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好課堂練習,夯實有效課堂

2023-05-26 09:15陳佳杜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課堂練習有效課堂小學數學

陳佳杜

[摘? 要] 課堂練習不僅是新課教學的延伸,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研究者從當前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現狀談起,并結合實際課例提出優化課堂練習的思路與策略,以抓好課堂練習來夯實有效課堂。

[關鍵詞] 課堂練習;有效課堂;思維;小學數學

課堂練習是新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從教學時間上來說,課堂練習與新課教學基本持平??v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部分教師不重視課堂練習這一環節,認為課堂練習無須上出“花樣”,只需達到夯實基礎和鞏固新知的目的即可。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也不像新課教學那樣“花樣百出”,導致學生參與的興致不高,練習的效果不理想。

事實上,課堂練習十分重要,它不僅是新課教學的延伸,更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那么,應該如何抓好課堂練習來夯實有效課堂呢?筆者結合實際課例分享課堂練習教學的思路與策略,以期切實提升練習實效來夯實有效課堂。

一、當前數學課堂練習現狀分析

部分教師認為,課堂練習就是新授課之后的練習與應用。其實不然,課堂練習分布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課始的溫故知新,課中的即時反饋,課終的鞏固訓練等??梢哉f,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地位并需要大量教學時間。

經過問卷調查和分析,筆者發現雖然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注重課堂練習設計的方法與形式,關注到了課堂練習的層次性與針對性,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課堂練習時間分配不合理

調查數據充分表明:在新授課中,8.7%的教師在課堂練習環節僅用了5分鐘的時間,并喜歡將大量的時間用于知識的探索與再創造,從而壓縮了課堂練習的時間,使得大部分課堂練習環節顯得很倉促;56.55%的教師在練習環節用了10到15分鐘的時間,設計的練習合理而有效;33.4%的教師在練習環節用了20分鐘以上的時間,這些教師認為“熟能生巧”,認為一旦減少練習強度就會造成學生兩極分化的現象,因此希望通過“題海戰術”來提高學生的成績。

(二)單一的練習形式

在筆者的問卷調查中,48%的教師課堂練習有口頭練習、操作練習和書面練習等形式;35%的教師課堂僅有書面練習一種課堂練習形式,并且課堂練習的反饋環節只有單一的集體講評這一形式,完全忽略了教材習題編排的特征。一些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對于題目類型的搭配“頗有想法”,尤其是一些新教師過度注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卻忽視了知識的基礎性。這樣一來,大多數學生會被難度過高的題目“難倒”,產生畏難情緒,使學習興趣與信心受到打擊。

(三)形式化的激勵性評價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對課堂練習的激勵性評價趨于形式化。一些學生認為,教師對自己的練習不加辨析,而是籠統地給予總評;還有一些學生認為,教師的評價并非真情實感,常常漫不經心;還有學生認為,教師極少在語言或行動上激勵自己。由于看不到教師對學生積極思考成果的熱情、公正評價,學生會逐漸失去練習的積極性,很難激發自身的探究精神。

二、提升課堂練習有效性的策略

(一)通過理清教材內容與知識點來精準把握目標

想要課堂練習更有效,教師需要精準把握教材中的習題,深度理解編者的編排意圖和相關知識點,深度挖掘習題功能,深入改造習題,這樣才能讓練習設計有的放矢,讓教學目標得到較好的達成。

1. 梳理編排特征

數學教材習題在編排上,不僅有清晰的層次,還有多樣的形式,呈現方式大多圖文并茂,對教學有極好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具體的教學實際,精心設計和安排課堂環節,以創新的形式呈現每一個新知和練習,讓學生在思考、探究和交流中習得新知和發展能力。

案例1? 7的乘法口訣

創設情境:(擺小船)擺1只小船需要7個▲,那么2只小船需要幾個▲?3只呢?7只呢?……

學生活動:在思考、探索與交流之后,學生自主編制口訣。

想一想:計算2×7用哪句口訣?5×7呢?……

學生活動:在快速思考與作答中熟練運用口訣。

想想做做:

(1)學生在組內交流生活中與“7的乘法口訣”相關的例子。

(2)一個人1天要喝6杯水,一個星期需要喝多少杯水?

上述練習設計新穎而樸實,它的新穎在于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習題直接給出答案的形式,為學生的活動過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它的樸實在于與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相吻合,讓學生在拾級而上的數學探索中建構新知。

2. 深挖習題功能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縱橫交錯,每一個知識點并非孤立存在。因此在呈現練習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知識點的背景,做好習題的取舍,充分挖掘習題的功能,并準確定位好習題的位置。教師只有做到“瞻前”與“顧后”,才能在課堂練習中充分發揮習題的價值,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案例2? 100以內數的加減法

計算:①48+3;②36+5。

本節課在“20以內加減法”之后學習,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就是它的延伸。本節課的學習為后續乘除法等多位數的計算做準備,因此課堂習題需要基于上述的背景來進行設計和優化,才能讓課堂練習達到“以一敵百”的效果。事實上,除了上述兩道習題,筆者還設計了“43+9、36+6”等習題。而對于本節課而言,上述習題雖然效能相當,但是從前瞻性的角度看,將其與后續乘法的學習相溝通,則發現“48+3、36+5”更勝一籌。因為在后續的學習中,不會有乘積等于43和37的兩個數字,所以“43+9、37+6”這樣的運算對于之后的學習用處并不大。因此,筆者拋出上述習題并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之后的選擇。

