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中的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

2023-06-15 10:50魏平西司曉宏楊令平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數字鴻溝城鄉一體化數字化轉型

魏平西 司曉宏 楊令平

摘? ?要: 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作為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在促進教育公平、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中發揮關鍵作用。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轉型,對推動城鄉學校數字校園一體化建設、優質師資雙向合理流動、治理體系一體化建構具有重要價值功能。當前我國城鄉學校的“新數字鴻溝”和優質教育資源差距仍較明顯,數字資源融合機制建設困難重重,嚴重阻礙著一體化發展進程。突破困境的關鍵在于:要加快鄉村學?;A設施數字化轉型與應用技能提升,增強鄉村優質教育資源本土培育和數字化挖掘,提升城鄉數字化教育資源治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關鍵詞: 數字化轉型;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數字鴻溝

2016年,國務院頒發《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義務教育與城鎮化發展基本協調,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的工作目標。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等數字化技術相繼涌現,以數字化轉型推動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逐漸成為重要發展方向,而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作為實現均等化目標的關鍵環節,也將面臨“怎樣適應數字化轉型要求”,以及“如何在數字化轉型中提高一體化發展水平”的現實問題。因此,本文從數字化轉型對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價值功能出發,探究在數字化轉型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及其原因與出路,以期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有益探索。

一、數字化轉型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價值意蘊

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是打破城鄉教育二元結構和制度壁壘,縮小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差距,發揮城鄉學校各自特色與優勢,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共建共享,逐步實現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的動態發展過程。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一種旨在通過綜合運用數據信息收集、處理、傳遞和聯結技術,以實現組織性能轉變和效率提升的過程。1

在數字化轉型中,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SDCI(互聯基礎架構)等數字化技術與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組織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在城鄉學校之間搭建高度互聯的數字化系統,充分激活物質、人力、制度文化等資源利用效率和潛在價值,滿足城鄉學生差異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因此,數字化轉型在消除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獲得性壁壘,整體提高城鄉學校一體化辦學水平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數字化轉型有助于推動城鄉學校數字校園一體化建設。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開展智能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能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 面對城鄉學?;巨k學條件供給和多元教育主體需求的差異性,借助數字技術賦能校園基礎設施、儀器設備及其使用管理,可以有效實現城鄉學校物質資源建設、應用系統的一體化互聯互通,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效對接師生需求。其次,有利于監控和保障城鄉學校教師的雙向合理流動。高效推進義務教育師資跨校、跨區域流動,關鍵在于能夠科學預測和動態監控城鄉學校的師資數量規模和質量結構需求。由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支撐的區域教師流動數據庫系統,可以精準識別城鎮和鄉村學校的實際教育教學需求,動態把握優質師資雙向流動的實施效果。最后,有助于促進城鄉學校治理體系一體化建構。新一代數字技術支撐下的學校治理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滲透性和建構性,能夠有效打通城鄉教育的時空壁壘,通過智能收集和分析數據、整合碎片化課程資源、輔助轉變學習理念和方式、變革學校組織與管理形式,以及構建動態反饋評價系統等舉措2,可以充分提升城鄉學校治理水平。

二、數字化轉型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困境及成因

1.亟待彌合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新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是指社會中不同社會群體對互聯網在可及和使用上的差異。3 映射到義務教育領域,則表現為城鄉學校在數字設備接入及師生在數字技術操作能力、數字使用素養等方面的差異,包括接入鴻溝、技能鴻溝和使用鴻溝三個層面。4 盡管近年來我國鄉村學校數字化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如2020年,鄉村初中每百人擁有網絡多媒體教室數為3.6間,遠高于城區和鎮區的3.1間和2.8間,逐漸彌合了城鄉學校之間的傳統數字鴻溝。但緊接著以教學設施設備使用效率和師生數字應用素養為主要表現的“新數字鴻溝”,開始成為橫亙在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中的重大障礙。

