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研究生“五位一體”課程思政體系研究

2023-04-28 03:46趙大偉易加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五位一體

趙大偉 易加斌

摘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意義建構為中心,這與研究生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目標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文章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系統觀和從“情景”到“意義建構”的全要素和全鏈路視角,構建了研究生課程思政理論分析框架,并從整體系統層面設計了“人才培養定位—課堂教學—科研訓練—職業素養—師資隊伍”五位一體的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形成從“課程思政輸入—課程思政過程—課程思政結果”的全鏈路研究生課程思政創新發展與實施機制。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研究生課程思政;五位一體;課程思政體系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14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6-0079-08

作為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研究生課程思政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重要論述、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是推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要“明確思政建設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2],為推動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建設提供了頂層設計和實施指導。

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為理論基礎,并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系統觀和從“情景”到“意義建構”的全要素和全鏈路視角,在分析研究生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新情景的基礎上,將思政元素及研究生課堂教學與人才培養過程有機融合,從整體系統層面構建了研究生“五位一體”課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以研究生自主學習為核心,從思政情景感知、師生協作互動、課堂教學與科研訓練中的溝通對話等建構主義學習過程,完成對課程思政的意義建構,從而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本文的研究,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研究提供了一個理論分析框架,豐富和拓展了研究生課程思政研究的理論視域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上也為新時期科學系統地推進研究生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價值和實踐指導。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研究生課程思政:一個分析框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基于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和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發展而形成的關于旨在通過從教師為主轉向學生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與方法。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聚焦于學習中的個體,維果茨基的文化歷史理論關注了學習中的社會因素,他們共同描繪了學習的完整圖景,分別融入了個體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在當代的發展心理學領域煥發出盎然生機。[3]綜合兩種平行的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得主要是作為學習者的個體在特定的經濟社會與文化背景下,通過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的互動并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對知識或者所學對象進行意義構建而習得的,其具體的要素包含了“學習情景(背景)”“協作互動”“溝通對話”和“意義建構”,體現出完整的以學習者為核心的知識內化過程。

第6期趙大偉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研究生“五位一體”課程思政體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到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的研究中,無論是對構建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的模式,還是提升研究生課程思政的效果,都具有積極意義。課程思政作為近年來新提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指導理念,將立德樹人目標與各類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基于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所持技能加以理解而獲得。建構主義理論視角下的課程思政能夠將教學視角從教師轉向學生,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更好地打造“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互動型課堂模式。該模式下,教師也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為自身的教學和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帶來啟示。同時,通過建構主義學習方法的應用,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合,全程互動式的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讓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了解研究生的所思所想,從而讓教師融入到學生中去。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不斷地交流、爭論,闡明觀點,言之有理,雙方就能共同進步,相互促進,最終達到課程思政教學相長的目的[4]。

綜上分析,綜合皮亞杰個體建構主義和維果茨基社會建構主義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存在內在的關聯機制,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相關要素來構建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不但具有理論上的科學性,而且符合研究生課程思政實踐中面臨的“新情景”;在此基礎上,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協作互動”“溝通對話”,通過建立人才培養定位—課堂教學—科研訓練—職業素養—師資隊伍“五位一體”的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的貫通式研究生課程思政體系,有助于實現課程思政的“意義建構”和“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因此,本研究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習情景(背景)”“協作互動”“溝通對話”和“意義建構”四要素,并與研究生課程思政有機融合,構建了研究生課程思政全鏈路分析框架,如圖1所示。

圖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框架模型

在圖1所示的框架模型中,研究生課程思政包含研究生課程思政新情景、研究生課程思政協作互動、研究生課程思政溝通對話、研究生課程思政意義建構四個部分。其中,研究生課程思政新情景體現為數字經濟對人才培養定位提出的要求、信息技術革命帶來倫理重塑要求思政要素全融入。研究生課程思政協作互動與溝通對話,主要體現為在課堂教學、科研訓練、職業素養提升的全鏈路人才培養中將思政要素基于協作活動和溝通對話的融入,從而提升課堂思政的效果。研究生課程思政意義建構作為課程思政的結果,體現為學生真正理解課程思政的價值與意義,同時教師進一步地提升課程思政能力以便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反思,進而動態性地提升課程思政的建設成果?;谏鲜鏊牟糠?,形成了從課程思政輸入(新情景驅動人才培養定位)——課程思政過程(課堂教學、科研訓練、職業素養提升)——課程思政結果(學生立德樹人意義建構與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全鏈路課程思政建設體系。由此,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為理論基礎,并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框架體系,以數字信息與數字技術驅動人才培養變革下的研究生人才培養定位為核心,構建了研究生人才培養定位—課堂教學—科研訓練—職業素養—師資隊伍“五位一體”的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的貫通式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體系與實施機制,如圖2所示。

