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微技術”導研:破解英語教師教研困局的“支點”

2023-05-31 23:46高旭陽馬玲
關鍵詞:英語教師教研教學

高旭陽 馬玲

摘 ? ?要:教學“微技術”是指針對教學環節或內容上的“微問題”,設計出可操作和測量的小方法和小手段,是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手段的總和?;诮虒W“微技術”的教研可設計包含聚焦問題、追溯原因、尋求策略和實施完善四個環節的導研方案,促使教師在研究中學習、思考,進而將經驗提煉為固化的教學“微技術”,逐步實現自身專業和課堂教學的進階。

關鍵詞:教學“微技術”;教研;英語教師

一、問題的提出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英語)》將教育教學研究(以下簡稱“教研”)視為卓越教師界定的重要指標,是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靈魂[1]。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研究的“參與介入”會不斷地改變英語教師的理念、狀態、行為以及習慣,進而促使他們成長為卓越教師。然而,英語教師的教研存在研究課題偏大偏空、研究過程虛化不實、研究遠離課堂等問題。因而,“如何將‘懸在空中的虛化課題拉回地面,轉化成教師課堂亟待解決的‘真問題?”“如何激發教師做自己想做、能做、且能做好的研究?”“如何在研究與教學之間尋找到有效融合的‘中間地帶?”是破解英語教師教研困局的關鍵。筆者認為,教學“微技術”導研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是撬動英語教師開展教研的“支點”。

二、教學“微技術”

教學“微技術”是指針對教學環節或內容上的“微問題”,設計出可操作和測量的小方法和小手段,是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手段的總和[2]。它堅持學生本位,立足課堂實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總結,進而形成可操作的導研方案,為教師開展教研提供有效工具。筆者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參照以往研究,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教學“微技術”導研方案,用于指導英語教師開展教研。

三、教學“微技術”導研案例

針對H市某初中學生頻繁出現的詞匯拼寫錯誤,筆者與該校英語教研組教師組建研修團隊,基于如圖1所示的導研方案探索學生詞匯拼寫錯誤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聚焦問題:現象描述,“查”教學癥結之所在

“疑難”指來自課堂實際情境中的困惑,“矛盾”指當下性與應然性之間的理念沖突[3]。這些困惑與沖突在長期機械性的教學中逐漸平凡化,教師只有圍繞目標達成,就某個教學片段、學生、活動或現象等進行描述,才能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捕捉到新的特征和細節,透過表象看本質,從而呈現出課堂教學的“痛點”或“堵點”,“查”出現象背后的“真問題”[4]。

在聚焦問題環節,研修團隊編制了如表1所示的錯誤詞匯調查表,選取七年級、八年級各一個班級作為調查對象,讓任課教師組織學生梳理、記錄本學期英語作業和測評中的錯誤詞匯,并加以改正,旨在通過現象描述以“查”出教學癥結之所在。

通過調查,研修團隊發現學生的詞匯拼寫錯誤集中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增加字母,如local寫成locial;二是漏寫字母,如festival寫成festval;三是顛倒字母順序,如basketball寫成baskteball;四是不能區分詞性,如health寫成healthy;五是混淆單詞,如same寫成some。

(二)追溯原因:多維分析,“溯”現象背后之原因

直面教學“真問題”、追溯原因應在問題表象基本范圍的基礎上,尋找破題切入口,從最根本、直接、主要的根源入手,進而聚焦到具體、易操作的研究點上。具體而言,教師應秉持以小見大的理念,將觸發問題的深層原因進行凝練歸納。

在追溯原因環節,研修團隊發現教師一般將學生在平時作業中出現的大量詞匯拼寫錯誤歸結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在認真分析學生的詞匯拼寫錯誤情況后,研修團隊對8名教師和30名學生進行了訪談,并開展了多輪課堂觀察活動。經過兩個月的調查分析后,研修團隊發現學生詞匯拼寫錯誤固然有來自學生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問題,但真正原因在于教師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詞匯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如下:

其一,教學方法單一。當前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即采用教師課上帶讀、學生課后抄寫的方法,降低了學生的識詞效果。正如有的教師在訪談中說道:“我只有在公開課或觀摩課的時候,才會考慮多樣化的詞匯教學方法。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少有時間來設計(多樣化的)詞匯教學活動?!?/p>

其二,教學安排失當。部分教師習慣于集中進行詞匯教學,即先在第一課時將一個單元內的所有詞匯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詞匯的發音,然后在第二課時進行集中聽寫以檢查學生的詞匯記憶和書寫情況。同一時間學習大量新詞的發音與拼寫,不僅會給學生帶來壓力,而且也會使學生混淆拼寫相近的詞匯,導致學生對詞匯記憶喪失信心。

其三,重分析,輕練習。教師會在教授詞匯時分析詞匯的詞性及其變化規則等,也會要求學生記筆記,但沒有提供相應的練習,導致學生的詞匯學習呈現“學了,又好像沒有學”的狀態。

其四,重“新”教,輕鞏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常常為了趕進度,在上完新課的詞匯后,就不再開展鞏固活動,使得學生的詞匯學習猶如“不斷向前種樹,卻疏于回頭澆水,種的多,活的少”。