第一,亟待提升鄉村學校數字化教學設施設備的使用效率。隨著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教育信息化深入推進,鄉村學校的多媒體電腦、計算機網絡教室等數字化教學設施設備得以充分配置。但與城鎮學校相比,數字化教學設施設備在鄉村學校教學實踐中的價值功能被嚴重低估,使用率普遍不高。相關調查結果顯示,鄉村學?,F代教育設備的使用率均低于40%5,部分學校配備的電腦、多媒體教學設施處于閑置或無法使用狀態。第二,鄉村學校師生的數字應用素養相對較低。鄉村學校不僅嚴重缺乏擁有數字技術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的專職教師,而且鄉村教師使用數字化教學設備的熟練程度也普遍低于城鎮教師。有學者在對湖南省一所鎮級中學的調查中發現,占全校教師總人數75%的45歲以上教師能熟練運用多媒體的只有2.5%6,而且鄉村學生在數字知識結構和素養、數據篩選和運用技能、數字化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均不如城鎮學生。

究其原因,一方面,鄉村學校在數字化教學設施設備的維護更新上相形見絀。即在以“生均”為標準的教育資源配置下,根據學生數量劃撥的公用經費僅能勉強保障鄉村學校的正常運轉,而對數字教學設施設備的技術維護、軟件更新和技能培訓則力有不逮。另一方面,鄉村教師利用現代數字技術改進傳統教學方式的動機和能力不足。相對于城鎮教師能夠快速應用新興的技術工具和手段改進教學方式,鄉村教師則囿于慣性思維,不僅主觀認為學習和使用數字技術和教學設備耗時耗力、增加負擔,而且較少接受將新型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技能培訓機會,從而難以將數字化技術和內容創造性地應用于教學實踐活動。同時,受家庭環境、網絡資源和使用習慣等因素影響,處境不利群體子女花費在探索和發現有學習價值的知識和材料上的時間精力較少,而在校外使用網絡聊天娛樂的比例卻高達90%1,這也是造成城鄉學生數字素養和學業成績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

2.城鄉學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仍存有較大差距

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既是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內容,又是義務教育領域中數字化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在數字化轉型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關鍵在于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使其突破城鄉二元壁壘,實現雙方優勢資源互融共生。但長期以來,鄉村學校優勢資源不足的基本狀況始終未能徹底扭轉,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鄉村學校教學內容的城市化傾向明顯。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并不意味著同質化,而是要充分挖掘城鄉學校的優質資源和辦學特色,發揮各自所獨具的優勢。然而,當前鄉村學校的課程教學內容主要以城市生活經驗為背景,以城市生活文化價值為取向,而忽視城鎮學生和鄉村學生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經驗上的巨大差異。鄉村學生學習的教材內容遠離自身的生活經驗,導致其難以很好地掌握課本知識,容易滋生焦慮乃至厭學情緒。而鄉村教師在組織和實施課程教學過程中,也更多地以城鎮學校為參照標準,脫離了鄉土社會情境,不利于鄉村學生先賦性經驗優勢的發揮。第二,鄉村學校的教育文化資源建設嚴重滯后。受歷史傳統、思維范式和行為習慣等因素影響,鄉村學校在現代化進程中過于注重校舍建筑、場地設備等硬件建設,忽視了校園文化、辦學理念、行為規范等軟件建設,而城市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的大量涌進,會使鄉村學校教育文化資源建設不可避免地出現僵化模仿和生搬硬套的片面化現象,缺乏對現代文化資源的本地化轉變和本土化吸收。

尋其根源,長期實施的城市偏向政策所形成的城市中心主義是主要誘因。城市中心主義是指“以城市為本位的一整套思想觀念的集合,突出表現為國家以城市為中心的制度安排與資源分配、社會以城市為主體的日常運轉、個體形塑了一種以城市化為導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2 在此影響下,城市優先發展的政策導向逐漸形成,城市話語體系逐步在鄉村教育發展中占據主導和支配地位,鄉村教育主體對現代城市文化的盲目迷信和追逐,使其愈發向往和推崇城市教育模式,而忽視了鄉村本土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價值,遺忘了鄉村學校不僅是“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更承載著鄉村社會優秀文化的傳播、傳承、彌散和輻射等價值功能。與此同時,新生代鄉村教師在“城市中心”思維的浸染下,既在文化上缺乏對鄉村社會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認同,無法完成鄉村“局內人”的身份建構,又在行為上想方設法逃離鄉村,抑或候鳥式棲身于“鄉村”這一地理環境,心靈和未來都已奔赴城鎮,難以真正扎根鄉村、服務鄉村。3

