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高計劃”背景下人才培養高地的知識視角

2023-04-22 13:54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雙高計劃高地雙高

陳 霞

(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外語外貿學院, 廣東 廣州 511450)

一般認為,現代高等學校具有三種職能:培養專門人才,發展科學知識,為社會服務。其中,培養專門人才是高等學校的本質所決定的,是與高等學校共生的本體職能,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提高[1]。人才培養作為三大職能的基石,始終深刻地塑造著高等教育的樣式。長期以來,經歷了國家示范校、骨干校、優質校建設,“高職教育”無論內涵還是外延均發生了重大變動,一種獨立類型的高等教育初現端倪。但在關于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始終存在著表面化、操作性不強、若干基礎性命題未能得到解決的現象。這一現狀對“雙高計劃”建設構成重大挑戰?!凹夹g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有效建構,其評價標準是什么。能否認為,驗收要點全部完成、標志性成果大量涌現、量化指標全部達成、形成各種案例,“雙高計劃”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就得到了順利建構,這個基礎性命題對高職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形成了某種困惑。

因此,有必要再次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這一概念進行基礎性反思,深入探索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預期形態,并與現時建設形成對照,為“雙高建設”下一步發展提供啟示。

1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知識特質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是什么樣的,其核心要義是什么,這是建構“高地”的理論前提。 簡而言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需從其所蘊含知識的視角出發去加以定義。理由主要有三:首先,人才培養高地,其核心是專業知識的集聚;其次,人才培養高地要邁向知識的高端;最后,人才培養高地要建構起專業化體系。三者全部實現,基本框架初步達成,再配之以師資、平臺、機制、設施,有效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才得以形成。否則,脫離知識的視角,該高地可能就是一個空架子或者半成品,任何外在的華麗裝飾也難以掩飾其內在的空洞。這是當前為數眾多的“雙高計劃”建設校所亟需關注的基礎性命題。

1.1 知識的專業化

所謂“高地”,必然是一個系統化的平臺,形成知識的專業化。經過專業化整合的知識才能優化結構、形成邏輯、發揮出系統效能,否則只是零碎的知識簡單、雜亂、無序的堆積,難以發揮教育價值,也難以形成市場價值。獨立有效的專業化過程,構成有效整合知識、接洽行業標準、打造新型組織架構、最終徹底擺脫傳統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窠臼的基本路徑?,F行高職院校,知識專業化程度普遍不高,構成課程教學的知識零碎,缺乏系統性。書本知識和實踐知識分離、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脫節現象普遍存在于當前高職教育課程和教學中。知識的專業化問題,集中體現在對實踐性知識的陌生。高職院校對以實踐性知識為主的知識吸引、集聚、遴選、加工、甄別、整合的能力明顯不足。缺乏知識的專業化,就不能打造出高職教育的特色,難以形成獨立的類型,從而湮滅在傳統知識的汪洋大海之中。只有對來自產業鏈一線的實踐性知識反復整理,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通過遴選與淘汰,實現知識專業化,才能最終激發出知識的效能。

高職院校知識的專業化,需要一大批合格的兼具學術領域和產業鏈領域相關知識的教師群體。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要求師資是“雙師型”。但是這個標準遠遠不能滿足要求。首先,關于“雙師”的標準體系沒有真正建立?;谌耸麦w制機制的復雜與僵化,相當部分的“雙師”標準更多地體現在形式上,未能如同德國“雙元制”實現教師標準的制度化。其次,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要來源依然是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缺乏技術師范學院等專業性教師培養機構。

可以說,在新的起點,依據高職教育知識的內在規律推進獨立、有效的專業化,是建構“雙高計劃”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解決當前高職教育發展障礙、破解高職教育發展問題的核心命題。

1.2 知識的高深程度

所謂“高地”,必然是高端知識的集聚。高職教育的價值,本質上取決于高職教育所涵蓋的知識的價值。知識的高深程度往往與其市場價值成正比。雖然知識并非越高深越適合,但我國高職教育長期以來層級低下,最主要原因在于其蘊含的知識簡單、價值低下。這決定了高職院校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長期處于邊緣化,社會聲譽和影響力遠不如普通高等教育。

