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國情懷培育視域下地方紅色文化課程資源的利用

2023-06-20 14:28肖瓊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4期
關鍵詞:潛山家國情懷紅色文化

肖瓊

摘要:對家國情懷的培育體現著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培育家國情懷需根植于紅色文化。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課程資源,利用其培育中學生的家國情懷,可以浸潤學生精神,滋養學生心靈,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對文化的認同,真正實現學生深層價值觀的正確引導與構建。

關鍵詞:紅色文化 家國情懷 “紅源”潛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薄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強調“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使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立足學生個體的精神成長,關注學生深層精神層面的情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樹立對家國的責任意識,這是歷史教育的目標。

課程資源是課程教學的重要支撐。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實現,能夠服務于歷史課程的一切可利用的物質和非物質資源。歷史課程資源的種類是多樣的。教科書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屬于校內課程資源。而校外的社會資源則是校內課程資源的必要補充,包括歷史遺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家國情懷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課程資源,以此為基礎探索中學生歷史家國情懷素養的培育途徑,從而浸潤學生精神,滋養學生心靈。同時,這也是充分體現歷史學科育人價值,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益嘗試。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指出:家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有的人文追求,體現了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對國家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家國情懷包涵文化傳承、國家認同、責任意識和國際視野等核心要義。利用潛山紅色文化資源涵養中學生歷史家國情懷,培養學生國家認同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弘揚意識,是中學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采用項目式學習,探究潛山紅色文化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體現在史學研究能力中?!蓖ㄟ^項目式學習,在參與閱讀理解、移情體驗、想象推理、分析概括、比較歸納和評價等實踐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得到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

項目式學習的一般流程是“確定探究主題—設置驅動問題—設計活動—任務分工—分享匯報—反思總結”。第一環節,確定研究項目為“潛山地區紅色文化”。第二環節,設置驅動問題:(1)怎樣挖掘潛山地區紅色文化資源?(2)哪些因素造就了潛山地區28年紅旗不倒?(3)怎樣保護和傳承潛山地區的紅色文化?第三環節,設計活動:(1)潛山紅色文化分類展示;(2)小組合作學習,通過查閱資料、訪談等方式分析潛山地區28年紅旗不倒的原因;(3)分享傳承保護紅色文化的方式。筆者結合實際,將學生分成三個大組,每大組分成六個小組。

全體學生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關于家國情懷的情感體驗逐漸形成。如第一組學生對紅色潛山文化的內涵進行了界定:紅色潛山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大別山地區廣大革命群眾共同創造的大別山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潛山28年的革命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大別山地區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將革命文化與潛山特色地域文化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紅色文化。第一組學生又對潛山紅色文化資源進行了內涵界定并分類:廣義上是近代以來潛山人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留下的物質與精神資源,狹義上則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潛山革命斗爭中留下的物質與非物質資源。潛山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延續性好。潛山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神資源,如革命理論文化、軍事文化、英模人物、施政方針、文化藝術等。二是物質資源,潛山有豐富的紅色物質資源,如遺址、遺跡、紀念館、黨史館等。學生分享了很多具體的示例,如革命英雄人物有:許繼慎、高敬亭、程千里、余良鰲、劉中一、王效亭、王步文、余大化、陳履謙、彭年等。通過閱讀、實踐、整理、歸納、分享,學生深刻理解了紅色文化的內涵。紅色文化的浸潤本是無聲的過程,通過對紅源潛山文化的內涵體悟,學生增強了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

