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道德敘事法的運用策略

2023-06-15 22:49韋艷蓉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4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韋艷蓉

[摘 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利用道德敘事法開展教學,既為提升課程德育實效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又為學生理解、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問題提供了極具實踐性的參考。課堂上,教師要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具體內容,為學生選取與教學主題相契合的道德案例,科學合理地運用道德敘事法,通過多元化的展現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道德案例中蘊含的道德內涵,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道德敘事法;道德案例

[中圖分類號] G623.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2-0020-03

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階段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其課堂教學主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以具體的實踐活動為基本框架,體現學生對現實生活體驗與情感成長的基本需要。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道德敘事法的運用以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案例為載體,通過不同的道德事件和講解角度,以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道德敘事法,既符合新課程理念提出的要求,又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注重敘事事例的選取,引導學生思考探究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各個章節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每個教學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敘述講解。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明確相應的教學目標,選擇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契合的道德案例開展教學,通過分析現實生活中的道德案例,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為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道德案例的選取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選擇學生喜歡的敘事視角,引導學生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二年級上冊《歡歡喜喜慶國慶》一課的教學為例。依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國慶節的由來以及它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建立新中國的艱辛和不易,學會珍惜美好生活,增強愛國意識。為此,教師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運用道德敘事法,為學生選取“飛奪瀘定橋”的故事,通過分析該故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國慶節由來的認識與理解,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師: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那同學們知不知道我們偉大祖國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呢?

生:(異口同聲)知道!每年的10月1日。

師:對!我們將每年的10月1日確定為國慶節。那么,同學們知道國慶節的由來嗎?接下來,我將帶領同學們學習“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一同走進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多媒體呈現故事:“‘飛奪瀘定橋發生在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長征先頭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并獲得成功,沿大渡河東岸繼續北上,而紅軍主力則由安順場繼續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在天降大雨的情況下,紅四團全體戰士克服崎嶇陡峭的山路困難,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里,最終在5月29日清晨6點按時到達指定位置——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和全連戰士冒著槍林彈雨與火墻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并順利與東岸的部隊合圍,從而奪取了瀘定橋?!?/p>

師:“飛奪瀘定橋”締造了人類軍事史上的重大奇跡。請同學們觀看《飛奪瀘定橋》的影片片段,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生1:紅軍真的是太偉大了!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

生2:看了這段歷史,我的內心無比激動。正是因為紅軍的敢于犧牲與奉獻,才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道德敘事法,引入“飛奪瀘定橋”的故事,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國慶節精神含義的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這樣教學,在良好的氛圍中滲透愛國主義思想,為學生理解國慶節的由來奠定良好的基礎,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注重敘事過程的優化,營造和諧教學氛圍

為了充分發揮道德敘事法的教學功能,不僅要選取相契合的道德案例,還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將道德故事鮮活、精彩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圍繞教學主題,把握敘事時機,在突出教學主題的基礎上,運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道德故事。在展現道德故事時,教師應基于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有效性,通過抑揚頓挫、繪聲繪色的描述,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樣,學生在聆聽與學習道德故事中,積極展開自主思考、合作討論,進一步理解道德故事的精神內涵,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

例如,教學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一年級下冊《我不拖拉》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選取與教學主題相契合的道德故事——“寒號鳥”。課堂上,教師運用道德敘事法,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角色扮演活動。這樣可有效提升學生的體驗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自我表達熱情。

師:大家聽過“寒號鳥”的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

師:既然大家都沒有聽過“寒號鳥”的故事,接下來,我為大家講一講這個“寒號鳥”的故事。

多媒體呈現故事:“在我國古代,傳說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在冰冷刺骨的寒夜里,寒號鳥凍得全身發抖,于是它想明天一起來就要給自己搭建間溫暖的房子。但是,到了第二天,當溫暖的太陽照耀大地時,氣溫開始上升,天氣也漸漸地變得暖和起來了。這時的寒號鳥覺得再也沒有必要搭建一間溫暖的房子了,于是就將昨天準備搭建一間溫暖房子的想法拋至九霄云外了??墒?,到了夜晚,又冷得讓它無法忍受。這時的寒號鳥又再次暗自發誓:“明天一定要為自己搭建一間溫暖的房子!”可到了清晨,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寒號鳥又再次忘記自己昨晚在寒夜中立下的誓言,結果又再次挨凍。如此下去,終于有一天,寒號鳥凍死在那個寒冷的晚上?!?/p>

師:聽完這個故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寒號鳥在半夜里被凍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1:因為寒號鳥太拖拉了,總是想著明天,所以沒有在冬天來臨之前將自己的房子造好,等寒冷的冬天來了,再造房子就已經晚了。

生2:因為寒號鳥做事拖沓,沒有踐行自己的諾言。

師:同學們說得太對了!寒號鳥就是因為做事情太拖拉,所以被凍死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如果不同工作崗位的工作者也辦事拖拉,結果會怎樣呢?請每個小組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將這個情節表演出來,讓我們大家看一看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有的小組表演醫生救人的情景,由于辦事拖拉,導致病人沒有得到及時救治;有的小組表演消防員救火的情景,由于消防員處理事情拖拉,導致房子片刻間化為了灰燼;有的小組表演……)

組1:做事拖拉不僅害了別人,還會影響自己!