圖2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的“五位一體”貫通式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體系與實施機制

二、數字經濟與信息技術驅動下的研究生課程思政情景分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意義建構首先是在新的教學情景(環境)背景下進行的,學習者要形成新的意義建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新的學習環境并將之融入到協作、對話的意義建構過程中。因此,研究生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和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首先就必須要理清教學情景,并基于教學情景對人才培養和課程思政的要求來對人才培養定位、課程思政目標等進行完善和優化。當前,伴隨著數字經濟和信息技術革命驅動的人才培養改革,研究生課程思政新情景體現為數字經濟對人才培養定位提出更高要求、信息技術革命帶來倫理重塑要求思政要素全融入等方面。

1.數字經濟發展與數字中國建設對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提出更高要求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知識為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活動空間,以信息和通信技術驅動生產力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的一系列經濟活動。[5]數字經濟延展了商業活動和消費者生活的邊界,呈現出推進產業創新升級和提高社會經濟效率的巨大作用,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要全面提升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在此過程中,要“強化人才支撐,加大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要堅持全面賦能,增加高校、機構、企業等各類主體共同參與數字中國建設的活力與動力,培育建立一批數字中國研究基地”[6]。

伴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的推進,我國將進入到以數字經濟為核心,以5G基站建設、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7]這就要求研究生人才培養應當以數字經濟對研究生在知識結構、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多維升級的要求,培養出既掌握系統前沿科學技術、理論與方法,又懂得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和數字化新模式的高質量復合型數字化研究生人才。同時,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從1.0時代到2.0時代的發展新階段的內涵要素,本身也構成了研究生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對研究生人才培養的“立德樹人”帶來了新的目標定位,要求研究生人才培養不僅僅關注多維度知識結構和多層次專業能力,還要將高標準的數字倫理與道德要求作為研究生重要責任和使命的“立德樹人”課程思政目標,融入到研究生人才培養定位的目標體系中。

2.信息技術革命下的倫理與道德重塑要求思政元素的全面融入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字技術的驅動,數字技術驅動下的數字經濟發展又為信息技術應用賦予了廣泛的場景,進一步促進信息技術“指數級”增長,形成新一輪的信息技術革命。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AI、無人機、4D打印、區塊鏈、元宇宙、大語言模型等數字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驅動經濟社會的變革與創新發展。數字技術的開放性、無邊界性、強滲透性等特征,使得傳統的產業、企業、組織邊界被打破,也對傳統的社會倫理、道德等價值觀帶來了巨大沖擊,從而要求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思政元素的全面融入。

通過思政元素的融入,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科技向善”價值觀。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數字經濟應用,在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促進作用的同時,也通過數字技術“指數級增長”過程中的“模糊性”“欺騙性”以及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大數據殺熟”“信息濫用”“平臺壟斷”等問題損害經濟效率、消費者福祉甚至公共利益,形成數字技術應用的“雙刃劍”效應。如何“科技向善”就成為信息技術革命背景下企業和個人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作為驅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端人才,研究生必須樹立“科技向善”的正確價值觀。為此,就必須在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思政元素的融入,從理論、實踐、社會責任等多維度培養研究生“科技向善”的價值觀,合理利用數字技術的正向促進作用并規避可能給經濟社會與個人帶來損害的負向效應。

通過思政元素的融入,幫助研究生直面學業、就業、事業中的挑戰,提升職業素養和能力。數字技術與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了經濟社會、產業組織以及個人事業發展等方面的系統性變革,在形成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在經濟社會發展層面,經濟結構的轉型形成了新的就業機會也給傳統就業模式帶來新的挑戰和困境;在社會治理層面,需要合理平衡新經濟增長的“破壞性創新”與傳統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從而形成合理的公共治理模式以應對社會轉型問題的挑戰。在個人層面,信息技術驅動的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交互、數字人身份的興起、云就業等個人生存與就業模式的轉型要求個體在就業能力、職業規劃、個人發展等方面形成新的能力。為了有效應對上述挑戰,就必須在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全面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培養研究生認知和理解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交互的新情景,培養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和精神狀態,塑造并保持身心健康,最終幫助研究生能夠有效迎接“烏卡時代”在學業、就業、事業上的挑戰,并形成擁抱變革的多元智慧。