現行高職院校知識高深程度的缺失,主要原因在三個方面:一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時間過短,知識總量積累不足、類型單一,難以實現知識發展所需的大量交叉融合;定位過低,培養的主要是掌握簡單操作能力的體力勞動者,應對了我國長期處于世界產業鏈尤其是制造業低端的現實。二是我國高職院校長期封閉性辦學、校企分離,導致產業鏈一線前沿知識難以進入高職教育課程教學領域。尤其是與行業龍頭企業、世界一流企業合作不足,從中汲取前沿、一線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知識、技術、技能能力不足,引入的先進工藝、流程、證書較少。三是真正具有“雙師”素質的師資培養遠遠不夠?,F行高職院校師資基本上來自普通高等院校,基礎知識深厚,但缺乏行業企業經歷,在機制上也缺乏畢業后去企業深造或者就讀期間赴企業歷練的相關規定。

需要指出的是,知識的高深程度,并非絕對意義上的。知識的價值,取決于其所愿意付出的成本。高職院校不可能也不需要選擇專業領域中最高深的專業技術。高職院校的師資與設備不可能對這種知識實現有效的支撐。高職院校應根據市場需求,選擇具有一定高深性、前瞻性、高附加值的知識,同時積極淘汰掉落伍、低附加值的知識。與之相匹配,高職院校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研發能力。

1.3 知識的體系性

當前對“技術技能人才”概念并未形成系統性的歸納,對其釋義仍流于經驗性的各種解讀,但人才最本質的特質在于其所蘊含知識的特性[2]。一是知識類型。初步認為,技術技能人才內核在于其具備實踐性知識為主的知識;實踐性知識是一種程序性、經驗性知識,具有應用性、職業性、操作性、隱性等特征。與傳統的學科知識相比,這種知識具有不同的編排邏輯,理論性不強,提升了實用性、操作性要求。二是知識來源。實踐性知識主要來自于產業鏈,是產業鏈條中各種人類智慧含量的聚集??梢哉f,這類知識大部分游離于傳統學術范疇之外。產業鏈和傳統的學術領域一樣,是新知識的重要來源地[3]。

伴隨著現代科技背景下知識、技術、技能之間形成了新的交叉與融合,舊知識不斷消失、新知識不斷涌現的現實。高職教育作為一個獨特的領域,知識得以逐漸聚集。高等職業院校是知識生產主體之一,高等職業教育是知識生產的組成部分; 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職能是通過対學科分類的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性加工和對職業或行業分類的實踐性知識的提煉性加工、生成通向能力轉化的、職業性的知識體系,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知識生產區別于其他知識生產的關鍵所在[4]。因此,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必須立足于實踐性知識為主體、涵蓋若干基礎理論知識,按知識的內在邏輯對傳統課程設計進行系統性設計和根本性變革,圍繞實踐性知識設計課程體系,圍繞產教深度融合重新設計教學??梢哉f,對知識的選擇和經營能力,構成當前高職院校發展的重大挑戰。

有效知識體系的建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立足校企深度融合、深入到教學一線、課程建構、師資培養,以及配套教學管理的建立。目前高職院校知識體系建構基本上較為低效,缺乏有效的人員、機制甚至頂層設計。即使在如“雙高計劃”這樣的宏大項目中,關于人才培養評價的指標體系某種程度上依然處于宏觀層面,流連于數量與成果,缺乏質量與過程指標。

2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的建構策略

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完善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的知識形態及其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和革命性的深刻變化,正在從高深知識、學術知識和經驗知識等傳統理論形態向普惠知識、技術知識和實踐知識等現代科學形態過渡與轉變[5]。在這個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具有了新的意義。應始終圍繞知識特質,瞄準高職教育的應用性、專業化、職業性特征[6]。在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始終不偏離高職教育發展方向。首先在應用性層面,要確定服務對象,據此厘清知識范疇,按照前瞻性、實用性、市場價值等標準建構知識體系毋需脫離院校發展實際刻意尋求“高大上”走向另一個反面。其次在專業性層面,按照服務對象特質,集聚、遴選出相關的知識,再按照知識的內在邏輯對知識實施專業化整合,建構起有效的專業結構,使之煥發出巨大活力,實現教育教學價值和市場價值。最后在職業性層面,探索以市場價值實現程度為標準對平臺進行科學評價。三者圍繞“知識”核心,構成邏輯嚴密的閉環,實現了良性運行。

