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探析

2023-06-18 23:45王景景
客聯 2023年2期
關鍵詞:思政課程協同育人課程思政

王景景

摘 要: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新范式,是我國高等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要求。怎樣推動專業成才與精神成人同步實現,平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現象,是當前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瓶頸之一。在遵循政治性原則、以生為本原則、整體性原則和求實性原則基礎上,應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統領作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點,打造核心課程,構建獎懲分明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協同育人制度保障。

關鍵詞:課程思政;思政課程;協同育人

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當作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目前,與課程思政相關的理念研究、實證性研究和時代性研究成果不斷。

通過分析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研究發現,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理論與實踐研究匱乏,且兩者之間融合存有現實難題。

高校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推進兩者協同育人,全方位引導學生內化知識為大腦系統的精神實質,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是所有育者的責任與使命。

一、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價值意蘊

課程思政作為一種綜合教育理念,指在才智培育期間有機融入價值觀培育,將積極向上的 “三觀”根植于學生信念之中。高校思政課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課程體系之一,對于實時向學生普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和敘述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成功經驗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概念不同,但本質和價值趨向是有機統一的。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古籍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2]門門課程有德育,新時代貫徹落實立德樹人需要各類型課程體系同步推進,各學科共同努力。由于思政課程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和理論性,單一的課程體系在育人功能上存有一定課程邊界。因此,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打破了主渠道與責任田之間的藩籬,達到“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育人價值有機結合,是新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新范式。兩者協同育人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新融入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使教育工作有序開展,實現專業成才到精神成人的升華,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思想的社會主義青年。

(二)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中國進行的是扎根于中國大地,堅持為人民服務的高等教育,辦的是飽含民族精神的特色大學,是國家建設的人才儲備庫,要求高等教育牢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動搖。

一方面,課程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是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主渠道”和“主戰場”。無論是課程要求、課程任務還是課程設計等各方面都應保持高度的政治認同,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觀察、分析和解決課程規劃存在的問題,堅持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方向始終 “又紅又?!?,將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牢根植于當代青年信念之中。另一方面,從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出發,課程思政作為高等教育課程改革與建設的重要抓手和創新之舉,要求在不同課程教育教學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當代青年的品德素質培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精神,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引導學生凝聚起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信不移,與思政課程一道努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武裝學生的精神世界,緊跟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發展步伐,夯實民族復興的人才之基。

(三)遵循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要求

進入新時代,為保證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遵循立體多維育人要求,實現兩者協同育人必不可少。首先,從育人內容出發。國家文件明確指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4],在文件精神的指導下,高校要時刻把德育工作擺在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的首要位置。

二、高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政治性原則

高校是培養民族人才的基地,更是國家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緊跟國家政策,充分發揮其政治引導作用,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當代青年頭腦,鞏固 “四個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二)以生為本原則

新時代背景下,多元價值觀并存的現象伴隨著信息技術與新媒體發展愈演愈烈,對當代青年主流價值觀形成沖擊,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高校肩負著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任,要確保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狀況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必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實踐出發點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聚焦于同一個教育對象,即堅持以生為本,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

(三)整體性原則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是一種整體性思想政治工作觀點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途徑。

(四)求實性原則

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和入侵,歷史虛無主義、后現代主義、普世價值等社會思潮激烈交鋒,對新時代高校學生思想道德防線形成沖擊。

參考文獻:

[1][5]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9).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1:4.

[3] 習近平.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02).((2016)31號)[A].2017-02-27.

猜你喜歡
思政課程協同育人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對高校思政課程創新的探索
傳統節日德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的應用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專業教師與思想政治教師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
由“依附”走向“聯動”:學校與政府協同育人策略研究
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職業中專思政課程增強傳統文化教育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