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研究生“五位一體”課程思政體系構建與實施通過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研究生課程思政內在關聯的分析,本研究借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協作互動、溝通對話和意義建構三維度框架,與研究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科研訓練、職業素養提升、師資隊伍建設過程和結果相結合,從整體和系統視角出發,以課程思政新情境下的創新型、復合型研究生人才培養定位為核心,構建了研究生人才培養定位—課堂教學—科研訓練—職業素養—師資隊伍“五位一體”的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的貫通式研究生課程思政體系,具體分析如下:

1.新教學情境下的研究生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目標定位

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思政目標定位的核心是順應數字經濟與數字技術的革命性發展,以“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框架為頂層依據,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有機結合,形成以服務國家與地方產業發展為使命,以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并通過全面融入課程思政的課程目標來加以充分貫徹和落實,具體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立德樹人”思政目標三方面。

學科交叉下的多維知識與能力目標。以數字經濟支撐的技術驅動商業變革,帶來了技術知識與社會知識、網絡知識與人文知識等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對研究生人才培養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學科交叉形成多維度知識體系和掌握數字化技術、方法等前瞻性研究與實踐能力成為研究生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因此,研究生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在知識與能力目標上,要推進學科交叉,升級知識體系,搭建不同專業知識有機融合的前瞻性理論體系在課程間的貫通。一方面,要求研究生掌握本專業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并關注其研究前沿和發展動態,適應數字經濟的知識演化要求,補充、更新和完善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大數據分析等相關知識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順應數字技術的發展,擴展數字工具在理論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能力。比如,在經管類研究生課程教學中,除了注重研究生的理論知識學習之外,還需要擴展數字經濟管理工具的適用性知識和方法技術,納入數據可視化處理軟件的操作程序等實踐知識,包括對云計算架構、物聯網應用技術、信息檢索、大數理統計與分析等知識的學習和分析技術的掌握,從而使得研究生在未來能夠掌握數字技術的基本原理并與商業分析、經營決策充分結合,對動態變化的不確定性環境進行快速響應并從中提煉出前沿性研究方向和課題,提升科研能力。

“立德樹人”思政目標。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基于指數級增長的快速迭代并按照數字化、顛覆性、非貨幣化、非物質、大眾化的6D框架動態演化,帶來了指數級組織的涌現和成長,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傳統的倫理、道德與文化,從而為研究生人才培養和課程思政在倫理、道德、價值觀等方面的再構注入了新的內涵,提出了新的“立德樹人”要求。為此,研究生人才培養與課程建設的“立德樹人”的思政目標,一方面要以“數字中國建設”的整體框架為依據,培養學生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樹立“四個自信”、自覺維護國家數字化治理與安全等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科技向善”的人生觀、價值觀并直面學業、就業、事業的挑戰。

2.協作互動驅動下的研究生課堂教學與思政要素的有機結合與全融入

研究生課堂教學與思政要素的有機結合與全融入,是研究生“五位一體”課程思政體系的核心內容,其基本思路是以人才培養和思政目標為核心,打造“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課程群和全面融入思政元素的課堂教學模式,并在此過程中,通過師生協作與溝通的意義建構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思政效果。

構建“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研究生課程群“金課”體系。在思政課程上,要以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形成研究生階段的必修課+選修課思政課程體系。在課程思政建設上,要按照“認知—賦能—實踐—創新”的知識鏈,以思政元素全面有機融合到課程建設中為原則,基于“理論課程模塊、數字沙盤演練模塊、綜合實踐實訓平臺、科研訓練研究平臺、數字化技術延展模塊”等結合研究生專業和數字中國建設要求,構建包含通識基礎課、實踐實訓課、科研方法與能力訓練課、應用拓展課在內的多位一體研究生課程體系;在此過程中,要基于數字經濟的無邊界性、開放性和數字技術對研究生專業知識、科研方向的嵌入性,強化課程之間的有機結合,驅動理論與實踐、應用與創新、方法與技術的無邊界融合。

以思政要素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融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生課程思政在建設課程群的基礎上,還要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并建立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提升思政教育和課程思政的效果。為此,要遵循“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思政教育教學過程,基于國家、企業、個人等多維度的思政元素,從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思政評價與反饋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從而將思政元素與課程教學有機融合,提升課程思政的效果。以企業管理專業(市場營銷方向)研究生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為例,要基于一流商科人才培養目標,將思政目標、思政資源、課程結構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并通過拓展課程思政育人途徑和改革課程思政評價方式,構建起以思政要素對課堂教學全過程的融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機制,如圖3所示。

