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墓”江蘇常州朱夏墅宋代墓地的發掘與研究

2023-04-27 21:27黃督軍鄭鐸
大眾考古 2023年12期
關鍵詞:土墩墓園墓葬

黃督軍 鄭鐸

朱夏墅墓地位于常州鐘樓區西林街道朱夏墅社區。2015—2019年,為配合皇糧浜濕地公園及周邊基本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常州市考古研究所聯合南京博物院對建設用地區域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清理各類遺跡300余處,涵蓋商周至明清各個時期,其中3處宋代墓園和1處墳庵建筑構成了相對完整的家族墓地,為研究宋代品官家族墓的形制和分布特點提供了新材料。

一號墓園

一號墓園位于整個墓區的北端,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由作為“風水靠背”的土墩和兆溝、墓葬、享堂建筑、廊道建筑以及門房建筑構成,保存相對完整??勘惩炼战涍^清理證實為春秋時期土墩墓,發現有墓葬、灰坑和器物坑等遺跡,宋代對土墩進行修整,使土墩形態與墓園中軸保持一致,兆溝斷續環繞墓園,起到明確邊界的作用。

墓葬3座,編號M24—M26,其中M24和M25為石蓋板磚室墓,M26為券頂磚室墓,由墓壙、磚室、槨室和棺室等部分組成,棺木保存較好,外髹紅漆,墓底有方勝形的腰坑,四角放置頭向墓外的鐵牛。享堂建筑平面呈方形,面闊3間,進深4間,由18個方形磉墩和夯土臺基構成。享堂中軸正對主墓墓室。享堂東南角有一座南北向廊道,與享堂東一進深相接。門房建筑位于長廊南端,平面呈“凹”字形。

根據出土壙志,一號墓園為宋代名臣張守的玄孫張雪溪及其夫人□氏和繼室徐氏的合葬墓園。張雪溪生于嘉定丙子年(1216),卒于咸淳辛未年(1271),歷任承直郎、建康軍節度使推官等職,曾與劉克莊共事,做過汪立信的幕僚。一號墓園修建于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距今已有750余年歷史。

一號墓園早年被破壞嚴重,3座墓均有盜洞直達棺內,墓主尸骸無存,僅在壁龕及盜洞內清理出部分遺物。M24出土龍泉窯青瓷簋式爐、硯臺,M25出土銅鏡、鐵牛,M26出土白瓷蓋罐、穿孔木牌以及漆器殘件。享堂建筑和廊道建筑周邊的倒塌堆積中清理出大量建筑構件,可辨有瓦當、滴水、脊獸、鴟吻、獸首等。

二號墓園

二號墓園位于墓區中部,在3座墓園中規模最大。墓園背靠一座春秋時期土墩,整體朝向東南。根據墊土和兆溝范圍判斷,墓園南北寬約80米,東西長約120米,略呈長方形,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墓園由環墉(擋土墻、墓闕)、墓葬、享堂建筑、神道、石刻及起到兆溝作用的人工河道等部分組成。整個二號墓園營造非??季?,墓園范圍內平鋪一層細膩的黃土,表面經過壓實,黃土層上修筑環墉、享堂建筑、神道等墓園設施。

環墉平面呈正方形,內邊長14.7米,除西墻基槽保存較好外,東、南、北墻槽被破壞嚴重。共清理磉墩6座,其中4個拐角各設一座,平面形狀呈“凸”字形,東墻中部設有2座,平面呈長方形,推測為墓道拜臺的位置。環墉周邊出土大量蓮花瓦當、筒瓦、飛椽、斗拱及刻花窗楣等仿木結構殘件,推測四角的磉墩可能是“墓闕”的基礎,根據其平面呈“凸”字形,推測形制為“二出闕”。

享堂建筑位于墓葬前端,平面呈方形,北側被現代水塘破壞,殘存8座磉墩,東西長8米,南北殘寬4.2米,經過復原,推測為進深3間、面闊3間的方形建筑。神道由5組10座磉墩構成,平面呈長方形,磉墩周邊發現石馬2件、石羊和石虎各1件。墓園東側和南側有“L”形的河道分布,其方向與墓園一致,經過鉆探,該河道基本與墓園墊土界限相符,推測為兆溝。經過清理,河道寬約10米,深約3米,斜壁較陡,溝底緩平,溝內堆積可分為3層,底部出土宋代建筑構件、陶瓷殘片等遺物,推測為人工開挖形成。

