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研學旅行的初中作文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2023-05-18 18:51金燦燦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9期
關鍵詞:初中作文研學旅行教學策略

金燦燦

摘要:面對初中生寫作的現狀,初中作文教學可以基于活動來展開。研學旅行活動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寫作素材,拓寬了寫作途徑,形式多樣的寫作實踐活動,不同主體的作文評價,可以助力初中生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研學旅行 初中作文 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要求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為寫作奠定基礎。寫作靈感來源于生活,如果寫作遠離生活、遠離實際,那么作文容易空洞無物。研學旅行為寫作提供了素材,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研學旅行拓寬寫作途徑,運用形式多樣的寫作實踐活動,以及不同的評價方式,助力初中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指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017年8月,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到:“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德育體驗、實踐鍛煉有機融合?!?/p>

初中作文教學可以基于研學旅行活動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拓展作文教學的途徑,讓學生的寫作思維和寫作能力在活動中不斷提高,從而提高初中作文教學的質量。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一、研學前,以讀促寫

在研學前,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回顧教材中的經典文章,在欣賞研讀的基礎上,獲得寫作上的啟示。

如研讀《壺口瀑布》,學習寫作手法。本文是寫兩次游黃河壺口瀑布的游記散文,學生除了可以學習文中精美的修辭、錯落的句式外,還可以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特別是文章結尾借助議論、抒情兩種表達方式展現了黃河的雄壯之美,使人聯想到中華民族壓而不彎、勇往直前的精神,贊美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學生在研學旅行中所見之景眾多,通過學習本文,將自己的情感融到景物描寫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升華自己的情感,深化文章的主題。

如研讀《一滴水經過麗江》,學習從寫作視角上進行創新。本文作者以一滴水的獨特視角去游覽麗江,講述麗江風情,構思新穎,行文生動有趣,且用的是第一人稱,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便于抒情。此文可以啟發學生寫作時從視角上創新,從而使作文不拘一格,避免千篇一律。

如研讀《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學習新聞寫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紅色故事,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繼承和弘揚革命先烈英勇無畏的偉大精神。同時,通過學習新聞的六要素,為寫研學通訊稿做準備。研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寫新聞報道的機會,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同時為學生之后寫其他應用文打好基礎。

如探析《蘇州園林》,葉圣陶先生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蘇州園林是園林的標本,由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展開說明,文章結構明晰,說明順序有邏輯性,說明方法精準,為學生寫作說明文提供典范。學生可以基于研學旅行中對于旅行地的了解,練習寫一些有關景點介紹的說明性文章。

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有關研學地的課外優秀文章,有的放矢。魯迅先生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說明著‘應當怎樣寫’?!敝皇亲x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領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大家的文學作品,領悟作品內涵,進行部分的仿寫訓練,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重視示范的設置,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研學中,以行促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研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及時搜集和積累直接素材。直接素材是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采訪、嘗試、探索而獲得的看法、體會和感悟,這是學生寫作素材的基本來源。如何積累,具體方法如下。

(一)在研學中擦亮發現美的眼睛

寫作素材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細心觀察,觀察自然山水的美,動物植物的趣,人際關系中的雅??梢越柚謾C照相功能,以班級為單位組織以“雪亮眼睛,美好瞬間”為主題的拍攝及照片分享活動。

如游冶父山時,學生在習作中寫道:

遙望,綠樹環抱,薄霧飄浮;啁啾悅耳,清風悅耳。美麗的冶父山,身披綠色披肩,在碧藍天穹下親切地向我們招手……

……驀然回首,那漫坡花兒,溺笑朝陽;俯身低瞰,幽幽深谷,竟有青蘭;瞭望天空,遠處的云霞,正紅漫天。

研學中拍下的照片,記錄著美景的同時,也成了學生寫作的素材。

如在游覽伏虎寺后,學生在作文中寫道:

布滿青苔的青石板上繁復的花紋,見證了這里的滄桑,午后的陽光靈活地穿梭在枝葉間,像游魚一般,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喵嗚”,一只貓咪站在長長的臺階下歪頭望我,抬頭看伏虎寺,哈哈!你就是那只“虎”?只見它通體銀白相間,大大的眼睛像琥珀一樣鑲在上面,看起來美麗而又威嚴。

那只貓兒邁開腿靈活地爬上一級又一級階梯,時不時停下來舔舔爪子伸伸腳,還回頭看我們,似是不耐,等就直“說”嘛!不愧是“森林之王”,如此傲嬌!走時,它沒陪我們下來,只是臥在寺院的門檻旁,望著陽光下的我們,似是在道別,“小老虎”再見!

