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培育時代新人志氣、骨氣、底氣的三重向度

2023-04-28 15:07王海亮周雨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奮斗時代新人志氣

王海亮 周雨婷

摘要:不論過去、現在,亦是將來,引領時代新人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在奮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征程上,高校要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切實擔負起培育時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在抓好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工作中,教育引領大學生在新時代奮斗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內省自律精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練就過硬的學習本領、服務人民的本領和創新的本領,不斷開拓時代新人有志氣、骨氣、底氣的培育之路。

關鍵詞:時代新人;志氣;骨氣;底氣;奮斗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25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6-0150-07

新時代的精神氣節,必須要有青年來體現和弘揚;新時代的品質性格,必須要有青年來代表和張揚。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自信自立”[1]“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2]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3]新時代大學生是中國青年的重要主體,是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奪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勝利的主力軍。培育時代新人,高校要唱響時代主旋律,用馬克思主義信仰激勵大學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影響大學生,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教育大學生勇做高尚德行的先覺者、先倡者、先行者,苦練本領、增長才干。只有將這些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的問題把握好,新時代大學生才能蕩漾年華、實現青春夢想,成為有志氣、骨氣、底氣的時代新人,才能有為實現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燃燒歲月的無窮力量。

一、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激揚時代新人志氣之源“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保?]理想信念是人的志向,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向器,是“總開關”“壓艙石”“定盤星”“承重墻”,是精神之“鈣”,是衡量人的精神境界和奮斗價值的重要標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滋養時代新人長志氣的源泉,是時代新人用奮斗譜寫最美青春樂章的崇高精神向導和強大精神動能,是時代新人長志氣最關鍵的因素和最重要的保證,是時代新人的首要特征。培養有志氣、骨氣、底氣的,可以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就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讓理想信念在創業奮斗中升華,讓青春在創新創造中閃光!”[5]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是高校培育時代新人長志氣最本質的內容和最基本的要求,是高校培育時代新人長志氣的重中之重。高校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增強時代新人做中國人的志氣,主要包含堅定信仰、信念和信心三個方面,并讓大學生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明確人生價值目標,成為有理想信念、有志氣的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

第6期王海亮等:高校培育時代新人志氣、骨氣、底氣的三重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1.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激振志氣

信仰,是心靈的主觀產物,是指導自己的行為準則,是信任所在、價值所在,是民族和國家的希望與力量。志氣源于信仰,信仰振奮志氣。堅定的信仰是支撐人高遠志氣的動力源泉。志氣高揚、凜然的人,往往都是信仰堅定、奮斗目標明確、拼搏意志堅決、不甘落后的人。馬克思主義首先是一種理論,一種科學的理論,科學縝密、結構清晰,邏輯遞進、體系完整,具有文采、理論、境界之三重之美,是科學的、人民的、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也可以說是一種“思維著的精神”。人們對這種理論及其蘊含精神的信奉和追求,使馬克思主義成為一種信仰,而且“與以往存在過和現在仍然存在著的各種或虛幻、或狹隘、或偏執、或庸俗的宗教或準宗教的信仰相比”[6],具有科學、現實、崇高、健全的性質。作為一種科學理論和精神力量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夯實思想根基、激勵提振志氣的有力武器。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拔逅倪\動”以后,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在中華大地上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不忘初心使命,為不懈地追求共產主義而接續奮斗。正是信仰并踐行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7]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一個又一個艱巨的歷史任務,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偉大勝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可復制的中國奇跡。

馬克思主義是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基礎。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是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的強大武器。高校培育大學生做有志氣的時代新人,必須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用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來提振志氣,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來鑄魂育人。堅定信仰勵志氣,必須建立在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著力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引導教育大學生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看家本領,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大學生自身的學習、工作與生活,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8]的哲學意蘊和科學道理。要引導教育大學生將踐行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志向追求,落實落靠馬克思主義實踐教育,讓大學生感受到“真理的味道”,以革命前輩為圭臬,爭做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學思踐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中夯實信仰基石,鑄牢無比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砥礪志氣,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2.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激揚志氣

