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米”之學,始于“表象”

2023-04-23 09:12王雅雯
關鍵詞:量感表象小學數學

王雅雯

摘要:1千米的長度不像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那樣可視、可感,所以“千米”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墩J識千米》一課教學,通過如下舉措幫助學生認識千米:溝通聯系,讓知識更結構化;突破空間,讓表象更具體;多樣場景,讓表象更清晰;以“小”見“大”,讓表象更豐富。

關鍵詞:小學數學;表象;量感;《認識千米》

《認識千米》一課教學目標確定為:(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千米,通過走100米的課堂實踐活動,推想1千米,感受1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簡單的單位轉換。(2)初步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會合理估計長度,發展推理能力和估測能力。(3)在觀察、比較、推算和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以下是本課的教學過程與思考:

一、教學過程

(一)回顧整理,引出“千米”

師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能從小到大說一說嗎?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回答。)

師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得很多,知道南京到上海的距離是多少嗎?(出示“30500000厘米”)什么感覺?可以改用哪個學過的單位?(出示“305000米”)還會有更合適的單位嗎?(出示“305千米”)和剛才的表示方式比一比?

師就像你們感受的那樣,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做單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個單位。

[說明:認識千米是生活的需要。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用學過的長度單位厘米、米表示南京到上海的距離不合適、不簡潔,“千米”就在“需要”中誕生了。一方面,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千米是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另一方面,更能體會千米的產生是生活、生產的需要。這種“需要”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并強烈激勵著學生的學習,激發他們學習的內驅力。]

(二)認識1千米

師對于“千米”這個長度單位,你們了解些什么?如果把“千米”這個單位擺一擺,擺在哪?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為什么其他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而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卻是1000?“十米”和“百米”擺在哪?米和十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十米和百米、百米和千米呢?所以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教師同步板書,見圖1。)

師“十米”和“百米”也是長度單位,只是在生活中運用得沒有那么廣泛。

師1千米有多長呢?(出示圖2)四人小組里每人選一幅圖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匯報情況板書,見圖3。)

[說明:為什么其他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而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卻是1000呢?課堂上的這個問題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于是“十米”“百米”便順理成章地出現了。這樣處理,不僅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系,使知識更加結構化,同時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認知結構的進一步完善。]

(三)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真實活動,豐富體驗

師我們了解了1千米,現在要去體驗1千米到底有多長,準備怎么體驗呢?

(學生討論,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想到了很多方法,都是體驗小的、推想大的。今天選擇一種來具體實踐一下。

(教師出示活動要求:“①看一看:站在起點,看一看和對面舉小旗老師之間的距離。 ②走一走:從起點開始,用平時的步子走完100米。③數一數:邊走邊輕輕數一數自己走了多少步。④聽一聽:你出發時對面老師開始計時,你到達終點時聽清楚老師說的你走了多少秒?!睂W生外出活動,然后回教室交流。)

師100米走了多少步?走100米用了多少秒?推算一下,1千米大約要走多少步?走1千米大約要用多少秒(分)?

(教師完善板書,見圖4。)

2.借助經驗,推想1千米

師現在我們開始推想1千米。想一想剛才我們走的長度,這是1個100米,一共要想幾個100米?讓我們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下去,2個、3個、4個……一直到10個100米那么長。睜開眼睛,想一想這1千米的長度,有什么感覺?

師再來借助地圖回憶我們熟悉的1千米。(出示電子地圖)找到我們的學校了嗎?讓我們一起從校門口出發,在腦海里走起來。(課件逐漸標出分段點,標完1千米的地圖如圖5所示)100米到這,200米到這,300米、400米……1千米,走到哪兒了?仔細想一想這段路的長度??梢蚤]上眼睛在腦海里“走一走”。

師據老師了解,同學們大多住在學校附近,我們再來看看這幾條熟悉的路。(出示圖6)想一想,如果還是從學校出發,沿著這個方向走1千米,可能走到哪兒?從學校走到潤園,你覺得比1千米多還是少?除此之外,也可以用你們今天走的速度來感受一下:1千米大約走1400步,走1千米大約用15分鐘。在生活中也可以用時間或步數來體驗。

[說明:認識每一個計量單位,都要弄清楚這個計量單位的具體量值是多少,以及它與其他同類計量單位之間的關系。因此,親身體驗“1千米有多長”,對建立1千米概念至關重要。由于條件限制,課堂上不能讓學生完整地走一趟1千米的路程。但是,通過“走100米,推想1千米”的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路線,成功幫助學生建立了“千米”的表象——表象在反復調用中,逐漸清晰起來。學生逐步會用腦海中的“千米尺”進行簡單的估測活動,而表象又在估測中得到進一步的調整、完善。]

(四)感受身邊的幾個1千米

師回憶平時走的路,說說從哪兒到哪兒大約是1千米?

