持政策。

三、山東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的不足

當前,山東省工業經濟發展正處在恢復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財政政策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項,尤其是對標先進省份,還存在產業支持力度不夠、資金使用效能不高等問題。

(一)財政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力度需進一步強化

山東作為工業大省,近年來先后出臺了多項促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規劃和方案,但成效進度與先進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支持工業經濟起步相對較慢。廣東省從本世紀初就著手調整工業結構,江蘇、浙江等省均自2010 年前后啟動工業轉型升級行動,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實施制造強省戰略。與此相比,山東凝聚全省合力發展工業經濟相對較慢,需要加速追趕。二是支持力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根據不同產業階段發展需求,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在大規模減稅降費、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等方面不斷向市場投放“政策包”,創新支持和加快工業經濟發展。而山東特別是市縣基層,受制于財政資金相對緊張、產業發展思路創新不夠等因素,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力度有待加強。

(二)財政撬動產業升級需進一步加力

山東制造業多位于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產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轉型亟須更多財政支持。一是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有待提升。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東傳統產業比重較大,其中不少中小企業在技術改造、設備升級過程中,面臨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短缺問題,需加大對傳統產業數智化轉型的支持力度。二是新興產業亟須壯大。比如,廣東省實施了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已突破40%。然而,山東在支持新興產業發展上缺少戰略規劃,財政資金等要素資源支持力度不夠,需聚力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的支持力度。

(三)財政引導企業融資需進一步暢通

山東工業企業普遍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困境,尤其是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突出。一是融資政策落地存在難點堵點。調研發現,部分金融產品貸款周期、還款方式等與工業生產周期的適配性不高,“科創貸”等政策性金融產品手續有待簡化,部分中小企業因缺乏抵押得不到金融支持的現象較為普遍,企業融資擔保和抗風險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引導融資方式尚需拓展完善。從部分市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落實情況看,財政資金股權投資改革面臨市場化程度不高、企業認可度低、股權退出有風險等問題。對比廣東等省做法,需進一步建立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推動政銀企對接、凝聚政策合力,多措并舉創新財政支持方式。

(四)財政資金使用效能需進一步發揮

通過調研發現,財政資金分配使用方式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資金碎片化問題。支持工業發展的資金政策較分散,工信、發改、科技等多個部門均有支持專項資金,同一專項資金又被細化到部門多個處室單位,雖然扶持的對象、內容各有側重,但政策合力仍有不足。二是資金使用方式問題。當前,財政支持產業發展的資金多是采用事后獎補、整體激勵等方式,財金協同聯動支持產業發展的方法手段不多。即便是與銀行、擔保、保險等金融機構合作,也多是采用貸款貼息、保費補貼、風險補償等傳統方式。同時,市場主體申請財政政策支持,多采用線下方式,申請周期長、資金執行緩慢滯后,同先進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影響資金使用效益。

四、其他省市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

近年來,粵蘇浙皖等省財政聚力支持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積蓄發展新動能,塑造發展新優勢,一些政策措施值得山東深入研究和學習借鑒。

(一)聚焦關鍵重點,加速制造業高端化提升

江蘇省和浙江省把財政資金作為重要保障,促進先進制造業鏈群式發展,全力支持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江蘇省聚集資源重點支持優勢集群培育和產業強鏈建設,加快建立以自立自強為根基的現代化產業體系。2018 年率先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蘇政發〔2018〕86 號),2023 年出臺《關于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實施方案》(蘇政辦發〔2023〕8 號),持續強化產業鏈群培育。2023 年省級財政安排39 億元,重點支持16 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和50 個重點產業鏈發展。目前,全省16 個先進制造業集群規模占規上工業比重達70%左右,10 個集群獲評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浙江省深入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著力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2023 年,省財政統籌安排176.93 億元,聚焦支持產業鏈提升、先進制造業轉型升級、企業競爭力提升、集群服務體系構建等方面。分期設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綠色石化與新材料、專精特新等5 支產業基金,每支基金規模不低于100 億元,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

