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項目化學習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2023-05-30 19:26樊仙珍
啟迪與智慧·下旬刊 2023年3期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高效課堂小學數學

樊仙珍

摘要:新課標倡導運用項目化學習組織教學活動。在此背景下,項目化學習悄然走進了小學數學課堂。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獲取知識的動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項目化學習與以往的學習形式有所不同,重在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發揮他們的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獲取數學知識,提升其思維品質,培養其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新型教育模式,是將教學內容以項目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開展項目調研,獲取數學知識,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方式。當前,將項目化學習應用于小學教學中,可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有透徹、深刻的理解,拓展教學的深度,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而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數學教師沿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弱化,參與性不強,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意愿不夠積極。導致學生不能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不夠深刻,在后續應用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思維障礙及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未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出發點,以知識點為載體,以完成任務為主線,以提升學習能力為目標,開展項目化學習,引導學生習得更多的數學技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1? ?設計項目內容,優化課堂結構

1.1剖析教材,建立項目學習

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依據,教師所設計的項目化學習內容應與教材相結合,只有這樣,學生經歷的項目化學習才有價值和意義。在創建教學項目時,教師應以新課標為指引,立足于教材,精心剖析、挖掘課本內容,為學生引入具有針對性的項目化學習內容。所以,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挖掘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適當調整教學內容的前后順序,打破課本原本的知識結構,將關聯性強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融入同一個項目化學習中,促進學生深入探索,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使其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

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小數乘法和除法》時,教材的編排順序為:小數乘整數、小數除以整數、小數乘小數、小數除以小數,也就是小數乘法和除法交叉學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小學乘法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將除法的知識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建立學習項目。在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法后,教師可以呈現小數乘小數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學生先用估算的方法,估計出小數乘小數算式的結果,確定積的范圍,然后根據小數乘整數的經驗,探索小數乘小數的豎式計算方法,最后總結小數乘法的運算方法。這樣的教學安排,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項目化學習的效率,拓展他們思考和應用的維度。

合理、有效的項目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降低學習數學新知的難度。作為數學教師,要用好、用活教材,精心構建項目化學習,更好地引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2巧設情境,引入項目化學習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不高,認為數學枯燥、無趣,參與性不強,難以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新課標倡導讓學生有趣地學、高效地學,因此,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廣大數學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情境中引入項目化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其以積極、飽滿的狀態融入數學課堂,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直擊學生的心靈。所以,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對項目化學習的關注度,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主動沉浸其中,完成項目研究。

教師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通常以情境圖的方式,告知學生桌面長5分米、寬4分米,然后通過分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引出小數。這樣的方式盡管可以實現知識的構建,但缺乏生動性和動態性。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準備一些去超市購物的票據,然后把它們帶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對票據中的小數引起關注,進而學習小數的寫法、讀法、組成部分,并將小數和整數進行對比,掌握小數的意義和表現形式,準確理解小數的概念??梢?,教師運用購物小票設計項目化學習,既為學生營造了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又拉近了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降低了認知難度。

在情境中引入項目化學習,可以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進而完成知識的積累。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既不是冰冷的,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它是鮮活的,就存在于學生的身邊,讓他們產生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實現知識、能力、品質等全面發展。

2? ?展開項目學習,實現新知內化

2.1組建小組,開展項目化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尚小,生活經驗不足,認知能力不強,當學生獨自面對項目化學習時,難以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既定的目標。為了更好地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強化他們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組建合作互動小組,讓學生群策群力,共同完成項目化學習。當然,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因為每個學生的先天智力因素,后天的生活環境、學習能力都存在差異,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素養、能力等,科學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展開項目化學習。

以教學《校園的綠地面積》為例,教師以“學校的綠地面積是多少?人均綠地面積是多少?”為探究項目,讓學生設計項目化學習方案。待學生設計好學習方案后,教師從學生的學習表現、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對學生進行有效分組,確保各組的實力相當。在每個學習小組中,有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有擅長測量的學生,也有擅長計算的學生,還有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讓每個成員在小組長的組織下,發揮自己的特長,讓他們在積極的狀態中探究、辨析、掌握知識的本質。

科學組建學習小組是提高項目化學習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數學課堂中,作為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思維能力等進行分析,合理進行小組成員的安排,讓學生學會和他人合作,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從而確保項目化學習的順利進行。

2.2任務細化,促進項目學習

在實施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基于課本確定項目化學習的內容和組建學習小組后,還要引導學生對項目進行細化,確保項目化學習能夠順暢地實施。在進行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人人都是探索者,每個小組成員都應該有事情可以做,而不是一個“旁觀者”,應該讓他們主動經歷互動交流、動手操作、測量計算、判斷驗證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將所學知識及時地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當然,學生在細化項目化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難以盡善盡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旁指導,助力項目化學習的有序開展。

