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

2023-04-19 07:11韓生澤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3年33期
關鍵詞:雙減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韓生澤

【摘要】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在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鍛煉、作業布置等方面存在些許不足.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并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減負增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激活主體意識、布置高質量作業等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獎勵機制、多樣化作業的支持下,發展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實現自主探究與學習.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 言

在基礎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同時,“雙減”政策也在大力實施,這些都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更高要求,促使教師積極思考如何才能滿足“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并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對此,教師應明晰新課改和“雙減”政策的要求,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積極創新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效率提升,使學生輕松學習知識,培養核心素養.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忽視核心素養培養

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受到教育者與家長的高度重視,但在陳舊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只注重學科成績,忽視了核心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運算能力、數據意識、幾何直觀、空間觀念等素養無法得到良好培養.這也就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要背大量公式,回家完成“題?!弊鳂I,常常身心疲憊,對數學逐漸失去熱情,所學知識也只停留在表面,未能做到學以致用,不利于核心素養提升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教學模式單一、不科學

當前許多數學教師為了節約課上時間,傾向于應用“滿堂灌”這樣的教學模式,很少與學生展開互動,認為讓學生回答問題會浪費許多時間.一些教師即便展開提問,也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時間,往往直接給出答案,導致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逐漸對教師產生高度依賴,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習興趣很難得到激發.此外,數學知識本身偏向理性,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一些教師沒有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不清楚數學的學習意義,不僅求知欲不強,還很難做到學以致用.

(三)數學作業布置不合理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與課外學習壓力,但當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存在不合理的問題,沒有真正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主要表現如下:一方面,作業內容單一,這也是數學作業存在的共性問題,作業以試卷、其他練習題為主,內容千篇一律,形式以書面作業為主,沒有將拓展作業、實踐性作業引入進來,大量的作業為學生增加許多壓力,常常使學生“挑燈夜戰”,壓縮了休息時間,很容易出現互相抄襲、敷衍應對等現象,使作業完成度降低,對學生成績的提升與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不大.另一方面,忽視作業的效能應用,教師布置作業的目標除了幫助學生鞏固課本知識之外,還要對學生數學思維、應用能力進行培養.但是,許多教師單純注重作業布置的量,忽視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以及作業成果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抑制了數學作業的效用發揮.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培養思維能力

1.分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思維拓展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積極革新傳統教學模式,主動為學生創建豐富有趣、符合學生喜好的學習環境,促進數學思維培養與學習效率提升.對此,教師可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學生在相互幫助、你追我趕的氛圍下,真正參與到數學活動中,活躍自身思維,并增進學生間的友誼,在團體合作中認識到團隊協作的力量,提升集體榮譽感;在問題探究時,還能集思廣益,學會從多角度面對問題,形成全方位的解決思路,大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角的分類”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提前準備三角板,課上一同認識上面的幾個角,知曉直角、銳角的含義,當學生對三角形知識有所了解后,再引導其獨立思考鈍角的含義,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談一談對鈍角的認知,此舉不僅可使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還可牢牢抓住學生眼球,使其注意力始終集中在學習上,并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不斷豐富對各種類型的角的認知.當學生對角的知識有充分了解后,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在屏幕上展示出不同類型的角,鼓勵各組學生將其分類,看哪組分得又快又好,由此促進知識鞏固.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但充分掌握了角的相關知識,還拓展了思維,推動了核心素養的發展.

2.加強師生互動,鍛煉表達能力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意識到師生互動對教學效率提升的促進作用,通過加強互動頻率,鼓勵學生提出質疑,了解學生的困惑點并給予針對性的解答,使課堂成為活躍、互動的場所.學生暢所欲言,教師認真傾聽并給予科學指導,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還為其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創設了良好環境.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教師可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其對本節課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促使全員參與,提升學生主動學習效率.教師可采用情境導入、游戲導入、角色扮演、問題導入等多種形式來實現,可先在大屏幕上展示平行四邊形的圖片,并提出問題,如“這是什么圖形”“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等,使學生對平行四邊形、梯形能夠有基本的認知,然后由教師指導,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制作平行四邊形、梯形,對學生進行提問,如“這兩個梯形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學生也可提出自己的疑問,如“平行四邊形與以前學的長方形相似,能否用相同的繪制方式呢”.教師耐心傾聽后,結合長方形特征總結新圖形的性質,使學生對兩種圖形有了更豐富的認知.值得注意的是,因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有時所提問題可能不切實際、幼稚簡單,但教師不應嘲笑、譏諷,而是應先肯定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然后進行啟發與指導,使學生跟隨教師思路,逐步自行解答問題,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好習慣.此舉不僅可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還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3.多元化表征,培養學生運算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數學教師應幫助學生創建多元表征,根據情境對表征成分靈活轉換,從而對數學概念有更加全面的認知與理解,促進其思維靈活性提升,降低學習壓力,增強好奇心與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運算定律”后,教師可設計一組計算題,通過計算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學會多元化解決問題,促進運算能力提升,豐富學生思維.在計算時,教師應告知學生不要急于計算,而應先觀察數的特點,再思考運算順序,如計算“725×4”時,許多學生最先想到的是用豎式筆算的方式計算,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觀察數的特點,改變數的組成,將725分成“700+25”,分別計算“700×4”和“25×4”,最后將兩項乘積相加,便是最終結果.上述兩種方式均可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但選擇后者的學生能夠根據習題的特點,靈活運用運算性質,與第一種豎式筆算相比更加簡單快速.從表征角度上看,學習可看成表征數量、質量層面的聯合,具備豐富性、優化的特點,在此背景下,教師應側重于對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才可使其思維靈活性、創造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激活主體意識,實現自主學習