(二)前瞻謀劃布局,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安徽省和廣東省從著力支持企業研發、規模發展、創新平臺等方面入手,前瞻布局量子技術、衛星互聯網、干細胞、超材料、可控核聚變等若干未來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先機。以空天信息產業為例:安徽省組建規模50 億元的省空天信息產業基金,支持星座組建及重點項目。發揮政府基金撬動作用,引導龍頭企業以及社會資本圍繞產業鏈設立專項基金。出臺支持政策,對承擔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企業,擇優給予500 萬元補貼,對新引進的火箭、衛星總裝等制造企業以及存量制造類企業升級改造給予最高2000萬元補貼等。廣東省成立規模各500 億元的創新投資母基金和衛星產業基金,重點支持高精尖領域和硬科技前沿領域項目。提高財政補貼力度,圍繞衛星綜合應用、衛星研制核心領域和重要環節,對重大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研制項目最高給予3億元資助,對企業投資建設的特定衛星應用項目最高給予2 億元資助。

(三)財政賦能創新,加快科技強省建設步伐

廣東省和浙江省堅持把科技創新強省作為首位戰略,推動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廣東省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2023 年省財政安排科技創新資金100億元。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規定投入基礎研究的資金不低于省級財政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資金的三分之一。完善科技成果獎勵政策,對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按不低于60%的比例給予獎勵。同時,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經費撥付機制,激發創新活力。浙江省2023 年省財政安排124.29 億元,重點支持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重大科創平臺、新型高校建設、人才支撐。對原創性引領性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創新聯合體實施的能形成標志性成果的重大科技項目給予3000 萬元補助經費。對年度績效評價為五星的省實驗室,延續給予1 億元補助,建設期內的省技術創新中心,省市兩級共可給予最高6 億元補助。完善激勵獎補政策,對科技企業孵化器最高給予200 萬元獎勵,探索實施超額利潤分享、項目跟投等激勵方式。

(四)強化數據賦能,助力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安徽省和江蘇省通過財政專項資金等加大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支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效能。安徽省突出產業、企業、區域三個重點,組織開展數字領航鏈接工程、區域轉型工程、行業大腦等十大工程。2023年統籌安排10 億元,重點支持“數字領航”典型示范、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等。同時,設立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子基金,通過實施貸款貼息、融資租賃貼息、風險補償等方式予以支持。江蘇省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關鍵增量,推動建設“數實融合第一省”。深入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位。2022 年,安排12.7 億元省級專項資金,為2.2 萬家企業開展免費診斷,實施改造項目2.7 萬個,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30%左右,綜合生產成本平均降低25%左右。

(五)破除難點堵點,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江蘇省和浙江省破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創新、布局新賽道,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強。江蘇省在破除民營企業融資難點堵點、拓展企業融資渠道等重點領域加大改革創新和政策支持力度。2023 年確定了20 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在營造公平環境、完善政策環境、健全法治環境、構建創新環境、構建政商環境等方面先行先試。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建立金融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常態化工作機制,2023 年力爭全省新增面向民營企業的科技貸款超過1000 億元。浙江省積極謀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財政組合拳,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2 億元,支持推進全省民營企業實施智能化(數字化)技術改造。不斷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擔保支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債融資,增加對民營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獎勵比例。組建總規模50 億元的“鳳凰行動”投資基金,支持民營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民營經濟發展優勢不斷強化。

五、山東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創新著力點

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山東作為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一直將工業放在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2023 年年初召開的全省加力提速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充分彰顯了山東全力抓工業的決心和底氣,更為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工作方向和政策著力點。

