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紙錢的人類學觀察

2023-04-27 11:17孫晨
大眾考古 2023年12期
關鍵詞:燒紙紙錢祖先

孫晨

燒紙錢祭祀祖先在中國是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其歷史悠久且分布廣泛。在古代,孕育于農耕社會的燒紙錢祭祀習俗起到了團結族群和構建互助共同體的作用;在當代,燒紙錢仍具有維系家庭關系和維持共同記憶的意義。紙錢形式的變化也是社會變遷的見證。

關中地區燒紙錢習俗

紙錢又稱鬼票、冥幣,是現實世界貨幣和財物的紙質仿制品,經過一定的祭祀儀式從陽間到達陰間并具有與被仿制對象同等的實用價值。中國各地都有在重要傳統節日燒紙錢的習俗,尤其是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冬至和春節等。這一習俗是古代農耕社會的產物,隨著全球化的步伐無數華人也將這一習俗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早期對于燒紙錢習俗的研究多來自西方的漢學家,國內學術界對這一早已習以為常并被認為與“封建迷信”相關的習俗關注較少。關中地區在歷史上長期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燒紙錢習俗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關鍵要素

時間 燒紙錢有定期和非定期的。定期為集體祭祀活動,每年清明節、寒衣節、春節三次,寒衣節和春節的燒紙錢均在節日前夜進行。非定期為個體家庭祭祀活動,主要包括家中去世老人葬禮、頭七到七七,以及一到三周年祭日等。未滿三年的新墳清明祭祀往往要提前一天去,以示接剛去世的親人回家之意。

地點 燒紙錢的地點主要是在墓地,下葬之前也有在家里進行的。新石器時代以來的傳統村落中多有專門的墓葬區,并與居住區保持一定距離,延續時間較長的村落可能有多個墓葬區。有的墓地有較為明確的規劃,有的則根據實際情況臨時決定。祭祀順序從目前可知的最早的祖先一直到最近的親人,如從天祖、高祖、曾祖到祖父輩甚至父輩,同輩之中按照年齡先后祭祀。

人物 按照傳統習俗,參與燒紙錢祭祀的主要是逝者的直系和關系較近的旁系男性親屬,只有非定期的親屬去世女性才能參加,這也是傳統男性社會重男輕女的表現。男性因為性別優勢在農業社會之中居于主導地位,血脈的傳承也是以男性為主要譜系,老帶小的祭祀活動也表現出一種傳承,讓小男孩從小熟悉祭祀祖先的流程并將其傳承下去。

當代燒紙錢習俗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比如城市內清明節祭祀正在逐漸被無污染的鮮花和祭品取代。居住在城市且遠離故鄉祖墳的人會擇地面朝自己家鄉的方向燒紙錢,常見清明前夜城市路邊畫圈燒紙的情況。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也參與到這一活動之中。

紙錢的特點

今天廣義的紙錢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仿照現實紙幣的紙錢,大部分是根據現實紙幣的樣式夸張面值印制,往往以萬、百萬、億、萬億計。一類是質地粗糙的黃白紙張,代表真金白銀,有的在紙中打孔則代表銅錢,這種紙張造價低廉、質量較輕且便于點燃,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在祭祀之前往往需要“打紙”,首先使用真錢放在燒紙上拍打,然后用手旋轉發力將一摞紙張打成花瓣形,最后再折疊收斂,這樣借真實貨幣賦予了紙錢實用價值,也便于祭祀的時候引火與燃燒。以上兩類是狹義的紙錢,第三類是各類紙扎,如印上房子、車子、家電等生活用品的紙張,內容十分廣泛。此外還有一些紙質祭品,如寒衣節需要手疊上塞棉花的棉衣棉褲燒給祖先以御寒。

事物的特征往往源自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針對性目的。紙錢的一個突出特點便是面值大,“滿足”逝者在陽間無法實現的財富欲望。紙錢的另一個特點便是形式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從金銀、銅錢、銀圓到現在模仿各種紙幣,其本質是真實貨幣的象征物。至于大面值的冥幣在冥界如何使用、是否會引起冥界的通貨膨脹并不在人們的考慮范圍之內。人們愿意相信并選擇延續這種本身并不真實的事物作為習俗,一方面是傳統的延續,另一方面則是其仍舊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燃燒、對話與叩拜

