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表征與影響因素

2023-05-22 05:31丁翠翠圖登克珠
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西藏

丁翠翠 圖登克珠

(①泰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泰安 271000 ②西藏大學科研處 西藏拉薩 850000)

引言

紅色旅游資源是指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過程中,留下的大量的能對紅色旅游者產生吸引力、能被紅色旅游業開發利用,并可產生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各類精神及其載體的總和。[1]隨著紅色旅游在資政育人、發展經濟、引領文化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作為紅色旅游活動載體的紅色旅游資源的研究既迫切又重要。

我國對紅色旅游資源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研究內容上,主要集中在紅色旅游資源的內涵界定[2-3]、特征[4]、價值功用[5]、開發模式[6],空間分布特征[7-8]融合發展[9]、資源評價[10]等方面,但對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存在研究內容單一、簡單介紹和淺層分析等問題。在研究范圍上,既有對中國整體紅色旅游資源的宏觀性研究[11],也有對省、市、縣、鄉等某一行政單元的紅色旅游資源的中觀性研究[12-14],更有對某一處紅色旅游資源的微觀性研究[15],但對西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研究較為缺乏。從研究方法看,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16-17],部分學者運用GIS空間分析數據、統計數據對某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18-19],缺乏對西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定量分析。

鑒于此,本文以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資源為研究對象,運用最臨近點指數、核密度兩種方法,對西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進行了空間表征和分析,并分別從地形、水文、政府政策、交通和資源稟賦五個方面對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期為西藏地區紅色旅游資源開發、規劃和保護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

一、研究區概況

西藏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國家安全屏障、生態安全屏障、戰略資源儲備基地、高原特色農產品基地、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獨特的地貌特征和地理位置使得西藏地區既有種類多樣的自然旅游資源,又有極具民族特色的人文旅游資源。據本文不完全統計,西藏現存211 處紅色旅游資源(不包括精神類紅色旅游資源和紅色歷史人物),按照旅游資源國家標準(GB/T18972-2003)的分類體系,211處紅色旅游資源可分為遺址遺跡、建筑與設施、人文活動3個主類,9個亞類(見表1)。其中,全國經典紅色旅游景區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1個,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有13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有8個,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有3個。

表1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種類表

表2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最臨近距離分析結果

二、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本文以西藏自治區211 處紅色旅游資源為研究對象,統計數據來源于西藏自治區旅游與發展廳、宣傳部、統計年鑒和西藏自治區旅游局官方網站的數據。借助百度地理坐標拾取系統獲取西藏211 處紅色旅游資源的地理坐標,應用Arcgis10.5制作西藏紅色旅游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圖(圖1)。

圖1 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圖

(二)研究方法

1.最臨近指數

最臨近指數法(Nearest Neighbor Indicator,NNI),是通過計算實際觀測的最臨近的點對的平均距離與隨機分布模式下最臨近的點對的平均距離的比值,以此來評價和判斷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模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r為實際觀測到的最臨近點的平均距離,n 為樣本點數目,dij為第i 點到第j 點的距離,?j表示窮盡所有點,min(dij∣?j)為第i點到最臨近點的距離。

式中,E(r)是點間的理論平均距離,A為研究區域面積,n為樣本點數目。

式中,R為最臨近點指數,R=1,樣點隨機分布;R〈1,最臨近點對間平均距離會小于平均隨機距離,樣點集聚分布;R〉1,最臨近點對間平均距離大于平均隨機距離,樣點格局均勻分布。其中,考察結果的可信度通過Z值檢驗。

2.核密度估計

核密度估計(Kne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是根據一種單變量的樣本點群,計算其空間上點要素在周圍鄰域中的密度。該方法只依據數據本身來研究事件的分布形態特征。核密度值越高說明點空間的集聚程度越高,反之就越低。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Fτ(x)表示核密度值;n 為紅色旅游數量(個);τ為帶寬(km);k為核函數;(s-si)為估計值點s到測量點si的距離值。

三、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一)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特征類型