3. 深入改造習題

通過深挖習題功能來對知識體系進行明確的定位,教師需要充分理解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聯,理清知識本質,進一步深入改造習題,讓習題更好地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服務。

案例3? 乘法計算的復習

題組:

4×3=? ? 7×8=? ? 6×5=

4×30=? ?7×80=

以上題組雖然出自教材,但是屬于習題的“創新版”。創新主要體現在筆者略去了教材習題中的算式“6×50”,如此設計的意義何在?觀察題組,不難看出原題組的特征并未改變,想要達到的復習與拓展的作用均能實現。而這里缺失的習題則可以制造學生的思維沖突,引發學生迫切挖掘算式間關聯的欲望,讓學生的數學探究水到渠成??梢?,教師深入挖掘習題的功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一次思維的提升,從而讓數學課堂精彩紛呈。

(二)通過把握具體學情來貫徹課堂練習設計原則

設計課堂練習,教師要從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教學中凸顯重難點,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探索的過程。而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可以用于課堂練習的時間也有限,這就加大了教師設計練習的難度。筆者認為,教師需深度把握學情,并貫徹好課堂練習的設計原則,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發展性和創造性的練習,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拾級而上的探索中實現知識的內化。

案例4? 比例的意義

1. 基礎類練習

(1)在括號里填相應的數,讓兩個比構成比例。

2 ∶ 4=4 ∶ (? );0.5 ∶ 2.5=(? ) ∶ 25。

(2)填空。

①表示兩個比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比例。

②__________可和2 ∶ 1組成比例,這樣的比有______個。

2. 綜合類練習

(1)以下四組中兩個比可組成比例的有哪些?請寫出組成的比例。

2 ∶ 8和9 ∶ 27;10 ∶ 12和25 ∶ 30;

■ ∶ ■和■ ∶ ■;0.9 ∶ 3和■ ∶ ■。

(2)請選出以下比中可以與■ ∶ 4組成比例的序號。(? ? )

①1 ∶ 20;②20 ∶ 1;③5 ∶ 4;? ? ? ?④5 ∶ ■。

(3)如圖1,班長芳芳正在布置教室的墻報,她剪了3張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剪紙。

①分別寫出這3張長方形剪紙的長與寬之比,并算出比值;

②選出其中兩個比組成比例。

3. 拓展性練習

從1、2、3、4、5、6、7、8、9、10這10個自然數中選4個數組成1個比例,請將可組成的寫出來,一共可以寫(? ? )個。

筆者主張從具體學情出發確定作業目標,因為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所以學生練習完成的水平具有差異的、個性化的特點。透過學生選擇完成的作業,可以了解到學生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水平及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關注到練習的形式,并對練習的數量和質量有一個準確的定位,讓學生在精練中真正掌握新知。

不管如何進行習題設計,教師都需要從學生主體出發,設計出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助力難點突破和實現知識性與思維性統一的課堂作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悟”出數學思想方法。

(三)通過強化練習的應用性給予學生良好體驗

數學與日常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需要強調綜合運用知識,需要關注到知識間的縱向聯系和與其他學科間的橫向聯系。這樣才能設計出引發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課堂作業,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觀察、深入思考、自主探究中體驗數學,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促進新知的內化和完整知識結構的建構。

案例5? 百分數

師:你們喜歡喝可樂嗎?

生(齊):喜歡。

師:那你們可知道真正喝到肚子中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自主完成作業來揭開可樂“甜蜜”背后的真相,好不好?事實上,可樂的含糖量約為11%。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一個成年人每日攝取的糖需嚴格控制在25克以內。

獨立思考:如果每日喝下一瓶500毫升的可樂,等于攝取了多少克的糖?有沒有超出建議呢?

調查活動1.請去超市調查常見飲料的含糖量,并繪制出統計圖。

調查活動2.以問卷形式調查身邊的小伙伴日常喝飲料的情況。

調查活動3.查閱相關資料列舉攝取過高糖分的危害及數學與營養學的相關知識,試著撰寫一份少喝飲料的倡議書。

傳統教學中的數學作業就是純粹的數學題,只需要機械辨別、模仿與套用即可解決,不具有太多的思維性和應用性。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需要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確保作業的趣味性、思維性和發展性,引導學生通過具有應用性和創造性的作業來展示潛能。

以上案例中,教師很好地關聯生活,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調查研究作業來提高他們數學探究的興趣。這不僅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收集資料、學以致用等能力,還促進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數學知識能了解生活和揭示數學的奧秘。

(四)通過多元激勵性評價催化學生的發展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肯定、被賞識的需要。為此,教師要尊重學生、賞識學生,用賞識的語言或行動激勵學生,使其變得愈發優秀、自信。教師尤其要重點關注學困生,要不吝表揚,以多元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當然,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時期,教師的評價不要一成不變,要具有個性化與多元化,重視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淡化橫向比較,從而真正讓評價成為有效作業的“推進劑”,成為學生發展的“催化劑”。

總之,教師設計作業要在形式和內容上盡可能豐富多彩,這樣才能達到不可估量的價值,讓作業成為深化知識、掌握技能、培養能力和張揚個性的利器,抓好課堂練習,夯實有效課堂。

猜你喜歡
課堂練習有效課堂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雙減”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效率策略研究
優化課堂練習,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實現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數學課堂練習優化設計探究
生物“有效課堂”三步曲
高校英語教學中有效課堂評價策略的建構
洗去浮華,回歸本真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