信念,是個人或集體主觀上以確認事物是事實或者必將成為事實為基礎的、知情意合一的,穩定的、綜合的精神狀態,外在表現為身體力行去實踐的行為傾向。信念是一種巨大的內驅動力,是人有志氣的推動器。越偉大的信念,越可以鼓舞恢弘的奮斗,越可以增添志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理論基礎,結合中國獨特的社會實際發展歷史邏輯而形成發展的,“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保?]高校培育時代新人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為大學生添加志氣,堅定大學生的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引導大學生用宏大的理論視野明晰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發展進程、用高度的思想自覺洞悉在開拓中前進的社會主義歷史實踐、用高度的政治自覺把握社會主義運動和制度發展的歷史趨勢,深入理解共產主義必然實現的歷史規律的正確性,加深領會“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些重大問題。尤其是要將國家昌盛、人民昌樂、文明昌興的新時代與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舊時代作對照,讓大學生把自信建立在理性認知的基礎之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很多特點和特征,但最本質的特征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保?0]以史為鑒,這是我們改革開放40多年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多年來的最寶貴的經驗總結。開創未來,在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的進程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征途中,在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長征路上,堅持黨的領導永遠是最根本的保證。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保?1]只有從內心真正認同并信任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跟黨走、聽黨話、感黨恩,從而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依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化為青春志氣、青春奮斗的力量,大學生才不會在不懈奮斗的星辰大海中有政治焦慮,才會不迷不惑、明辨是非、步履堅定,避免誤入歧途;才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在無悔的奮斗中將青春樂章奏出時代最強音;才能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并為之終生奮斗?!保?2]

3.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激勵志氣

信心,是從信念中轉化而來的,是對理想、愿望或預見在未來一定能夠實現的積極、樂觀、確信的心理,是對所盼之事、未見之事的主動把握,是對事物發展演化預判的信任程度。信心可以激發人的潛能,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信心越堅定,行動就越堅決徹底?!皩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13]。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艱苦卓絕的奮斗、巨大的犧牲、自強不息的創造,歸結起來就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實精神動能、物質基礎和制度保證,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民族復興目標,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新時代青年運動的主題和方向,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青年興則民族興。立足當下,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中國青年對中華民族歷史更加自信、對中華文化更加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逆轉,一定會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實現。

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是激勵時代新人永葆志氣的最重要能量。作為“后浪”的新時代大學生,完全成長于“厲害了我的國”的語境下,切實感受的是“輝煌中國”“大美中國”,很容易陶醉于“盛世”,把今天的生活和美、社會和樂、國家和泰,當成一種“理所當然”。高校增強時代新人做中國人的志氣,就要讓時代新人經受思想淬煉,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無堅不摧的信心。要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從歷史深處走來”——從“覺醒年代”“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建國大業”的悲壯激越和波瀾壯闊中、從“我和我的祖國”在荊棘和貧瘠中俯首躬耕拓荒的奮斗中,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感受中國人民的可歌可泣,感受中華文明的興衰榮辱,體會復興對中華民族的特殊歷史意義,從而加深對擔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認識與理解。當然,也需要教育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關注大變局歷史坐標下的中國與世界,理性定位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及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把準青春航向,做百年變局的引領者,做自信包容的開放者,做堅定信心決心的篤行者,以青春自信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歌。

二、加強道德品行教育,筑牢時代新人骨氣之根“骨氣是一種頂天立地的氣節、一種折不斷壓不倒的精神,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力度,是理想信仰的凝練,是道德品質的結晶?!保?4]中國人的骨氣,主要包括剛正不阿、頑強不屈、重義輕利、舍生取義、自律自重等人格操守,是一種維護中華民族尊嚴、牢固堅守中國立場的愛國情懷,是一種體現個人尊嚴、勇于堅守集體主義原則的品質德行,是一種始終葆有無懼挑戰、執著追求、迎難而上、負重奮進的精氣神。對于中國人來說,“道德的‘反抗的力量,或者‘不屈不撓的力量,我們用一個‘氣節、‘骨氣,”[15]就可以簡潔明了表達出來了。人無剛骨,安身不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德對于個人是首要、是方向,具有基礎性意義。一個人只有“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保?6]“應該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從小就傳遞給孩子,引導他們有做人的氣節和骨氣,幫助他們形成美好心靈,促使他們健康成長,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保?7]高校要筑牢時代新人骨氣之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在錘煉品德修為這個關鍵問題上把好關口,把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置于增強做中國人骨氣的第一位,作為一生的功課,教育引導大學生繼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集體主義原則為遵循,以本身的道德內省自律為準繩,促進良好道德風尚的形成,將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路徑,努力追求好德行、高品位、硬骨氣,勇做人品有高度、人格有硬度,讓人敬畏敬仰敬重敬佩的時代新人。

