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報刊的地理分布、發行范圍與時代特色

2023-06-13 08:59蔣建國
東岳論叢 2023年5期
關鍵詞:油印報刊報紙

蔣建國

(復旦大學 新聞學院,上海 200433)

盧溝橋事變之后,隨著日寇不斷入侵,大片國土淪陷,國民政府被迫內遷至重慶。中國報刊業遭受空前破壞,并且在地理分布上出現顯著變化,《申報》《新聞報》等傳統都市大報受到敵偽的控制,報格降低,影響力大減。重慶報刊得地利之便,畸形發展。但報刊分布極不均衡,經費緊張,紙張奇缺,印刷技術落后,交通阻滯,都極大地制約了中國報刊業的發展。由于國統區、抗日根據地和淪陷區有著不同的政治導向和報刊政策,抗戰時期報刊的地理分割非常明顯。因此,從“類型”的角度分析抗戰時期中國報刊業的狀況,很有必要。

一、抗戰時期報刊內遷與格局變化

抗戰時期,中華民族遭受空前浩劫,中國新聞業被戰火摧殘,損失極為慘重??箲鹎?中國報刊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和廣州等大都市,報紙的發行存在不少問題,新民會中央指導部調查科的報告稱:“固然中國是東亞的大國之一,擁有四萬萬五千萬以上的國民大眾,但因為教育的不普及,全國的文盲,據過去統計所得,約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中國新聞紙沒有可觀的發行數字,這是一個極大的原因。所以僅僅是都市地方,或者是大的縣村鎮地方作為報紙的發行最尖端,中國的報紙根本不能侵入到廣大的農民層去?!雹僦腥A民國新民會中央指導部調查科編:《京津新聞事業之調查》,1938 年鉛印本,第4 頁。戰前的尚且如此,抗戰后報紙的發行就更不樂觀。淞滬會戰結束后,隨著東南地區被日寇侵占,許多報刊毀于戰火。據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和內政部的統計:“戰前全國報紙共有一千零十四家,到抗戰一年以后,有六百多家被摧毀?!雹谵D引自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07 頁??箲鸪跗?南京、上海、天津等地報刊紛紛內遷至武漢,形成了武漢報刊業的短暫繁榮。1938 年10 月,武漢失守后,報刊紛紛遷往陪都重慶,重慶便成為戰時報刊中心?!案鶕_的統計,重慶新聞事業最盛的時候,有二十二家報紙同時出版,十二個通訊社同時發稿”③程其恒編著:《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1944 年版,第5 頁。。但是,內遷報紙遭受巨大的物質損失,技術、設備、人員都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元氣損傷至重。戰時大后方報紙,無不感受物質的匱乏”④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臺北:三民書局,1992 年版,第180 頁。??箲鸪跗?中國報刊業最顯著的變化,是外形的變化,規模從大變小,單位由小變多。所有這些原在大都市的大規模報紙,內遷之后,在印刷方面,都從輪轉機退回到平板機,原來至少出兩大張的,內遷后至多出一大張①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06、407 頁,第81 頁。?!坝湍峭林频?鉛字是陳舊的,一切是落后得非常之遠”②劉光炎:《抗戰時期大后方新聞界追憶》,《報學》,1952 年第2 期。。由于紙張、油墨與印刷技術的限制,不少報人提出要大力減少報紙的篇幅,并認為至少有以下好處:“第一、篇幅少則沒有余地來登無聊的社會新聞。第二、篇幅少則無聊的廣告……可以不登。第三、篇幅少則編輯要精緊才能容納多量的新聞。第四、篇幅少,則排印時間減少,出報時間可以提早,可以節省勞力。第五、篇幅少可以節省印刷材料。第六、篇幅少可以把出版的次數增多。第七、可以閱讀方便?!雹蹍浅删?《非常時期之報紙》,北京:中華書局,1937 年版,第48、49 頁。而所謂單位由小變多,是因為內遷報紙鑒于局勢危迫,多化整為零,轉移至相對安全地區出版,出現一報多版現象,如《大公報》先后有天津版、上海版、漢口版、香港版、重慶版、桂林版,《中央日報》一路西遷長沙后,長沙《中央日報》于1938 年元旦出版,另一路向四川撤退,1938 年9 月1 日重慶《中央日報》出版,長沙版遂改為分版,此后,貴陽、昆明、廣西、湖南、福建、安徽等地《中央日報》分版相繼創設④蔡銘澤:《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1927-1949)》,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年版,第196 頁。。其他如《申報》《掃蕩報》《新華日報》《陣中日報》等,都曾在異地出過分版。

抗戰時期的報刊內遷,客觀上改變了西部地區報刊落后的面貌。隨著重慶作為戰時報業中心地位的確立,許多報人和文藝界人士紛紛西遷,除了重慶以外,成都、昆明、桂林、貴陽、西安等地甚至西康的報刊,也呈現空前的發展⑤劉光炎:《抗戰時期大后方新聞界追憶》,《報學》,1952 年第2 期。??箲鸷笏哪?成都每日出版的報紙有《新新新聞》《華西日報》《成都快報》《新中國日報》《建國日報》《黨軍日報》《中央日報》《飛報》《華西晚報》《成都晚報》等十家。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新新新聞》日報的日發行量已經達到一萬二千份,抗戰期間,其日發行量曾高達二萬二千余份⑥王伊洛:《〈新新新聞〉報史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8 年版,第140 頁。。自從抗戰以來,西部省份的報刊業發展迅速,云南的報紙不僅在質的方面已經進步,并且量的方面也一倍一倍的增加,“云南現有報紙二十二家,通訊社也有五個。貴陽有幾家大的報紙,以墾荒的姿態出現在市場上……較之戰前已是增加了一倍多了??箲鹎?山西全省的報社,已經履行登記手續的只有八家,……現在已經調查確實經常出版而有名稱、地址及負責人者,亦有六十種之多,這些報紙,只有少數是用鉛印,大部分都是用石印或油印,內容活躍新穎”⑦程其恒編著:《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1944 年版,第78、81、108 頁,第81 頁。。這些例子說明,由于國民政府的內遷,西部地區所受戰爭破壞較少,報刊業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

西部地區報業不僅在技術、人才、設備方面得到西遷報刊的支持,而且在辦報理念上也有明顯的進步。以昆明為例,當地的報紙,向來不到十時不出報,但自從《南京朝報》去后,各報競爭起見,發行就提早了。昆明《中央日報》創刊,各報更從增加專欄與改良版面上著手,表現了長足的進步。貴陽的報紙,因地瘠民貧,向不進步,但自貴陽《中央日報》出版后,各報就搜求人才,以求競存,《貴陽日報》《力報》,都大加改良,《力報》在言論上、采訪上、戰地通訊上,均采新型作風,尤為可貴。至于廣西,則桂林《中央日報》創辦較遲,桂林的《廣西日報》,在很早時間,就擴大版面,刷新內容,并到重慶征稿,所以《廣西日報》,一度非?;钴S⑧劉光炎:《抗戰時期大后方新聞界追憶》,《報學》,1952 年第2 期。。內遷的報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內地城市的閱讀風氣。如貴陽戰前只有報紙六家,通訊社三個,無論在數量上或是質量上,都是十分貧乏的。1936年,《黔風報》的編輯曾經很慨嘆地寫道:“‘我們這里,不只有不讀報的學生,而且還有著不讀報的老師’。到了抗戰四年以后的今日,不看報的人自然還是有的,不過他們大都住在很偏僻的地方,至于城市里的教師、學生以及商民們,卻都漸漸養成看報的習慣了?!雹岢唐浜憔幹?《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1944 年版,第78、81、108 頁,第81 頁。在西安,《秦風工商日報》聯合版宣傳抗戰、民主、團結、進步,是西北國民黨統治區惟一進步的大型報紙,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其銷路之廣,影響之大,壓倒國民黨在西北的一切報紙⑩《關夢覺自述》,高增德,丁東邊:《世紀學人自述》(第4 卷),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 年版,第310 頁。。

總體上看,由于得到大量內遷的設備、人才、資金的支持,西部地區的報刊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從全國范圍看,報刊的空間布局仍然存在很大差異,1941 年,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統計了全國478 種報刊,其地區分布見表1:

表1 全國報社簡明調查表(1941 年11 月)?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編印:《全國報社通訊社動態一覽》,1941 年11 月,油印本,第1 頁。

