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如何進行有效的歷史課堂教學

2023-06-15 21:29稂志峰
學周刊 2023年19期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高中歷史教學新課程改革

稂志峰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也要做到與時俱進,其目的是上好每一節歷史課,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力爭打造高效歷史課堂。本文結合教學實踐,著重論述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實現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9-0121-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9.040

高中歷史學科是高中課程體系中的必修課程之一,隨著“3+1+2”的高考模式的實施,歷史學科作為“1”中的選擇之一重要性有所提升。受此影響,學校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也越來越重視。新課程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的中心任務是要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即要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必備品格、關鍵能力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具體來說要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和家國情懷。這也意味著如果還是采用舊有的講授法教學,要求學生進行死記硬背或者機械式“刷題”無法滿足新課程的要求,甚至還會扼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如何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很多教師的關注目標和追求。那么什么樣的歷史課堂才是有效教學呢?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筆者認為它應該具備這幾個方面的特征:學生能夠了解具體的史實、主要的歷史概念以及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聯;能夠從唯物史觀的角度正確看待歷史現象;學生在課堂上有質疑意識;教師根據教學需求適當補充不同的觀點和史料拓展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對學生表現及時進行激勵和評價,激發學生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正確歷史探究方法指引下,嘗試獨立解決新情境下的新問題。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以此為目標開展了積極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筆者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認識與嘗試,希望對高中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

一、充分備課,為課堂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我國民間有句俗語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睔v史課堂教學也是如此,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新高考的實施、新教材的應用對于高中歷史教師來說是新事物、新挑戰,特別是對新的統編版教材的使用,大部分教師都感覺到了一定的困惑。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目前是分成了三部分: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從編排體例上來看,必修課程是以通史“綱要”的形式給學生呈現中外歷史發展的主線,而選擇性必修課程則是從專題的角度從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經濟與社會生活、文化交流與傳播三大板塊來給學生呈現學習內容。因此無論是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教學要求上高中歷史都有一定的變化,這必然要求教師摒棄教學中的“經驗主義”思維,通過細致研究、精心準備來備好每一節課,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具體來說,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

首先,要重視對教材的深入研讀,新教材內容多,與課時要求存在沖突;歷史概念多、結論多且表述抽象;史料較為精簡,注解較少,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每一課的編排內容豐富、圖文并茂,除了正文部分,還有較多的輔助性學習資源,如學習聚集、思考點、學思之窗、歷史縱橫、探究與拓展等,如何全面、有效、合理地應用教材中的資源非常關鍵。在此基礎上歷史教師要準確把握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它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重視發揮教師教學用書的輔助備課的功能,它不僅對新教材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也提出了開展課堂教學的具體建議,如每一課的教學立意、子欄目之間的邏輯關系以及內容的取舍,還有欄目內容的取舍要求,這對于剛剛應用新教材的教師來說提供了極大的助力。

其次,要重視教研的力量?!巴锌?,眾行遠?!苯處焸€體在備課的過程中,看待問題容易出現局限性,也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問題。對此,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習非常有必要。對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強化備課意識,不僅“同頭”教師要經常保持備課交流,同組教師也要充分利用每周的集體教研時間就個人準備的新授課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應該是不限年級,也就是高一、高二、高三的歷史教師都可以參與,商討教學內容,敲定教學方案,共同學習歷史學科前沿問題,研究高考動向,力爭每節課都要鏈接高考考點。

最后,要重視備學生。教與學是一體的,二者互相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前一方面要了解學情,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預習,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教師了解學情一定要全面,例如在高一階段,教師就要了解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中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難點等內容,力爭在課堂上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為學生參與課堂做好準備。在學生預習環節,為了提升預習的實效,教師除了要求學生要細讀教材之外,還可以通過“導學案”來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升預習的針對性。

二、合理設定教學目標,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

教學目標是指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是上好一堂歷史課的前提,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基礎。隨著當前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已經由原來的三維教學目標上升到素養目標層面,即在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對此,2017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也強調:“教師應從發展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角度定制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p>

因此,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前準確制定教學目標,在認真研讀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設計與學習主題契合的課堂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西方的文官制度》這課內容時,教師根據本節課的課標要求可以這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運用唯物史觀引導學生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確立的背景,進而明確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結合史料,引導學生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點及其影響,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這樣就明確了教學的方向,而不是使教學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隨著素養目標的提出,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制定存在一定的機械性。首先,死板地將核心素養的五個方面分離,實際上它們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其次,教學目標的制定完全是基于課程標準,對于學情的考慮較少或者不充分,并未真正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削弱了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最后,重視教學目標的可檢測性,通過有效的練習或者學生解決問題能夠衡量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避免教學目標的制定僅僅停留在紙面層面。