美國人類學家柏樺在其著作《燒錢—中國人生活世界中的物質精神》(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年)中對中國燒紙錢的祭祀方式做了介紹和分析,各地大體儀式相似但也有所不同,關中地區的燒紙錢祭祀活動主要有燃燒、對話和叩拜三個步驟。參與祭祀的眾人到達祖先墳前,先打掃衛生,清明時節春暖花開則要清理墓葬周圍的雜草,然后按照輩分和長幼跪在墓前,一般由其中輩分最高、年齡最大的長者來主持燒紙錢。這時候各家分別拿出各自準備好的紙錢,點燃一小堆黃白粗紙然后再投入其他紙錢,使用隨手可得的小木棍攪動令其充分燃燒,充分的燃燒有利于祖先更好地收到完整的錢。

燒紙錢過程中還需要搭配一些祭品,如水果、食品等,值得一提的是尖尖饃—一種有很多凸出來刺頭的饅頭,燒紙錢的時候要掐掉幾個尖尖扔到火中。燃燒到一定程度時,主持燒紙錢的人便首先開始與祖先對話,其他人也漸漸參與到其中,比如詢問祖先在冥界的生活狀況、告訴他們要保重身體、子孫現在的生活狀況、燒這么多錢要怎么花等,很多話是基于其生前的性格與習慣而說。紙錢燒完后所有人一起三叩首,在墓葬周圍放鞭炮,結束整個儀式。

儀式與燃燒的意義

非自然的火是人類一項重要的發明,它能夠令一件事物發生形體的蛻變,因而也具有了多樣的作用。燃燒是燒紙錢祭祀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火的催化下,紙張的燃燒成為一個凈化和傳遞的過程,在陽間沒有實用價值的紙錢經過火焰的燃燒逐漸褪去纖維而成為一堆炭殼灰燼,人們認為真正的紙錢已經隨著火焰的燃燒傳遞到祖先手中,而這種紙錢在冥界具有與陽間真實貨幣同等的使用價值,傳遞過去大量的紙錢表達的是對親人的哀思和盡孝之心。

從紙張到明器

新石器時代以來伴隨著定居和農業文明的興起,人們對于祖先的祭祀逐漸以固定的場所、形式和時間確定下來,無論是農業文明還是游牧文明其中心聚落都存在較大的祭祀遺址,到了商周時期對于祖先的祭祀已經有了一套具體和繁瑣的規定,如《禮記》記載 “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周禮·春官》記載有冢人、墓大夫、職喪等專門管理貴族喪葬事務的人和規程,這一時期的祭祀禮器以青銅器、玉器為主。

盡管紙產生的年代尚存在爭議,但紙的流行無疑在漢代以后,紙作為祭祀用具和紙質明器的興起則更晚。唐代文獻出現紙錢的記載,7世紀的《法苑珠林》記載:“鬼所用物,皆與人異,唯黃金及絹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黃色涂大錫作金,以紙為絹帛,最為貴上”,可見在初唐時已有以紙代替錢以事鬼的情況。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續集》卷二中提到“和子遽歸,貨衣具鑿楮,如期備酹焚之,自見二鬼挈其錢而去”,“鑿楮”即有孔之紙,又《續集》卷三載“元則復令具酒脯紙錢,乘昏焚于道”,《太平廣記》卷三百四十一亦錄其事,可見當時焚燒紙錢祭祀亡魂的情況已經較為普遍。封演在其《封氏聞見記·卷六·紙錢》中給出了紙錢最早的流傳圖譜:“紙乃后漢蔡倫所造,其紙錢魏、晉已來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于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其象似亦猶涂車芻靈之類。古埋帛金錢,今紙錢皆燒之,所以示不知神之所為也?!币虼烁鶕墨I記載來看,紙錢的產生當在魏晉之時,唐代逐漸興盛,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祭祀用具。

從考古發現來看,唐代開始出現較多的紙質喪葬用具(包括明器和實用器),如1959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M306出土紙鞋、剪紙,1973年M506出土原大的實用木骨紙棺,M509出土紙衾,1986年M386和M389出土與實際用品等大的紙鞋、紙襪和紙帽,此外還有紙冠帶、顏料包和大量文書、紙畫等。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清理的M408出土一張長方形紙張,長20厘米,寬9.6厘米,本體呈淺灰色,一邊被燒成灰色,可能是當時用來焚燒祭奠的紙錢。