值得注意的是,上表中將重要市縣單獨列出,這些重要市縣,主要是當時國統區的重要城市,其中以中西部的大城市為主,這些城市是當時國統區的報業中心,在數量上雖然只有83 家,但就其發行量和影響而言,在全國報刊業中居于主導地位。具體數量和分布見表2:

表2 重要市縣報社數量分布表①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編印:《全國報社通訊社動態一覽》,1941 年11 月,油印本,第2 頁。

除了國統區之外,淪陷區和抗日根據地出版了大量的報刊,尤其是小型報刊增加較快,包括地方報、戰地報和敵后報。這些報紙大多是油印報。以浙江的雜志為例,浙江省圖書雜志審查處于1938 年12 月開始,連續進行了五次調查,其雜志社概況見表3:

表3 浙江戰時雜志社概況調查表②浙江省圖書雜志審查處編印:《浙江戰時出版事業概況》,油印版,1945 年7 月,第34—68 頁。

至于報紙,抗戰后不到兩年的功夫,浙江都有大小一百八十五家報紙,幾乎每縣卻有了地方報,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小型油印報③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08 頁。。這類油印報紙,是在淪陷區出刊,由文化工作人員憑仗一架自制的短波收音機,收聽抄錄后方中央電臺的新聞廣播,編寫油印,內容除新聞外兼有副刊,由鄉人小販暗中傳送,各淪陷區同類型的油印報相當普遍④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臺北:三民書局,1992 年版,第183 頁。。又如,天津失陷以后,油印報的產生地是天津租界,先只有一種,其后卻有好多種⑤程其恒編著:《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1944 年版,第97 頁。。而抗日根據地的油印報最為流行,在抗戰時期,僅冀中區公開出版的報刊,據已知材料,共約200 種⑥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2 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579 頁。,其中絕大多數是油印報和石印報。在八路軍、新四軍中,基層部隊創辦的油印報紙數量更多。油印報刊簡單快捷、經濟實用,雖然在質量上無法與鉛印大報相比。但它能夠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在抗戰時期發揮了重要的新聞傳播與輿論引導作用。

二、國統區報刊的發行與影響

抗戰時期,中國報業雖然遭受慘重損失,但國民政府對新聞事業頗為重視。1943 年4 月,行政院頒布的《非常時期報社通訊社雜志社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指出,報社、通訊社之設立分布,要嚴格遵守如下規定:“一、在人口五十萬以上之省政府或市政府所在地及其近郊地區,以報社五家、通訊社三家為原則,逾額得限制增設。二、在人口未滿五十萬之省政府或市政府所在地及其近郊地區,以報社三家、通訊社二家為原則,逾額得限制增設。三、在前二款以外之重要城市,以報社二家、通訊社一家為原則,逾額得限制增設。四、在縣政府所設治局所在地,以有報社一家為原則?!雹咧袊诙v史檔案館編:《中國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 輯第2 編·文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第408、409 頁。實行城市報刊限額制度,雖然不利于報刊數量的增長,但在客觀上為報刊的空間布局提供了依據,有利于報刊集中經營,擴大規模和影響。

廣大新聞工作者克服經費、技術、紙張、人員等方面的困難,同艱克難,報刊在西遷的過程中,除了外形上從大變小、由少變多之外,同時表現在本質上的變化則是,意志集中,言論統一,戰訊新聞增加,社會新聞減少①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12 頁。。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導向下,許多報刊始終將團結抗戰作為宣傳的宗旨。如《抗戰三日刊》的創刊號就指出:

在這民族抗戰的緊急時期,本刊的任務在一方面是要對直接間接和抗戰有關的國內和國際的形勢,作有系統的分析和報道,顯現其重要意義和相互間的關系;在又一方面是要反映大眾在抗戰期間的迫切要求,并貢獻我們觀察時論所得的結果以供國人的參考?!究癁楸阌谧x者記憶起見,每逢三六九發行,……本刊內容力求適合抗戰緊急時期的需要,希望作家和讀者多多賜教。②《編輯室》,《抗戰三日刊》第1 號,1937 年8 月19 日第1 頁。

作為新聞學研究的專業刊物,《新聞學季刊》在1939年的創刊號中對抗戰時期的新聞學研究任務作了明確的指向:

況值此抗戰建國時期,新聞界之努力與否,努力途徑之正確與否,直接為決定抗建工作成敗之重要力量。精神動員,既較人力動員與物力動員為重要,而肩負精神動員之重任者為新聞界。如何使新聞事業之質量數量增加,如何解決此時此地新聞界所遇之特殊困難,如何集中意志與力量,如何圖于最后勝利有所貢獻,如何為來日之報業,植一新的基礎,如何將舊日新聞界之劣根,徹底撥去,發揮宣傳效能,擴大領導范圍,凡此諸端,均急待報界之共同討論,共同研究,而新聞學之定期刊物尚矣。③《發刊辭》,《新聞學季刊》創刊號,1939 年11 月20 日第1 頁。

同仇敵愾,同舟共濟,激發國民的抗戰精神,鼓舞國民的抗戰士氣,成為抗戰時期報刊的精神支柱。盡管經常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甚至生命危險,但奮斗在“報刊救國”前線的報人們,始終克服各種困難,千方百計保證報刊的出版和發行,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糧。如《讀者文摘》在創刊號中指出:“我們所愿做的,是傳播新知識的工作。我們將盡棉力之所及,搜羅國內國外各種新出版的重要書報,采錄其精華,不論直接譯述或間接摘錄,介紹給讀者?!雹堋秳摽罗o》,《讀者文摘》創刊號,1941 年9 月10 日第1 頁。又如在武漢保衛戰結束的當天,“武漢《掃蕩報》同人于當日清晨一份報紙編印完畢,并張貼通衢后,始隨最后撤退之國軍部隊,以悲壯沉痛的情緒,撤出武漢市區,距敵軍之進入武漢市區,僅一小時?!雹荽髫S:《〈掃蕩報〉小史》,《報學》1960 年第7 期。盡管在發行方面,由于全國性大報都普遍減少了版面,注重刊登戰事新聞和國際新聞,報刊的特色不太突出。加上交通不便,運送極為困難,報紙發行受到很大制約。但經過廣大報人和發行人員的努力,報刊銷量有一定起色。如抗戰發動以后,閱報者突增,《福建民報》早刊,銷到一萬多份⑥程其恒編著:《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1944 年版,第94 頁。。據統計,1944 年,全國報紙每日總銷數約兩百五十萬份,單家報紙發行額,最高六萬份,普通數千份,萬份以上的很少⑦轉引自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10 頁。。但是,抗戰時期出版的大量油印、石印刊物,很難進行具體統計,實際上的發行數,應該會高一些。尤其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隊所創辦的報刊,基本在軍隊內部發行,外界所知不多,事實上,軍隊報刊有嚴密的組織和發行系統,在軍事化管制下,發行量有一定保障,如國民黨第十戰區政治部統計了1945 年該戰區軍辦報刊發行數量為:“《陣中日報》5 萬份,《陣中周刊》6.2 萬份,《陣中三日刊》4 萬份,《中原日報》2 萬份,合計17.2 萬份?!雹唷盾娹k報紙發行數量統計表》,《第十戰區政治部三十四年年刊》,1946 年鉛印本,第97 頁。僅僅一個戰區便有如此多的報刊,可見軍隊系統報刊發行量頗為可觀。此類軍辦報刊,在各類報刊發行量的統計中,基本沒有列入。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進步社團為了滿足民眾對書報閱讀的需求,克服種種困難,成立書報合作社或書報供應所,為戰時民眾提供書報購買、郵寄、閱讀等方面的服務。如浙江書報供給合作社的公告稱:“我們為了滿足廣大群眾和合作同志這種饑渴的要求,因此,來發起建立‘浙江省書報供給合作社’。我們伸出‘友愛’、‘互助’的手,熱烈的期望大家來參加?!雹帷墩憬鴪蠊┙o合作社緣起》,《合作前鋒》,1938 年第5 期。武漢戰時書報供應所對抗戰初期書報供應不平衡的問題有深刻了解,“一方面前方將士和內地民眾咸感‘文化食糧’之恐慌……另一方面書報卻大量囤積于都市,有臃腫之虞”⑩維特:《介紹戰時書報供應所》,《戰時教育》,第2 卷第10 期,第9 頁。1938 年5 月5 日。。而該所成立的目的就是為前方將士和內地民眾提供廉價的書報,并號召社會各界為前方將士捐獻書報。遺憾的是,隨著報刊的內遷,此類戰時書報供應社很少見諸報道。