圖3企業管理專業市場營銷(方向)研究生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模式

3.通過溝通對話助力研究生科研訓練與論文發表中的思政價值觀體現

相比???、本科等層次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生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升級就在于培養研究生發現知識、解釋現象、推動社會發展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通過科學研究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做出積極貢獻。因此,研究生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就是要強化研究生科研訓練與論文發表中的“思政”價值觀體現。為此,要從課堂教學討論和課下論文設計等方面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在此過程中,通過學生與任課教師、論文導師以及行業專家的互動對話,助力研究生科研訓練與論文發表中的“思政”價值觀要素的提煉和體現。

科研教學課堂中對融入思政元素的研究方向與內容提煉。在研究生科研理論、方法以及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前瞻性內容講解、課堂討論等多種方式,幫助研究生提煉出既具有前沿性同時又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時代精神并具有現實指導價值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比如,對“馬哲方向以及思政方向”研究生而言,如何“建構黨的創新理論研究闡釋和教育教學的自主知識體系”本身就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這一類專業研究生可以對此展開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既提升了研究能力又為思政課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真正實現了科學研究的“頂天立地”。自然科學方向的研究生,則可以基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和推動我國科學創新的規劃布局,圍繞如何化解“卡脖子工程”展開創新研究,為實現我國的技術自立、自強奉獻研究成果;經濟管理等社會科學方向的研究生,則可以基于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實踐、新場景,提煉出數字化治理、數字化轉型、數字技術倫理等前沿問題展開科學研究,從而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理論解釋和實踐指導。

課后進行論文撰寫進一步鞏固課程思政成果。研究生圍繞課堂科研教學提煉出新的研究問題和課堂討論形成的研究方向,課下進行論文撰寫,教師對論文寫作與發表給予適時指導,充分激發研究生的學習和研究熱情,進一步鞏固和強化思政教學成果,并提升思政教學與研究生理論研究的融合發展,實現“立德樹人”的思政培養目標。比如,在“行為決策理論與方法”這一經管跨學科的研究生課程教學中,針對“公平行為決策”這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教師在分析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公平行為決策理論”,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營商環境”等指示精神和國家推動“營商環境”建設的一系列決策行為展開分析,增強研究生對“公平營商環境”的感知程度和“兩平一同”營商環境的認同程度;在此基礎上,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還未能完全解決的一些不利于公平發展的問題或現象,要求研究生基于“公平行為決策理論”的知識點,以個人或者團隊合作的方式,提出一個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研究命題,在課后構思研究框架和研究內容,展開科學研究,任課教師和論文指導老師及時給予研究生進行指導,既實現了課程思政的“立德樹人”目標,又提升研究生扎根祖國大地構建“頂天立地”型學術研究的意識與能力。

4.融入意義建構的研究生職業素養與能力培養中的思政元素結合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意義建構”是建構學習的結果和價值所在。學習者在新環境下通過協作、對話的建構意義,內化為知識的意義建構,實現自主的學習效果。對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而言,其“意義建構”的結果是通過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程教學以培養學生優秀的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因此,作為新時代擔負國家數字經濟發展重任的研究生隊伍,如何在課程思政中培養學生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既是研究生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課程思政要追求的重要結果。因此,研究生專業人才培養和課程思政建設,除了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培育之外,還要通過思政元素的融入,強化職業素養教育,充分強調技術與道德、技術與價值觀的內在關系,密切關注人與技術互動發展過程,最終形成“學業+就業+事業”的貫通式能力培育機制,大力提升研究生的業務素養、道德素養和身心素養。

業務素養及其思政融入。面對不確定性(Uncertainty)、模糊性(Ambiguity)、復雜性(Complexity)和多變性(Changeability)加劇的UACC環境下[8],研究生應具備負責任的職業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和高強度抗壓耐力以及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機會識別能力。在數字經濟帶來的開放式創新場景中,由于數據儲量大,應用場景廣泛,傳播速度快等特征,加之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只有通過開放、合作才能獲得國家、企業以及個人的發展。同時,數字經濟環境下的開放生態系統,實現了行業與行業、產業與產業、價值鏈上下游以及政企校的價值共創。為此,要將區域均衡發展、共同富裕、國際國內雙循環以及國內統一大市場等國家戰略決策和經濟發展的思政元素與研究生的理論學習、科研訓練、社會實踐等過程有機結合,培養研究生的開放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等業務素養,從而幫助研究生能夠從容自信地面對經濟社會動態發展帶來的新挑戰。