唐代以后隨著造紙業的發展和喪葬觀念的改變,紙錢和紙質明器更為盛行,除了喪葬祭祀場合,在宗教場所也開始流行。如寺廟中燒香紙就十分流行,《西湖老人繁盛錄·天笠光明會》載:“遞年浙江諸富家舍錢作會,燒大燭數條如柱,大小燭一二千條,香紙不計其數?!奔堝X興盛如此,出現了專門制作的作坊與商店?!稏|京夢華錄·清明節》載清明節時“諸門紙馬鋪,皆于當街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其在清明、鬼節和寒衣節三個節日尤盛,而彰懿太后之弟李用和早年也曾“少窮困,居京師鑿紙錢為業”,可見當時紙錢行業之繁榮。

考古發現也為文獻記載提供了支撐,1988年考古清理的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中有紙錢、紙梳、紙篦、紙刀等紙質品,其中紙錢置于錢包內,為圓形方孔黃紙,模仿銅錢的形制。1957年發掘的大同十里鋪M27棺床東西發現兩堆已經腐朽的紙灰,當為當時墓內焚化紙錢和紙質明器之實證。明清墓葬內發現紙灰的情況亦較多,多置于墓室內陶盆中。2018年西安東郊高樓村發掘了一批明清墓葬,其中4座墓葬出土陶盆內均發現有凝結在一起的紙灰,發掘者認為這些紙灰應當是焚燒紙質明器(極有可能是紙錢之類)的殘留物,應當是喪葬過程中在陶盆內焚燒,最后置于墓葬內,與當代關中地區的喪葬習俗有類似之處。

唐代以后紙質明器流行的原因大概不外乎造紙業發展、節省費用、使用方便、防止被盜、佛教影響等幾個方面。自漢代以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皆重喪葬,“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且“厚葬重幣者,則稱以為孝,顯名立于世,光榮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發屋賣業”,甚至有極其鋪張致傾家蕩產者,紙質明器因為制作簡單、形式多樣、價格低廉而流行,在喪葬儀式中減少了喪葬用品的開支,因而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盡管受到司馬光等人的反對,但是因其經濟性,仍舊自下而上流行起來。

當代意義

植根于農耕基礎的中國古代社會,一個人、一個家庭在脫離群體之后會變得十分脆弱,家族的權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個性,但是也維護了整體的利益并在個體成員面臨困境的時候施以援手。在這樣一個人群流動較小的社會里,以血緣為紐帶的村落族群是一個人的基本社會屬性和活動范圍,一個人和小家庭需要融入大家庭之中,進而形成一個互助共同體以維持共同的利益,而維系這一共同體則需要人們互相的血脈認同,對共同祖先記憶的認可和加深便是其自然結果。燒紙錢祭祀習俗正是加強共同族群記憶的一個重要方式,人們通過這種集體的活動以及與祖先(逝去親人)對話的儀式來強調共同的集體記憶并加強這種認同,用以維護整個群體的共同利益。燒紙錢的過程中每個家庭要貢獻自己的祭品和燒紙,表達出每個小家庭都是群體的一員,而與祖先的對話也重復著大家庭的共同生活記憶,正是在這樣看似無聊的儀式潛移默化之下人們自然地認為一起燒紙的人是值得團結和互相幫助的親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燒紙錢祭祀這一傳統習俗面臨著一些問題。首先便是意識的淡化,科學文化的普及和人群在地域上的分割、繁重的工作壓力令人們喪失了對祖先的敬畏,分散于各地的人們忙于生存資源的獲取,祭祀祖先的儀式逐漸被淡化且被更加簡單的形式所取代;其次便是維系人群的減少,城鎮化令農業社會的根基逐漸瓦解殆盡,分散的人群和遷徙令新的一代小家庭逐漸失去了與家族伙伴共同成長的環境和共同生活經歷,而與之伴生的鄉土情結與共同記憶也逐漸消散;最后便是污染環境的指控,同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燒紙錢因而受到批評和管控。

我們認為,在傳統大家族逐漸瓦解的今天,隔著山與海、城市與高樓的人與人、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關系逐漸疏遠,一些傳統習俗以共同祖先和歷史記憶的名義強調親人相聚、共處與溝通,既溝通了過去與未來,也連接了天南海北的親人,給人以強烈的歸屬感,這不僅有利于保護正在消散中的傳統,也有助于社會秩序的維護。

(作者為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

猜你喜歡
燒紙紙錢祖先
烏龜:想不到祖先最早是“宅男”
燒紙變錢
第一次和父親給先人們燒紙
紙錢爐
始祖鳥不是鳥祖先
我們的祖先是條魚
送錢
踩紙錢
燒紙
誰說我們一定要像祖先一樣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