抗戰時期,國民黨黨報得到快速發展,國民黨中央及其宣傳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劃撥充裕的經費,統一編發新聞稿件,動員各級黨政機關為黨報提供一切便利。國民黨中央直轄黨報由戰前的9 家發展為1944 年的18 家,其中16 家每日銷量總計為8.28 萬份。至于國統區的412 種地方黨報,鉛印的130 種,石印的184 種,油印的98 種①參見蔡銘澤:《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1927—1949)》,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 年版,第201-203 頁。。發行量一般在幾百到數千份之間。在抗戰時期,由于逐步失去了北平、上海、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讀者資源,報刊的發行量受到極大影響。即便是國民黨所依賴的重要市縣,其報刊發行量也與抗戰前有很大差距,如長沙大火以前的湖南新聞事業,“是畸形地集中于長沙一地,僅僅是日報,便有十余家,在這十余家日報中,能夠銷報萬份左右的,卻只有《中央》《大公》《通俗》三家,普通僅能銷到一二千份,有些簡直無法維持,只能銷到幾百份,可是在湖南有廣大鄉村的民眾不能見到報紙?!雹诔唐浜憔幹?《戰時中國報業》,桂林:銘真出版社,1944 年版,第71 頁。當時湖南北部很少有報刊發行,歷史學家吳相湘回憶他1944 年在老家常德創辦一份四開的《民治報》時說:“在當時湘北鄂南贛東是惟一的鉛印報紙。美軍在太平洋的勝利,羅斯??偨y逝世,德國投降等新消息都是這一《民治報》傳播給敵后的民眾?!雹蹍窍嘞?《三生有幸》,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版,第3 頁。

1941 年,戰時新聞調查局統計的重要市縣報刊的發行量,《大公報》居第一,為2.1 萬份,一些重要市縣的報刊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具體數據見表4:

表4 重要市縣報刊調查表 ④商震:《全國報社通訊社動態一覽》(1941 年11 月),軍事委員會戰時新聞檢查局編印(鉛印本),第4-9 頁。這里主要節錄重慶、成都、西安、洛陽、長沙的報刊及發行量,其他城市從略。

《新華日報》是中共中央的機關報,在國統區出版長達9 年1 個月零18 天?!缎氯A日報》針對國統區的實際,正確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傳播到人民群眾中去,始終堅持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為中共在國統區贏得了民心,教育了不止一代人①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2 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481 頁。。上表統計《新華日報》的發行量為1.2萬份,可能對該報在在抗日根據地的發行量缺乏具體的統計,事實上,《新華日報》在抗日根據地軍民中的發行渠道較為暢通,中共中央對各級黨組織閱讀《新華日報》有具體的要求,在抗日根據地軍民中有著重要影響。

盡管當時發行量超過一萬份的報紙不多,但在1941 年之后,地方報刊有了較大發展。報刊的分布范圍較為廣泛,滲透到廣大鄉村地區,以浙江為例,1940 年12 月調查全省報社共76 家,“計杭屬十家,嘉屬三家,湖屬二家,寧屬七家,紹屬七家,臺屬十一家,金屬七家,衢屬四家,嚴屬六家,溫屬七家,處屬十二家”②浙江省圖書雜志審查處編印:《浙江戰時出版事業概況》,1945 年7 月油印版,第68-72 頁。。除了《東南日報》《正報》之外,大部分地方報紙的發行量在2,000 份之內,發行在500 份以下的縣級報紙占有較高比例。這一方面說明戰時交通阻隔,民不聊生,報刊發行存在諸多困難;另一方面也表明戰爭使許多報人在艱難中沉入鄉村社會,利用有限的設備,克服種種困難,堅持在各地創辦小型報紙,積極傳播戰時新聞,在艱難的時局中為抗戰救國而努力,使邊遠地區的民眾有更多的機會體驗到戰時報刊的溫度和情懷。

抗戰后,一些愛國民主人士通過創辦通俗報刊,積極發動群眾,宣傳抗日救國。如李敷仁、武伯綸、鄭伯奇等十二人于1937 年11 月12 日在西安創辦《老百姓報》,主張“要先替老百姓說話,后叫老百姓說話”,注意使用方言、民謠,聯系農民生活,強調“文字要統一,一人讀報,眾人都能聽懂才成”③李敷仁:《抗戰二年的〈老百姓〉報》,政協陜西省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陜西抗戰史料選編》,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 年版,第1021、1022 頁。。報紙發行后,頗受歡迎。在創辦一周年之際,便“發行萬份左右”,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有著廣泛的影響。陶行知曾請求該報代銷《戰時教育》。他寫信給鄒韜奮說:“西安《老百姓報》為一民眾刊物,文字通俗,銷路很廣。主持人李敷仁先生為人可靠,擬代銷《戰時教育》五十份,不過銷不完要求退?!雹芴招兄?《〈戰時教育〉代銷事薇致鄒韜奮》(1939 年12 月16 日),《陶行知全集》第8 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60 頁。這說明《老百姓報》在當地頗有市場。

一些報刊在內遷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抗戰救國的使命,竭力推動報刊發行。如上海淞滬會戰后,《救亡日報》于1937 年8 月24 日創刊?!斑@張報紙一出版,由于堅持團結抗日的旗幟和方向,有精辟的戰局分析和實際的戰地采訪,不講假話,把真實的戰況報告給人民群眾,而且把日本占領上海后可能發生的禍害告訴大家,希望人民群眾有一定的精神準備,因此,《救亡日報》盡管處境困難,每天仍能銷到一千份以上,最多的時候能銷到三千五百多份”⑤夏衍:《懶尋舊夢錄》(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16 年版,第261 頁。。之后,《救亡日報》于1938 年遷至廣州出版,夏衍回憶:“當時廣州有大小報紙十多份,而《救亡日報》又是知識分子看的報紙,因此銷路不廣?!毒韧鋈請蟆吩谠S多報紙相繼???連長堤一帶的報販都已經很難找到的時候,還是堅持每天出版。我們動員了全體工作人員親自上街賣報,直到二十一日日寇逼近廣州東區時?!边w移至桂林后,《救亡日報》克服資金、紙張、印刷等方面的困難,積極宣傳抗戰,團結社會各界人士?!暗揭痪湃拍甑?《救亡日報》發行數接近了八千大關,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奇跡”⑥夏衍:《夏衍自傳》,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 年版,第119、124-125、133 頁。。夏衍等報人對抗戰救國理念的堅守,是《救亡日報》在艱苦環境中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同時,一些抗日民主人士在上海淪陷之后,將一些報刊遷移至大后方,根據抗戰形勢的變化,更改報刊名稱,突出抗戰救國的主題。如陶行知將《生活教育》改名為《戰時教育》,加大戰時的時政報道與團結抗戰宣傳,他利用各種社會網絡推動《戰時教育》的發行與傳播。他多次寫信給該刊的主編戴伯韜,對辦刊方針和發行問題提出中肯意見,他說:“老在‘教育’圈里打轉,《戰時教育》半月刊會辦成一個酸溜溜的教育雜志。我們希望有時跑到圈外來看看,甚至于要坐一只飛機,飛出圈子,在高處遠處往下看看,對著四面八方看看,這樣才能把《戰時教育》辦好?!雹咛招兄?《〈戰時教育〉半月刊方針—致戴伯韜》,《戰時教育》,1939 年4 期,1939 年12 月25 日。有位叫張禹平的讀者很久沒有收閱《戰時教育》,陶行知親自寫信向戴伯韜過問:“據他說,曾訂了半年的《戰時教育》,可是一期也未收到。望你向生活書店查一查,他的通信處是開縣東街王永興轉張禹平。此人好學,倘沒有下落,即由社送他一份?!雹嗵招兄?《請為張禹平先生查找〈戰時教育〉—致戴伯韜》(1940 年1 月15 日),《陶行知全集》第8 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583 頁。而對于該刊的具體發行事務,陶行知也經常過問。如他對代理訂閱該刊的劉瓊瑤說:“訂閱《戰時教育》之社員名單已收到無誤,惟自五卷一期至五卷六期因出刊已久,再訂頗為困難……優待社員辦法,書店只允八折,再交涉。能否達到六折,尚未可知?!雹崽招兄?《關于訂閱〈戰時教育〉事宜—致劉瓊瑤》(1940 年2 月20 日),《陶行知全集》第8 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635 頁。同時,他還寫信給友人殷金陵,委托他代為發行。他說:“寄上《戰時教育》社員名單,見信后望能到生活書店,將《戰教》從五卷一期到六期搜集數份,一份煩您送交曾家巖求精中學高級婦女干部訓練班,一份寄交福建三元公務人員訓練班王江山先生轉劉瓊瑤?!雹佟墩埶汀磻饡r教育〉給婦女干部訓練班薇致殷金陵》(1940 年2 月20 日),《陶行知全集》第8 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636 頁。作為文化名人,陶行知的日常工作極為繁忙,但他始終堅持讀者至上的辦刊方針,為該刊的發行盡心盡力,體現出他對這份刊物的高度重視。

