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知識發酵理念探究美術學科融合教學

2023-06-15 05:12徐國淦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4期
關鍵詞:學科融合小學美術

徐國淦

[摘 要]當前的美術教學,單一的知識傳授逐漸顯示出其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的不足。多元知識的融合發展對小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對知識的創新、發展以及綜合利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從生物發酵的角度引申出知識發酵理念,通過知識發酵所需要的內部和外部條件,將語文、音樂、數學等學科知識融入美術教學中,為美術學科融合教學提供新的思路,為美術高效課堂的建構鋪好基石。

[關鍵詞]小學美術;知識發酵理念;學科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23.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2-0049-03

生物發酵的過程為“菌株+面粉—酵母—發酵生長的溫度、濕度—最終發酵物”,基于這個過程可引申出知識發酵理念,即知識創新與發展的過程為“知識基因+知識母體—知識酶—知識增長環境—更新知識”。知識發酵理念強調知識的創新與發展,即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外界調動知識擴展與多學科融合的引導因素,將各學科知識全面融合,實現充分利用各學科知識進行教學的目的,達成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教學效果。

小學美術的學科融合,是指將科學、藝術、數學等學科進行全面融會的綜合性教學理念。這種全面融合的教學理念,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各類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啟發作用,不僅能夠使美術學科融合得到更好的發展,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創作靈感,增強學生的創作技能,還能夠充分挖掘各學科的特點,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以知識發酵理念推動美術學科融合的意義

小學美術與多門學科的融合是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多元知識的融合發展也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傳統的美術教學已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單一的知識傳授逐漸顯示出其在學生綜合素養培養方面的不足。知識發酵理念的提出,恰好為學科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思維角度。從仿生學的角度,基于知識發酵理念,以美術學科作為“知識母體”,融合多學科知識,使發酵成為具備審美品位和終生美術素養的新型知識能力,這在全面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表現在對學生個性化與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方面。傳統的美術教學以“欣賞、講授+臨摹”為主要教學方式,雖然能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但隔絕了其他學科的啟發作用,使學科之間的聯系只能由學生自行體會。而知識發酵過程中的學科融合,強調吸收與轉化的創新過程,要求教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迎合現代社會多元化發展下的教學方式。其次,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傳統的美術教學重技巧、輕實踐,很難讓學生對美術學習保持新鮮感?;谥R發酵理念的多學科融合教學,使美術課程以各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增強了學生對美術的探究興趣。最后,基于知識發酵理念進行多學科融合的美術教學,通過各學科知識點的啟發作用,拓寬了美術教學的思路,增加了多學科融合的可操作性。

基于知識發酵理念探究美術學科融合教學,可以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提供啟發與借鑒作用。知識發酵理念與影響知識發展的內因和外因,都源于常見的教學方式,易學且極易推廣,難點在于由知識母體催化與誘發的新知識,需要一個發酵的環境,即來自課堂知識拓展的指引方法和活動支持以及教師對教學導向的把控。誘發知識發展的知識酶作為發酵行為的催化劑,其外因是學校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而采取的多學科融合教學方法,為推廣與協調教學任務制訂并施行相應的激勵手段;內因是相對復雜的具體施行措施,需要教師以前沿的教學觀念和豐富的學科融合經驗,幫助學生完成多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

二、知識發酵理念在美術課程中的應用

1.知識發酵的自身因素

知識基因、知識母體以及知識酶是知識發酵的基本要素,對應在美術課程的實施過程中,知識基因主要指引起知識發酵的動機或創意,可以引申理解為課堂實施的目標創意。小學美術課的每一個單元都要明確課程的主題或者創意,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點進行拓展,也就是展開知識發酵的過程。不同的知識菌株會有不同的發酵方式,也會產生形態各異的發酵產物。知識母體指的是知識發酵得以產生的營養母體。美術教學中的知識母體,不僅指美術的重要知識點,還包括其他能與美術產生關聯的學科知識。將美術與各學科知識融合后形成的知識,就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產生的新知識。知識酶起到的是催化與協同的作用,其催化效率的高低受制于美術教學中教師(知識發酵主管)的教學計劃及指揮和協調控制能力的強弱。有了來自知識源方面的知識母體,教師在營造美術課堂學習氛圍時,要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術和多學科融合的技術源,組織和協調好知識發酵的走向,使美術知識源充實壯大成為更新后的知識發酵物。