二號墓園共清理墓葬兩座,編號M1和M2,根據殘存磚壁和石塊推測形制為石蓋板磚室墓。兩座墓距地表深0.3—0.5米,其中M1墓壙長4.35米,寬約2.4米,深2.13米;M2墓壙長4.45米,寬約2.4米,深2.1米。M1與M2中間有寬0.38米的生土墻隔開,底部有一圈排水溝相通,推測為夫妻合葬墓。兩座墓被破壞嚴重,棺木無存,墓底出土鐵牛和銅鏡殘片,M2墓室前端出土壙志一方。根據壙志記載,墓主為南宋時期官至太常少卿、戶部尚書的張抑(字子儀),其為張守之孫,隆興元年(1163)進士,先后擔任大理寺丞、監察御史、荊湖南路轉運使、湖廣總領、太常少卿、工部侍郎、知福州、知平江府等職,卒贈戶部尚書,謚文介,賜祭。他與楊萬里、范成大、蔡戡等人交好,留下諸多事跡。

二號墓園環墉、墓闕及享堂建筑周邊出土大量建筑構件,以斗栱為主,包括斗、栱、昂、升、科、翹等部件,還有直椽、飛椽、板瓦、筒瓦、滴水、瓦當、直欞窗、磚雕、脊獸、鴟吻等。斗栱和椽數量較多,瓦當均為蓮花紋,尺寸不一,大致可分大型和小型兩類。鴟吻尺寸較小,可能為小型建筑所用。

三號墓園

三號墓園位于二號墓園南側,方向與二號墓園相同,朝向東南。由環墉建筑(墓闕)、墓葬、享堂建筑(龜頭屋)、神道和兆溝等部分組成。該墓園規模較小,墓園范圍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32—40米,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

環墉建筑平面呈“凹”字形,由4座方形磉墩和斷續相連的長方形墻基組成,磉墩位于轉角處,推測為墓闕的基礎。墓葬位于環墉內,共3座,呈“品”字形分布,編號M4、M5和M6。享堂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類似“龜頭屋”的形制,面闊3間,進深3間,西側伸入環墉內,直達墓前。神道位于享堂建筑前端,共有4組8座長方形磉墩,推測為石刻的基礎。

墓葬被破壞嚴重,僅存少量鋪地磚,根據殘存墓壁和石塊推測其形制為石蓋板磚室墓。盜洞直達墓底,棺木及墓主尸骸無存,盜洞填土內出土大量建筑構件,墓底出土石質墓志蓋殘塊,字跡磨蝕不可辨。

三號墓園沒有發現可以反映墓主身份的信息,但其緊鄰二號墓園,形制相似,又處于同一墓區內,推測墓主與二號墓園墓主有一定聯系,同屬毗陵張氏家族成員。

墳庵建筑

墳庵建筑位于整個墓區最南側,靠近自然河道,共發現5座建筑基址。F1為面闊3間、進深3間的長方形建筑,僅存16個方形磉墩; F2為平面呈“凸”字形的方形建筑,東南角被F3打破,室內空間較大;F3為面闊2間、進深3間的小型建筑,室內通過減柱形成一定的空間,中部有一個圓形灰坑,內置陶缸,具體功能未知;F4為東西向廊道形建筑,其西側打破F2,與F3相連;F5北部被破壞嚴重,僅存南部一道磚墻。F4和F5周邊有大量倒塌堆積,以板瓦和筒瓦碎片為主,還有部分雕刻花卉、動物形象的磚雕。

緊鄰F2北側的一處灰坑內出土大量蓮花座花紋磚,推測為佛像底座,因此這一組建筑可能為古代寺廟遺存。根據出土遺物特點可知這組建筑的年代與3處宋代墓園相同。多座建筑組合成為一組建筑群,且存在不同時期修繕和改建的痕跡,可能在當時為守墓僧人日常祭拜和生活的場所,起到墳寺或墳庵的作用。

其他宋墓

除3座墓園和一處墳庵建筑外,我們還清理了一批同時期的磚室墓葬,雖未發現墓園設施,但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比較有特色。