在國統區,中共各級黨組織利用各種機會,通過創辦油印報刊,宣傳黨的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1939 年,李欣在東北軍112 師667 團擔任黨的宣傳工作,他回憶:“我們還在團部辦起了名為《火線下》的油印小報,由郭虹雋任主編,王希堅任編輯……《火線下》的文章短小精悍,出得及時,有消息,有評論,有表揚,有批評。主編郭虹雋是北平的大學生……此時,112 師各單位都有我黨掌握的油印小報,667 團的叫《火線下》,668團的叫《火炬》,671 團的叫《火光》,672 團的叫《火焰》,師部的叫《火把》,為黨的工作在全師范圍鋪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雹诶钚揽谑?許建中整理:《李欣口述自傳》,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45 頁。此類油印小報發揮了其短小、靈活、通俗的特點,深入基層部隊和黨組織當中,為廣大基層干部和戰士所喜聞樂見。

三、抗日根據地的報刊發行與影響

抗戰爆發之后,中國共產黨特別注重報刊的輿論宣傳作用,除了在國統區創辦《新華日報》之外,在陜甘寧邊區和其他抗日根據地創辦了大量報刊。在“全黨辦報”的政策導向下,黨中央十分重視黨報的發行問題。1938 年4月2 日,《中央關于黨報問題給地方黨的指示》中指出:

在今天新的條件之下,黨已經建立全國性的黨報和雜志,因此必須糾正過去那種觀念,使每個同志應當重視黨報,讀黨報,討論黨報上的重要論文。黨報正是反映黨的一切政策,今后地方黨部必須根據黨報、雜志上重要負責同志的論文當作黨的政策和黨的工作方針來研究。在黨報上下列幾種論文:

(一)新華日報的社論;(二)新華日報、解放、群眾上中央政治局負責同志的文章,必須在支部及各級委員會上討論和研究。③《中央關于黨報問題給地方黨的指示》(1938 年4 月2 日),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4)》[抗日戰爭時期(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32 頁。

這表明,中共中央將全黨辦報與全黨讀報有機地結合起來,尤其是將《新華日報》《解放》《群眾》等全國性報刊作為傳達貫徹中央精神的重要媒介,為了進一步在邊區建立發行與通訊網絡,中央書記處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延安市的黨、政、軍、民、學各機關須由黨支部指定一定數量的同志擔任《新中華報》通訊員。通訊員之責任在于:“(一)按時(至少一月一次)將各單位之工作,學習,生產,生活等情形寫成通訊或論文送交新中華報;(二)在各單位中幫助新中華報,解放,軍政雜志及新華日報之發行工作;(三)發起和組織各單位中之新中華或解放、軍政雜志之讀者會工作(或黨報讀者會薇即包括新中華報、解放、軍政雜志、新華日報等)?!雹堋吨泄仓醒腙P于建立〈新中華報〉的邊區通訊網問題的通知》(1939 年3 月11 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年版,第87 頁。中央書記處對通訊員的工作要求,不僅僅是為黨報寫稿,還要負責發行和組織讀者會,起到聯系黨報與黨組織的中介作用。而對于黨員而言,學習黨報是一項政治任務,因此推廣和發行黨報便是每個支部、每個黨員的責任。為了加強黨的出版物的發行,中共中央于1939 年3 月22 日專門下發通知,指出:

為了適當的散發、分配與推銷黨的各種出版物,統一對于各種發行機關的領導,打破各地頑固分子對于本黨出版物的查禁與封鎖,研究各種發行工作的經驗,中央特決定:

(一)從中央起至縣委止一律設立發行部,必要時區委亦應設立發行部,支部委員會設發行干事,地委以上發行部除部長及必要的干事外,得依工作的需要,設立巡視員若干人。

(二)發行部下有必要時可成立發行委員會,吸收各種發行機關的負責同志參加,以發行部長為主任,經常討論發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

(三)各級黨委應動員一批有發行工作經驗的同志擔任發行工作,并注意于培養此類發行工作的干部,不宜輕易調動他們的工作,以求得專門化的熟練。

(四)發行部應與在本黨領導下的各種交通機關的負責同志取得密切聯系,后者在接到發行部交來的出版物后,應盡量保證黨的刊物的迅速傳遞。

(五)各級發行部應依照各種不同的環境,建立公開的,半公開的或秘密的發行網。

(六)各級發行部直接受同級黨委之領導,但上級發行部應經常給下級發行部以工作上的指示,檢查其工作,下級則應經常給上級做工作報告。⑤《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發行部的通知》(1939 年3 月22 日),《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編輯組:《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第1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年版,第3、4 頁。這實際上從組織與管理上為發行部的建設進行了具體規定,確保黨的出版物能夠通過黨組織的發行網絡,送達基層黨員手中,從而進一步保證了黨報發行制度的執行。這就為基層黨員的讀報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

為了將發行和讀報活動結合起來,還需要從黨性上認識讀報的重要性,推動黨員積極讀報。中央組織部長陳云在1939 年5 月30 日發表的《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一文中指出:“文化程度低的黨員,首先要長期的進行識字與讀書讀報的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只有文化程度的提高才能求得政治上的更加進步?!雹訇愒?《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1939 年5 月30 日),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4)》[抗日戰爭時期(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77 頁。讀報是黨員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員提高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徑。針對各抗日根據地的國民教育活動,中央不僅要求各鄉村小學,“組織各種識字組、大眾黑板、讀報、演講、娛樂體育、壁報、戲劇等一切適合于民眾需要及為民眾所喜歡參加的活動”。還要求“各種報紙、雜志,應經常披露國民教育的消息與材料,并加以指導與幫助??赡軙r,應專辦推廣國民教育的刊物與報紙”②《中央關于開展抗日民主地區的國民教育的指示》(1940 年3 月18 日),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4)》[抗日戰爭時期(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151、152 頁。。中共中央非常注重報刊的大眾化,努力為普通民眾服務,提出:“各地黨報的文字,應力求通俗簡潔,不僅使一般干部容易看懂,而且使稍有文化的群眾也可以看。通俗簡潔的標準,就是要使那些識字不多而稍有政治知識的人們聽了別人讀報后,也能夠懂得其意思?!雹邸吨泄仓醒胄麄鞑繛楦脑禳h報的通知》(1942 年3 月16 日),《解放日報》,1942 年4 月1 日第2 版。而對于干部教育,中共中央也十分重視報刊作為政治教材的作用。如《中共中央關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指出:“在學校政治教材方面,應該充分利用《解放日報》、中央文件及中央各部委出版的材料書?!雹堋吨泄仓醒腙P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解放日報》,1941 年12 月20 日第1 版。同時,中共中央還將報刊發行作為發展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求各根據地“要注意組織報紙刊物書籍的發行工作,要有專門的運輸機關與運輸掩護部隊,要把運輸文化糧食看到比運輸被服彈藥還重要”⑤《中央關于發展文化運動的指示》(1940 年9 月10 日),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選編:《中共黨史參考資料(四)》[抗日戰爭時期(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199 頁。。張聞天在《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高》一文中指出:“報紙、刊物、書籍是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最銳利的武器,黨應當善于充分的利用這些武器。辦報、辦刊物、出書籍應當成為黨的宣傳鼓動工作中的最重要的任務。除了中央的機關報、機關雜志及出版機關外,各地方黨應辦地方的出版機關、報紙、雜志。除了出版馬恩列斯的原著外,應大量出版中級讀物、輔助讀物以及各級的教科書,應當大量的印刷和發行各種革命的書報?!雹迯埪勌?《黨的宣傳鼓動工作提綱》(1941 年6 月20 日),中央黨史研究室張聞天選集傳記組編:《張聞天文集》第3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 年版,第107 頁。鄧拓也特別重視黨報的發行,他指出:“目前我們的同志,應該普遍地重視黨報,把關于黨報的一切工作,當做黨的生活和黨的工作中的重要的環節之一,應該把發行黨報當成為我們的‘基本引線’(列寧)之一?!覀儽仨氃敿毟鶕h中央在全國所出版的各種公開的報紙雜志上重要的論文,如《新華日報》上的社論,《新華》《解放》《群眾》上中央政治局負責同志的文章,在支部及各級黨的委員會上討論和研究?!雹哙囃?《論黨報與黨的工作》(1938 年12 月24 日),《鄧拓文集》第1 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年版,第243、244 頁。胡喬木則將黨報視為黨的教科書,對黨的教育工作起到關鍵作用,他指出:“報紙是人民的教科書,而黨報,就還是黨的教科書。黨報的每一個寫作者、編輯者、校訂者,就是黨和人民所聘請的教師?!雹嗪鷨棠?《報紙是教科書》,《解放日報》,1943 年1 月26 日??梢哉f,中共中央和各級黨委宣傳部門的負責同志始終將黨報的發行與傳播作為各級黨組織的重要任務和內容,將黨報黨刊視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開展政治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反映群眾生活的有力工具。

