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莊連山春秋墓地看鎮江大港周代遺址群的“中原文化因素”

2023-04-27 21:27劉敏
大眾考古 2023年12期
關鍵詞:大墓土墩連山

劉敏

莊連山為鎮江大港雙墩南側的高地,地處大港沿江山脈,屬寧鎮山脈分支。大港沿江山脈北側為長江,南側與寧鎮山脈另一分支水晶山之間為一片廣闊的丘陵地帶。這片丘陵地帶分布有眾多商周時期臺形遺址及墓葬,包括斷山墩遺址、孫家村遺址和煙墩山、母子墩、北山頂、雙墩、青龍山、糧山、王家山等商周大墓。

2014年10—11月,鎮江博物館考古部對莊連山春秋墓地的西南部分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現3座墓葬、2座灰坑。墓葬為豎穴土坑墓,隨葬有少量硬陶器、原始青瓷、青銅器等,墓葬年代推測為春秋中期。2020—2021年,鎮江博物館考古部又對莊連山春秋墓地剩余部分進行了發掘,再次發現春秋時期豎穴土坑墓葬4座。至此,墓地內經發掘的春秋時期豎穴土坑墓葬共計7座。

莊連山春秋墓地周邊的煙墩山、母子墩、北山頂、雙墩、青龍山、糧山、王家山等商周高等級墓葬目前大多學者稱它們為土墩墓。根據《中國考古學·兩周卷》中的定義,土墩墓“是西周時期江南地區的一種特殊埋葬方式”?!巴炼漳埂币辉~最早見于鄒厚本先生1978年發表的論文,他在鎮江地區主持發掘了多座土墩墓后,從墓葬形式、年代等方面對這類墓葬作了總結,把它們的特點概括為:平地起封,埋于熟土之中;無坑;一墩一墓或一墩多墓;年代為商代—戰國。這類墓葬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區,故又被統稱為江南土墩墓,以此區別于北方地區后來出現的帶有大型封土的墓葬。

在土堆之上建造墓穴,適合南方河湖較多、地下水位較淺的地區,因而土墩墓成為商周時期江南地區主流葬俗,僅寧鎮地區就密集分布有土墩墓上千座。根據分布情況,大多數學者認為土墩墓屬吳越特有的葬俗。莊連山春秋墓地土坑墓的形式迥異于寧鎮地區商周時期主流葬俗。

墓葬形制

早年發掘清理的大港沿江地區商周墓葬,根據已發表的考古報告或簡報資料來看,發掘者在對其定名時大多未采用“土墩墓”的叫法,多按照年代或墓室構成材質命名,如丹徒北山頂春秋墓、丹徒糧山春秋石穴墓等;也有部分直接以“土墩墓”命名,如《江蘇丹徒大港土墩墓發掘報告》《江蘇丹徒鎮四角墩土墩墓第二次發掘簡報》《丹徒鎮四角墩西周土墩墓發掘報告》等。

同一地區同一年代的墓葬出現兩種不同的叫法,說明當時大家對“土墩墓”的認識存在一定差異。近年來,學術界對大港沿江地區商周墓葬在分類對比時已默認將其劃分至“土墩墓”這一類別中。從近年發表的考古簡報可知,這一地區這一時期的墓葬除個別封土被破壞,大多有呈饅首狀的土墩,如煙墩山二號墓“封土墩外觀原呈饅頭形”,丹徒青龍山春秋大墓“封土外觀呈饅首狀”,雙墩“一號墓為西邊一座,外觀呈饅頭狀”,“二號墓為東邊一座,外觀呈饅頭形”。另有個別墓葬雖未明確寫明饅首狀等特征,但從描述可知其外觀形狀應與土墩墓相同。

大港沿江地區商周墓葬是否都為土墩墓?按照目前的資料,墓葬從外觀看多為饅首狀,也多為平地起封,但符合“在封土中筑墓”這一條件者甚少。

年代為西周早期的煙墩山二號墓,其發掘報告中提到“墓葬在封土墩的正中部,選擇原山坡上一處天然低洼地,經平整后砌‘石床”,墓室石床應直接構建于生土之上。西周晚期的雙墩二號墩,根據考古報告中剖面圖來看,墓葬明顯打破生土。春秋時期的北山頂大墓考古報告中提到:“墓坑是在山的頂部將厚約1.5米的巖石風化土修成平臺后再下挖而成”。

