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收入差距與我國居民消費需求關系探析

2023-05-31 01:44曾舒珩
中國市場 2023年15期
關鍵詞:消費需求收入差距

摘?要: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與刺激我國居民消費需求一直是當前我國政策實踐中的學界研究的重點問題。文章以我國城鎮農村收入比與居民平均消費傾向為研究變量,通過對當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現狀分析,結合2000-2020年數據,通過PVAR模型對二者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居民消費需求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雙向作用,即收入差距增加會降低當期居民消費需求,居民消費需求增長則有利于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同時,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的上期值對當期值也存在正向促進作用?;谘芯拷Y論,文章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促進消費需求增長、調整社會供給結構三方面給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收入差距;消費需求;PVAR

中圖分類號:F12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5-0000-00

1?引言及文獻綜述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因素已由供給不足轉變為需求約束,尤其是在當前國內外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日益乏力。在此背景下,2020年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提出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挖掘我國內部市場潛力,發揮內部市場優勢。其后“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中更是明確提出我國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強化消費對我國國名經濟的基礎支撐作用,并提出了具體發展路徑。因此如何拉動社會消費需求增長,繼續發揮消費對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項重要問題。作為社會民生的重點問題,城鄉收入差距被認為是影響當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雖然伴隨著我國城鄉改革的深化,農村居民收入同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斷減小,但從絕對值上看差距還較大。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21年我國城鎮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412元,農村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931元,差值為28481元,較去年同期27011元縮小了1469元,但農村居民收入僅為城鎮居民收入的39.9%,二者間仍存在較為巨大的差異。而收入是決定消費需求的根本性因素,城鎮居民同農村居民收入的較大差距也使得國內消費需求結構不平衡,穩定的消費市場難以形成。因此,文章圍繞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現有研究中,圍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二者間聯系已有部分探索,國內外學者對此提出了多種觀點。一種是認為當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對居民消費需求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因此政策重點應在于通過對收入進行合理再分配,從而縮小城鄉收入差額,進而提振消費需求(叢雅靜,2015;李燕信,2018)。部分學者根據收入群體劃分進行了更深層次探討,認為收入與消費之間存在錯配,低收入群體相對消費需求占比較高,高收入群體相對消費需求占比較低。因此,收入差距的擴大會降低居民整體消費需求(傅雅慧,2019)。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消費需求存在一定的動態變化,即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二者的關系會存在改變。一部分人認為,隨著城鄉收入水平差距的擴大或縮小,農村居民消費增速會超過或滯后于城鎮居民消費需求增速,若增速差額為正整體消費需求會增加,若為負則會降低(馬紅旗等,2017)。另一部分學者則明確提出,二者呈現倒U型曲線關系,即城鄉收入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二者收入的完全平均是不現實的,因此合理的收入差距會創造示范效應拉動整體消費需求增加,但城鄉收入差距過大則會對消費需求增長產生負面影響。

總的來說,當前文獻研究對于二者關系的探討多是聚焦于單向聯系,更多分析的是收入差距對于消費需求的影響情況,對消費需求是否會對城鄉收入差距產生反作用探討不多。對此,本研究基于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情況以及居民消費需求現狀的分析,基于PVAR模型對二者間相互作用與動態聯系進行了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2?城鄉收入差距與我國居民消費需求現狀分析

2.1?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現狀

當前國際社會對于城鄉收入的主要衡量指標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數,該指數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得到,一般認為人均GDP處于世界中游水平的國家,對應城鄉收入差距指數應在1.7附近。圖1描繪了我國2000-2020年間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數的變化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水平經歷了一個先上升再下降的階段,自2000開始收入差距指數最高達到了2007年3.14,其后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城鄉收入差距問題得到一定緩解,至2020年降至了2.5,但總的來說相較于世界平均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

2.2??消費需求的狀況

當前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整體表現出兩個特征,一是消費需求相對不足,二是消費傾向錯配抑制消費需求增加。

居民消費需求不足主要表現在城鄉消費結構上,具體而言消費需求結構的變化總是先于供給結構變化的,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會出現部分消費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居民持幣待購,另一方面,部分產品過剩。不僅如此,在我國消費市場上還普遍存在著,城鎮高收入群體對于部分消費品需求接近于飽和,但中低收入群體受限于自身收入水平等因素,無法匹配消費需求增長,從而出現明顯的消費斷層,導致城鄉消費結構失衡以及消費品市場整體疲軟。圖2中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走勢也充分反映了這一情況。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總量高但增速緩,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則增速較快但總量偏低。

在經濟社會中,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平均邊際消費傾向呈現遞減趨勢,而城鄉收入差距的加大則會進一步強化這一趨勢,因而導致社會總消費偏低。這是因為高收入群體往往屬于消費傾向較低的群體,低收入群體則屬于消費傾向較高的群體,若二者收入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財富集中于高收入群體手中,其用于消費支出比例就會相對較小,則全社會消費傾向就會下行,從而導致消費疲軟。表1中就描述了2000-2020年間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傾向變化情況。由表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伴隨我國經濟水平提升呈現下降趨勢,下降比例達到18.75%。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則處于上升趨勢,上升比例為16.44%。綜合來看,城鎮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下降幅度要大于農村居民平均消費傾向增加幅度,因此我國全部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在此期間也是呈現下降趨勢,也抑制了居民消費需求增長。