下壩村宋墓位于朱夏墅一號墓園西北120—150米下壩村北側。共清理磚室墓6座,形制相同,均為石蓋板磚室墓,2座呈南北向,其余為東西向。在頭部位置設置壁龕,內置鐵質買地券和陶蓋罐,墓底四角放置鐵牛,中部有2個菱形腰坑,內置銅錢。墓葬大多遭到“大揭頂”式破壞,棺木無存,墓室及盜洞內填滿磚瓦殘塊,可辨有瓦當、滴水等建筑構件,出土金荷葉形耳飾、錫質蓋罐、白瓷蓋罐等遺物。

時家塘宋墓位于朱夏墅三號墓園西側約500米時家塘村西南。共清理磚室墓10座,形制多樣,以券頂磚室墓為主。墓底鋪地磚類型多樣,多在四角放置鐵牛,頭部位置設置壁龕,內置鐵質買地券和帶底座的陶蓋罐。墓葬早年遭到破壞,但墓底尚存,出土金、銀、銅、鐵、水晶、漆木、瓷器等各類隨葬品。

石馬墳位于西林街道許家村南側、時家塘宋墓以西約700米處。我們在調查過程中得知此處曾有石人、石馬等石刻分布,1975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許家村征集到宋代刻花卷草紋香薰、石印盒等文物。2020年,考古工作者在此附近清理了一處宋代房址,采集到清代石碑1方,上書“宋敕封魏國公先賢張文靖公魏國夫人李夫人賜墓”,推測張守的墓園可能在附近。由于地塊尚未開發,且被厚達十余米的建筑垃圾覆蓋,因此無法進行勘探,周邊是否存在墓園有待將來考古工作證實。

結語

朱夏墅地處常州古城西南,歷史上屬武進縣懷德南鄉,密集分布有春秋土墩墓和漢墓墩,形成了諸如茶山、青云山等地名。宋代以后,隨著風水學說的盛行,常州古城周邊以水網平原為主,缺乏山脈,城南的土墩便成為墓葬“借勢”的選擇,達官顯貴者多卜葬于此,先后形成朱夏墅、后署(今厚恕村)、譚墅、千墩(今卜弋橋)等多個墓葬集中區。正如邵應乾所撰《張氏新阡記》中所言,“青鳥家言,鐘山旺氣沿江而建潤州矣。丹陽分支,夾翼兩湖,東與白鶴溪會。緣溪北走,累累穿珠三十余里,入郡治。去城南十五里,阜之疊出而秀者,為青云山,山東陵谷巍峨,渠水襟帶,曰朱夏墅,探龍問穴者過而停久,無不稱為吉壤,而文靖張公賜墓在焉,墓東北有高埠一區,張氏族人得之以為新阡,凡其族人咸厝于此……”。朱夏墅位于青云山東側,這里匯集了由白鶴溪帶來的鐘山旺氣和南運河帶來的荊溪靈氣,加上土墩累累造成的高地勢,風水絕佳,成為毗陵張氏家族的墓葬集中區。此外,根據文獻記載,宋代左朝請大夫李靖之、湖州知州張宇、朝議大夫施大任等也葬于朱夏墅周邊。

朱夏墅墓地的考古工作持續了五年多,回顧這一段歷程,就是一個“尋墓”的過程。在前期資料收集過程中得知宋代名臣、官至參知政事的張守賜墓于此,便著力想找到這個墓園。隨著工作的深入,一號墓園和二號墓園的墓主先后證實為張守玄孫張雪溪和孫子張抑,三號墓園也排除了張守墓園的可能,因此朱夏墅村北側這一獨立的墓區可能是上文中所言的“張氏新阡”。根據文獻資料,張守墓園位于其西南,沿著這條線索,先后發現了時家塘宋墓和石馬墳。時家塘宋墓雖然出土了一批珍貴的隨葬品,但其墓葬規模較小,不同墓葬的墓向也不一致,周邊未發現墓園設施或出土建筑構件,基本排除張守墓園的可能。隨后將注意力集中在石馬墳區域,但是這里尚不具備考古條件,雖然采集到與張守有關的清代石碑,但暫時無法斷定石馬墳就是張守墓園,還有待將來考古工作證實,也給多年“尋墓”歷程留下一個懸念。

(作者黃督軍為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文博館員、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碩士研究生;鄭鐸為常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土墩墓園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墓園里的機器人(環球360°)
墓葬中的女人
白蟻建造的神秘“金字塔”
白蟻建造的神秘“金字塔”
湯顯祖墓園發掘的紛擾
江西南昌西漢?;韬钅箞@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浙江安吉漢代土墩遺存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地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