(一)以促進轉型升級為著力點,聚力制造業突破提升

一是分類實施產業突破提升。持續加大傳統產業技改投入,聚焦冶金、化工、輕工等六大傳統優勢產業,統籌抓好改造提升;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大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升級壯大支持力度;超前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發展,重點在氫能儲能、人工智能、元宇宙等重點領域先發突破。二是促進制造業生態化集聚。統籌整合現有集群分散政策,系統謀劃山東產業鏈群發展布局,規劃創建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實施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戰略,聚力支持先進制造業集群、新興產業集群、未來產業集群發展。深化實施標志性產業鏈工程,圍繞山東11 條標志性產業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和生態化聚集。三是加大先進制造業有效投資。圍繞“十強”產業關鍵領域,實施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服務。加大技改投資力度,統籌優化技改股權投資、貸款貼息和設備獎補政策,著力支持重大技改項目實施。發揮政府專項債等政府性資金引導作用,優先保障拉動作用大、帶動能力強、效益突出的債券項目。

(二)以加大研發投入為著力點,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水平

一是加大產業基礎研究投入。加強資源統籌,突出需求導向,強化科技創新基礎性、戰略性和關鍵性領域資金保障,健全基礎研究投入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二是強化創新中心扶持。加大力度支持國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平臺建設,提升創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優化完善新產品保險補償政策,強化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創新產品推廣應用。三是優化人才激勵機制。分類實施產業人才激勵政策,對戰略科技人才、產業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分別給予資金資助、產業配套支持、跟蹤培養等財政幫扶,并對人才資金使用進行“松綁”,提高自主性、靈活性,真正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三)以深化數實融合為著力點,促進數字經濟做大做強

一是夯實數字經濟基礎支撐。充分發揮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作用,積極推進標識解析節點和5G 基站建設,聚焦工業操作系統、國產化軟件、設備上云互聯等關鍵共性領域,持續加大科技攻關支持力度,實施若干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和示范工程。二是支持互聯網平臺園區建設。重點加強國家“雙跨”平臺、特色專業型平臺支持力度,培育推廣更多典型應用場景。加快數字經濟園區建設,支持各地進行數字化聚集和網絡化協同,塑造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數字經濟樣板。三是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圍繞全省11 條標志性產業鏈建設“產業大腦”,打通政府、行業、企業等數據資源,加速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產業能級躍升。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進一步降低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門檻和數字化改造成本,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困境。

(四)以推動綠色轉型為著力點,擦亮低碳發展鮮亮底色

一是健全多元化綠色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山東省綠色發展基金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優化完善財政資金綠色門檻制度,引導財政資源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域匯集,將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發展項目納入政府債券支持范圍。二是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支持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對低碳零碳負碳、節能環保等綠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支持。支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等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創建,構建符合先行區建設規劃的綠色制造體系。三是深入實施綠色采購制度。健全綠色低碳產品政府采購需求標準體系,擴大政府綠色采購覆蓋范圍,對國家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實施強制采購或優先采購。積極推動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試點,引領建材和建筑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五)以提升民營經濟為著力點,做強高質量發展生力軍

一是聚力加強民企主體培育。深入推進民企梯度培育工程,結合國家政策實施新一輪高成長企業財政激勵,梯度培育產業鏈領航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等高成長型企業,引導民企走“專精特新”道路。二是全力做好民企資金保障。有效放大財政資金乘數效應,構建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支持民營經濟融資體系,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引導金融資金涌向發展潛力大、科技創新強的民營企業。三是著力減輕民企發展成本。結合國家稅費政策,持續加大減稅降費退稅緩稅免租等力度,有針對性增強助企紓困幫扶。不斷優化民企營商環境,持續深化財政放管服改革,整頓拖欠民企資金行為,著力減輕企業發展制度成本。

六、山東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優化提升財政管理效能,充分發揮資金引導激勵作用,不斷凝聚財政政策合力,為推動工業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

