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探究

2023-04-19 07:11楊德黎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3年33期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雙減小學數學

楊德黎

【摘要】“雙減”背景下,數學教師十分注重高效數學課堂構建,引導學生高效學習.過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采取一課一備、一課一講的單課時教學方法,很少采用單元整體教學方法,知識間聯系不佳,碎片化明顯,雖然看起來教師在課堂上教授了很多知識,但學生的收獲卻十分有限.對此,以單元為整體進行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融入新知識學習探究中,完善數學知識結構建立,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觀念發展有積極意義,能全面提升學生數學能力.文章從“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出發,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了開展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策略,旨在助力學生更好發展.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

受陳舊教學觀念影響,一些教師只以課程標準為基礎開展教學,對各單元、章節知識點整合、梳理不足,導致小學生感覺知識點零散,記憶難度大.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數學教師應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從數學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單元整體教學優勢,讓課堂教學活動更為豐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并幫助學生順利構建數學知識體系,逐步強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的意義

(一)優化數學教學效果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結合傳統教學結構優化教學方式,科學規劃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讓數學課堂更生動、形象,為數學教學效果優化提供支持.數學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中,要把握單元教學主體,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能力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充分展現數學學科特點,使數學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

(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雙減”政策以及單元整體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不再局限于“題?!敝?,有助于學生思維開闊和活躍,不僅能夠降低學生數學學習壓力,還能夠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數學學習體驗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升,同時可及時對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處理,不僅能夠扎實學習基礎,還有助于數學能力強化.此外,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銜接更為密切,學生學習數學時會花費更少時間獲得更佳效果,有助于數學知識結構優化,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預習指導不到位

以成人眼光看待小學數學課程是比較簡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前,一些教師很少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預習所學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講,不預習可能在課堂上并無太大影響,大多能夠理解各單元、各章節知識點.但是到了高年級,由于知識點難度加大,若不能充分預習,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就會比較吃力.

(二)學生缺少自主思考機會

小學數學課堂上,一些教師習慣于將知識點講解、“灌輸”給學生,習慣于根據課程標準、教材羅列知識點,逐個講解,分析例題.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很少有時間自己思考和梳理知識點,只能被動跟隨教師思路,不停地記筆記,很容易出現聽的時候懂,但是合上教材、筆記本就記不清,做題時不知所措的情況.

(三)“題海戰術”依舊存在

陳舊教學觀念影響下,小學生刷題情況十分常見,現在依舊有大量教師、家長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水平、教師教學能力的標準,因此為了提高成績,這些教師會讓學生不停刷題,家長也給學生報各種輔導班,令學生十分疲憊.隨著“雙減”政策實施,學校及教師雖然注重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但依舊存在“題海戰術”的印記.一些教師并未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給予差異化指導,為學生布置的練習內容與之前的練習題幾乎沒有差別,學生的學習負擔并未減輕.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

(一)明確具體單元教學目標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為實現良好教學效果,教師應從頂層設計出發,對單元整體設計進行優化.教師深入分析把握小學數學內容,明確總體教學目標,全面分析教材各部分,認真梳理、解讀、總結內部關系,明確單元整體教學目標,展現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組織觀念,實現教學目標.

以“小數乘法”為例,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內容進行單元整體設計,把握單元整體目標指導學生掌握小數乘法運算方法.具體劃分為以下幾點: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計算法則,可根據實際需要求積的近似數,對計算小數連乘、乘加、乘減,并根據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計算小數乘法.第二,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事物、經歷自主探索把握小數乘整數、小數乘小數以及用“四舍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第三,情感態度目標,學生通過數學體驗以及探究等活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以及運算和推理等能力.可見,單元整體課程目標能夠指導整個單元教學.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科學地設計教學活動,同時開展科學教學評價.

(二)結合重點單元循序漸進引導學生探究理解

每一本數學教材中都有重點單元,對于重點單元、獨立性強的單元,教師可以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單元整體,讓學生以宏觀角度為出發點,通過例題、活動等引發學生共鳴,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深入理解,發散學生思維,就同一個問題探究不同解題思路,應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牢固把握知識點.

如在學習“簡易方程”這一單元時,學生理解難度比較大,但該單元又是十分重要的,是今后方程學習的基礎.教材中有不少方程式,開始時學生可能無法理解.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用自己之前學過的方法解決問題,然后通過方程概念解決問題,發現其中代替關系.比如,教師將之前學習過的例題出示給學生,“3個橘子的價格與2個蘋果的價格相同,小紅買了3個橘子花了6元,每個蘋果多少元?”學生通過以前學習過的等量代換知識可以快速解答這一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用a,b來代替題目中每個橘子和蘋果的價格,形成“a+a+a=b+b”“a+a+a=6”兩個簡單方程式,利用加法進行計算,學生會快速得出答案:每個蘋果3元.在此例題基礎上,教師再通過多次課堂例題將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逐個教授給學生,使學生對簡易方程有更好地理解,順利解答數學問題,也使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指導學生深層次學習

深層次學習就是讓學生在數學問題思考中對問題持續分析,提出新問題,更好地理解知識.為此在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深層次學習,讓學生深入探究數學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數學問題與學習指導間的聯系,循序漸進地設置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問題.過去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通常比較隨意、零散,問題之間缺少聯系,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為此,教師應設置思維性較強的問題,實現學生深層次思考、學習.