2.外部環境因素

知識發酵活動是在適宜的外部環境因素輔助下完成的,所以外部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知識發酵物形成的效果。梳理小學美術多學科融合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深入感應這些因素對知識發酵效率的影響,對完成美術知識發酵過程、培養學生美術綜合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小學美術知識發酵活動的外部環境因素來看,技術源的投入以及教學過程的組織與協調固然重要,但是教師對多門學科融合教學的能力也同樣重要。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其他學科與美術教學之間的聯系,通過講授、示范以及互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知識發酵的外化形式

生物發酵的基本原理和發酵過程,主要有這樣幾個步驟:把發酵底物+酶+菌株放在發酵設施當中,輔以恰當的發酵技術,在合適的外部環境下形成發酵生成物。知識發酵的過程和因素也與其基本相似,要先確定美術教學的創意,然后圍繞這個創意進行知識補充。這個補充的過程需要教師具備豐富的背景知識,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為知識發酵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接下來,教師要創設適宜知識發酵的內、外部環境。在這個過程中,美術教學的硬件或者外部環境,相當于生物發酵的工具。教師利用各種方式營造互動式教學氛圍,則是生物發酵原理中的技術源。這樣,教師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豐富的背景知識,有了保證教學高質量完成的軟、硬件設施和技術源,就能通過跨學科的融合教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進行思考分析,對美術原有的知識點進行重組與創新,達到知識發酵的目的。

作為以美術學科融合來實施知識發酵的關鍵因素,教師是整個知識發酵過程的組織者、引領者以及協調者,教學設施和工具是知識發酵的基礎,教學環境和規則是知識發酵的催化劑。這些因素的結合,使學生在美術知識的獲取與創新方面有了質的飛躍,美術素養獲得有效提升。

三、知識發酵理念在美術學科融合中的過程展現

1.美術與語文的融合

美術與語文作為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兩者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從古至今,美術以畫面的強烈感官刺激和文字搭配的美感相映成趣,體現“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意境。以現代教育理念來進行這兩門課程的融合教學,要先確定這兩門課程各自的學科特色,找出知識母體的有關因素。文學體裁很多,有詩歌、散文、小說等,與小學教育相關的文學體裁是童話、韻律詩和散文。小學美術重視個性和童真的自由發展,在引導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的同時,加入一些美術專業的繪畫技法而展開教學。生物酶起催化與協同的發酵作用,在語文與美術的學科融合中,它的主要作用是既讓美術課有文學素養的基礎表現,又讓文學作品有美術的畫面想象與構圖思維,二者相互融通,協調發展。生物發酵需要合適的溫度與濕度以及足夠的氧氣,知識發酵也不例外。學校和教師需要搭建一個促進知識創新與融合的平臺,組織學生進行童話故事或者其他主題情境的美術創作,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春曉》為例,教師先讓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讓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充滿鳥語花香的早春場景,然后以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美術創作欲望。這是知識發酵的最關鍵環節,有了這個環節的催化,才能最終達成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標。

2.美術與音樂的融合

美術與音樂同屬于藝術,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在于美術是視覺藝術,音樂屬于聽覺藝術。然而,將視覺與聽覺進行聯動才是藝術教育的目的所在,只聽不看或者光看不聽都是片面的、狹隘的藝術素養培育?,F實生活中經??梢钥吹矫佬g與音樂融合教學的范例,如在山水畫欣賞課中,可為學生配以《流水》之類的古琴曲,使學生腦中形成一幅立體畫卷,體驗到水墨畫的渲染作用。同時,在古琴深邃、沉靜的音色中,學生也體驗到繪畫技法對點、線、面的明暗處理。有了音樂的融入,水墨畫就不再是靜止呈現的畫面,音樂在繪畫作品展示過程中起到了營造氛圍的作用。從音樂的角度看,美術也是音符的直觀展示,如交響樂作品配以美術插圖或者動畫,使音樂擁有視覺效果,學生更容易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意圖。美術與音樂的學科融合是非常自然的,如以音樂主題作畫,就極富趣味性,能獲得顯著的課堂教學效果。以《小白船》為例,這首經典的兒歌歌詞“藍藍的天空銀河里,有只小白船……”勾勒出靜謐天空中彎彎月亮下,孩子坐在月牙一樣的船上的美好畫面,非常適合學生展開想象,以畫筆描繪出心中所想,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構圖能力。

