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級管理中量化評價的思考及實踐

2023-05-22 14:11汪雯婷
江蘇教育·班主任 2023年4期
關鍵詞:以生為本班級管理

【摘 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班主任充分發揮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量化評價的教育意義,需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首先,立足學生發展,讓數據客觀真實,避免以偏概全;其次,關注學生差異,讓數據精準有效,發揮教育價值;最后,突出學生主體,讓數據全面直觀,創新評價形式。班主任要發掘量化評價的“可為”空間,使其成為班級管理的有力支撐。

【關鍵詞】班級管理;量化評價;以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7-0072-03

【作者簡介】汪雯婷,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南京,210048)教師,一級教師,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南京市德育工作帶頭人。

高中階段,學生、教師、家庭均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以考試為核心、以成績為導向的量化評價無可回避。在班級管理中,合理發揮量化評價的導向作用,可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促進自我教育、全面提升素養。班主任作為學生發展的人生導師,做好班級及個體的評價工作,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在利用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學生評語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同時,可以嘗試發掘量化評價的“可為”空間,使其成為班級管理的有力支撐。

一、立足學生發展:讓數據客觀真實,避免以偏概全

以學業成績為依托來評價學生,可以有效減少感性認知的偏差,既是學生進行階段性反思的重要途徑,又是班集體學風建設的重要抓手。但基于數據的評價,如操作不當則會出現諸多負面效應。所以,無論是作為評價主體的班主任,還是作為評價對象的學生,在量化評價中都要防范“以偏概全”“急功近利”的問題。

1.客觀看待數據,避免以偏概全

從學生角度而言,過分放大單次學業成績的現象普遍存在。如一次考試后,因成績下滑而完全否定自己,因成績突出而對下一次考試產生焦慮,因成績突飛猛進而出現階段性“躺平”的現象等。僅以單次成績、班級排名等為依據來評價學業表現,存在較大風險,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和延續性。因此,班主任應引導學生將單次學業成績放到更長的時間軸中去分析,客觀看待數據。

客觀的量化評價需要參考的數值較多,如成績均分、標準分和標準排名等。就學生而言,單次成績表現也受到主客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參照樣本、階段性學習狀態、試卷特點、考查知識點等。因此,班主任只有引導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才能真正發揮評價的教育導向作用。

2.客觀審視自身,避免急功近利

“唯分數”論的傾向是當今教育亟須解決的問題。但在高中階段,有高考的現實壓力,基于客觀數據的學業成績量化評價是教師以及班主任進行學業指導的重要抓手。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量化評價對班主任的自身素養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班主任除了要引導學生客觀看待數據,還要克服自身的教育功利心。首先,班主任不能將個體作為班集體評價的工具;其次,要注重情感互動與交流,避免數據導向下對學生進行機械評價;最后,要用發展的眼光評價學生,為學生的發展搭建平臺、創造機會。

二、關注學生差異:讓數據精準有效,發揮教育價值

再客觀全面的數據,再理性精準的評價,也回避不了其冷冰冰的實質。數據背后是一個個鮮活可親的個體,這一點不容忽視。班主任在進行客觀評價的同時,也要抓住學業成績量化評價中的兩個重要環節: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注重個體的引導溝通。

1.立足整體,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

以學業成績為導向進行評價,以數據為依托,能較有說服力地開展班級層面的評價活動。班主任應貼近學生,創新評價形式。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量化評價不是公事公辦、一成不變的點名表揚,更不能無視學生的個人意愿,大張旗鼓地設立榜樣人設,而是要兼顧個體狀態及心理,絕不能讓一個個鮮活的個體變成一個個抽象的例子或標桿。

以班集體中的學業性表彰獎勵活動為例。學業性表彰獎勵不同于德、體、美、勞等活動參與性評價,注重學生的學業發展情況,可以依據具體的數據開展表彰評比活動。如在班級內部設立“學習之星”“單科之星”等獎項,以此促進學生的學業發展。班主任在具體操作時可以嘗試將適度的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引導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手段和形式都不能代替教育本身。同時也要防范將成績作為終結性評價,陷入“一錘定音”的偏狹之中。