采用最臨近指數法分析西藏自治區總體和七地市紅色旅游資源的集聚情況,結果顯示: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資源總體的最臨近指數為0.31,Z 檢驗值為-19.06,并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屬于典型的空間集聚模式。從各地區分析結果來看,西藏七地市紅色旅游資源的最臨近指數都小于1,且Z得分除山南市外均小于-2.58,說明除山南市的其他六地市的紅色旅游資源都呈現出顯著集聚的空間分布特征,山南市紅色旅游資源的最臨近指數和Z得分值最大,分別為0.86和-1.98,并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集聚性最低,這是因為山南市紅色旅游資源點之間相距較遠和資源單體數量較少,因此其集聚程度弱于其他地市。

(二)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格局

如圖2 所示,從總體來看,西藏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區主要集中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交通較為便利和人流較大的南部區域,如拉薩和日喀則市。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發展程度較低及人流量較少的北部和西部地區,如那曲市和阿里地區。

圖2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

根據圖3可知,西藏七地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分布狀況為:拉薩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主要集中在城關區,另外,在尼木縣、曲水縣、堆龍德慶區、當雄縣和林周縣的縣中心和重要城鎮形成集聚地;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例如,墨竹工卡和達孜縣。日喀則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例如,康馬縣、江孜縣和亞東縣和西部的邊境地區,例如,仲巴縣、吉隆縣和聶拉木縣;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如昂仁縣和謝通門縣。林芝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的察隅縣、北部地區的巴宜區和波密縣、西部的工布江達縣和朗縣;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例如墨脫縣。那曲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的色尼區、安多縣、巴青縣、比如縣、班戈縣、嘉黎縣、索縣和比如縣;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北部、南部和西部地區。阿里地區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噶爾縣和南部的普蘭縣;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和東部地區。山南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乃東區、中部的隆子縣和南部的錯那縣;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東西部地區。昌都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熱點主要集中在東部的芒康縣、貢覺縣、左貢縣和中部的卡若區、八宿縣和察雅縣;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冷點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的邊壩縣和丁青縣。

80年代后,信奉印度教的新中產階級也成為素食市場的主力。一方面,這些新中產階級受惠于經濟增長、工商業與城鎮化,贊成并支持發展主義;另一方面,新中產階級在道德上又是相對保守的,由于食素與社會地位高低的關聯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觀念,新中產階級往往會維護和堅持食素以彰顯自身的社會地位。

圖3 西藏七地市紅色旅游資源核密度

四、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系統梳理文獻發現,文化旅游資源空間分布格局的影響因素主要有頂層設計、地形、水文、交通基礎設施、資源稟賦等[20-23],紅色旅游資源作為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從政府政策、地形、水文、交通和資源稟賦五個方面展開研究,運用緩沖區分析和疊加分析等方法,多角度研判影響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具體因素。

(一)政策因素

紅色旅游資源的產生和發展與黨和政府的政策息息相關。一方面,在產生初期,黨和政府政策對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具有決定性影響。中國共產黨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在進軍、解放和建設西藏的不同歷史時期,高瞻遠矚,制定并推行了各類政策和發展路線,其豐功偉績不僅彪炳史冊,而且凝結在西藏地區諸多的革命遺址和紀念地之中,構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旅游資源。另一方面,在其發展階段,黨和政府的政策對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具有重要影響。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分別于2004、2011 和2016 年印發《2004-2010/2011-2015/2016-2020 年全國紅色旅游發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了合理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思路。西藏自治區政府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并組織相關單位編撰《2016-2025年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倡導合理保護和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并從資金、稅收、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宣傳等方面大力支持紅色旅游發展。另外,西藏自治區各地市也分別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出臺了相關政策,如《拉薩市紅色旅游發展規劃2021-2030》。在頂層設計和地方政策的雙向推動下,促進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和創新發展,提高了服務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轉型升級,成為紅色旅游資源高質量開發的重要影響因素。

(二)地形因素

西藏自治區是我國西南邊疆的重要門戶,作為青藏高原的主體,其境內高山林立、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根據西藏自治區DEM數據提取紅色旅游資源地區的空間高程信息(圖4),得到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為4646.42米,拉薩市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4821.74米,日喀則市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4982.98 米,林芝市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3670.73 米,昌都市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4448.60 米,山南市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3665.54 米,那曲市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4968.02 米,阿里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5031.54 米。由此可見,阿里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平均海拔最高,其次為日喀則市,最低的是山南市。圖5 反映了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資源分布與海拔之間的關聯性,海拔低于1500 米的紅色旅游資源有2處,海拔在1500-3500米的有61處,海拔超過3500米的有148處。