3.美術與數學的融合

數學中有很多基礎內容如同美術構圖一樣,而繪畫中點、線、面的設計以及畫面構圖中物體的比例大小都源于數學中的圖形研究。對物體的立體繪制,先從數學知識的運用開始,再觀察圖形或者圖案的特征。掌握好點、線、面的結合點,衡量好空間物體的比例大小,這些都與數學知識的學習分不開。如教學美術課程《巧妙的組合》時,就需要以數學為基礎,對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平面進行組合,構成立體圖形。菱形的重疊,可呈現出漂亮的窗格圖案;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圓形與方形,可組合出各式門窗或者建筑的雛形。線條與圖形的拼接、組合,在幫助學生建立數學空間感的同時,能夠鍛煉學生的美術技能與思維能力。

四、知識發酵理念對美術學科融合產生的作用

1.鍛煉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美術課程的育人要求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初步建立美術認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能。從知識發酵的過程來看,這是將知識母體經過一定條件的擴展后,最終形成超越知識母體的創新形式。學科融合恰好是知識酶,給知識母體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方向,有利于達成培養學生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的雙重目標。在美術與語文的融合教學中,可以選擇題材簡單的文學作品進行美術創作,也可以選擇情節連貫的童話故事,給學生提供創作連環畫的機會。如以流傳廣泛的小紅帽故事作為繪畫主題,學生看過相關的繪本,可以根據回憶與想象進行二次創作,也可以臨摹繪圖,在臨摹中改變形式,形成油畫、鉛筆畫、水彩畫、抽象畫等美術作品。學生借助美術技能的積累,在興趣的引導下自由發揮、自由創作,從而鍛煉了想象力。而美術與數學的融合教學,各種圖形、線條、空間的設計,更是從美術的視角提升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2.鍛煉各項基本技能

知識發酵是一種學習知識的手段,學科融合是這一手段的催化劑。知識母體發酵出的新知識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美術與文學的融合,其發酵方式很多,可以是以某種文學體裁為立意的美術創作,也可以是傳統圖配文的大眾欣賞方式。在繪畫的過程中,書法基本功的訓練必不可少,由此衍生出識字與軟筆、硬筆書法技能的訓練。類似的可以拓展的技能有很多,知識發酵的方向也處于發散狀態,各種學科內容、各種學習方式都能鍛煉學生的基本技能。

3.鍛煉創新思維能力

學科融合的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形成創新思維能力。從知識發酵理念來看,發酵是整個知識構建的最重要環節。將知識母體發酵為新知識的過程,需要聯想、推理與模仿等思維方式的參與,最終將知識母體進行創新,構建出全新的知識體系。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消化和吸收是進行知識發酵的第一個環節,教師應先為學生展示美術學科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美術基本技能以及良好的審美能力,再靈活運用各學科知識豐富美術教學。如在冷暖色教學中,教師先引入科學內容,向學生展示彩虹圖,講解三原色在怎樣的條件下發展成七種色彩,然后對色彩搭配以及色彩濃淡的掌握力度進行引導,讓學生自由調配顏色。色彩搭配這個具有創新性的美術操作,能有效發展學生的美術素養。

總之,多學科融合已經成為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谥R發酵理念探究美術和多門學科的融合與創新,使各學科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是教師要認真思考并付諸實踐的一個重要命題。

(責編 杜 華)

猜你喜歡
學科融合小學美術
信息技術讓小學數學教學豐富多彩
基于項目的中學學科知識融合路徑探析
網絡空間安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探索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辦法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