2.1 知識的應用性:圍繞消費者需求建構人才培養目標

從知識的應用性視角出發,圍繞消費者需求建構人才培養目標,構成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起點。作為基礎性的消費者,學生集中反映出當前高職教育現實需求。相比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高職教育中“學生中心”模式主要體現出三個優勢:一是契合了學生作為高職教育直接消費者的地位,凸顯高職教育的產業屬性。二是適應了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要求,教育成本進一步降低,形成了競爭優勢。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獲取辦學資源、銷售教育(服務)產品??梢?學生中心是符合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必然選擇。如果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市場機制逐漸占據主導位置的今天,依然在高職院校中實施“教師中心”模式,“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就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有效選擇知識,無法設計出適宜的課程教學編排邏輯。

圍繞學生需求,建構起一整套涵蓋師資、教學、質量保障的體系。整個體系圍繞學生加以建構,辦學體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首先,積極踐行學分制。這是基于學生對知識的多樣化選擇權利。學生的選擇,是專業知識配置的重要因素。學生不應該被動接受所謂的知識灌輸。只有被選擇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在多樣化選擇中,學生個體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學習動力進一步增強,積極性與創造性得到合理發揮。完全學分制目前在高職院校實現有一定難度。但這是發展方向,也是實現學生中心的基礎性環節。

其次,營建競賽文化。通過有效的機制吸引學生全員參與各種競賽,使競賽文化和競爭意識深入到校園文化方方面面,形成對動手操作能力的高度關注,彰顯高職教育特色。這是為學生提供知識應用的有效路徑。競賽是知識應用的良好途徑。因為只有在應用中,知識的效能才能得到最好的發揮,從而極大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控。這是當前不少高職院校在做的。很早就有高職院校把“在校三年中是否參與一項技能競賽”作為畢業條件,對學生能力素質提升起到重要促進作用[7]。

最后,合理分流、分層培養。這是針對不同的學生,實現不同層次知識的最優化配置,使得知識的分配與學生能力、學生需要形成最佳配置。通過學分制和技能競賽,一批有天賦的學生被選拔,得到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好的發展機會,學生群體由此形成了差異化發展態勢。部分學生通過項目合作、技能競賽等形式進一步融入市場標準,在國際交流中接觸國外先進的工藝與證書體系,拓展學校的聲譽。

2.2 知識的專業化:以實踐性知識為核心建構課程教學體系

從知識的專業性視角出發,以實踐性知識為核心建構課程教學體系,構成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通過專業群和職業群之間的深度融合,產業鏈前沿知識與技術可以進入教育教學領域,并內化為課程教學體系。

首先,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吸引大量兼具學科知識和企業知識、尤其是掌握了產業鏈一線前沿知識的“雙師型”人員,積極投身高職院校的教學與科研活動,成為高職院校教學和科技創新的主體。這個任務難以一蹴而就,必須形成有效機制、經過長期投入、持續性積累,任重而道遠。

其次,打造各種實體平臺,夯實校企深度融合。通過職教集團等平臺,建構起基于校企深度融合構建利益共同體,形成資源、資金、人才的交互流動,并在流動中增值;產業鏈知識和技術大量流入教學內容和課程,教學過程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工學結合。院校與區域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

最后,形成高職教育專業化的認定標準。對高職院校專業化的認定,不能照搬普通高等院校標準體系,必須重新設計標準。其核心是對實踐性知識的認定標準,實現不同類型知識的有效遴選、整合、分級。要實現這點,必須廣泛深度地推進校企合作、融合。在知識的不斷積累中,促進專業群與產業群形成深度交叉、融合,使之成為實踐性知識創新的孵化器,成為新知識的重要來源。在這點上,可以對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地區)標準進行深入認知與借鑒基礎上,依托《悉尼協議》的內涵與架構,結合院校發展實際,從培養目標、學生發展、畢業要求、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支持條件、持續改進等七個方面建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標準體系,形成高職教育要素的標準化。