圖5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地海拔分布

另外,根據西藏自治區DEM 數據進一步制作坡度圖(圖6),西藏自治區211 處紅色旅游資源有143 處分布在0°~15°的坡度和緩地區,占總數的67.78%,有54 處分布在15°~35°陡坡,有14 處分布在35°之上的峭坡。

圖6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地分布與坡度耦合圖

上述分析表明,受西藏自治區多樣的地形和特殊的地貌特征的影響,紅色旅游資源呈現部分地處高海拔和坡度陡峭地帶的問題,但是近二分之一的紅色旅游資源位于海拔較低,坡度較為緩和的河谷平原地帶。地處高海拔和坡度陡峭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有得天獨厚的高山雪峰景觀資源、峽谷茂林景觀資源和溫泉旅游資源,各類伴生資源豐富多樣,極大地增加了紅色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和獨特性;地處較低海拔和坡度緩和地區的紅色旅游資源不僅擁有江河湖泊自然旅游資源,更擁有濃郁的民族風情、歷史遺存和名優土特產等人文景觀資源,且地勢較為平坦,交通、住宿、通訊、金融等旅游軟硬件設施較為齊全,無形中增加了紅色旅游資源的競爭力。通過分析,西藏自治區特殊的地貌地形特征對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分布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有利于紅色旅游資源地的開發與建設。

(三)水文因素

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于10000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 余條,大于2000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100 條以上,大于100 平方千米的河流數以千計,西藏自治區河流分為外流河和內流河。外流河的流域面積總和約占西藏土地總面積的49%,主要有雅魯藏布江、金沙江、怒江、瀾滄江和卡門河等河流;內流河的流域面積約為61 萬平方千米,主要有江愛藏布、扎根藏布和麻嘎藏布等河流。另外,西藏境內湖泊星羅棋布,大小湖泊約1500個,其中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3 個,超過100 平方千米的有47 個,湖水面積約2.4 萬平方千米,占我國湖泊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主要有納木措、羊卓雍措、色林措、然烏措和扎日南木措等湖泊。西藏地區憑借獨特的水文景觀,開發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風景區、羌塘高原湖泊生態區、納木措環湖朝圣、體驗美麗鄉村和助力鄉村振興、尋覓孔繁森和天湖托水塔等旅游產品,為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地區的開發與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結合圖4 的水文要素信息,利用Arcgis10.5 對西藏自治區河流湖泊分別做3000米緩沖區分析,結果顯示,有82處紅色旅游資源分布在河流與湖泊的3000 米緩沖區范圍內,占總數的近四分之一,表明水文要素是影響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重要因素。

(四)交通因素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離不開交通的支持。交通不僅承擔著紅色旅游資源地民族手工產品、優質土特產等特色資源“走出去”的職責,更承擔著不同客源市場認識紅色旅游資源、了解紅色文化、體驗紅色旅游等“引進來”的作用。完善的交通服務體系,可以有效提高紅色旅游資源地的進入性,降低游客出行時間,實現“快出行”的目標,因此,對西藏境內的所有道路(高速、國道、省道和其他道路)分別進行1km和3km緩沖區分析(圖7),結果顯示,1km緩沖區集中了173處紅色旅游資源地,占總量的82.0%,在3km 緩沖區內集中了202 處紅色旅游資源地,說明交通體系是影響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格局的又一重要影響因素。

圖7 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地和交通緩沖區耦合圖

(五)資源稟賦因素

五、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本文運用最臨近指數、核密度估計、緩沖區分析和疊加分析方法,對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進行綜合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資源從整體上看,其空間分布呈現典型的集聚特征。從各地市上看,其有不同的集聚強度,七地市集聚強度大小依次為昌都市〉阿里地區〉日喀則市〉林芝市〉拉薩市〉那曲市〉山南市,呈現以拉薩市為中心,東西四地市(東部的昌都市和林芝市,西部的阿里地區和日喀則市)集聚性較高,南北兩地市(那曲市和山南市)集聚性較低的特征。

2.空間核密度分布結果顯示,從總體上看,空間分布熱點區域為拉薩市和日喀則市,從部分上看,各地市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熱點呈現“小集聚,大分散”的特征。