3.城鄉義務教育數字資源的融合機制建設困難

資源要素的數字化需要經歷一個長期、復雜的數據要素形成過程,數字技術的持續進步和大規模應用,使得教育系統中原本無法被采集、識別、分離的資源信息,能夠被轉化為具備應用和開發潛力的數據要素。4 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充分實現城鎮學校和鄉村學校數據資源要素的雙向流動,核心在于要建立健全城鄉學校數字資源的融合機制,但從現實層面來看,建設過程中存在種種阻礙。

其一,城鄉學校數字資源的互聯互通存在障礙。教育資源要經過采集、標注、儲存、處理等系列活動,才能被轉化為可在不同時空中進行傳輸應用的數據要素。城鄉學校的數據資源要素呈現碎片化、靜態化和單一化的特征,學校之間的管理相對獨立,不同部門在數據共享、信息即時傳播等方面缺乏同步性,缺少縱向歷史數據的保護而導致過程化數據流失嚴重1;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則由于數據基礎薄弱、數據質量參差不齊、“數據煙囪”林立等問題突出2,難以對城鄉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數據進行全過程、全區域、全要素的動態調配與合理使用。其二,城鄉學校之間存在較強的數據隔閡和組織壁壘。盡管部分地區借以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等機制運行,有效促進了城鄉學校線上、線下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存在城鎮學校對涉及自身組織利益的優質課程資源不易共享、教師流動“派弱不派優”,以及城鄉學校師生間線上、線下交流互動較少等問題,使得共同體機制建設障礙重重。

探其淵源,城鎮學校缺乏優質數據資源共享的內生動力,以及城鄉教育數據治理水平滯后是主要原因。在長期資源配置“優勢累積”效應的作用下,城鎮優質學校在單向輸出和扶助鄉村薄弱學校方面缺乏內在動力,這主要表現在:一是與城鎮優質學校相比,鄉村學校往往在設施設備、課程資源、教育技術、教學技能、治理水平等方面處于劣勢,這使得其難以發揮優勢,進而在資源共享中呈現被動態勢;二是在以往所推行的城鄉教育一體化舉措中,更多的是城鎮優質學校單向援助鄉村薄弱學校,城鎮學校在數字化資源共享過程中往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和負擔,甚至存有降低優質資源儲備和競爭力,以及數據泄露的風險,從而不愿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推動及配合優質資源要素的融合流動。而教育主管部門由于未能在數字校園建設初期制訂具體的統一標準和相關規定,導致后期在統籌管理城鄉學校數字化資源要素過程中缺乏執行力,數據供給渠道狹窄、采集儲存數據技術陳舊、甄選鑒別數據成本提高等問題突出3,嚴重制約著城鄉數據資源的雙向自由流動。

三、數字化轉型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策略

1.加快推進鄉村學?;A設施數字化轉型與應用技能提升

首先,要有充足的物質條件保障。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補齊鄉村社會數字化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城鄉基礎公共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這是重要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發展滯后和財政壓力大的區縣進行轉移支付,設立縣域基礎教育數字化建設的專項資金賬戶,保障充足穩定的資金定向投入。同時要針對鄉村學校建立有區別的資源配置原則,即規模較小學校的標準化原則4,以應對鄉村學生高流動性所帶來的資源配置失靈問題,保障學校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與日常維護正常進行。

其次,要優化鄉村教師的數字化培訓模式。教師專業素質提升具有較強的長期性、復雜性和情境性,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鄉村教師數字素養發展現狀與訴求的基礎上,促進數字技術與鄉村教師培訓的深度融合,以培養鄉村教師數字素養的實際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地增設數字化教育培訓內容”5;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健全鄉村教師線上研修共同體、校際合作共同體、教學實踐共同體,以及學校內部教師群體之間的互助學研共同體機制建設,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數字技能提升。