(三)尋求策略:反思歸納,“探”問題解決之思路

指向“問題”,依據“原因”,進而解決問題(尋求策略)是整個教學“微技術”導研實施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要素。尋求策略需要參與研究的教師俯下身來,貼地“問診”,或聚焦文獻閱讀,向別人學習,借鑒別人的先進經驗,或開展與同伴和專家的深度對話研討,達成校本化的問題解決共識或策略,最終勾勒出破解難題的基本思路[5]。同時,為了凸顯策略的針對性、實踐性和有效性,策略必須植根于教學,可視、形象、可操作。

針對教師詞匯教學存在的諸多原因,研修團隊基于文獻閱讀、與專家“對話”、深度調研,通過共同協商提出了以下問題解決的基本思路:

1.優化教法,提高實效——多種方法教詞匯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實物識詞、圖畫識詞、視頻識詞、歸類識詞、游戲識詞、課件演示識詞、動作表演識詞等方法,讓學生通過有趣、可視的活動直觀學習詞匯。以歸類識詞為例,教師可以根據詞性、主題、派生詞、合成詞等對詞匯進行歸類,進而引導學生在詞匯學習時聯想記憶,擴展學生的詞匯量,促使學生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系,提高學生詞匯學習的效率。

2.匹配課時,合理安排——分而治之教詞匯

一個單元的新詞匯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詞匯不是獨立存在的,教師應根據不同課時的主題語境與教學目標,結合語境中的任務合理安排詞匯教學。如在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中的Section B 2b閱讀語篇“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的教學中,教師應借助語篇的主題“美國的感恩節”,在梳理語篇信息的基礎上,歸納學生本課時需要學習的核心詞匯traditional、on special holiday、give thanks for、autumn、travelers、celebrate、one way to、mix、pepper、fill with、oven等,避免整個單元詞匯一起學習帶給學生的壓力,使學生的詞匯學習更加輕松、高效。

3.兼顧構詞法,說練結合——精講多練寫詞匯

英語詞匯是一個十分龐雜的體系,其利用各種構詞法,通過對詞根或詞干在詞性、詞義上的轉換,構成不同的單詞。合成法、派生法和轉化法等都是英語中常見的構詞法。教師可以借助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并設計以詞形變化為主的完形填空或詞形變化填空題等,以使學生的詞匯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學生學習care一詞時,教師可以同時引入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等,并設計詞形變化填空題,以使學生在課堂說、課后練中更好地掌握詞匯。care詞形變化填空題如下:

用care的適當形式填空。

① The patient needs medical _______.

② This trip needs _______ ?planning.

4.溫故知新,及時鞏固——栽樹不忘勤澆水

“記不牢,記不住”意味著記憶的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發現人類大腦遺忘新事物的規律——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出現,且遺忘的進程并不均勻。新學的詞匯如同新栽的樹苗,需要不時回頭澆水,才能保證成活率。教師應注重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復習,即在詞匯教學結束后及時開展復習。具體而言,教師不僅應采用小組頭腦風暴游戲、建立基于主題的詞匯樹等方式分階段開展詞匯復習活動,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而且應在每一次新單元學習前,對學生前一單元或之前所學的易錯詞匯進行鞏固。

(四)實施完善:操作改進,“煉”教師實踐之技術

將研制的策略付諸實踐,無疑是教學“微技術”解決教學策略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舉措[6]。具體而言,策略必須通過課堂教學進行驗證和檢測,并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修正,進而經過教師的優化、提煉和總結,形成相對穩定的教學“微技術”,才能植入到教學的方方面面。

在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后,研修團隊將策略運用于平時的教學實踐,并開展圍繞策略實施的教研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研修團隊對策略進行動態修正和微調,最終形成了如下指導教師詞匯教學較為穩定的教學“微技術”:

【第一步】詞匯呈現:情境創設,多“法”并舉;

【第二步】詞匯學習:任務拆解,分“課”實施;

【第三步】詞匯講練:注重詞法,善“用”規則;

【第四步】詞匯鞏固:及時復習,勤“練”記憶。

在此基礎上,研修團隊對英語教師進行適度培訓,以使他們基于教學“微技術”,結合個性化教學內容和學情進行實踐,進而逐步推廣和應用,形成“滾雪球”式的推進辦法。

四、結語

教學“微技術”導研始終秉持“問題來自于課堂,研究進行在課堂,成果運用在課堂”等原則,堅持“貼地行走”,獲取教師自己研究的經驗和共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自覺形成研究共同體,在研究中學習、思考,將經驗提煉為固化的教學“微技術”,形成集教學、學習、研究為一體的嵌入式學習機制,逐步實現自身專業和課堂教學的進階。

參考文獻:

[1]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課題組.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英語)[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2-153.

[2][6]章志強.以教學微技術助推理念向行為的轉變[J].上海教育科研,2021(3):92-96.

[3][5]陸福根,朱建人.植根現場:讓教師做自己的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50-53.

[4]常立鋼.像做課題一樣研究教學——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微研究”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20(1):28-33.

猜你喜歡
英語教師教研教學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論小學英語教學對小學英語教師素質要求
大學英語教師出國進修的有效性調查與研究
認真開展教研活動提升英語教師水平
教師知識理論視域下的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教材自主能力調查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