1.弘揚崇尚愛國主義的大德涵育骨氣

大德,至上之德,猶言大節、大道,是指在有關國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以及涉及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展現出來的高遠宏大的志向節操、臨難不茍且的操守氣概、憂國憂民和道濟天下的高尚品德,是有骨氣的一種彰顯和體現。愛國是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種道德力量,是立德之源?!拔覀兂Vv,做人要有氣節、要有人格。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保?8]錘煉品德修為,明大德,增骨氣,關鍵在于愛國。歷史深刻表明,古往今來,對中華民族來說,愛國情懷與骨氣從未割離: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愛國中奮斗前行、建功立業,在奮斗中彰明愛國之情、擔當之志,做有骨氣的愛國奮斗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保?9]要讓新時代大學生清楚且自信地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有骨氣、崇奮斗、有作為的民族,以自己的獨特精神,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綿延發展、生生不息,愛國主義始終深深鐫刻在中華文明的血脈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始終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以排山倒海的強大力量激勵著華夏子孫不懈奮斗。

毛主席曾說,“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保?0]新時代,要以彰顯時代特性和緊扣民族復興主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引導大學生與時代同頻共振,立志聽黨話、跟黨走,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青春奮斗,建功立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新征程上“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21]。此外,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唯物論出發,指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新時代大學生在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交疊相織的環境中成長,多元化環境滌蕩著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碎片化、娛樂化、曲解化的網絡信息轟炸、分化著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認同。面對新時代新挑戰新要求,在把握有愛國骨氣這個問題上,必須著力加強正面引導,樹立愛國的高尚品格,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教育大學生做國家安全的踐行者、推動者、先行者和捍衛者。

2.遵奉蘊涵集體主義的公德涵養骨氣

公德,即公共道德,一般可以理解為存在于社會群體中并起約束規范作用的共同道德準則,囊括了人與人、社會、自然之間的關系。守公德多用于對外在的社會行為表現的界定,多指個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領域的事情。在內涵的理解上,重在對“守”的認識和“公”的價值選擇,這直接影響對守公德的認識和踐行?!笆亍奔扔凶裱袷氐慕忉?,還有堅持奉行的基本含義?!肮钡挠^念,包括共同的、屬于國家或集體的(與“私”相對)和屬于世界的三個維度,既涉及倫理層面,又涉及政治層面。作為馬克思主義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價值關系問題的基本道德原則,集體主義是能夠讓人們的勁鼓起來、氣提起來、心連起來、力聚起來,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團結奮斗的價值觀念和精神力量。相反,不堅持集體主義原則,人們一旦被自我意識所支配,在集體和社會中、在利益的取舍面前,就會表現出見利就上、禮讓不夠,遇事就躲、承擔不夠的問題,就容易缺少風骨,丟失骨氣。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強調講立德、重仁愛,講樂群、重仁義,講骨氣、重氣節,這與堅持集體主義、守公德、增骨氣的要求高度契合。新時代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民族未來,肩負人民的囑托和期望,承擔著崇高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大學生要從事關國家和民族興衰的高度守公德,不能只簡單地從公德失范現象,如不愛護公物和環境、不遵守交通規則等來反推守公德;不能只滿足于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遵守這些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行為規則,也就是狹義的社會公德。除了遵守倫理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新時代大學生還要有體現集體主義精神層面和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方面的表達,如奉行公共關懷和秉持公共精神等,對涉及社會進步的公共輿論和社會公共領域狀態以及相應制度的關注,為保持國家、民族現代文明體制的具體行動等。新時代大學生在提升品德修為增強骨氣中矢志奮斗,就要以馬克思主義視角,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導向,堅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提升公德修為,涵養骨氣,向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對標看齊。

3.嚴束追求內省自律的私德涵蓄骨氣

私德,與公德相對,是指存在于公共領域以外的道德,可以理解為個人的道德或小群體中的道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著豐厚的“私德”資源。梁啟超曾總結道,“試觀《論語》、《孟子》諸書,吾國民之木鐸,而道德所從出者也。其中所教,私德居之十之九?!保?2]對于個體而言,內省是個人意識精神層面的自我修煉修行、能動凈化、開悟覺醒;自律,是個人行為方式層面的自我監督制約、選擇決策、改造實踐。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通過內省自律嚴私德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先人們大力提倡以“內省”“自律”促進私德的嚴格與提升,中華傳統美德中也有大量勸導人們“內省”“自律”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如,“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等等。這些被提倡的“內省”“自律”德行,其中都蘊藏著中國人要有骨氣的人格操守??梢哉f,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就需要講私德、尊私德、守私德,勤于內省、勇于自律,充益骨氣、正己立行。