三、優化教學設計,重視學生的參與性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說,它既不會憑空形成,也不是依靠灌輸就能夠實現,需要通過巧妙的課堂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者合作學習,使學生在認識歷史的過程中發揮其主動性,能夠靈活聯系和運用所學知識,逐步掌握歷史分析的方法與技能,能夠學會全面、客觀、辯證和發展地看待歷史問題,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才能夠得到有效提升。

但是從高中歷史學科的特點來說,歷史學習本身就是以過去已經發生的內容為主,其過去性的特點以及空間上的距離很容易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困惑。而從學生自身來看,因為初中歷史長期被放置于“副科”的位置,使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都存在短板;但新教材簡練、抽象地陳述歷史的方式無疑又給學生理解、消化知識帶來了難度。在此背景下,教師如果還是以單一的講授法教學進行單向輸出,往往會使學生被動學習、機械記憶,影響了學生主動性與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此,教師要重視優化教學設計、調整教學方法,給學生參與課堂進行體驗和探究的機會。首先,要重視歷史與學生已有認知的聯系。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中的秦朝“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帶來的影響時,教師可以聯系學生在語文上已經學習的《陳涉世家》這課,這樣很容易使學生認識到秦朝過于強調“法治”甚至是嚴刑峻法給社會治理帶來的問題,深化了學生的認識。其次,要重視聯系社會熱點。在學習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從當前的英國社會熱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國葬”以及“特拉斯內閣的下臺”為例,讓學生以“政治家”的身份來具體分析君主立憲制下國王、議會、首相之間的關系,這也能夠培養學生唯物史觀。再次,開展“先學后教”的教學活動。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歷史積累,教師面面俱到的講授不僅耽誤了時間也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導學案”的引領下進行自學、互學,再針對學生的疑難點進行重點探究,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史料的應用,而不是簡單地給學生呈現答案,堅持“論從史出”的教學原則,使學生感受知識生成的過程,這對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也會有很大幫助;最后,要重視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歷史認識的發展一定是建立在對歷史信息掌握的基礎上,而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拓寬歷史學習源,如文字史料、圖片史料以及視頻資源等,還能夠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即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自主搜索相關的資源,嘗試獨立去解決問題,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以及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都有幫助。

四、重視整合內容,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高中歷史新教材內容多、輔助教學資源也比較豐富,如果教師僅僅是死板地教教材,不僅難以完成教學任務,而且容易使學生感覺到繁雜混亂,也難以抓住重點。從教師教學用書的指導意見來看,在每一課的學習建議中都有取舍整合的要求,對此教師就要重視對教材內容的整合,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把教材輔助課堂教學的功能最大化。

整合教學內容要避免簡單隨意,其基本原則是以課程標準的要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基礎與能力為出發點進行整合。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這課時,本節課學習內容非常多,涉及從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至1976年“文革”結束二十年的歷史,而課程標準的要求內容較多:了解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發展和偉大成就,認識“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及教訓;理解政治、經濟、外交、國防等領域新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國歷史上所具有的開創性、奠基性意義;了解和感悟這一時期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了解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對此教師就可以以“中國道路”為主線,把教材內容整合成三部分:自己的道路、曲折的道路、光明的道路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為了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把教材中的抽象概念的解讀資料發給學生,如整風運動、反右派斗爭、反右派斗爭擴大化、八字方針、七千人大會等。這樣的教材內容整合就能夠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明晰本節課內容的學習主旨,進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五、重視互動與生成,及時總結與反饋

一節高效的高中歷史課需要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精心設計,力爭做到導入迅速激發學生興趣、過程波瀾曲折、結尾“余音繞梁”。在此過程中課堂互動非常重要,在互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發揮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還能夠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歷史課堂上互動的方式可以多樣化,需要歷史教師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樣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學生也可以向教師質疑,生生之間也可以進行辯論,從而深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課堂生成,這是學情最真實的呈現,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成對學生關注的問題或者疑難點進行深入挖掘,從而實現查漏補缺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重視講練結合,利用講和練的手段,控制學生思維和行為發展的方向,逐步推動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在設置習題時要注重突出重點、把握難點,不僅對知識本身進行升華,而且達到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預期效果,切實提高課堂效率,避免題海戰術混淆學生的思維。

總之,課堂是開展高中歷史教學的主陣地,歷史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從所任教班級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每一節課都精心準備、合理安排、關注細節、及時調整,這樣一定能夠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丁志芳.新課程改革下歷史課堂的教學創新——兼談歷史的有效教學[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10(1).

[2] 趙飛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4).

[3] 陳海虹.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2013(19).

[責任編輯 竇伊沙]

猜你喜歡
課堂教學有效性高中歷史教學新課程改革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研究
以漢語口語競賽為驅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活用思維導圖,突破歷史教學重難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實驗探索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