最后,要創新鄉村教師的數字化教學方式??s小城鄉教師在數字技術使用上的差距,必須要支持和鼓勵鄉村教師將新型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方式相融合,使其成為數字化資源課程建設和特色教學模式的主導者和分享者,而不僅僅是被動的接受者和模仿者;要推進教師設計、開發數字技術支持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將混合式教學引入課堂教學環境中,讓師生在參與性的學習體驗中提高數字素養,縮小技能鴻溝和使用鴻溝。1

2.大力加強鄉村優質教育資源本土化培育和數字化挖掘

首先,面對當前以城市中心為導向的鄉村教育發展話語體系,要堅持以積極的社會發展觀探索鄉村學校特色發展模式。既要通過挖掘鄉土特色資源優勢,將其資源數據化并與城鎮互通共融,充分提高城鎮學校的鄉土化色彩;同時也要支持鄉村學校堅守獨立性和個體性,在此基礎上主動適應城鎮化所帶來的開放競爭、鼓勵創新、交流合作等現代性觀念,提高自身對社會環境變化的應對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

其次,要推動數字技術與鄉村課程資源的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與鄉村課程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可以促進內容呈現、師生互動和教學評價的方式創新,基于鄉村師生的實際課程教學需求共享相關的優質資源,并逐漸探索符合鄉村獨特教學狀況的本土化模式,最終提高鄉村學生參與數字化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獲得感。譬如,針對不同區域和學段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和學習需求,開發與之相適切的數字化教材,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提高鄉村學生與課程優質資源的認知互動,實現對外部知識經驗的解構與本土性知識經驗的再建構。

最后,要增強對鄉村教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挖掘力度。要傳承優質的鄉村教育文化資源,就必然要借助數字化技術手段來挖掘蘊含其中的現代教育文化價值。一是要推動鄉村文化資源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的可再生性、非競爭性、高滲透性以及大數據自身的可復制性、多樣性等特點,記錄有明顯地方文化特色、較高歷史傳承及人文價值的文化資源2;二是要利用數字化手段推動鄉村教育與鄉村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將鄉村優秀文化要素融入課程教材體系、課堂教學內容以及校園環境建設,使學校師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鄉村文化的價值,提高對本土性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有效提升城鄉數字化教育資源治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首先,數字技術是城鄉教育資源融合機制建設的基礎保證,以技術優化創新一體化共享平臺,對促進優質資源要素在縣域層面合理流動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及時測量和生成城鄉學校布局結構、人口分布、課程結構、學生素養等相關數據,保證共享平臺數據庫中數據的穩定性與流動性,打破城鄉學校之間的數據孤島和壁壘,為縣域內城鄉師資雙向合理流動提供決策依據;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城鄉數字化課程內容和知識技能分享平臺,在區塊鏈分布式儲存、數據庫加密處理等技術手段的支撐下,破除校際課程共享的隔閡,降低知識共享過程中的傳播成本和數據損耗,保障其對優質課程資源的實時采集、數據轉化、動態存儲和提取應用。

其次,要提高城鄉學校資源數據的綜合治理水平,在統一的規范標準下實現校際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共建共享。教育行政部門要設立統一的數據傳輸、識別、儲存等運行標準,建立有效的內外數據網絡系統,實現跨部門、跨學校以及學校內部資源的數據整合和協同化治理3;城鄉學校則要積極引進第三方機構參與數據治理過程,借助其專門的技術研發團隊和對外部技術提升的高敏感性、強適應性,能夠對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文檔、圖片、音視頻等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進行采集和處理,在統一的范式基礎上對比、篩選和分析數據,從而實現多部門、多領域、多場景的數據共享服務。