(學生交流。)

師三年級學生步行1小時的路程大約是4千米,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長大約7千米,秦淮河總長大約110千米。

師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個景區叫作“不老村”,都去過嗎?估一估,從學校到不老村的路程大約是幾千米?(出示圖7)如果沿著這條道路走,大約3千米,你們估對了嗎?你還知道從哪兒到哪兒是幾千米呢?我們可以到生活中去了解。

[說明:長度單位的價值在于測量。這里,教師帶領學生利用1千米的表象,去量出幾個1千米,一方面,感受“千米”的價值,另一方面,再一次豐富量感。]

二、教學思考

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千米”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見或看見“千米”“公里”或“km”;說陌生,是因為1千米的長度不像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那樣可視、可感,大多數學生對于千米只有模糊的感覺——千米很長。也正是因為千米的抽象性,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看,更需要直觀支撐——正所謂“越抽象,越要形象”。因此,幫助學生建立并豐富“千米”的表象顯得更為重要。

(一)溝通聯系,讓知識更結構化

根據教材的安排,學生學完“厘米和米”“分米和毫米”以后即學習“千米”。之前所學的相鄰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可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卻是1000。顯然,這是一個好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課堂上,學生指出在“米”和“千米”之間應該還有長度單位“十米”和“百米”?!笆住焙汀鞍倜住贝嬖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國際單位制及其應用(GB 3100—93)》,我國法定計量單位以國際單位制單位為主體。而國際單位制采用十進制進位系統,主要由詞頭和單位兩個部分構成。詞頭在前,表示倍數單位(十進倍數單位與分數單位),十進倍數單位有十、百、千、兆等;分數單位有分、厘、毫、微、納等??梢?,十米和百米是國際單位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基于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教材只選取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這五個生活中最常見的單位。長度單位體系不夠完整,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一些困惑。那么,課堂上引入“十米”和“百米”,可以使長度單位體系更完整和結構化。結構化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特點。補齊斷層,可以使長度單位體系成為通過十進制緊密關聯的、具有意義的整體,有助于學生建立深度的理解。此外,后面在學習面積單位時,也可依托長度單位(如公頃其實就是平方百米),將兩者打通關聯,形成長度和面積單位系統,幫助學生完善原有認知結構,突破學習難點。

(二)突破空間,讓表象更具體

教學大的計量單位,不能僅僅通過觀察圖片、觀看視頻或進行數理上的推理。這些間接感知,并不能幫助學生準確建立計量單位的大小表象。學生只有在具體可視、可感的表象支撐下進行直接體驗,才能把握計量單位的大小。

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足以帶著學生體驗1千米,便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交流,明確感知1千米的方法:體驗“百米”,推想“千米”。打破常規的課堂形式,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利用5—6分鐘時間,先看一看100米,再實際走一走100米,邊走邊數一數步數,到達終點時再記一記時間,突破了空間的束縛,讓學生有了真實、鮮活的體驗。而后返回教室,集體交流與評價,回顧與推理,將已有的“百米”直觀經驗和抽象的“千米”長度進行對比、融合,讓學生初步建立“千米尺”的表象。

(三)多樣場景,讓表象更清晰

度量單位的生成是為了滿足測量的需求?;诰唧w、現實、真實的場景,讓學生產生共鳴、共通、共長的體驗,才能使學生的數學理解與現實生活有效聯結,發生真正有價值的數學學習行為。

在學生初步感知1千米后,教師適時地提供第一個熟悉的場景,即“從校門口出發”。伴隨著課件上熟悉的場景圖片或地點名稱,學生100米、100米地在腦海里“走”起來,還原最真實的場景。這樣的活動,貼近學生的思維經驗,讓學生在體驗時有感受、有想象、有共鳴。接著,視角放大,場景變換為學校周邊,讓學生尋找其他的1千米,以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這樣的體驗過程,使學生主動把抽象的度量單位轉化為自身認知結構中能理解的長度,加深了對“千米”的理解,并在體驗后有意識、有層次地將對千米的認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四)以“小”見“大”,讓表象更豐富

在感知千米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學習大的計量單位的方法,即體驗“百米”,感知“千米”;在后面認識幾千米時,學生經歷了確立參照標準、推理建構模型、想象形成認知的研究過程;在體驗千米以及尋找千米時,運用了大量的想象推理。這種以“小”見“大”的研究方式,給學生一個依據,讓他們的思維發展有一定的直觀支撐,并借助感知估計“大約幾千米”,從而讓學生關于“千米”的量感更加凝練、扎實。這樣的學習經驗,也是為后面學習“噸”“公頃”等較大的單位做好了準備。

猜你喜歡
量感表象小學數學
兼收并蓄
繪畫往事:表象的折射
透過表象看公式
教你識破非法集資及傳銷的“十三種表象”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靜待“量感”生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