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23]。自律是主觀內省的自覺行動,私德自律不過關,修身立德就會幻化為泡影,做人也就沒有了骨氣?!皬V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24],自覺進行道德約束,提升道德修為,學會自省、學會自律,從自身內省中不斷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樸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做有錚錚鐵骨的中國人。新時代大學生要以高尚品德保持成長成才的永恒定力,必須著重私德修為,提神振氣,行端走正,弘揚時代新風?!拔鹨詯盒《鵀橹?,勿以善小而不為”“內省不疚”“以細行律身”,做好小事、管好小節,“見善則遷,有過則改”。高校要引導教育大學生不斷強化自我修煉、自我約束、自我改造,多積尺寸之功,不自甘墮落、消極怠慢,在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追夢中善于自省、嚴于自律、砥礪骨氣,做堂堂正正、干干凈凈、風姿豐偉、骨氣軒昂的時代新人,勤實事、蓄骨氣、勇奮斗,不斷把為民族復興奮斗的實踐推向前進。

三、加強本領能力培養,夯實時代新人底氣之基底氣,是我們在同困難斗爭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信心與力量。而本領則能提供基礎的信心與力量,關照內在與修為,彰顯才氣與實力。本領是掌握運用專門技術的技能,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迎接應對風險挑戰、化險為夷的能力,是服務國家和人民、干事創業、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石。事業靠本領成就,理想靠本領達成,擔當靠本領支撐,底氣靠本領奠基?!扒嗄暌淮欣硐?、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保?5]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自身有底氣,我們這個國家前進才有“勁”,奮斗才有“力”。大學生作為青年的主力軍和生力軍,要響應時代需要的呼喚、牢記黨和人民的囑托,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擔,使思想、能力、行動跟上時代發展,在青春奮斗中推進一個個目標實現,展現新時代大學生有底氣的風范、氣派、形象,就要掌握高強的本領,用本領賦能底氣。高校作為青年成長成才的主要陣地,要夯實時代新人底氣之基,就要擔負起培育和提升大學生本領的重要使命,不斷提升大學生的本領,教育引領大學生爭做講政治會學習的帶頭人、為人民有擔當的實干家、勇創新善創造的排頭兵、建新功立偉業的主力軍,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奮斗者,成為本領硬底力強的時代新人,更好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更好地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1.著力增強學習的本領厚積底氣

學習,是大學生進行實踐的正確方向指引和基礎所在,是大學生融入人民、服務人民的底氣所在,是大學生堅持創新思維、提升創新能力的保障所在?!叭瞬庞懈呦?,知物由學?!币粋€人熱愛學習、博覽群書、知識豐富,就有底氣。當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的總量迅速增加且更新不斷加速,社會分工越來越高度專業化、精細化,人民群眾需求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新經濟新行業下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見疊出,尤其是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融合最深入、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這既為大學生大展身手、顯示本領、發揮才能、實現抱負提供了廣闊舞臺,同時也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青春虛度無所成,白首銜悲亦何及?!毙聲r代大學生必須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要以獲取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作為當下奮斗的直接目標,特別是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努力掌握較高的、較難的、較復雜的專業技能,在學習中不斷掌握增強在各自社會領域、行業崗位發光發熱的又博又專、愈博愈專的過硬本領?!傲⑸硪粤W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學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只有好學習、學習好才能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才能指導好實踐,實踐好;才能好服務,服務好;才有可能進行創新,有能力去成果轉化。立足新的趕考之路、邁向新征程的起點,要教育引領大學生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勵志勤學,不負韶華不負心,不負青春不負夢,不負人民不負黨,更新與豐富知識不停,擴充與增強能力不斷,在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勤學奮斗、勇立潮頭,錘煉自己,提高自己,擔當作為。