組2:我們應該養成做事不拖拉的行為習慣。

……

上述教學,教師選取“寒號鳥”的故事,運用道德敘事法,先為學生創設一個符合教學主題和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情境。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思考,促使學生深刻明白辦事拖拉的壞處。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演繹活動。這樣既將辦事拖拉的情景直觀地展現出來,讓學生意識到做事不拖拉的重要性,又規范了學生自身的行為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三、注重敘事總結的環節,發揮教師導向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能夠理解隱藏在故事背后的道德內涵,起到規范學生行為舉止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為此,教師不僅要將道德案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更要引導他們分析討論,通過總結概括道德案例,實現思想情感的升華。

例如,教學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二年級上冊《假期有收獲》一課時,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運用道德敘事法設計學習任務,引發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思考與實踐。學生通過繪畫、日記、故事等不同形式,將自己的假期生活與實際感受直觀地描述出來,并在展示學習成果后進行分析與評價。這樣可使學生理解假期的意義,懂得分享假期生活的樂趣。

師:大家聽過“我的假期生活”的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沒有聽過!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這個故事。

多媒體呈現故事:“在這個暑假,我最開心的事是什么呢?就是學會了做一道新菜品。因為自己本身就喜歡吃,當聽到老師布置這個任務時,我就已經想好要做什么了。但是,要找到一道美味、簡單的菜品太不容易了。我上網查閱資料,發現胡蘿卜、玉米、黃瓜都是有營養的食材,所以自己就將黃瓜、胡蘿卜、玉米粒以及瘦肉一起炒了起來。結果,得到了爸爸媽媽的一致表揚,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驕傲!”

師:同學們,在假期里,你們有沒有像這位同學一樣也有所收獲呢?說一說你的收獲是什么吧。

生1:我的假期也非常有意義,因為我學會了做家務,如收拾碗筷、洗自己的襪子等,媽媽也因此給了我許多的獎勵。

生2:我的假期生活過得非常充實,使我感受頗深。我也要為媽媽做家務,減輕媽媽的負擔。

……

上述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精心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運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假期生活與實際感受,并引導學生展開相應的評價與分析,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分享假期生活的快樂與意義。這樣可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增強運用道德敘事法進行教學的效果。

四、注重敘事主體的多元,彰顯課堂教學價值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想通過道德敘事法來實現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教師就要注重敘事主體的多元,將課堂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彰顯課堂教學的價值。

以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五年級上冊《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結合教學內容開發多元化的敘事主體,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自我、教師及道德模范講述的過程中,形成對祖國的自豪感、榮譽感和歸屬感。

師:(展示洋布、洋車、洋火……的圖片和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視頻)同學們有沒有看過這些物品和視頻呢?

生:(齊)沒有。(當代小學生對當時我國的落后可以說是無法想象的,通過展示圖片和視頻,將他們帶回到那個積貧積弱的國家,激發他們的愛國、奮斗熱情)

(學生結合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新中國成立與建設的資料,輪流展示與分享新中國成立后的諸多“第一次”)

生1: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和完全采用國產材料的首條鐵路干線——成渝鐵路,在1952年竣工通車。

生2:1954年7月25日,由新中國自己制造的首架飛機“初教-5”,在南昌飛機制造廠研制并試飛成功。

……

課堂上,先讓學生講述自己搜集到的資料,使他們切身體會一個個振奮人心的瞬間,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奮斗激情。接著,結合相關的視頻資料,教師著重講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案例,使學生知曉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是在當時極其惡劣的環境下,30多萬國防科研人員通過艱苦努力共同完成的。這樣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增強學生對祖國和民族的認同感。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邀請身邊的道德模范講述身邊人、身邊事(以視頻的方式展示),讓學生感受當地“第一次”創造背后的故事,切身體會到奮斗精神的難能可貴。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本身就是一個需要積極溝通、多元主體參與的教學環境,這是由其課程的屬性所決定的,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使然。只有在相互信任的交流過程中,學生才能夠獲得更有價值的知識和能力,才能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因此,每次在課堂中講述一個道德案例后,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品味與反思,讓他們在心中得出一個屬于自己的道德答案,這樣能使其體會到隱藏在道德案例背后的價值和內涵。

綜上所述,教師需要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特點,為學生選取與教學主題相契合的道德案例,課堂上科學合理地運用道德敘事法,通過多種展現方式,讓學生深刻感受道德案例中蘊藏的道德內涵,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謝萍.道德與法治課因敘事而綻放異彩[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35):33-34.

[2] 陳為,毛建明.《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活動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3):23-25.

[3] 楊一鳴,王磊.彰顯國家意志?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思想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2018(4):12-17.

(責編 杜 華)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
遵循身心特點 助推幼小銜接
淺談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欄目設計的選擇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