2.關注個體,高度重視個體的引導溝通

表彰獎勵活動能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給班集體帶來正向的引導。從評價角度來看,表彰獎勵活動具備典型性的同時,也存在覆蓋面小、人員集中等評價“死角”;聚焦到學業成績的同時,也極易導致焦慮等負面情緒,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此時,個體教育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個體教育引導主要從感性引導和理性分析兩個方面入手,關注學生的情感心理和長遠發展。感性引導指捕捉數據背后學生的情感及心理,與之共情,避免機械的安慰;發掘數據背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避免空洞的鼓勵。理性分析指立足數據背后的學科學習,引導學生積累必備知識、發展關鍵能力,真正提升學科素養;著眼數據深層的職業規劃,引導學生將學習放到更長的人生坐標中去考量,更好地理解學習的作用,促進學生長遠發展。

三、突出學生主體:讓數據全面直觀,創新評價形式

在評價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嘗試將學業成績量化評價與班級活動相結合,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讓評價始于數據、超越數據,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

1.立足于發展,以積分制保障評價的延續性

高中階段性測評的頻率較高,如何讓學生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持續穩定的學習狀態,保障學習的持續性和系統性,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班級中嘗試學業評價積分制。積分制是班級常規管理中的常用手段之一。在學業成績量化評價中嘗試用積分制優化量化評價,是為了在較長的時間軸中看到一個學生的整體狀態。如“進步之星”積分制面向班級所有學生,單次進步者積分,并且成為“進步之星”候選人;兩次進步者被評為“進步之星”,進行班級表彰,積分加倍,以此類推。再如,以學期總積分評選出學期“學習之星”,以一學期所有測評的積分為依據,既包含所有學科的全面評價,也覆蓋一學期的整體評價。以筆者所在班級為例,通過積分制評選出的5位“學習之星”中,有2位是連續3次進步、最后越居班級前5的“新星”。他們通過刻苦努力,一步一個腳印成為班級最閃耀的“星”,他們的表現也鼓舞了班級其他學生。以積分制的形式進行量化評價,避免了強人所難的榜樣人設,也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發展進步。

2.立足于日常,將學業成績量化評價與班級常規活動相結合

班級常規活動和學業成績量化評價活動,從內容上來看有明顯的區別。前者立足于學生的日常,后者著眼于學業成績。打破兩者之間的界限,可以將智育與德、體、美、勞等活動相融合,有利于將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量化評價打造成指向學生的發展性評價。

筆者在學業成績量化評價與班級常規活動相結合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如筆者將一項常規活動“陽光體育跑操”與每次的學業測評掛鉤,在跑操活動中設置“舉棋不定” “專屬口號”等環節?!芭e棋不定”環節以學業成績評價為標準,將“進步之星”“學習之星”等學生編為“輪班旗手”,這一做法既是以成績為導向的肯定和表揚,也將督促與鼓勵融入每日的常規活動之中。 “專屬口號”環節以學業成績評價為標準,為“進步之星”“學習之星”編制“專屬口號”,并以此為平臺鼓舞班級士氣、引導學生。學業成績量化評價輔之以活動性評價,在豐富評價形式的同時,也有效地強化了學業評價的效果。

高中生面臨升學的現實,因此,以學業成績為導向的量化評價有其客觀性、科學性的優勢,班主任在量化評價中應始終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當然,班主任在做精做細量化評價的同時,也要重視質性評價,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齊學紅.班級管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

[3]檀傳寶,等.走向德育專業化——學校德育100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湯淑蓉

猜你喜歡
以生為本班級管理
以生為本視野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論強化基礎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職教語文教學新模式
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為本”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對班主任管理的幾點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