抗戰初期,陜甘寧邊區文化教育事業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延安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報刊業有所恢復,但除了《解放》周刊之外,其他報刊發行量并不高?!都t色中華》改名《新中華報》出版之后的一段時間,使用油印,其副刊積壓大量稿件,故刊發啟事云:“本刊照之前的形式,因篇幅有限,編輯方面受極大的困難,許多文章不能登載,使讀者們失望,因此自下期起改作《蘇區文藝》,用本子式并定為周刊,字數亦略加多,內容更求充足,仍隨《新中華報》發行?!雹帷侗究瘑⑹隆?《新中華報》,1937 年2 月3 日副刊第2 版。1938 年10 月,國民政府對邊區的文化事業進行了調查,統計延安的報刊及發行狀況如下:

1.《新中華報》薇五日出版一小張,為邊區政府機關報(鉛印),每期一千份。

2.《邊區兒童》薇十日刊,石印兩小張,邊區教育廳主辦。

3.抗敵畫報薇半日刊,石印一張,邊區抗敵后援會編印。

4.抗敵小叢書薇邊區抗敵后援會主編,現已出版五種。

5.街頭詩薇不定期壁報,為文化界抗敵協會與魯迅藝術學院合編,每期出十余份。

6.街頭壁報薇每期毛筆繕寫三、四張,不定期。

7.大眾報薇街頭壁報。

8.解放薇解放社出版,為中央理論刊物,每周鉛印一大本,現出至五十三期。

9.文藝突[擊]畫薇文藝突擊社編。

10.團結薇每月一期,鉛印一小冊,為中共邊區黨委刊物,現出至第九期。

11.我們的生活薇抗大政治部機關報,十日油印一張,現出至五十一期。

12.每日新聞薇為邊區政府油印之擴播收音,內容多蘇聯電臺消息。

13.路薇不定期詩刊,油印,魯迅藝術學院編。

14.公安壁報薇延安市政府編,每期四五份,張貼延安街頭。

15.木刻畫報薇魯迅藝術學院編,每期一份,張貼延安街頭①《國民黨關于邊區文化教育事業狀況的調查報告》(1938 年10 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 輯第2 編·教育(1),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第520 頁。。

從整體上看,除了《新中華報》《解放》《團結》采用鉛印出版之外,其他報刊多為油印、石印,還有不少街頭壁報和手抄報,發行量最高的《新中華報》也不過一千份。但是,對于《解放》周刊,當時的調查語焉不詳,《解放》周刊是抗戰時期公開發行全國的黨報。除延安外,還一度在各抗日根據地和山西、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西安等全國各大城市以及港澳地區進行翻印,每期的銷售數量都十分可觀?!啊督夥拧分芸霭嬷恋?10 期時銷售就已經突破一萬份,讀者也遍布各黨各派和各個階層”②王峰:《延安時期前期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周刊考述》,《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年第6 期。。1938 年 5 月 17 日,任弼時在給共產國際的口頭報告中提及:“我黨出版的各種刊物,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地位。黨中央出版的《解放》周報,銷售到三萬余份?!雹廴五鰰r:《任弼時選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第202 頁。這在當時已是很高的發行量。從1939 年到1941 年5 月《解放日報》創辦,在這段時間內,中共創辦了一批重要報刊,其中最重要的是《新中華報》的改組④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2 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516 頁。。另外,如《八路軍軍政雜志》《中國青年》《中國婦女》《共產黨人》《中國文化》等刊物,發行量整體上要低于《解放》周刊,如《八路軍軍政雜志》在軍內主要以營以上領導干部為讀者,代表共產黨、八路軍發表對于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意見,發表對于抗日戰爭中軍政建設的意見,并研究抗日戰爭的經驗,報道前線將士英勇苦戰的事跡和戰績。這本雜志是八路軍總政治部的機關刊物,是在黨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對雜志很關心。這本雜志于1942 年3 月???歷時3 年零3 個月,共出版了4 卷39 期,每期約11—12 萬字,發行約3000 份⑤郭化若:《郭化若回憶錄》,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5 年版,第159—161 頁。。

1940 年3 月25 日創辦的《邊區群眾報》,作為大眾讀物,出版后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先是十日刊,很快改為七日刊、五日刊,各地紛紛要求增加份數?!敃r,在經濟文化相當落后的陜甘寧邊區,只有一百五十多萬人口,《邊區群眾報》竟然發行到一萬多份??烧f是一個奇跡”⑥胡績偉:《青春歲月:胡績偉自述》,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174—175 頁,第175 頁。。1940 年11 月30 日,毛澤東給延安大眾讀物社社長周文寫信說:“群眾報及《大眾習作》第二期都看了,你的工作是有意義有成績的,我們都非常高興?!雹呙珴蓶|:《致周文》,《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第165 頁。由于該報發行量大,普遍深入到各鄉村,在傳播時事新聞和宣傳政治政策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共產黨邊區中央局很快就明確確定其為黨委的機關報。1941 年5 月,邊區中央局改為西北中央局,《邊區群眾報》自然成為西北局的機關報⑧胡績偉:《青春歲月:胡績偉自述》,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174—175 頁,第175 頁。。

經過抗戰后三年多的發展,延安的報刊發行有較大的進步。1940 年12 月7 日,馬千里參觀陜甘寧邊區印刷所后記載:“它是邊區新文化的產院?!缎氯A日報》每日印六千張,《每日新聞》印四千張,還印刷大量的書刊、雜志?!边@大致反映了延安出版業的現狀。1941 年3 月3日,馬千里到延安文化溝俱樂部參觀報紙展覽,他在日記中寫道:“此間陳列著八百余種報刊、雜志。延安好學不僅僅限于學生,它是一個龐大的學習機體,任何場所,任何角落都充滿了昂揚的學習熱潮?!雹嶂貞c紅巖革命紀念館整理:《崢嶸歲月:馬千里抗戰日記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版,第287、334 頁。這說明,延安廣大干部群眾對報刊的學習非常重視,當時敵后各根據地出版的各類報刊也蔚為大觀。

從1941 年開始,由于抗日根據地遭到嚴重困難,為了實行精兵簡政,許多報刊停辦。延安只保留了《解放日報》和《邊區群眾報》。由于條件的限制,《解放日報》于每日下午四時才能出版,到出報的時候,各中央首長和中央機關的通訊員到清涼山下中央印刷廠的收發室領取,報紙送達延安各單位的時間在晚上七時左右。報紙初創時,發行科的業務尚未開展,暫時委托延安北門外的新華書店,辦理外埠郵購業務。為方便往來商賈和過延旅客閱讀報紙,報社在延安市場口和文化溝兩處特設“賣報員”,每日下午五時左右在這兩個地方叫賣零售⑩王敬主編:《延安〈解放日報〉史》,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年版,第19 頁。。1942年4 月后,隨著《解放日報》在版面、社論、新聞報道、副刊的全面改革,其在宣傳報道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影響力進一步擴大?!督夥湃請蟆犯陌婧?作為讀者的馬千里對該報的變化有著直接的觀感。他在1942 年4 月2日的日記中記載:“整風收效,立竿見影?!督夥湃請蟆返木幣派蠐Q了新貌,內容充實活潑,使人看后印象極深?!雹僦貞c紅巖革命紀念館整理:《崢嶸歲月:馬千里抗戰日記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版,第480 頁。

