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時代高職生“信息繭房”破繭策略研究

2023-04-19 17:40施麗男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信息繭房繭房圈層

施麗男

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1]高職生是網絡用戶中比較活躍的群體。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高職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同時大數據定制化服務和算法精準推薦也催生了高職生的“信息繭房”現象。

一、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最早由美國學者桑斯坦在其著作《信息烏托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2]他提到的“信息繭房”并沒有濃厚的互聯網色彩,是作用于現實語境的社會學概念,具有獨特的社會語境和政治特征。桑斯坦對于“信息繭房”問題的擔憂來自于其對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關于“我的日報”思想的強烈贊同,“我的日報”是一張完全個人化的虛擬報紙,強調單一的信息環境,完全是為使用者私人量身打造。[3]在桑斯坦看來,“我的日報”并非預言,而是事實,信息環境的單一性促進了“信息繭房”的形成。

互聯網搜索引擎可以記錄用戶的搜索和瀏覽的記錄,并以此為依據,通過算法計算向用戶推薦他們感興趣的信息,實現個性化的信息定制。每個網站都如氣泡般隔離了用戶和站點上的其他信息,使人們沉醉于自己喜好的信息世界。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大眾在意識形態方面日益分化,不知不覺中筑起“信息隔離墻”,妨礙了用戶間多元思想相互碰撞。

二、數字化時代高職生“信息繭房”的成因

數字化時代下,數字媒體提升了信息傳播效率,大數據和智能媒體算法等對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它為人們節省了獲取內容的時間成本,使人們更有效率地獲取所需信息;另一方面,它縮小了信息的范圍,用戶只能看到他們喜歡的內容,人們的興趣反而成為限制其思維發展和拓展視野的障礙,同時,由于信息能力不足無法破除這種障礙,導致“信息繭房”的形成。

(一)高職生“信息繭房”形成的內因

1.興趣偏好。高職生在面對信息與觀點選擇時,由于自身興趣愛好相關的信息覆蓋面較小,容易形成定式思維,造成信息窄化,不知不覺把自己困在“信息繭房”中。高職生通過軟件或平臺搜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后,軟件或平臺通過個性化推薦等網絡技術,為迎合他們的興趣偏好向其推薦大量同類型的信息,使他們在此方面消耗更多的時間,相應地減少了對信息的挖掘和深入學習的時間與機會,主觀能動性逐漸弱化,對信息的來源渠道形成固有的依賴,不知不覺沉浸在軟件或平臺為其搭建的“信息繭房”之中。

2.信息能力不足。從個體角度來看,認知需求較高時,在信息處理中會傾向付出更多的努力;當個體具有較強的信息敏感度和對信息價值的判斷力時,面對大量同質化信息時會表現出一定的警惕和防范意識,積極尋找合適的途徑來捕捉、提取與分析信息,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與手段評判其可靠性、真實性、準確性與目的性,并預期分析其可能帶來的效果,有意識地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生活、學習及工作等方面的現實問題。

高職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存在一些不足,相對欠缺信息獲取的意識與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的能力還有待提升。他們除了經常使用百度進行信息搜索外,很少使用專業檢索、跨媒體檢索、垂直檢索與社會化搜索等技術,如何從海量、雜亂的信息中找到所需,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和應用,高職生往往無從下手。對于那些具有一定信息意識的高職生,他們主動干預、避免“信息繭房”形成的能力有限,即使意識到面臨“信息繭房”的影響,也會因為自身信息技術能力不足而深陷其中。

(二)“信息繭房”形成的外因

桑斯坦認為,“信息繭房”的出現源于“回音室效應”。數字化時代借助算法很容易篩選出陌生而不被認同的材料,最后通過反復與自我證實來加強固有偏見與偏好。一旦置身于這種“信息繭房”,便很難接收異質化信息與不同意見,甚至會在不同人群和代際之間筑起妨礙交流的高墻。[4]

