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題式教學:讓生命成長成為“航燈”

2023-04-27 03:00王德明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8期
關鍵詞:生命成長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

[摘要] 沒有生命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引領學生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死觀、提升生命的品質和生命的價值是當前思想政治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式教學組織學生開展生命探討,就要在教學預設中設定敲定生命軌跡的議題,選擇生命話題的情境,提出引發生命思考的問題,設計開啟生命體驗的活動,為學生生命成長賦能,讓學生在生命的長度與生命的質量之間深度思考。

[關鍵詞] 議題式教學;生命成長;生命教育;高中思想政治

輕生與校園霸凌是令人心痛的兩個詞匯,生命教育的缺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而言,我們應堅持學科育人,把生命教育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課集學科課程、思政課程、活動課程等功能為一體,是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中,需要通過議題的創設、課程的整合、情境的設置、問題的提出、活動的設計和評價的實施來推進生命教育,為學生生命成長賦能。

一、生命課堂的理想樣態

課堂教學不應是機械枯燥的應試培訓,而應貼近生活,指向學生未來所需的生存和發展技能。生命教育要讓學生在學校學習中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把學習到的知識技能轉化為具有生命價值的生活素養和個人品格,讓課堂教學成就生命的精彩。

第一,課堂教學應該是觸及學生靈魂的情感教育。真實情境下的教學本身就要求“情”與“境”結合,在情景交融中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打造有溫度的課堂。這需要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心靈的震撼中產生真情實感。因此,課堂不應該是完全理性的演繹,也需要有感情的滲透,有愛的參與。課堂不僅要講“理”,也應該講愛、講情,缺乏“情”與“愛”的課堂即使面面俱到也會失去應有的靈魂??梢?,課堂教學應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交流中充滿關懷和信任,讓課堂參與者充分地交流情感和碰撞靈魂。此外,還要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與他人溝通,并在合作與溝通中學會應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和困境,以此提高自己生命的質量。

第二,課堂教學應該是觸及學生人格的價值教育。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傳統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當前新課標下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正是在此基礎上加以完善的。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三觀”,其中價值觀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導向作用,這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加強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和價值觀教育。生命具有多樣性,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都會有自己的人生選擇。課堂教學既要讓學生成才,更要讓他們成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有健全的人格。

第三,課堂教學應該是觸及學生認知的生命教育。珍愛生命應當是課堂教學的第一課,也是課堂教學的必修課。生命教育能夠督促學生珍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之情。課堂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能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情感的高度領悟生命的價值,以珍惜生命的名義開展自覺的學習活動。此外,在生命教育中還需要開展挫折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耐挫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永不言棄的精神。

二、生命議題開啟議題式教學的課堂建構

新課標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通過議題的引領、情境的挑戰、問題的驅動、活動的體驗來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因而,在議題式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引起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就需要在議題的設定、情境的選擇、問題的設計、活動的體驗這幾個方面切實滲透生命元素。

(一)議題敲定生命的軌跡

新課標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課程要在一定議題引領下,組織學生以一定的情境為載體開展探究活動。議題既要反映學科課程的重難點和教材中的具體知識,又要體現學科課程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梢?,議題式教學中成就生命課堂的關鍵就在于設定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珍惜生命的議題,讓學生在生與死的思辨中倍感生命的珍貴,從而敲定生命的軌跡,做好生命的預設,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課設定的生命議題是“如何認識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障礙”。這個議題的關鍵詞是“人生道路、困難、障礙”。在此生命議題的價值引領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過往的經歷,或是介紹自己知道的那些偉人在人生道路上曾遭遇過的困難與挫折,以及他們又是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困難與挫折的。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有人把一個人的成長比作“蝶變”,也有人把一個人的成長比作“蟬變”。事實上,無論是“蝶變”還是“蟬變”,都是在經歷層層蛻變后才實現的。蝴蝶從丑陋的毛毛蟲到成功化蝶也需要經歷磨難。但在毛毛蟲看來,痛苦和冒險是值得的,因為成功化蝶成就了它的美麗和風光。蟬的幼蟲要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忍受著很長時間,它們在不斷積聚能量,沒有放棄。對于蟬來說,雖然陽光下的生活是短暫的,地下的生活是長久的,但它認為這是值得的,幾年的等待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閃亮登場,風光無限。在議題式教學中幫助學生認識到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面對困難與挫折其實是我們人生的常態,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以堅強的意志戰勝困難,取得勝利。這樣,在生命議題的價值引領下,課堂教學過程就對結構化學科課程中的每一個知識都能夠從生命的角度進行詮釋和演繹。

從發展的趨勢與途徑來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有些學生并不是為取義而輕生,他們大多是感覺自己活著沒有意義。也有一些青少年在遭受挫折或打擊時,由于對生命的價值缺少正確認識,很容易做出極端的選擇。借此,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人生有峰也有谷,我們既要適應順境,又要經受得起逆境。換言之,處于順境的我們始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準備著去走曲折的路;處于逆境的我們更要以堅強的心理韌性和頑強的意志去戰勝困難,迎接勝利的曙光。

從發展的狀態來看,我們必須清楚現實世界是不可能輕而易舉就獲得成功的,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持之以恒,在量變中尋找成功的機會,促進事物實現質變。這樣,在生命的議題下進行哲學理論教學,讓學生在生命的認識中深化對學科課程知識的理解;在學科課程知識的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尋找生命的價值和生命的真諦。

(二)情境選擇生命的話題

新課標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要以一定的情境為載體,通過學科課程情境化實現學科課程內容與情境素材內容的深度融合,并在相互交融中完成議題式教學,達成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在情境選擇中使用生命情境引發生命的話題,讓學生在生命情境中提升生命的品質。