3.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受到地形、水文、資源稟賦、區位交通和頂層設計等自然和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首先,獨特的地形特征和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為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增加了吸引了和特殊性,是影響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布局的重要因素。西藏有61處紅色旅游資源地處海拔3500米以下的地區和近二分之一的紅色旅游資源位于海拔較低,坡度較為緩和的河谷平原地帶,海拔較高地區的高山雪峰、峽谷茂林、湖泊盆地及保存較好的民俗文化極大的滿足和不同游客群體的旅游需求,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紅色旅游風格。其次,高級別景區的“溢出效應”為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優勢,是影響其空間分布的顯著因素。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在3A級以上景區5km緩沖區內共有161處,在3A 級以下5km 緩沖區內共有處172 處,高級別景區較高的知名度、品牌效應、客源市場和服務水平,為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了有利條件。再次,完善的交通基礎條件和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布局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在西藏所有道路1km 緩沖區集中了173 處紅色旅游資源地,占總量的82.0%,在3km 緩沖區內集中了202處紅色旅游資源地,說明良好的交通基礎條件,提高了紅色旅游資源地的可進入性,增加了紅色旅游資源地可達性和游客出行的便捷性,進而推動了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最后,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對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有重要的引導作用。理論是實踐的先導,紅色旅游資源相關部門制定的關于其保護挖掘、開發利用、宣傳推廣、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政策和規定,既為紅色旅游資源的實踐開發提供了制度保障,也對紅色旅游資源的分布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建議

通過對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分布與地形、水文、區位交通、頂層設計和高級別景區有關,基于此,為促進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的進一步科學合理開發和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制定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促進紅色旅游資源的合理布局。一方面,紅色旅游資源相關部門應在摸清賦存、科學分類、清楚全況的實際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接西藏區情地氣的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整合、利用等方面的規劃。另一方面,聯合城鄉規劃、資源規劃和國土規劃等部門,合理融合和拆分各類旅游景區,打造西藏紅色旅游資源空間新格局。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紅色旅游資源的綜合服務水平。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狀況與紅色旅游資源的空間布局息息相關。較低水平的交通、通訊、電力發展狀況,制約與紅色旅游資源相關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的進入,不利于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因此,應首先積極爭取政府紅色資源開發專項資金,并吸引民間各類資金的投入,為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奠定厚實的資金基礎;其次,開通紅色旅游資源處的站點或將其融入其他交通路線,盡可能打通紅色旅游資源地最后一公里,提高進入性和便利性;最后,借助“村村通電”“村村通網”工程,不斷提高紅色旅游資源地的電力和通訊水平,實現電力和通訊的全域覆蓋,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再游率。另外,借助鄉村振興戰略,優化紅色旅游資源地的生態環境、民居環境、社會治理水平等,打造文明、和諧、積極、舒適的旅游環境。

3.促進不同旅游資源之間的融合,提高紅色旅游資源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處于一定的聯系之中,西藏紅色旅游資源地有豐富的伴生資源,例如,休閑旅游資源、溫泉旅游資源、民俗旅游資源等,為促進紅色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合理化和科學化,應立足西藏實際,找準各類旅游資源之間的聯系點,打造符合旅游資源開發情況、滿足游客不同需求的“紅+”“+紅”融合旅游產品,實現資源共享、線路對接、客源互送和市場互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4.提高數字化水平,為紅色旅游資源的合理布局賦能?!爸恰绷Σ粌H是免疫力,更是競爭力[22],數字化不僅能讓紅色旅游資源“活”起來,更能實現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對話。以西藏地方紅色革命歷史發展為遵循,深挖各類紅色旅游資源,聯合紅色旅游資源地、企業、相關部門,對各地區各類紅色旅游資源進行高精度數據采集,建立西藏地方紅色旅游資源大數據庫和展示平臺,并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為其進一步合理化布局奠定數據基礎。

猜你喜歡
西藏自治區紅色旅游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西藏自治區歌舞團送文藝下基層演出
東征村:紅色旅游助力脫貧換新顏
紅色旅游
我與西藏歌舞團——寫在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成立60周年之際
神奇瑰麗的西藏
2016年西藏自治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總表
一個人的西藏
“雙聯戶”西藏自治區基層組織形式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