3?實證分析研究

3.1?模型構建

PVAR模型常用于對于變量間相互關系以及變量自身關系的探討,模型將所有研究變量均視作內生變量,對變量及其多階滯后項之間的概念性進行探討分析。具體PVAR模型如下:

上式中,y表示本研究所主要研究的兩個核心變量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水平以向量形式表示。i代表對應選擇的i地,t表示對應年份。為模型截距項,k為模型所選擇的滯后階數,為對應滯后階數的待估參數矩陣,,分別代表對應地區與時間效應變量。為模型對應隨機擾動項。

3.2?變量與數據

在分析變量選取上,本文選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對數(lnC)作為消費需求的衡量變量,城鄉收入差距選用前文中使用的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指數(Gap)進行衡量。在具體數據選擇上,本文選擇31個省級行政區2000-2020年間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具體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省市統計局數據。

3.3?實證的結果與分析

在進行實證分析前,要對模型整體進行平穩性檢驗。平穩性檢驗的常用方法是單位根檢驗,本研究選用LLC、HL、IPS、HT、Breitung檢驗五種形式進行了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原始變量在五項檢驗指標中只有半數顯著,因此綜合來看兩個變量是非平穩的。因此進一步對兩個變量進行了一階差分處理,一階差分結果中五項檢驗變量都在5%顯著水平顯著,說明兩個變量的一階差分是平穩的,屬于一階單整序列。

進一步根據常見的滯后期選擇AIC準則,本研究確定模型滯后期為5期。在此基礎上,運用stata軟件進行了GMM回歸分析。首先對模型變量進行了helmert變換以消除固定效應影響,用LH?lnc與LH?Gap進行表示,進而依次對變量各階滯后項進行回歸,L2H-L5H依次表示滯后2-5階項具體GMM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從GMM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對于居民消費需求情況,其指標滯后1期至滯后5期的值都為正數,但數值大小上存在一定波動,說明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動是一個隨時間周期正向波動提升的過程。城鄉收入差距情況同居民消費需求在滯后1期時對應系數為-0.0324,表明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并不利于居民消費需求提升。對于城鄉收入差距情況變量自身來說,其同各階滯后項也均為正值,但數值大小存在波動,即同樣城鄉收入差距是一個受前幾期影響的正向波動增長過程。最后,從居民消費需求對于城鄉收入差距的反作用來看,居民消費需求在多個滯后期間呈負向作用,即居民消費需求的提升能有效降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對收入差距的擴大起到了抑制作用。

4?結論與建議

4.1?主要結論

本研究以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為主要研究對象,基于2000-2020我國31個省級行政數據構建了PVAR模型,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二者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主要得到如下結論。

一是基于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居民消費需求以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均與自身指標前期值存在正向關聯,前期情況會存在發展慣性。即前期居民消費需求增加會增進當期居民消費需求增加,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會使得收入差距問題進一步惡化。二是居民消費需求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間存在雙向影響,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會顯著抑制居民消費需求的提升,具體作用情況的大小要在不同區域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三是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能顯著改善城鄉收入差距問題。主要是因為居民消費需求增長往往伴隨著消費偏好的改變與對部分商品的邊際消費傾向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變消費結構,從而使得收入差距得到一定改善。

4.2?政策建議

基于對當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關系的分析結論,本研究結合當前我國發展實際從三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一是增加收入獲取途徑,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從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擴大不利于消費需求的增長。因此,當前要著力減小城鄉收入差距,降低因收入差距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當前政策著力點應聚焦于農村,要強化政策轉移支付,對于部分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等低收入群體,通過轉移支付、農業補貼等形式,直接對其形成資金支持,使其收入得到直接增長。

二是強化保障,提振居民消費需求。消費需求的增長不僅有利于進一步擴大我國消費市場,保障內循環,也能有效改善當前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當前消費需求不足究其根本是居民對于未來不確定性增強,更多的采取預防性儲蓄的手段。因此,通過進一步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能有效穩定當前居民對未來收入預期,降低消費不確定性,從而有效提振消費信心。

三是從供給側著手,調節社會供給結構。需要從供給側進一步滿足當前消費群體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定制化的消費需求,以需求為導向構建更為精細化的供給體系。同時強化產業升級,在穩定就業,保障社會服務水平的同時,強化要素市場配置效率,推進餐飲、文娛、旅游等產業在新形勢下的模式探索路徑與品質提升,以更好的應對消費轉型需求,拓寬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叢雅靜.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研究——基于ECM模型[J].調研世界,2015(6):11-16.

[2]?李燕信.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消費需求關系研究——基于宏觀經濟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18(24):62-64.

[3]?傅雅慧.收入分配差距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消費需求的傳導機制[J].現代商業,2019(5):180-181.

[4]?馬紅旗,黃桂田,王韌.物質資本的積累對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基于資本-技能互補視角[J].管理世界,2017(4):32-46.

[作者簡介]曾舒珩(1989—),女,漢族,廣東臺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經濟學、法學。

猜你喜歡
消費需求收入差距
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與地區收入差距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