新課改要求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提升獨立學習能力,且“雙減”政策也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素質教育,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由此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數學思維與知識應用能力,措施如下:

一方面,聯系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概念較為枯燥,一些學生盡管對概念倒背如流,但卻不知該如何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加強知識鞏固,聯系日常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觀察與理解能力.例如,學習“位置與方向(一)”知識后,教師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如若生活中遇到人問路,可用該節課知識進行回答;還可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當學校要召開家長會時,家長要坐到你的座位上,你要怎樣給家長介紹你的位置呢?學生參照本節所學知識,準確描述自己的位置,使知識理解難度降低,自主探究熱情被激發,對核心素養發展具有諸多助力.

另一方面,設置獎勵機制,激發學生主動性.小學生都渴望獲得老師、家長的表揚與認可,這對其學習熱情提升具有促進作用,也與素質教育、“雙減”政策中要求的助力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相契合.對此,教師可在數學課堂上設置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動腦動手能力提升,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整體素養.首先,可用本節知識相關教具加強互動,創建積極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提升;還可分組比賽,讓學生在求勝欲的激勵下,充分激發自身潛能,大腦飛速運轉,更易完成自主探索目標.最后,教師設置快問快答環節,回答問題最多的一組將得到一定獎勵.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氛圍十分熱鬧,其自主性顯著增強.例如,在學習“小數加減法”時,教師可將小組競賽與“擊鼓傳花”相結合,各小組分別出題,傳遞足球,拿到球的組員要回答問題,如若答對則小組積一分,答錯扣一分,最后對比各小組分數,分值最高的小組獲勝.學生充分沉浸到游戲中,思維會高速運轉,對計算方法的掌握也將更加扎實,數學核心素養也將得到全面提升.

(三)布置高質量作業,做到減負增效

以往教師為鞏固課堂所學,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常常會布置大量作業,增加學生的課業壓力,影響其健康快樂成長.在“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師應控制作業總量,注重作業質量,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并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措施如下:

1.拓展作業目標,鍛煉抽象思維能力

根據認知心理學可知,小學生的思維逐漸從具象朝著抽象轉變,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布置高質量作業,拓展作業目標,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布置如下作業題目:某公園設置一塊長方形花壇,長度為8米,為使公園整體布局更協調,工人要對其進行改造,將長度增加3米,此時花壇面積與原本相比會增加18平方米,你能算出花壇原本的面積嗎?上述作業設計目標在于引導學生用畫圖形式充分理解題目內涵,準確分析數量關系,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促進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在完成作業時,學生不但要畫圖解析已知條件,還要明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知曉新花壇與原花壇間的面積關系,并深入思考解題還需要哪些條件、怎樣得出這些條件.在此期間,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作業目標也順利實現.

2.創新作業內容,提升推理意識

在數學核心素養中,推理意識屬于重要部分,因小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夠豐富,該素養培養應通過創新作業內容的方式實現,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期間,能夠將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教師應以新奇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其作業完成動力.例如,在學習“數學與信息”相關知識后,學生對身份證信息有所了解,教師可以作業為載體,設計與身份證編碼相關的邏輯推理型作業,使學生在完成創新型作業中提高自身的推理意識,如:已知某警局抓獲3名走私嫌疑人,為確認他們的供詞是否真實,警察讓他們分別寫出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再提出與之出生年月相關的問題,判斷其答案是否準確,由此判定誰在說謊.與傳統作業相比,此類作業形式更加新穎,更易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愿意主動完成作業,推理意識也在無形中得到鍛煉.

3.充分發揮作業效用,鍛煉數學分析能力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優化作業內容、減少作業量,以免學生“挑燈夜戰”,增加作業負擔.數學作為“主科”之一,為做到減負增效,教師不但要明確作業布置目的,還要充分利用作業效用,鍛煉學生的數據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知識后,教師為使學生通過圖形深切感受事物變化規律,可布置相關生活作業,如:某服裝店夏季購入一批服裝,銷售1個月后,發現不同服裝的銷量不同,為縮減成本,服裝店老板決定調整進貨方案,你能幫幫他嗎?針對上述問題,教師要求學生將各類服裝銷量情況繪制成條形統計圖,發現男款長褲銷量最低、T恤衫銷量最大,女士連衣裙銷量也很可觀,這時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是老板,在后續兩個月的進貨方案上,有什么有效建議?”在思考期間,學生的數據意識得到鍛煉,并意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關聯,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結 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數學教師應重視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激活主體意識、布置高質量作業等方式,改善當前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鍛煉、作業布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在“雙減”政策支持下,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加強師生互動、設置獎勵機制、布置多樣化作業等,使數學課堂更加輕松高效,學生的學習壓力減輕,數學核心素養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秀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J].求知導刊,2023(5):5-7.

[2]蔣菊文.基于新課標理念的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分析[J].試題與研究,2019(34):20.

[3]袁愛艷.“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策略[J].天津教育,2023(21):108-110.

猜你喜歡
雙減培養策略核心素養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