抗戰時期,各敵后根據地的一些報刊編輯人員缺乏辦報經驗,一些從上海等大城市來的作家則具有較為豐富的辦報經歷。如蕭軍于1940 年到達延安之后,便受到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重視,蕭軍不僅經常給延安的文藝刊物寫稿,而且就如何辦報問題,與編輯通信,交流辦報經驗。他在寫給輕騎隊壁報的信中指出辦壁報有三點是值得注意的:“一、態度;二、方向;三、編排?!雹谑捾?《致輕騎隊壁報》,《蕭軍全集》(第17 卷·書信),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年年版,第3 頁。

為了推廣報刊發行,積極發動群眾讀報,陜甘寧邊區特別重視報刊的通俗化與大眾化,在廣大農村廣泛設立讀報組,推動報紙下鄉工作。1944 年11 月,陜甘寧邊區文教大會對農村讀報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要求報紙能夠增加份數和加速發行。指出:“紙廠及其主管部門應從各方面努力增加報紙的產量,以便各種報紙能夠按照需要與可能增加份數,并以分區及縣為單位,統一籌劃調劑,保證每個讀報組、通訊組、黑板報編委會都有它所需要的報紙,在發行方面,政府主管部門應努力加強邊區各地通訊站的效率,各縣均應建立負責的發行登記制度,并負責規定縣區鄉報紙的運送辦法,以便加強由縣到區鄉的發行速度?!雹邸蛾兏蕦庍厖^文教大會關于發展群眾讀報辦報與通訊工作的決議》(1944 年11 月16 日,邊區文教大會通過,邊區二屆二次參議會批準),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年版,第169 頁。

在抗戰中,各抗日根據地經濟困難、戰爭頻繁、交通不便,報刊的發行遇到很多困難。但是,由于中共中央特別重視黨報的發行,鼓勵各報社建立通訊員和交通員制度,加強對交通員的培訓。如鄧拓回憶《晉察冀日報》發行工作時指出:“過去報社交通員七十多人,幾乎全數是經過區黨委動員來的,為了改正發行工作的缺點并開展發行工作起見,分局在1940 年曾經召開過短期發行人員訓練班,訓練了不少發行干部,今天堅持各地發行工作的通知,也大都是這一時期訓練出來的?!覀兊陌l行工作是依靠群眾來發展起來的,依靠著廣大群眾對報紙的愛護,才能使我們的報紙傳遞到讀者的手里,最初我們還沒有建立發行組織時,完全是依靠群眾沿村轉送的辦法把報紙送出的,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群眾的依靠,報紙的運送將是不可能的?!雹茑囃?《晉察冀日報五年來發行工作的回顧》(1942 年12 月11 日),《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編輯組:《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第一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年版,第330、331 頁。遵照黨的指示,走群眾路線,是黨報生存和發展的基礎。1940 年下半年,報社健全了發行科,增加了交通人員,并在各分區建立了分社,負責新聞采訪和報紙的發行工作,中共北岳區黨委還幫助在靈壽漫山、阜平馬棚和行唐口頭建立了報刊轉送站,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報紙的發行份數有了很大增長,從1940 年上半年,報紙由三日刊改為隔日刊,每期印發六千至一萬份,而且出版的書刊種類和數量也不斷增加。1940 年下半年,由于報紙的新聞宣傳報道進一步提高和改進,報紙的發行數量又有了迅速增長,最高已發行到兩萬一千份⑤趙國臣、吳述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日報〉的發行工作》,《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編輯組:《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第1 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年版,第359 頁。?!捌渲斜痹绤^1.82 萬份,冀中區2200 份,冀熱察區800 份,晉東南(北方局及晉冀豫)200 份,延安(黨中央)60份,大后方34 份”⑥參見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編:《晉察冀日報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583 頁。。

1942 年2 月,中共山東分局成立了山東戰時郵務總局,通過戰時郵局的努力,《大眾日報》形成了三條主要交通干線,還把報紙送到了延安。當時延安的中央圖書館管理員看到人們對敵后報紙愛不釋手,曾要求《大眾日報》除每期寄50 份外,再增寄些合訂本⑦趙志剛:《把黨報送到人民手中》,大眾日報社報史編篡委員會編:《大眾日報回憶錄》第1 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 年版,第111 頁。?!洞蟊娙請蟆纷?943 年黨報發行工作與郵局交通工作實行一元化后,在分局的直接領導下,發行工作有了很大的開展,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規律性,使交通、發行工作得到了密切的配合,使這一工作逐漸走上鞏固階段,“1943 年1 月—1944 年5月共出版180 期,共付印報紙3,337,260 份,共發行數3,324,060 份,因(另)有合訂本13,200 份”⑧《1943-1944 年山東戰郵的發行工作》(1944 年8 月15 日),《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編輯組:《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第1 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年版,第343 頁。。從發行范圍看,主要集中在本省的濱海、魯中、魯南地區,華中地區的淮海也有一定的發行量,具體情況如表5。

表5 《大眾日報》發行概況統計表①《1943-1944 年山東戰郵的發行工作》(1944 年8 月15 日),《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編輯組:《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第1 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年版,第342-343 頁,第343 頁。

除了《大眾日報》之外,山東抗日根據地還創辦了不少地方報紙,如中共膠東特委主辦的《大眾報》自1938 年8 月出版后不久,就獲得廣大人民的喜愛。不到半年功夫,《大眾報》就推銷到一萬三四千份,打破戰前山東任何報紙的記錄⑨致平:《我與大眾報》,煙臺日報社編:《戰火中的膠東報壇》(內部發行),煙臺日報印刷廠1988 年印刷,第7 頁。。大眾報社還印刷膠東文協、膠東青聯主編的一些刊物,如《文化防線》《膠東大眾》《膠東文藝》《大眾戲劇》《農村戲劇集》《大眾歌曲集》,還為軍隊印刷《前線報》《膠東畫報》、軍用地圖和大量的宣傳品②王人三:《膠東〈大眾報〉的特點》,煙臺日報社編:《戰火中的膠東報壇》(內部發行),煙臺日報印刷廠1988 年印刷,第16 頁。?!度毫蟆肥且环萃ㄋ仔缘霓r民報紙,發行的地區只在膠東十幾個縣的老區,最多時發行到八萬多份。許多村莊都訂幾十份,有的村訂到上百份,小報上登的事,人民互相傳播,常常是家喻戶曉。這些情況反映了這張小報的廣泛群眾性③宮策:《一張群眾喜愛的通俗報紙》,《戰火中的膠東報壇》(內部發行),煙臺日報印刷廠1988 年印刷,第273、274頁。。這些報刊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發行工作,深入敵后,深入鄉村,努力貫徹全黨辦報、全民辦報的方針,1943 年至1944 年,山東抗日根據地各地報紙的發行量有了很大提高。具體情況見表6:

表6 各戰略地方報紙發行份數統計表④《1943-1944 年山東戰郵的發行工作》(1944 年8 月15 日),《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編輯組:《中國報刊發行史料》(第1 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年版,第342-343 頁,第343 頁。

其他抗日根據地也出版了不少報刊,如晉綏抗日根據地出版的《抗戰日報》,堅持地方化的方針,從多方面滿足當地群眾的實際需要?!稌x西大眾報》注重地方化、通俗化、雜志化,新聞力求簡練、具體、通俗、活潑。在晉綏根據地發行很廣,發行量由原來的四五千份,最多增加到一萬二千份⑤邵挺軍:《〈晉綏大眾報〉工作回憶》,《新聞研究資料》,1988 年總第44 輯,第24-30 頁。。在晉察冀邊區,《抗敵報》于1937 年12 月11日在阜平創辦,它是群眾的報紙,注重在群眾中推廣發行,鄧拓在《抗敵報》出版五十期之際指出,我們當時已經在各部隊、各機關、各團體、各學校、商店中得到了相當數量的讀者,他們并不以我們報紙形式的簡陋與內容的空虛見棄。十二期的革新之后,我們報紙的銷數有了很大的增加。在我們的征求之下,定戶已達千余,同時我們在邊區各地也有不少的特約通訊員。自二十五期以來,我們的報紙,隨著軍區的擴展,而更廣泛地流傳開去?!诩街衅皆?我們得到了大量的讀者,而在軍區中心縣份,我們的讀者更是大大增加了⑥《〈抗敵報〉五十期的回顧與展望》(19386 月27 日),《鄧拓文集》第1 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年版,第236、237、238 頁。。1941 年8 月1 日,冀魯豫邊區黨委機關報《冀魯豫日報》創辦,由報社發行科負責發行。1942 年之后,發行科專門有交通員負責送報,送報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騾馬和自行車,有時也肩挑背馱,徒步日行幾十里或百多里。當時每期報紙大約印四五千份,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完成這些報紙的發行任務是很不容易的⑦《冀魯豫日報史》編委會編:《冀魯豫日報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1 頁。。在各級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冀魯豫日報》發行到邊區70 余縣的廣大農村,在廣泛的讀者群眾中,受到熱烈的歡迎,有著相當高的聲音⑧周川:《冀魯豫日報在農村》,《冀魯豫日報史》編委會:《冀魯豫日報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30 頁。??箲饡r期冀中區、專區、縣三級都有報紙,除了各級黨委的機關報外,還有政府、軍隊和抗日群眾團體的報刊,達到262 種。冀中區黨委要求,對于地方黨報,爭取做到小村一二份,中村二三份,大村三五份。實事求是提高報紙質量和縮短發行過程①杜敬編:《冀中報刊史料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第1、90 頁。。