研學旅行中讓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避免作文空洞無物。

(二)記錄在研學中美的故事

寫記敘性文章,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記錄旅程,美好記憶”為主題的短視頻故事分享活動,可以要求學生為視頻配音解說,為寫作積累素材。

如傳統工藝制作體驗游中,學生在作文中寫道:

踏著春風來到“森林劇場”。晨曦初升,鳥樂歡鳴,青樹白云,游客和馬郢人在這靜靜享受大自然的靜謐時光;華燈初上,星光璀璨,篝火晚會,游客和馬郢人在這度過幾屆村晚。那一幕幕的片段,使我驚異于那森林間的歡聲笑語。我沉思起來:能有今天夜晚的嬉笑,不僅歸功于國家的扶貧政策,還因每個人都在踐行著新時代可貴的勞動精神。

學生借助錄制的制作豆漿的視頻,在作文中寫道:

無數的方法,不同的味道。而我,唯記石磨豆漿。

看著那陳舊土氣的石磨,順時針一圈一圈地旋轉,白花花的豆漿順著石磨向下流淌,我早已聞到了淡淡的豆漿清香,按捺不住躍躍欲試的心,記下那磨豆漿的一步步,仿佛已經想象到醇厚香濃的豆漿擺在我的眼前。

研學旅行中的故事,讓學生的作文充實豐富。

(三)在研學中練就提煉升華的本事

研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而要把素材變為有深度的文章,就需要學生自己去開發、去消化、去利用,將積累的素材通過思考提煉升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小組合作,探討問題。

如在就餐時進行圓桌會議,提煉升華所見所聞。研學就餐一桌十人左右,就餐時間有保障,討論氛圍民主自由,人人有機會,人人愿表達。如農業勞動實踐游中,學生可以在圓桌會議中分享自己的勞動實踐感想。如在革命遺跡游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談革命先輩的精神等,明確當代中學生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如在國防教育體驗游中,學生可以結合生活談談國家安全問題。如在傳統工藝制作體驗游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手工制作經歷探討工匠精神,使追求卓越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學生的心靈。

還可以借用自媒體平臺,以圖文方式分享感悟。如主題樂園游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盡情釋放壓力的圖片并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深刻感悟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出來,并在評論與回復中豐富感悟,加深認識。如在現代工業(科技)游中,學生可以在論壇中探討科技問題,擴大參與面,豐富知識面以及拓展思考的深度和維度。

如在農業勞動實踐游中,學生在微信朋友圈中這樣寫道:

不必說采摘春茶的歡樂,也不必說栽培金菊的樂趣,單單是攀爬冶父山,就讓我感受到了研學對成長的意義……漫漫前路,唯有一份堅持,才能邂逅美好。研學的意義正是在學習中成長。

攀得生命高峰,品味生命景色。漫漫長路,堅持走向巔峰!

也有學生這樣感慨:

廬江的研學之旅,是一場不一樣的旅行。它讓我擁有了采茶之細心,種花之耐心,爬山之恒心;它讓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風光;它讓我感受到了情誼漫天。

如在三河古鎮游中學生這樣寫道:

穿過一人巷,兩旁古老的瓦墻令我眼花繚亂,許多地方有著細微的破損,卻依舊閃爍著動人的光澤。我不禁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些磚瓦飽含歲月的滄桑多少年,然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唯有不負韶華,才能成就自己短暫的人生,如煙花般璀璨。

也有學生總結道:

美從天上來,古鎮的美好體現在時時刻刻,繁花似錦,淡云流水。今日曬過了溫熱的太陽,和著歡樂的鼓點,走過最喜歡的青石板橋,在長滿小花的老院,人間值得!

在農業生態游中,有學生總結道:

“以夢為馬”是口號更是行動,我在這里看到了中國農村正在邁向現代化;看到了悠悠華夏文明的進步;看到了馬郢人民、環境、設施的巨大改變,這使我對未來有了更高的期望!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追隨歷史,卻還看今朝!

研學旅行中的素材,讓學生的作文寫得有深度和高度。

三、研學后,以賽促寫

(一)作文實踐多樣化

研學后作文實踐的類型可以多樣化。

利用班會課,以口語表達為主,開展研學心得感悟分享會,傳播幸福,分享美好;利用課余時間以小組為單位辦研學手抄報,班級評比,交流成果;利用課間時間以班級為單位,出班級板報,學校評比,鞏固美好;利用周末,以個人為單位參加學校舉行的研學旅行征文比賽,將優秀征文,出版成集,展示成果,傳播美好。在作文的基礎上,還可以舉辦研學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會等,將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相結合,升華美好。還可以將研學中的故事編成劇本,排練舞臺劇,組織文藝匯演活動,等等。

(二)作文評價多元化

研學作文評價不能僅限于診斷性評價這一種方法,還可以結合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研學旅行過程中的交流、研究、分享等,并給予合適的點評。

研學作文評價要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積極作用。研學作文的評價要不拘于教師這一主體,評價主體可以從教師擴展到學生、家長、網友等,多個主體共同參加。教師以組織、引導為主,讓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評出最受學生喜愛的作文;家長可以助評,將學生的寫作和修改中的點滴進步作為評價依據,評出家長眼中的最佳進步作文;網友可以點贊,如結合朋友圈分享、論壇討論,成為學生作文的欣賞者,評價出最具影響力作文等。通過多主體、多角度的評價反饋,學生的寫作成就感會更高,從而更加熱愛寫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基于研學旅行的作文教學貫穿研學前、中、后,從閱讀中學習不同的寫作技巧,從旅行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從不同形式的表達中提升寫作能力,最后通過多樣化的評價幫助學生說好故事,寫好作文。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鐘萍.研學旅行與小學作文教學有機結合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21.

[3]韋志軍.生活化理念下的初中作文教學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21(30):5657.

[4]吳昌生.關于初中作文教學策略的探討[J].作文成功之路,2021(41):4950.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初中作文研學旅行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大學生研學旅行市場需求研究
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
小議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創新思維
淺談初中作文教學的幾個基本原則
漫談初中作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