2.3 知識的職業性:形成為人才市場提供高附加值教育產品(服務)能力

從知識的職業性視角出發,積極發揮市場機制,為人才市場提供高附加值教育產品(服務)能力。職業性的內涵在于充分地利用市場機制給高職院校發展帶來的重大利好。伴隨著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景進一步明晰,人才市場日益走向開放,競爭成為推動人才發展的基礎性動力,市場價值成為衡量人才培養效能的基礎性指標。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亟需高度關注人才的產品意蘊,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具有高附加值的教育(服務)產品。高職院校從市場獲得充分的辦學資源和就業需求,市場與教育真正做到一體化對接。我國高職教育只要能夠破除封閉性、行政化辦學的強大慣性,積極擁抱市場,就能探索一條有效的、符合我國區域實際狀況的校企融合路徑。

首先,樹立起院校經營的理念。高職教育的產業屬性特征,使之與市場形成了天然的聯系,成為院校經營理論依據。院校經營主要針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普遍粗放式運行、機構臃腫、效率低下、尚未現代院校制度的現狀而言。院校經營本質上是利用市場機制對資源進行更有效地配置,從而達到提升運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終建立高效的現代院校制度之根本目的。

其次,推動高職院校結構優化?,F行高職院校絕大部分屬于公辦院校,體制機制受到較大的限制。而市場機制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重大趨勢,推動著傳統院校發生重大變動的可能。通過集團化辦學和實施理事會制度等制度創新,高職院校通過這些符合市場規律的舉措,規模得到進一步拓展、資源得到更好的集聚、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結構更為優化,功能顯著增強。

最后,進一步加強開放性。通過進一步開放,集聚更多的辦學資金、優勢師資、優質生源等資源,實現更好的教育產品(服務)銷售,打造品牌。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大量的先進工藝與流程、證書融入到學校的課程教學體系,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校本教材。在實踐中發展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標準,在培養出大量優質畢業生,進入世界一流企業的同時,也吸引大量留學生;另一方面院校形成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標準也積極向域外拓展,形成了廣泛的合作辦學態勢。通過人才和標準輸入與輸出,輻射帶動周邊教育和產業發展。這些輸出的模式和標準在不斷的檢驗中實現了優化。

3 結 語

現代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在高職教育中得到越來越明顯的體現。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越來越集中,資源在此基礎上實施了更有效配置。目前,在“雙高計劃”推動下,具有本科層次的高職教育已經出現。從這個意義上,“雙高計劃”起到一種重要的承接性作用。在這個過程中,人才培養始終具有核心性功能,直接決定著“雙高計劃”的實施效果,以及其他功能的實施成效。

“雙高計劃”本質上是一種由政府行政力量推動的高職院校建設項目,與國家示范校、骨干校、優質校建設類似,具有短期性和量化特征。而人才培養始終是個復雜的技術層面問題、具有長期性、量化程度低的特質。這也是“雙高計劃”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獨特的難點。

基于此,必須超越表面數據,從更高層面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實施系統化的整合,推動“雙高計劃”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呈現出更為立體的形態。這一形態以知識為核心,涵蓋了對知識的來源、遴選、整合,確保構成高職教育的知識既包括來自學術體系的基礎知識,也包括來自產業鏈的實踐性知識,并形成以后者為主體的知識體系。

猜你喜歡
雙高計劃高地雙高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年5期)2022-11-03
燕晗高地
高地
我校2020年“雙高計劃”建設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開“雙高計劃”建設啟動大會
牽手教育: 中等職業學?!八脑⑴e, 德技雙高” 的校本實踐
“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思考
實施“個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養高地
從“示范”到“雙高”:高職院?;貞洕鐣l展的邏輯機理與路徑優化
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技能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