在華中抗日根據地初創時期,新四軍于1938 年5 月1 日創辦了《抗敵報》,這是當時共產黨在東南地區的主要報紙之一,《抗敵報》在新四軍中享有很好的聲譽,干部戰士把它當作“自修大學?!薄昂芎玫慕處煛?并作為“教育部隊的教材”和“宣傳材料”②王傳壽主編:《烽火信使——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地報刊研究》,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年版,第134頁,第138、139 頁。。該報1940 年5 月改為鉛印4 開,由三日刊改為二日刊,期發行數由2000 多份增加到四五千份③參見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2 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597、598 頁。。新四軍淮北根據地出版的《拂曉報》,1939年由第一階段的每期印刷300 份、500 份到第二階段每期印刷1500 蕢2000 份,仍是供不應求。從10 月19 日第89期起,《拂曉增刊》第1 期二版隨報發行,內容多為延安新華電臺播發的社論等文章。此時報紙還郵寄至重慶、延安、西安、立煌(戰時安徽臨時省會,今金寨縣)及華北根據地和阜陽等地,引起了社會人士的不斷贊揚④王傳壽主編:《烽火信使——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地報刊研究》,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年版,第134頁,第138、139 頁。。據李欣回憶:“新四軍四師彭雪楓那里出的《拂曉報》,好像拿到國際上去比賽還得了獎?!斗鲿詧蟆肥怯梦罕w的字體刻的?!雹堇钚揽谑?許建中整理:《李欣口述自傳》,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41 頁?!斗鲿詧蟆返目逃?、排版、印刷都頗為講究,作為油印報紙,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在淮南根據地,《新路東》報于1940 年12 初創刊。在《新路東》出油印版時,開始各期最多印300 份,為了把有限的報紙發到整個路東根據地,就實行分配法。首先保證本地區黨、政、軍、民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需要,然后逐級分配到縣、區、鄉,每鄉最多攤到一份,發到駐鄉工作干部手里組織讀報。改為鉛印報時,實行訂閱,報社根據各單位需要數字發報,發行數劇增,每期約需1700—1800 份,……到1944 年4 月1日《新路東》改為《淮南日報》時,發行數達5000 份⑥沈文英、田野:《淮南日報簡史》,《淮南抗日根據地黨的喉舌——原〈淮南日報〉史料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 年版,第20 頁。。

事實上,在抗日根據地,數量最多的是部隊官兵和基層黨組織自辦發行的油印報。油印報成本較低,印數不多,貼近基層官兵生活,正如蕭向榮所言:“在目前交通極困難,后方書報難以適時甚至根本不可能送到前方及敵后方作戰之部隊的情況下,每一部隊按照其戰略任務之單位(如師,單獨行動之旅及團或支隊),自己出版一種油印的報紙,供給本部隊閱讀,是非常必要的?!雹呤捪驑s:《部隊中的課外工作》,《八路軍軍政雜志》,1939 年第3 期,1939 年3 月15 日。以部隊的編制為單位,創辦油印報,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為部隊政治工作作出貢獻。劉華清作為親歷者,回憶了129師政治部創辦油印報的情況:

政治部編了一個刊物,劉伯承師長定名叫《抗日戰場》,是油印件,就我們部里幾個人負責編輯、刻印和分發。我們幾個都算是紅軍中有文化的人,但也只是中小學的底子,較費力。后來地下黨送來了幾個大學生,對編雜志、寫新聞電訊等起了大作用。

劉師長和鄧政委對《抗日戰場》很重視,他們還常在上面發表文章,談游擊戰略戰術問題,談抗戰形勢和部隊政治思想工作?!科凇犊谷諔饒觥飞?我們都要轉發毛主席、黨中央的有關指示、文件⑧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 年版,第99 頁。。

據不完全統計,到1938 年深秋,敵后山西鉛印、石印和油印的大小報刊,總共有二百四五十種,雜志在一百種以上。其中大多數是油印報刊。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不僅油印技術提高很快,而且一般油印報紙,差不多都由單純的消息報道,添加了社論、短評、通訊、戰地文藝、漫畫等,有的還出各種??蚋笨?。有的油印報還能用三四種不同的顏色套?、嵘弁娸嬩?《抗日戰爭時期山西報刊簡介》,《新聞研究資料》,1985 年第4 輯,第183、184 頁。。在晉綏邊區,1944 年冬至1945 年春,出版的油印報,據不完全統計即有60 種,其中經常出版的地方報紙有24 種,部隊油印報20 種。部隊油印報的共有優點是有深入連隊的通訊組織,報紙充分反映了戰士的戰斗生活。有許多粗通文字的戰士寫稿,并有一些英雄人物口述,別人代筆而成的文稿刊出⑩穆欣:《抗日烽火中的中國報業》,重慶:重慶出版社,1992 年版,第326-328 頁。。在物資奇缺的抗戰時期的鄂豫邊區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解放區,油印報很多,不少地委、縣委、部隊的旅、團,甚至鄉的農救會也辦有油印報紙?!踉サ貐^的各種油印小報,在抗日戰爭時期至少有26 種之多?鄂豫邊區革命史編輯部、湖北日報社編:《楚天號角——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鄂豫邊地區的革命報刊》,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 年版,第100 頁。。如《小消息》《大洪報》《新鐘祥報》《先鋒報》《學習》《七七報》《老百姓》《襄河報》《挺進報》等。這些油印報,因陋就簡,大多面向基層群眾和官兵,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稿件多來基層民眾和官兵,直接反映根據地軍民的真實生活情景,可讀性較強,發行量從數十份到上千份不等,發行范圍雖然不廣,卻能集中在基層部隊和鄉村集中傳閱,體現小型報刊的靈活性、針對性和趣味性。

在敵后戰場,部隊的靈活性和機動性較強,出版油印報,不僅可以向根據地的軍民宣傳黨的抗日主張,發動廣大民眾支持抗戰,還可以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社會各界人士。曾生在創建廣東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就非常注重發揮油印報的宣傳作用。他回憶:“一九四一年一月,由杜襟南主持辦起一個油印小報,我提議名叫《大家團結》,先是十六開,登載從新聞電臺收來的通訊以及我們撰寫的短文,后來又改為八開,報紙出版以后,果然受到部隊和黨政部門的歡迎?!谖宕箨犇沁?王作堯同志也親自抓新聞出版工作,三月份,他與曾經在馬來西亞共產黨辦過油印小報的李征等幾位同志一起,辦起了一張油印的《新百姓》報,八開四版,每周一期,除供指戰員閱讀之外,還向各鄉村群眾發行,保安一帶訂閱這張報紙的也很多①曾生:《曾生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 年版,第178、179 頁。。由此可見,各類油印報雖然較為簡陋,但它深入基層、深入干部群眾,不僅緩解了敵后干部戰士和基層群眾的“信息饑渴”,還在傳達黨的政策、促進軍民團結、宣傳抗戰事業、活躍文藝創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淪陷區及上?!肮聧u”時期的報刊發行狀況