(一)進一步增強財政統籌調控能力

堅持全省一盤棋格局,加大省級統籌調控力度,增強工業經濟發展財力保障。一是強化省級財政統籌保障能力。結合山東工業大省實際,合理確定省級財政收入劃分比重,統籌中央資金、基本建設投資和專項債券等資金,切實增強對穩增長、調結構、提質效的統籌調控能力,對于事關工業長遠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重大項目,適度強化省級財政事權。二是健全重大任務保障機制。研究制定財政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整合條塊分割、相對分散的財政資源,突出對事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大規劃、重要產業、重點項目的資金保障,實現財政投入的目標化、集成化、集約化。三是加強產業科技資金統籌整合。以促進科技和產業一體化發展為主線,加大科技發展和工業轉型資金統籌力度,優化產業和科技資金投向,避免資金重復投入和分散配置,提高產業科技資金的配置效率和政策合力。

(二)進一步優化財政資金預算管理

提升預算執行效率,強化預算執行剛性約束,切實提高涉企資金管理績效。一是加強預算項目管理。以工信部門為主建立項目庫,對預算項目進行清單化、動態化管理,加大預算項目細化和儲備力度,源頭上解決“錢等項目”問題。二是改進預算執行方式。逐步提高普惠性資金分配比重,對采取競爭性評審等“點對點”政策資金,更多采取試點示范等激勵引導方式,加大項目前期資金投入和后期效果評估力度,確保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三是提升預算執行效能。探索開展涉企資金“免申即享”改革,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與政策兌現平臺功能對接,推動涉企項目申報、審批和資金兌付一網通辦,實現涉企資金“直達快享”,更好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三)進一步發揮財金聯動作用

創新財金協同聯動方式,豐富完善聯動內容,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一是創新支持方式。結合工業經濟發展規律,綜合運用貸款貼息、擔保補償、增信分險、專項債券、基金投資等市場化方式方法,更好推動財政政策、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緊密結合,實現財金聯動服務工業經濟有效銜接。二是鼓勵風投創投。發揮風投創投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擴大投資方面的引領作用,支持風投創投機構圍繞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組建風投創投基金,推動創投風投機構聚焦工業關鍵領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三是深化政銀合作。創新政銀合作融資方式,探索實施“財政+金融+產業鏈”精準服務,鼓勵發展綠色金融、低碳金融,積極完善“留抵貸”“采購貸”“科技貸”等信貸產品,強化中小微企業融資個性化服務,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四)進一步深化財政體制改革

完善省以下財政分配關系,發揮財政體制“風向標”作用,引領帶動各級聚力支持工業經濟發展。一是合理界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探索推進工業領域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根據工業發展水平、財力狀況等,差異化確定市縣財政支出責任,合理確定各級財政負擔。二是促進財力向縣域傾斜。通過調整收入劃分、優化轉移支付、完善債券分配等措施,逐步增加縣域基層財力,破解縣域財政收支矛盾,讓基層騰出更多可用財力聚力支持工業發展。三是推進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因地制宜擴大省財政直管縣范圍,發揮工業強縣示范帶動作用,形成“扶弱與培強并舉”的良好態勢,為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格局提供制度支撐。

(五)進一步提升財源建設質效

推動財源建設質量改進和效益提升,實現工業發展反哺財源建設,財源建設助力工業發展。一是探索建立重大項目稅收評價制度。突出稅收貢獻支持導向,把稅收貢獻評價作為重大項目前期論證的重要環節,對符合政策導向、市場前景好、帶動作用強的項目,財政給予優先支持保障,最大限度提高項目稅收貢獻率,大力培植優質財源。二是持續深化畝均效益評價改革。深入實施“畝均論英雄”財政支持制度,以“畝產效益”“畝均稅收”為評價依據,對企業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等方面實施差別化政策,倒逼企業轉型升級,集中財力發展“畝產效益”優勢產業。三是深入推進財源建設平臺治理。依托財政大數據平臺,探索建設多部門共享的涉稅信息平臺,完善涉稅信息收集、處理和分析機制,改進和加強稅收征收管理,促進稅源管理精細化,提高稅收征管效率,深入挖掘財源建設潛力。

猜你喜歡
財政高質量工業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略論近代中國花捐的開征與演化及其財政-社會形態
工業人
醫改需適應財政保障新常態
縣財政吃緊 很擔憂錢從哪里來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增強“五種”意識打造“五型”財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