1.信息過載、軟件、平臺和算法推薦。數字化時代,信息發布和獲取的渠道日趨多元化,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獲取者,高職生每天都會接觸到指數級別的信息量,從這些信息中找到需要或感興趣的內容要花費大量時間,因此,軟件、平臺和算法對使用者進行精準推薦,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需求。當學生注冊軟件信息或平臺賬號時,軟件或平臺會對其感興的內容進行調查,學生一旦選擇,軟件或平臺會自動過濾掉其他內容,只推薦與其選擇相關的信息。學生也可以使用軟件或平臺的搜索引擎查找相關內容,大數據技術會對搜索內容進行分析,并做出個性化的精準推薦,這使其更加偏好依靠軟件、平臺、算法等獲取所需信息。長期依賴會造成高職生接觸到的信息較為固定,媒體、平臺和算法表面上迎合他們對信息的需求,但本質上使其被動地接受,進而片面地看問題,形成“信息繭房”。

2.同質化圈層。在現實社會,每個高職生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不同層級的圈子,他們的核心社交圈不僅基于課程學習的剛性參與,還包括同學關系、同鄉關系、社團活動及游戲購物等自主參與的圈子。這些社交圈具有顯著的象征意義,蘊含豐富的生活和娛樂元素,它與傳統意義的圈層相似,具有相對穩定性,圈層中的交往多以興趣愛好為基礎,其內部結構更加穩定。由于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新媒體層出不窮,人們獲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使傳統的圈子逐漸向虛擬圈轉變。高職生在選擇圈子時享有完全的自主權,他們可以自主組建圈子并做出決策,根據個人的興趣、追求和目標形成一個個社群,以一種自發狀態融入圈內,并逐漸成為這個團體內部不可忽視的力量,這類人群在獲取信息方面呈現一定的封閉性,陷入“信息繭房”中難以自拔。

三、“信息繭房”給高職生帶來的沖擊

數字化時代,高職生是新技術、新思想發展的主力軍,他們自主性強,但受到年齡、心理及社會經驗的限制,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因此,他們更易受“信息繭房”的消極影響,進而增加對網絡媒介的依附性及獲取信息的碎片化程度,使個體獲取信息的視野變窄,易極端化而無法對社會問題及社會事件進行全面、理性、客觀地認知。這既不利于高職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也易導致其社會交往能力降低。

(一)窄化視野,阻礙思維發展

由于“信息繭房”的存在,高職生的視野被限制在狹窄的范圍內,阻礙了他們的思維發展。由于缺乏對信息的甄別與篩選能力,高職生很多時候不能準確把握所需的信息,他們的社交群傾向選擇定制的信息流,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圈層,逐漸趨向于某種固定的方向,最終可能形成一種極端觀點。高職生群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不穩定性,他們往往在互聯網上表現出自我化思考和選擇性忽視,這與多元化教育的趨勢背道而馳,不利于提高其社交能力,同時也導致他們思維僵化和行動盲目,形成“信息繭房”。

(二)不利于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高職生長期活躍在互聯網上,表現出極高的社會參與熱情,對社會熱點事件持續關注,并積極參與群體內部的信息交流和意見表達,他們通過互聯網平臺與其他個體及外界接觸頻繁且廣泛,其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受到影響。在“信息繭房”效應下,高職生對信息或社會熱點事件的辨別能力被削弱,導致他們難以對事件本身做出準確的判斷,無法全面、理性、客觀地認知社會問題和事件。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渠道,導致個體與群體之間無法建立一種合理而穩定的互動模式,從而引發片面的認知,影響彼此之間的互動,這種認識偏差是高職生群體性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職生群體內的片面化認知使其自我糾偏能力逐漸減弱,導致群體意見表達呈現情感波動和非理性傾向。另外,在互聯網時代,有些高職生存在負面情緒宣泄行為,有的甚至在網絡上發表偏激言論、參與網絡暴力,對他人造成傷害,同時也可能出現法律法規意識和道德觀念的滑坡。

(三)社會交往能力下降

由于“信息繭房”的存在,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尋找那些與自己觀點相符的人和群體,高職生與異質群體交流的機會減少,導致他們的溝通和合作能力下降。在“信息繭房”的影響下,網絡圈群呈現一種簡化和隨意的特征,這種特征與真正的人際交往存在顯著差異。這種現象不僅給高職生帶來學習上的困難,也增加了他們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壓力,不利于其身心發展,一些高職生會陷入社交誤區,在虛擬世界里追求自我價值,但在現實環境中卻難以融入主流人群,缺乏歸屬感,對未來生活充滿迷茫。在虛擬的社交環境中,網絡空間的嘈雜聲逐漸取代了現實生活的喧囂,那些在虛擬空間暢談的學生會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社交恐懼,從而影響他們的社交能力和社會粘性?!靶畔⒗O房”為高職生提供了逃避現實交往的借口和機會,成為他們習慣性逃避、選擇性漠視等行為的溫床,降低了他們面對社會時的適應能力。