最后,要加強城鄉學校資源數據的信息安全與風險防范。2021年,我國《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安全法》相繼頒布實施,明確提出建立健全數據安全治理體系,提高數據安全保障能力,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處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這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在充分參照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嚴格的獲取、挖掘、傳輸、應用學校數據的標準、行為準則和獎懲制度,規范和引導城鄉學校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數據共享。此外,要加大對城鄉教育共享數據的安全監管和隱私保護,保障學校師生知識產權和個人利益不受侵害,從而降低師生對優質資源數據安全隱患的擔憂。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Value, Dilemma and Approach

WEI Pingxi1, SI Xiaohong1,2, YANG Lingping3

(1. 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710062; 2. Shaanx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Xian Shaanxi,710065; 3.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llege,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710061)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s,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promoting equity in education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upported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ws significant value function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the two-way and reasonable flow of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At present, there still exist obvious “new digital divide” and gap between high 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chools in China, and there are so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resource integration mechanism, both of which seriously hinders the proces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he key to break through this dilemma lies in the efforts to accelera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rural schools and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skills, enhance the local cultivation and digital mining of high-quality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governance level and security guarantee ability of urban and rural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digital transformation,compulsory education,urban-rural integration,digital divide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8年度一般項目“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統計測度方法研究”(項目編號:18BTJ014)、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治理困境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0TS065)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魏平西,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理論研究;司曉宏,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生導師,陜西省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育基本理論與教育管理研究;楊令平,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育培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理論研究。

1? Gregory Vial:“Understan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Vol.28, No.2(2019), p.12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載國務院官網: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最后登錄日期:2022年9月26日。

3? 劉建,李帛芊:《人工智能助力學校治理現代化:價值、內容與策略》,《中國教育學刊》2021年第4期, 第 13-15頁。

4? 邱澤奇,等:《從數字鴻溝到紅利差異——互聯網資本的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16年第10期, 第95頁。

5? 張輝蓉,等:《城鄉基礎教育的“數字鴻溝”:表征、成因與消弭之策——基于線上教學的實證調查研究》,《教育與經濟》2021年第4期,第21頁。

6? 江宏,江楠,李志輝:《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政策支持困境調查研究——以重慶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為例》,《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年第13期,第53頁。

1? 張輝蓉,等:《城鄉基礎教育的“數字鴻溝”:表征、成因與消弭之策——基于線上教學的實證調查研究》,《教育與經濟》2021年第4期,第24頁。

2? OECD: Student, Computers and Learning: Making the Connection, Paris: OECD Publishing, 2015, p.28.

3? 文軍,沈東:《當代城鄉關系的演變邏輯與城市中心主義的興起——基于國家、社會與個體的三維透視》,《探索與爭鳴》2015年第7期,第76頁。

1? 賴昀,李偉:《鄉村教師隊伍治理:政策歷程、邏輯及新發展走向》,《教育學術月刊》2022年第4期,第33頁。

2? 張昕蔚,蔣長流:《數據的要素化過程及其與傳統產業數字化的融合機制研究》,《上海經濟研究》 2021年第3期,第62頁。

3? 趙磊磊,代蕊華,趙可云:《人工智能場域下智慧校園建設框架及路徑》,《中國電化教育》2020年第8期,第101頁。

4? 何振,彭海艷:《人工智能背景下政府數據治理新挑戰、新特征與新路徑》,《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6期,第83頁。

5? 翟雪松,等:《基于中臺架構的教育信息化數字治理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21年第6期,第41頁。

6? 周興國,江珊:《非權力性資源配置與鄉村學校發展困境:一種理論解釋》,《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1期,第144頁。

1? 戴妍,王奕迪:《以數字化改革助推鄉村教育振興》,《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6月28日。

2? 關成華,黃榮懷:《面向智能時代:教育、技術與社會發展》,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450頁。

3? 秦秋霞,郭紅東,曾億武:《鄉村振興中的數字賦能及實現途徑》,《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5期,第28頁。

1? 陳良雨,陳建:《大數據背景下的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現代教育技術》2017年第2期,第30頁。

猜你喜歡
數字鴻溝城鄉一體化數字化轉型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推進“信息化”消除“數字鴻溝”
我國農民工社會政策的演變路徑探析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數字鴻溝的視角下中國網絡政治參與失衡研究
以共享發展理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傳統雜志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