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先利用課件為學生展示幾何圖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更好地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如讓學生觀察下圖中的9個圖形,分析這些圖形面積之間的關系,比較面積大小并列出比較過程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生可以明確問題解決要點,也就是圖形轉化.同時,找到圖形間聯系,也就是每個圖形底部與高度間、面積與面積間有一定聯系,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從簡單圖形著手,先積累經驗,再對轉化難度較大的圖形進行探究.

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對問題解答步驟進行思考,怎樣將9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過程呈現出來.以此為基礎,教師依據邏輯順序,對實際操作流程進行分解,具體而言可設置以下問題讓學生獲得問題解決思路.第一,對比9個圖形,是哪一范疇的數學問題?解決這一問題能夠把握問題研究方向.第二,圖中有什么內容?存在哪些信息?有無“潛在”和“隱含”信息?解決這一問題能夠把握問題中的已知與未知信息.第三,回想之前學過的概念、定理及公式,思考哪些可以用來解決這一數學問題?還要使用何種輔助用具?解決這一問題能夠明確實際操作中要使用哪些理論知識和輔助用具.第四,怎樣解釋、展示具體操作過程、結果?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解決這一問題能夠確定實際操作方式.第五,具體有哪些步驟?每一步應該做什么?怎樣應對突發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明確實際操作流程.第六,從條件到結果,是否有嚴謹、科學的邏輯框架?是否有完整結果?處理這一問題可實現實踐反思.第七,獲取到了什么新信息?可以用新知識分析哪些問題?解決該問題可以總結歸納操作的具體結果.

可見,對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解決并不簡單,是整體的問題,也是對問題不斷探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組織、應用新知識點.在復雜環境下分析問題,學生需要找尋新學習用具,探索新學習方法,并與同學合作商討解決問題,認真反思調整解題思路,強化自身批判思維,在循序漸進過程中提升深層次學習能力.

(四)基于核心素養開展實操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能夠使學生獲得新的數學學習思路,但由于不同學生理解能力存在差異,為此,教師應以核心素養為前提開展實操教學,通過實驗以及實踐操作開展單元整體教學.

首先,實驗法.這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方法,讓原本抽象、復雜的概念、空間結構形象化、具體化.單元整體教學是讓數學課程在傳統方式基礎上進行拓展,讓學生把握知識來源,加深心理體驗,讓邏輯思維、空間概念等拓展獲得保障.

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先使用正方形、長方形以及三角形三種教具,每個教具數量為3~4個,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比較了解,也知道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是底×高÷2.在三角形面積公式來源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動手進行搭接,發現兩個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組裝成一個正方形或長方形,利用正方形、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為便于研究操作,學生利用一個完整的平行四邊形開展實驗,發現平行四邊形可通過拆邊的方法獲得長(正)方形,以此為思路繼續對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探究.

親自動手實驗的單元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思考動力,從簡單邏輯計算到復雜圖形分割,生成完整分析思路,為后續學習復雜性更強的邏輯圖形提供支持,加深學生心理體驗.

其次,實踐法.學習數學知識不只是要掌握理論知識,更要指導生活.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能夠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有更深刻的認知,也使知識得到很好的遷移應用.將單元思考應用到實踐學習中,讓學生深入思考分析數學知識.

如學習“數學廣角———植樹問題”時,教師與學生交流:“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樹木,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樹節,植樹造林可以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然后將例題展示給學生:“公園中有一條小路長100米,每隔5米種一棵樹,并保證路的兩個盡頭都種植樹,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公園中的環形跑道周長是100米,間隔5米種一棵樹,這需要多少棵樹苗?有學生會問:這不是一個問題嗎,都要種植20棵樹.那么結果怎樣?教師帶領學生到學校操場上模擬實際測量,讓學生扮演樹,每間隔5米站一名學生,大家發現100米長的路要站21名學生.然后在操場中畫一個100米的環形,再讓學生實踐,結果站了20個學生,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學生經過思考可以發現,小路的起點與終點是單獨的,而環形跑道的起點與終點則是重合的,因此環形跑道的樹要少一棵.單元整體教學下的實踐學習法,可以使學生從教室中走出來,到現場實踐操作,更好地把握數學概念,了解計算方法.

結 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理念、方法受到極大影響,教師應結合“雙減”政策要求,結合小學生年齡、認知情況以及能力水平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單元整體教學是當前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能夠密切聯系單元中知識點,讓學生全面、系統化學習數學知識,并對單元整體教學中呈現出的不足進行處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優化數學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曉莉.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3(30):77-79.

[2]賴國珍.“雙減”背景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研究[J].華夏教師,2023(24):40-42.

[3]申靜.“雙減”背景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6):80-82.

猜你喜歡
單元整體教學雙減小學數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單元整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