道德素養及其思政融入。在數字技術驅動道德與倫理重塑、數字經濟帶來的“數據保護”等挑戰的時代背景下,研究生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主要體現在科技向善、誠實守信、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等。其中,科技向善體現為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正向效用而規避負面作用。誠實守信主要表現在愛崗敬業,明確職務的權利義務范圍,具有終身服務的敬業忠誠意識。價值取向的核心之一是正直誠實,尤其在數字經濟環境下,要嚴格規范數據流通渠道的真實性和共享方式,以免對國家、企業和用戶信息造成數據安全上的威脅。因此,在研究生課程思政過程中,要將數字安全、數字經濟治理、數字倫理、數字文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要素有機結合,加強商業倫理、職業情操等道德素質的熏陶,從而培養研究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身心素養及其思政融入。數字經濟環境下技術驅動的快速變化和高強度的競爭態勢,使得研究生未來會面臨更高的工作節奏、更強的競爭壓力以及對不確定環境帶來的高度風險性。這就要求所培養出來的研究生人才應具有健康健全的身心素質,具有強健的體魄和心理品質去對待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復雜性,樹立自信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階段性的得失,用較高的耐力水平去面對環境的不確定變化和快速迭代的高強度競爭壓力;用持續創新的信念和終身學習的動力制定更高要求的目標去遇見更好的自己,在奮斗中尋找實現自我價值的樂趣,讓身心得以同步地健康成長。為此,要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青年觀”等思政元素納入到研究生課程思政,從而培養研究生更加健康的身心素養。

5.支撐建構學習的“校內校外+專職兼職”課程思政大師資隊伍建設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自發性,教師起到輔助和支撐的作用。因此,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要打造支撐建構學習的“校內校外+專職兼職”課程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從而為研究生人才培養及課程思政的推進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支持和保障。

基于“校內校外+專職兼職”打造具有產教研用能力的“多師多能型”課程思政教師團隊。首先,在配備研究生思政教師和專業課教師隊伍的基礎上,積極聘請黨政領導、科學家、企業家圍繞研究生所在專業并結合思政元素開設相關的課程思政專題,從不同視角推動課程思政的縱深發展。其次,完善學術型、實踐型及企業導師構成的多層次師資結構,拓寬研究生課程思政教師隊伍的異質性知識領域,為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提供更廣泛的師資來源。

強化重點課程思政師資人才培養力度,打造“明星”教師團隊。一方面,要制定科研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認證導師、企業授權導師以及領域專家組的課程思政師資教師團隊培養計劃。另一方面,通過專業研討、企業頂崗實踐、校企交流考察、參與企業合作項目、參與課題研究、專業教學方法培訓等形式,在培養教師專業能力的基礎上,提升研究生專業教師自身的思政素養,鼓勵研究生教師團隊在寒暑假參加課程思政的培訓。同時,推動研究生課程思政案例庫、課程思政精品課的申報與建設,支持有潛力的教師申報國家級、省級、校級等不同層次的研究生課程思政名師,打造“明星”教師團隊,為推動研究生課程思政的建設提供示范效應。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交流發言摘編[N].人民日報,2016-12-09(10).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c4ffc2f00025ba40000000364292d2e.

[3]麻彥坤.皮亞杰與維果茨基:兩種平行的建構主義[C]//中國心理學會.第二十三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上).2021:90-91.

[4]蘇哲旸,李葉.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課程思政融入研究——以日語翻譯類課程實踐為例[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165-171.

[5]王思瑤.數字經濟的統計界定及行業分類研究[J].調研世界,2020(1):4-9.

[6]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EB/OL].(2023-02-27).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7]姜衛民,范金,張曉蘭.中國“新基建”:投資乘數及其效應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20(4):20-31.

[8]席酉民,張夢曉,劉鵬.和諧管理理論指導下的合法性與獨特性動態平衡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2022(1):8-16.

猜你喜歡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五位一體
翻轉課堂在高校管理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互動模式的構思
電力物資企業“五位一體”建設策略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五位一體”能力的培養
搭建“五位一體”多功能培訓平臺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線描教學研究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實踐
建構主義下的高等數學CAI
法學本科實踐教學的系統化設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