四、破除高職生“信息繭房”的策略

打破“信息繭房”需要內外協同,改變高職生的心理、認知和行為慣性,提升其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同時,通過優化媒體軟件、平臺和算法推送機制,打破高職生固化的圈層意識和圈層文化,擺脫“信息繭房”的束縛。

(一)從內部刺破“信息繭房”

1.引導高職生客觀認識自我。高職生要依專業所學,經過不斷學習,以多方面知識體系豐富自我,辨別同質信息并接納異質思考,打破興趣愛好對獲取信息的包裹,鍛煉獨立思考能力以擺脫“信息繭房”困境。學生在自我觀察與評價過程中,要達到主觀自我到客觀自我的認識,去“自我中心化”。同時,高職生應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將多方面的信息與客觀實際相結合,科學認識與評判事物,從而走出“信息繭房”。

2.提升高職生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高職院校要以信息技術課程為主,著眼于各專業對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關注前沿技術,以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提升他們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高職生的職業發展、終身學習及服務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學生在課程學習和實踐中獲得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效破解“信息繭房”。

高職院校應開展多途徑教育對高職生進行引導,由內到外破除“信息繭房”。如舉辦有關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等,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利用信息資源,增強他們的價值判斷力,使其充分認識到信息冗余帶來的危害,學會對各種信息進行分析、鑒別與判斷,最終“破繭而出”。

(二)從外部打破“信息繭房”

1.優化算法推送機制。加強對自媒體從業者的管理和監督是媒體軟件或平臺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要規范行業管理、創新經營方式,并有組織地對其進行監督。個性化算法可能會引發“信息繭房”問題,但若善加利用,也有可能成為破解“信息繭房”難題的有力武器。[5]結合大數據時代下的新媒體特征,從學生需求出發,利用算法推薦機制協助大學生獲取高品質的信息,打破信息壁壘,使其不再盲目追求娛樂化信息,從而提升其認知水平。

2.打破圈層文化。想要突破“信息繭房”,高職生要樹立破圈意識,形成破圈思維,只有打破圈層壁壘,才能實現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有效獲取。圈層要順應主流社交文化的發展趨勢,以核心內容為支撐,圈層可以是一個人或一群人。在探索社交網絡信息時,可以通過尋找信息中的獨特之處,試圖打破極化現象,與其他群體和主流文化建立聯系,并以溫和的方式擺脫這種束縛。打破“信息繭房”不是徹底摧毀圈子,而是通過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自身的多元認知構建網絡結構,逐步減少信息極化。高職院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使不同圈子的學生通過交流開闊視野、延展認知,走出信息獲取的舒適圈,突破“信息繭房”。

3.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陡叩嚷殬I教育??菩畔⒓夹g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滿足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人才培養的需要。對高職院校來說,利用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是規范學生觀念和觀點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通過對學生思想的引導,使其發出多元的聲音,幫助他們形成全面的思維,使他們能夠發現問題并深入反思問題產生的根源和面臨的困境,產生內在動力,從內部打破“信息繭房”。

數字化時代,高職生在享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受到了“信息繭房”的困擾。在教育實踐過程中,要引導并幫助高職生提升智慧學習能力,預防“信息繭房”的形成,或使其身處其中時能采取有效手段突破“信息繭房”。

猜你喜歡
信息繭房繭房圈層
信息繭房
材料作文“信息繭房”閱卷實錄
輪椅總裁與“繭房”姑娘,十萬公里的愛穿越生死
No.4 圈層用戶不斷拓展,圈層經濟價值釋放
織就信息繭房的人,或許就是你自己
B站沖破圈層
年輕人“圈層化”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讓圈內新聞飛出圈層——“振興杯”宣傳的一點思考
微時代大學生“信息繭房”效應干預
社交媒體時代下新聞產需變化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