例如,在“價值與價值觀”一課的教學內容中,可以在設定的“如何實現人生價值”議題的價值引領下,選擇生命價值的情境。一位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就是以感動中國人物白方禮老人騎人力三輪車捐資助學的故事為情境,去感染和打動學生,讓學生在議題式教學中接受生命教育,深化生命認知,幫助學生領悟生命的價值與生命的真諦。該課授課內容以感動中國節目組給白方禮老人的頒獎詞為導入,學生在動人優美的頒獎詞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生命的洗禮。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感人的生命情境中,生命教育與生命成長自然滲透于人生價值的認知與學習中。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中,學生深刻認識到貢獻是索取的基礎,要把貢獻放在首位。議題式教學需要發揮正確價值觀對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和人生道路選擇上的導向作用,通過辨析勞動與奉獻、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以及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等議題中無痕地融入學科知識,提升學科素養。

(三)問題引發生命的思考

探究問題是學科課程與情境素材之間的橋梁,是議題式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生命的議題需要生命的問題具體體現,生命的議題需要用生命的問題來驅動。教師在議題式教學中提出的問題不僅應當是觸及生命靈魂的問題,也應該是能夠引起學生深度思考、躍躍欲試、欲罷不能的驅動性問題。

比如,有的教師在“價值與價值觀”一課的教學中提出“貢獻與索取的關系是什么”。該問題在嚴格意義上不是真正的問題,學生在教材中可以找到現成的答案,無法觸及學生靈魂。也有教師在其中提出“你贊成集體主義價值觀還是個人主義價值觀”。這個問題雖然也是生命問題,但由于提問過于直白,是非過于分明,會讓一些學生掩蓋自己內心想法,不利于讓學生發自內心認同生命價值的正確思想??梢?,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僅應該是生命的問題,還應該是有助于探究生命價值的問題。這類問題應該具有兩難性、爭議性、挑戰性,有一定難度且有一定的思維含量,能夠對學生產生思維上的驅動性。

上文所述的以白方禮老人感人事跡為情境,結合學科課程內容開展探究活動,離不開探究生命問題的驅動。在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還設置了這樣的情境:瘦骨嶙峋的白方禮老人吃力地騎著人力三輪車上坡的視頻畫面。此時,再配上教師的畫外音:白方禮老人居住簡陋的房子,家里沒有像樣的家具,也沒有像樣的電器,為了節省更多的錢,資助更多的學子,白饅頭就咸菜就成為一頓飯。在此情境下,授課教師提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生命問題:沒有回報的付出是沒有價值的,你對此怎么看?鼓勵學生結合白方禮老人感人的事跡,并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評析。很快,學生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白方禮老人的道德行為是有意義的,因為評價人生價值不是看索取了什么、索取了多少,而是看貢獻了什么、貢獻了多少。而且白方禮老人的感人事跡必將對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激勵更多人投身公益事業之中。另一派則從人生價值包括貢獻與索取兩個方面,從貢獻與索取統一的角度出發,認為白方禮老人的付出是不值得的。授課教師在學生充分討論、爭論和辯論的基礎上對雙方的觀點進行了評析,肯定了白方禮老人的道德行為。讓學生認識到無論是否得到回報,白方禮老人的道德行為都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對社會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至于是否得到回報,并不影響對這一行為的價值評價。這樣,在問題的驅動和爭議中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理解奉獻的價值和意義。

(四)活動開啟生命的體驗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性質是活動型課程,是在學科課程內容與活動內容相互嵌入中實現“學科課程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課程化”的有機結合。這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完成活動的設計,組織學生開展思維活動、課堂探究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同時,教師在活動設計時要增加生命元素,組織學生開展生命體驗活動。

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熱點,讓學生查找資料,引導學生對“跌倒的老人扶不扶”的問題開展探究活動。這個活動方式可以是小組分組討論,也可以是分組辯論,甚至采取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模式。相對于生命探究的內容來說,探究活動的形式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關鍵在于觀點。有的學生在資料查閱中看到轟動一時的彭宇案,甚至有報道稱某小學生因為扶老人被訛詐。在這些學生看來,老人摔倒猶如碰瓷,誰扶誰倒霉,老人扶不起。也有學生查閱資料發現有的老人摔倒,但是來來往往的人、圍觀的人都想扶,但都不敢扶,最后導致摔倒的老人失去了救助的黃金時間而遺憾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因此,對于跌倒的老人不存在扶不扶的問題,而在于如何去扶,避免留下遺憾,也避免存生糾紛,讓好人吃虧。對此,有學生指出,在扶老人前要先留證據,如拍照、尋找目擊證人等。有學生認為要學習醫療救助常識,避免救助不當給摔倒的老人造成二次傷害。也有學生提出為避免在扶老人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糾紛,建議多增加監控,便于調查取證;國家要加強科學立法工作,讓誣賴者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等。這樣,在活動設計上從第一個環節“扶不扶”的探究轉向第二個環節“怎樣扶”的問題,這也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有血有肉、具有鮮活生命的人。課堂教學是生命的教學,課堂也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我們需要把生命元素引入課堂,讓生命成長成為課堂的“航燈”,師生共同開展真正的生命價值思考。

王德明? ?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猜你喜歡
生命成長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
淺析“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運用
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探究
議題與實證: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探索
創新教學模式培育核心素養
關注生命成長 打造動態課堂
高中思想政治課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研究
淺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用班級文化打造有靈魂的班級團隊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生命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