大港沿江地區商周墓葬是否打破生土,或者說墓葬開口于封土下且打破生土,仍是一個需要以后考古工作來解決和驗證的問題。與這種“打破生土”風格相區別的則是典型土墩墓,如西周中晚期丹陽馬家雙墩土墩墓,兩座土墩均為“一墩一墓”且主墓均“埋于熟土之中”。寧鎮地區“一墩多墓”的土墩墓中各層位下的墓葬也屬于“埋于熟土之中”。

莊連山春秋墓地未見封土,墓葬朝向基本一致,向下打破生土,與中原商周時期的豎穴土坑墓形制類似,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因素。進一步推測,大港沿江地區打破生土的商周墓葬,與典型土墩墓“埋于熟土之中”相區別,如煙墩山二號墓、雙墩二號墓、北山頂墓等直接打破生土或巖石風化土,應為具有中原文化因素的墓葬。

隨葬器物

莊連山春秋墓地出土硬陶器和原始瓷器從造型到紋飾均具有典型的本地因素風格。硬陶器均肩部稍折,拼接臺面較寬,紋飾為方格紋、席紋、菱形填線紋或為其中兩者的組合紋飾。原始瓷器有碗、盞等,器內有整齊的螺旋凹槽,碗窄折沿,腹較淺,平底。出現這一現象可能是當時寧鎮地區的土質或手工業技術無法支撐大規模制造中原文化因素的器物,導致日常使用及隨葬均本土化。

大港沿江地區商周墓葬出土的青銅器,學術界大多將其定義為“吳國青銅器”,依據的是其造型紋飾與中原地區的區別。即便如此,大港沿江地區商周墓葬也出土有與中原相似的青銅器,如北山頂春秋大墓出土的夔紋鼎、王家山東周墓出土的錞于及盉、大港母子墩出土的鳥耳方座簋等均具有典型的中原風格,其他銅器也多為中原與當地文化因素相混雜(李學勤:《宜侯夨簋與吳國》,《文物》1985年第7期)。除青銅器外,也有部分陶器帶有中原文化因素,如煙墩山二號墓出土IV式繩紋鬲。

文化交融

莊連山春秋墓地墓葬形制有中原文化因素,隨葬器物卻是明顯的本地文化因素,這是中原與吳地文化交融后形成的一種特有風格。

大港沿江地區高等級中原文化因素墓葬從墓葬形制開始與地方進行融合,結合了土墩墓的封土與中原墓葬打破生土兩種形式,形成了“平地起封,埋于熟土之下,向下打破或疊壓生土”的特有模式。在隨葬器物上,個別銅器器形紋飾沿用中原風格,同時結合當地因素發展出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銅器,即“吳國青銅器”;在寧鎮地區土質或工藝不支持使用中原陶器的基礎上,大批量沿用當地硬陶器及原始瓷器。

莊連山春秋墓地東南方向有北山頂春秋大墓,北有雙墩大墓,西南方向則有青龍山大墓,發掘者將其定性為陪葬墓,此類陪葬墓從墓葬形制堅持中原風格到隨葬器物使用本地文化風格,顯示出所葬之人對中原風格最后的堅持。

自“泰伯奔吳”的傳說到分封吳國再到吳越爭霸,吳國統治階層始終以中原周人后裔自居。到長江下游區域以后,將中原文化因素與當地文化結合,同時又要與當地文化相區別,發展出特有的墓葬風格,是吳人“斷發文身”后與當地的特殊融合方式,如蘇州虎丘的東周墓葬墓棺周邊使用青灰色土夯筑,筑造方式與土墩墓相似,但其豎穴土坑的造型仍保留部分中原遺風。寧鎮地區高等級墓葬的中原文化因素相較于蘇州地區更為濃厚,年代也更早,從側面證明了寧鎮地區特別是大港沿江區域,應為吳人自中原而來,立國初始的統治區域。春秋戰國開始,不斷南遷、不斷融合,中原文化因素逐漸消失,形成特有的“吳越風”。

(作者為鎮江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大墓土墩連山
相親
A 32-channel 100 GHz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 by interleaving two silicon arrayed waveguide gratings?
百里臍橙連山山
國別成謎的紀王崮春秋大墓
論燕下都戰國大墓的埋葬特點*——與齊國戰國大墓等比較
白蟻建造的神秘“金字塔”
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啟動考古發掘
白蟻建造的神秘“金字塔”
浙江安吉漢代土墩遺存
江蘇新沂高莊漢代土墩墓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