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以“三角形的內角和到底是多少?”為主問題開展項目化學習,每個學習小組迅速進行分工,對項目進行細化,確保每個成員在探索的過程中各司其職。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從三角尺入手,看看每個三角尺3個內角的和是多少度。90°+60°+30°=180°;90°+45°+45°=180°。在此基礎上,讓各個小組任意畫幾個三角形,然后進行合作,看每個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各是多少度,內角度數的和是多少。最后,讓每個小組想辦法將三角形的3個內角拼在一起,看可以拼成什么角。在此過程中,有的小組成員將三角形的3個內角分別剪下來,然后拼在一起;也有的小組將三角形的3個內角折在一起。最終都可以得到一個平角,從而得出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的結論。

顯而易見,任務細化是實施項目化學習過程中關鍵的一步,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項目化學習的要求,進行明確分工,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發揮出自身的優勢,確保項目化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加有序,提升項目化學習的探究效果,讓每個學生做到真實思考、深入學習。

2.3巧妙點撥,拓展項目學習

項目化學習在進入實施階段后,教師會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依靠團隊的力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使他們的思維走向縱深,實現有價值的數學思考。但是,在此過程中,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做“甩手掌柜”,讓學生自由探索。因為教師一旦完全遠離課堂,學生就會陷入手足無措的狀態,項目化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教師的身份進行了重新定位,要求教師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發揮點撥作用,進行疏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走上高效學習之路。

在實施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自身的角色應精準定位,扮演好“引導者”“解惑者”的角色,以輔助者的身份參與到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并在學生遇到問題時,適時點撥,答疑解惑,使學生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完成項目化學習,讓他們的學習之路更加順暢,實現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3? ?優化項目體驗,提升教學成效

3.1展示成果,豐富項目體驗

學生完成項目,并不表示項目化學習結束。在實施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班級中會有多個小組,每個小組中的成員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完成項目化學習的程度和取得的成果不一定完全相同,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作為教師,對小組展示成果環節應該足夠重視,讓各個學習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展示成果,分享學習的思路,在充分肯定學生學習成果的基礎上,向學生滲透項目化學習背后的知識,讓學生思維的觸角不斷拓展和延伸。

例如,在進行長方體表面積項目化學習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各個學習小組到講臺前進行分享。有的小組匯報的成果是:長×寬×2+長×高×2+寬×高×2,因為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算出3組相對面的面積,然后進行相加。也有的小組匯報的成果是:(長×寬+長×高+寬×高)×2,分別算出相對面中一個面的面積,相加后,再乘2。也有的小組匯報的成果是:(長+寬)×2×高+長×寬×2,對于這樣的算法,引起了其他學生的關注,因為長方體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大的長方形,它的長是(長+寬)×2,寬就是原來長方體的高。在匯報中,學生的思維產生了碰撞,提高了項目化學習的效率。

項目成果是項目化學習的最終標識,教師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展示成果的機會,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實現項目化學習經驗的積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凸顯項目化學習的價值和現實意義。

3.2優化評價,提升項目學習效果

評價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合理、有效、中肯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使其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但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教師通常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的依據,這樣的評價方式無疑否定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在開展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建立評價機制入手,打破傳統課堂評價的束縛,發揮評價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在自評、互評、師評中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真正使項目化學習與評價融為一體。

不難看出,在數學課堂中開展項目化學習活動,教師應明確評價的標準和評價結構,組織學生積極評價。在此過程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項目化學習的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會探索、學會反思、學會應用,獲得成長的自信和快樂。

總之,項目化學習是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之一,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精設項目,確立項目目標,組建高質量的項目學習小組,促進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在以后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踐行新課標倡導的教學理念,探尋有效的教學方式,巧妙地引入項目化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索,增進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使其感悟數學的真諦,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蔣勵青.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的課堂實踐與應用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2(18):32-34.

[2]朱玲玲.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2(6):61-63.

[3]羅曉敏.指向小學生數學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的項目化學習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47):69.

[4]唐黎明.小學數學微項目化學習的設計與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參考,2021(11):47-49.

[5]徐建干.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的課堂實踐與應用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20(8):70-71.

基金項目: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貫通:九年一貫制學校項目化學習的整體構建研究”(立項編號:E-c/2021/3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項目化學習高效課堂小學數學
以項目化學習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教學策略研究
當項目化學習遇見STEAM課程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如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