2.努力提高為民服務的本領厚植底氣

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主張,是黨的根本宗旨,是新時代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保?6]可以說,時代新人只有獲得人民的支持,在奮斗中才會有底氣。大學生要提高為民服務的本領固底氣,就要胸懷大志,融入社會,把社會看成了解國情民情的課堂;就要“身入”基層,把基層當作錘煉意志品格的熔爐;就要“心至”人民,把人民視為提供青春力量的源泉。只有到社會中去、到基層中去、到人民中去摸爬滾打,才能真正深入群眾,拉近與人民群眾的距離,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情感,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從人民群眾中獲得無窮的奮斗力量,從而才能獲得立足于世的底氣。高校要教育引導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自覺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嚴格要求自己,對標對表,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才能在為夢想奮斗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在偉大的事業和偉大的斗爭中展現青春風采、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華章,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在厚植底氣實現人生理想的路途上,大學生一方面要做到懷揣感恩之心,感恩社會和人民,把學到的本領奉獻給祖國和人民;另一方面也要“體察世間冷暖、民眾憂樂、現實矛盾,從中找到人生真諦、生命價值、事業方向?!保?7]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新時代大學生要想讓自己成為真正的祖國棟梁,就特別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中汲取智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保?8]高校要教育引導大學生擺正姿態、放下身段,以虛心真誠的態度,向人民群眾請教,向人民群眾學習,在人民的偉大奮斗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接地氣、通下情,“必須養成一種接近群眾的本領,和他們做朋友,使他們愿意同我們談心、說真話”[29],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青春之光閃耀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學習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具體體現出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3.不斷強化創新的本領厚筑底氣

創新,是文明傳承、國家興盛的動力和源泉,是引領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是人類自身的本質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于和勇于創新的人們?!保?0]新時代大學生只有做奮斗的創新者,不斷提升創新能力水平,才能在時代發展中有底氣。培育本領硬底氣強的時代新人,高校需要培植新時代大學生創新思維觀念。當下,部分大學生聞“創”色變,片面理解甚至曲解創新的內涵和意義,感覺只有涉及“國之大者”層面的才是創新創造,將創新直接上升到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上,可望而不可即。造成這種思想誤區有多重原因,從大學生自身出發,要打開思想認識這個“總開關”,完善心態情緒、情感創新、意志品質,不能心浮氣躁、朝三暮四、一噎止餐,做“半瓶子醋”。要解放思想,提高站位,全面、系統地學習了解創新發展理念,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和意義。要增強責任感、主動擔當,深刻地認識到強化創新本領既是自身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更是關系到民族進步和國家興旺發達的頭等大事。要樹立信心、堅定決心,始終保持探索真知的堅定意志和敢于突破陳規的高昂激情,大膽探索未知領域,做敢創新、善創造的時代先鋒,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

毛主席曾指出,“思想進步是生活及事業進步之基?!顾枷脒M步的唯一方法,是研究學術?!保?1]大學生要成為本領高強有底氣的時代新人,就要勇于迎接時代挑戰,最好在本科生階段就培養樹立學術觀念和研究學術意識,通過提升自身的學術素養來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努力成為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高校還要鼓勵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實踐行動,在學有所長、術有專攻的基礎上躬身踐履。新時代大學生只有勤學苦練,踔厲奮發,在創新中學習實踐,在學習實踐中創新,不斷積累經驗,將練就的本領用于社會發展的現實所需上,提高創新必需的本領,才能在“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32]上施展才華、取得成果、演繹精彩,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以飽滿的底氣走好既燦爛又充實的人生之路,為實現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參考文獻

[1][2][7][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6(1).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4.

[4]王陽明.傳習錄注疏[M].鄧艾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73.

[5]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9-05-01(2).

[6]劉建軍.論馬克思主義信仰[J].馬克思主義研究,1997(2):25.

[9][26][28][3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50,54,27,51.

[1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318.

[11][13][16][25][27][3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11,337,53,337,21.

[12]習近平.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30(2).

[14]曉山.領導干部要有志氣骨氣底氣[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2(1):73.

[15]季羨林.季羨林談義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5.

[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55.

[18]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

[19]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1).

[20]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0.

[21]讓青春在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1-05-04(2).

[22]梁啟超.新民說[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16.

[2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

[24]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 立德樹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 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促進青年成長進步[N].人民日報,2017-05-04(1).

[29]《胡喬木傳》編寫組.胡喬木談新聞出版(修訂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4.

[31]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歡
奮斗時代新人志氣
巴西僑商葉興平:寬厚養大氣,淡泊養志氣
人小志氣大
欲望與志氣
時代新人的成長環境
高等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
淺析窮二代大學生怎樣奮斗
常態青春的激情書寫
電影《烏云背后的幸福線》體現出的西方文化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