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著學生的思維前行,讓數學學習永葆活力

2023-05-30 15:49于小燕
數學教學通訊·小學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問題引領數學思維

于小燕

[摘 ?要] 關注學生,并以此科學設計教學流程,是有效的教學策略之一。貼著學生的思維前行,更是打造和諧數學課堂的根本所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做好問題引領,激發思維沖突;素材啟迪,引動思維磁場;經驗積累,助力思維發展等系列思考,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興趣不減、活力不減。

[關鍵詞] 數學思維;學習活力;問題引領;素材啟迪;經驗激活

“我貼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边@是一個哲學家的經典名言,此話對小學數學教學也頗為有效。數學教育的目的不是打造云里霧里的空中樓閣,而是要在實實在在的數學活動中落實課程標準所賦予的“四基”“四能”等基本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預設和生成始終貼著學生的思維前行,為學生的探索創設有效的情境,營造詩意般的探究學習氛圍,并給他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空間,從而讓他們在觀察分析、思考研討、歸納抽象等系列活動中發展思維品質;同時,強化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活力永存。

一、問題引領,激發思維沖突

有學者認為,兒童的思維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它需要不斷與周圍的環境進行必要的相互作用,從中吸取有價值的養分,進而不斷充實壯大起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創設問題情境,以此觸動學生已有的認知與學習情境之間的矛盾,讓他們在已知與未知之間形成沖突,從而激發學習內需,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實踐、思考等活動中,讓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富有活力。

如在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更科學地建構“1”,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學習中的經驗,利用它們與新知學習的沖突,引發學生的再思考,最終使學生更好地領悟分數的意義,深刻理解整體與“1”之間的內在聯系。

首先,教師引導學生看圖寫分數,圖形來自三年級的“分數初步認識”,要求學生解析自己的思考過程,突出平均分,以及把幾個蘋果等看成一個整體的認識。這樣的學習活動,既是幫助學生喚醒已有的知識、經驗,又是為后續探究“1”埋下伏筆和打好思維基礎。

其次,教師組織學生實踐探究,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操作活動。教師把4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拿出1份,讓學生思考:拿出的這1份是整個圓片的幾分之幾?還剩下幾分之幾?緊接著教師調整圓片的數量,8個圓片、16個圓片和裝在一個信封中未知數量的圓片,依然把它們分為4份,讓學生繼續拿出1份,回答拿出的這1份占整體的幾分之幾。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初步體會了四次操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教師組織活動反饋,抽象分數意義。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上述活動后的問題,幫助學生把思考的焦點聚集在相同點與不同點的解析上來。通過議論,學生會發現:相同點是每次取出的都是總體的1/4,都是把圓片(無論是幾個)看成一個整體去研究,把它們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1份;不同點是圓片的數量是變化的,從4個、8個直到信封中的無數個(不確定的)。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審視活動,反思四次活動的共性之處,學生逐步提煉出“把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1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分數的形成與圓片的個數沒有關系”等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把握了規律,抽象歸納出“1”的意義,明白“1”的高度概括性,從而實現分數意義學習的突破,科學建構知識。

理解“1”的意義,建構“1”的認識,是分數意義教學的難點與關鍵點所在。案例中,教師以復習為契機,讓學生在知識、思維等層面有一個更好的基礎,為新知研究提供支持。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四次探究,比較異同,從中逐步感悟整體的價值,逐步形成“1”的感性認識。

二、素材啟迪,引動思維磁場

“教育即對話”,它是教師、教材、學生三者之間的理性交互,是思想的交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文本、活動資源等教學素材,引發必要的教學對話,從而讓學生在文本、活動器具等輔助下,進一步激活已有經驗和知識儲備,快速地投入閱讀教材、實踐操作、探究討論等活動中,從中獲取有意義的信息助推學習的深入。學生要在此基礎上開啟學習的思維之路,讓素材資源成為凝聚自身創新學習、智慧學習的磁場。

如在六年級“分數與百分數互化”教學中,教師要緊扣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科學引入相關素材,讓學生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的要點。

首先,引導學習嘗試?!斑@里有一組分數,,你有辦法把它們變成百分數嗎?”問題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進行必要的嘗試。學生在思考后發現,有的分數如等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從而能很快地將其轉化成百分數。但是等分數就很難變成百分數了。新問題的出現勢必引發新的學習思考,此時教師應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其次,引發爭議,探究這類分數的轉化方法?!鞍逊謹迪然尚?,再轉化成百分數?!薄暗沁@些分數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那怎么辦?”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再次審視這些分數,思考將其化成無限小數后該如何操作。學生通過回顧教材,把握了教材中關于這類分數的解決方法?!皶懈嬖V我們,把分數化成小數,如果除不盡的保留三位小數?!薄安粚?!是通常保留三位小數?!薄斑@兩種說法有區別嗎?你是怎么理解的?”經過改寫變成百分數較輕松的分數和變成百分數較困難的分數,學生梳理出:如果一個分數的分母經過擴大或縮小,恰好變成分母是10、100、1000等十進位數時,就能直接轉化成百分數;而遇到商是無限小數的分數時,將其改寫為百分數一般保留三位小數。

學生在經歷嘗試、談論等系列活動之后,對分數與百分數之間的轉化規律的理解更加清晰,記憶也愈加深刻。從中能夠看出,教師如能用好相關的學習素材,勢必能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切入口,讓教學對話更加自然,更加順暢。同時,對話還能更好地開啟思維磁場,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使得他們的數學思維得到應有的鍛煉,獲得長足的發展。

三、經驗積累,助力思維發展

幫助學生積累必要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數學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合適的活動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能促使學生去深入學習新知,發展思維。

如在一年級“圖形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圖形認識經驗等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探究活動,讓他們的數學學習更具活力,充滿智慧。

首先,組織預習,展示成果?!罢埿∨笥褌儼炎约簬淼膱D形一一展示出來,并簡單地介紹一下?!薄斑@是一個牙膏盒,長方體狀的?!薄斑@是個茶葉罐,這個地方是圓圓的,爸爸說它是個圓柱體?!蓖ㄟ^預習成果匯報,既使學生的經驗得以分享,也使學生的認知面得到很好的拓展。

其次,結合學習,激活經驗,引發再思考?!斑@個是大家說的長方體,今天老師特別想了解它的一個面,你有辦法把這個面直接展示出來嗎?”問題刺激了學生,促使他們去積極探索。有的學生在仿畫,有的學生剪下需要的那個面,有的學生把那個面印下來。不同的經驗匯聚,給學生以新奇,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第三,指導聯想,豐富經驗,讓學習更厚實。隨著學習的深入,教師再度設計了“找不同”“猜一猜”等活動,讓學生找出不同的長方形,感受不同長方形的異同。同時,學生也在比較中匯總經驗,得出長方形的基本特征,建立長方形的表象。教師還讓學生去比較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圖形,發現不同,明晰差異,從而形成不同的表象,使學生積累更加厚實的圖形認識經驗。

思維是數學的體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貼著它們去謀劃教學設計,醞釀學習情境,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技能獲得培養。只要教師能夠貼著學生的思維前行,就一定能發現那個最好的教學的切入口,就一定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永葆活力。

猜你喜歡
問題引領數學思維
借多維手段,促聯想發展
立足“有效”,回歸閱讀教學本來的樣子
例談問題創設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低段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讓小學數學活動綻放數學思維
讓問題引領初中數學教學
高等數學的教學反思
數學歸納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