對淪陷區報刊發行的研究存在諸多困難和疑慮。一是對淪陷區報刊數量難以統計,由于各地被日寇侵略時間不一,東北、華北、華中、華南淪陷區的報刊數量存在較大差異。偽滿、汪偽政權及日寇對報刊缺乏具體的統計。二是淪陷區的報刊經常受到日寇的禁毀,有關創辦與發行的資料較難查閱。還有不少秘密發行的報刊,已很難找到原件進行研究。三是對淪陷區報刊史的研究相對薄弱,尤其是對發行量的研究較為少見。但淪陷區的報刊基礎條件較好,設備、技術相對先進,且形成了較大規模,發行范圍較廣,值得關注。

日本侵略者在它所占領的中國淪陷區實行新聞統制政策,將新聞事業置于其法西斯的軍事管理之下。在東北,偽滿洲國作為日本操縱的傀儡,于1938 年發布《通訊法》《新聞社法》《記者法》,時稱“弘報三法”,規定通訊社、新聞社(即報館)、新聞記者的全部活動,都由偽政府嚴格管理。偽滿的報紙,絕大多數都是由日本人直接掌管。在華北,實際控制新聞界的是日軍北支派遣軍報道部和當地日本陸軍特務機關,……華北地區最大的報紙北平《新民報》是劫奪《世界日報》資產改組而成的,日本人擔任社長,北平的另一家較大的漢奸報紙《武德報》,也是日本人擔任社長?!谌A中、華南,日本侵略者主辦過一些報紙,如上海的《新申報》、廣州的《迅報》等?!瓬S陷區新聞界的愛國力量,奮勇抵制與反抗日偽的新聞統制。北平、天津等地,秘密出版了一批抗日報刊,如《紀事報》《練鐵工》《自學》等②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2 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609、610 頁,第644 頁。。據1940 年上半年的統計,敵偽在我十九省,就有一百三十九家報紙③彭革陳:《抗戰期中敵我新聞動態》,《戰時記者》,1940 年第6、7、8 期合刊,第6 頁。。但這些敵偽報刊,往往顛倒黑白,宣傳法西斯主義,淪為日軍的宣傳機器。以南京為例,1942 年汪偽政府主要的報紙有《中報》《國民日報》《京報》《南京晚報》《時代晚報》等?!跋崎_來觀看,頗有落寂和衰老之感”④羨松:《南京的報紙》,《上海記者》,1942 年第3 期,第22 頁。。除了敵偽創辦的報刊之后,淪陷區各種抗日力量出版了大量油印報刊。這類油印報紙,由一些文化工作者創辦,借助于電臺和收音機,收聽抄錄廣播新聞和其他新聞稿,并刊登地方新聞和文藝副刊,激發淪陷區民眾的抗敵熱情和愛國情懷。這些油印報紙散見各地,無法作正確的數字統計。據說單是華北就有兩百多家⑤賴光臨:《中國新聞傳播史》,臺北:三民書局,1992 年版,第184 頁。。

上海淪為孤島后,華文報紙相繼???其后,租界當局采中立政策,各報又恢復出版,不過,各報為避免敵人的干涉,紛紛取得有正義感外人的合作,用洋商的名義出版⑥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23 頁。。尤其是各種抗日報刊如《華美晚報》《大美晚報》《譯報》《文匯報》等,而“孤島”時期出版的各種文藝期刊則至少有252 種⑦王鵬飛:《“孤島時期”文學期刊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 年博士論文,第154-164 頁。。1938 年,《文匯報》創刊后,由于宣傳抗戰,立場鮮明堅定,受到“孤島”人民的熱烈擁護,發行曾近六萬,擢為上海各報的首次⑧徐鑄成:《報海舊聞》,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 年版,第299 頁。。1938 年10月10 日,《每日譯報》創辦《譯報周刊》,內容既具有原來各種周刊的綜合性,又靈活多樣,面目一新。創刊即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銷數高達2 萬份⑨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2 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年版,第609、610 頁,第644 頁。。該刊十分重視與讀者的溝通,開設《讀者信箱》和《讀者·作者·編者》欄目。如該刊第20 期便告知讀者:“下期起,我們還想每期增刊‘世界現勢圖解’一幅,用地圖分析世界政治,并加以簡要輕松的說明,以增進一般讀者對于國際政治的認識。這項圖解,我們已約定勞人、馬忠耀兩先生合作編譯中?!雹佟蹲x者·作者·編者》,《譯報周刊》,1938 年第1 卷第20 期。1939 年春,是上海反日、反汪報紙的全盛期,各報的銷數仍遠高于內地各報。具體統計見表7:

表7 1939 年春上海淪陷區各報發行量②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29、430 頁,第443 頁。

但是,日寇肆意破壞上海報界,除了設法封禁華人報刊,對外商所辦的華文報刊也采取種種方法予以破壞和摧殘。日方用以摧殘和破壞這些外商華文報紙的方法,總不外下列的幾個方式:(一)投恐嚇信。(二)提抗議。(三)陰謀放火燒報館。(四)制造謠言。(五)藉口侮辱“天皇”或“皇軍”的名義。除了引用老公式來對付外商華文報外,并發明了一些新的方式:(一)辦冒牌的洋旗報。(二)竭力在租界中推銷內地出版的漢奸報。(三)以廣告為作誘惑③喬莪:《上海新聞界的新困難》,《戰時記者》,1939 年第10 期,第19 頁。。在日本侵略者的威逼利誘之下,上海報刊業處境極為困難。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租界反日、反汪報刊全部???上海完全成了敵偽報紙的天下。在銷數方面,據1944年9 月的調查,《新申報》銷八萬,《新聞報》六萬,《中華日報》五萬,《申報》四萬,《大陸新報》四萬。就數字來說,不能算少,其原因,一方面是敵偽強迫訂閱,讀者是買“紙”而不是“看報”④曾虛白主編:《中國新聞史》,臺北:三民書局,1984 年版,第429、430 頁,第443 頁。。因為這些所謂的大報發行張數較多,戰時紙張騰貴,不少人買印張多的報紙,是因為可以“論斤賣出”而比報費有盈余。所以,敵偽報刊所宣稱的發行量與實際閱讀量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結 語

日寇的肆意破壞和殘酷的戰爭使中國報刊業遭受空前的損失,盡管重慶作為戰時報業中心的地位得以鞏固,但是不少大報在西遷的過程中元氣大傷,發行量驟降。由于紙張奇缺,印刷設備落后,抗戰時期報刊的印刷質量大為下降,版面也大為縮減。報刊的觀賞性、消遣性功能受到制約。加上戰時交通阻滯,讀者很難及時收閱報刊,“一報難求”成為戰時的普遍現象。常任俠的私信表達了抗戰后閱讀環境的變化,他對好友田漢說:“弟自中大實校遷屯溪開學,因即隨之西來,此間地處亂山中,極為閉塞。書籍雜志,毫不能得。即《立報》《救亡日報》之類,亦不獲一讀。弟之書籍,又不能攜帶,惟有日讀一份《申報》而已。救亡工作,進行亦極不易?!雹莩H蝹b:《致田漢》(1937 年10 月29 日),沈寧整理:《常任俠書信集》,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 年版,第216 頁。常任俠在抗戰之初隨中央大學西遷的境況如此,一般讀者讀報之難,可以想見。即便在抗戰后期,梁漱溟在桂林郊外穿山村居住,讀報也頗為不易。他在1944 年對《大公晚報》記者說:“晚報從來少看?!雹蘖菏?《致〈大公晚報〉記者》,梁培寬編注:《梁漱溟往來書信集》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47 頁。百業凋敝、民不聊生,整個社會被戰爭所撕裂,抗戰時期的報刊發行與閱讀困難重重。但中國報刊業在空前的民族危機中艱難生存,國統區和敵后根據地的報刊以抗日救國為宗旨,努力擴大發行,在制造輿論、鼓舞士氣、發動群眾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種類型的抗戰報刊在激發民族凝聚力、戰斗力方面的作用尤為突出。盡管戰時報紙的發行量受到抑制,但是各種類型的地方小報、油印報、墻報、黑板報,立足于基層官兵和廣大鄉村群眾,為全民抗戰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淪陷區的敵偽報紙顛倒黑白,賣國求榮,報格低下,淪為日寇的侵略工具,其種種劣跡,在報刊史上留下了極不光彩的一面。

猜你喜歡
油印報刊報紙
油印產生原因及對煙葉質量的影響
封三
百強報刊
報紙
《小學生必讀》再次入選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百種優秀報刊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在“門”字內加字可以組成新的字,試著填填下面的空吧!
《修辭學發凡》油印本的發現及其學術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