第二組學生在第一組同學探索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史料研讀等方式,分析匯報了潛山28年紅旗不倒的原因有:一是黨的堅強領導,二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三是建設具有高度政治覺悟和強大戰斗力的人民軍隊,四是建立血肉相連的黨群、軍民關系。通過分析分享,學生深刻體會到共產黨在根據地不同歷史階段對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的重視,在革命洗禮下形成的經得起勝利和失敗、高潮和低潮、順境和逆境考驗的強大凝聚力。黨不斷吸取經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具體的革命實踐相結合,讓中國革命始終在正確的道路上前行。按照無產階級的建軍路線和建軍原則,建立以紅軍為主體、與地方武裝相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并緊緊在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把主力紅軍的作戰同人民群眾的游擊戰爭結合起來,服務于開辟、保衛和建設根據地。黨和蘇維埃政府、紅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采取符合當時當地實際斗爭情況和群眾切身利益的方針政策,把廣大群眾爭取到革命方面來,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相依為命,筑起打不破的銅墻鐵壁、摧不垮的血肉長城。

第三大組同學通過分享第一組同學的資源,并查閱資料,咨詢專家,結合個人體驗,得出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的方式有:一是推動文創產業、文旅產業的發展,實現“紅源”潛山文化的多元價值;二是加強宣傳教育,擴大保護與傳承的主體;三是建立穩定的組織和固定的場所;四是發揮好教育部門的作用,將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跡、烈士陵園等作為研學旅行的目的地;四是創新傳播方式,利用新媒體新技術;等等。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不僅從主體意識上認同紅色文化,更萌生保護和傳承紅色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其價值體系的構建。

總之,通過項目式學習,學生深刻體悟到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道路的選擇,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的情懷,從而堅定對革命道路的自信、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對社會主義理論的自信,深化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熱愛,增強了對革命道路和國家的情感認同。

二、進行歷史創作,強化對紅色文化的認同

創作更易表達情感,生動形象的作品可以讓歷史活起來,因此采用歷史創作的方式,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紅色文化認同。如根據安徽首任省委書記王步文的革命事跡創作連環畫《王步文的故事》,再現王步文焚燒日貨的情景。第一部分為中學時代的王步文,目睹官僚軍閥專橫殘暴、人民大眾慘遭蹂躪的情景,寫下《中國今日大病之安在》一文,抒發救國救民的遠大抱負:“政治不良,從而革新之,社會不良,從而改造之?!薄笆栈孛駲?,發揚民權,打倒軍閥?!薄昂兔癖妶F結起來,趕走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挽救危若卵石的中國?!薄坝铔Q不以一敗而心怯,再敗而心灰,終必達其志而后已?!钡诙糠譃槲逅倪\動中的王步文,他發動社會各界積極開展抵制日貨運動,懲治暗中與日商聯系的安慶奸商,并在安慶黃家操場召開數萬群眾參加的焚毀日貨大會。讓學生通過連環畫的形式將革命故事、革命人物、革命事跡生動展現出來,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精神豐風貌和責任擔當。

采用融媒體方式創作《“驅張團長”王效亭》,將王效亭組織同學在梅城驅逐潛山縣知事張漢的故事通過編輯以視頻方式進行播放。1923年6月,北洋軍閥在安徽的代理人馬聯甲委派其走狗張漢接任潛山縣知事。在安慶讀書的王效亭,利用暑假返鄉機會,聯合其他同學在梅城組織“驅張團”,高舉大旗,沖向知事衙門,揪出張漢,歷數其罪惡。潛山縣署調動軍警進行鎮壓,王效亭在指揮同學與軍警的搏斗中負傷被捕。后來,在省學聯及社會各界的營救下獲釋出獄。讓學生根據先烈的革命故事,創新學習方式,進行融媒體創作,學生在創作更深刻地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跡,思想在紅色歷史中升華。

再如進行歷史劇創作和表演。主題設定為“紅色兒女”,以潛山縣的革命烈士和革命英雄人物為原型進行歷史劇創作和表演,如學生根據革命烈士陳桂珍的事跡,創作歷史劇《母親》:從1941年起,陳桂珍開始接待新四軍、解放軍戰士,收養傷病員,數年如一日,達數百人之多。許多戰士,尤其是病愈歸隊的戰士都寫信給她說:“您待我們比親生的母親還要親!”為了給傷病員們購買藥品和糧食,她把家里僅有的一條牛賣掉。傷病員們覺得陳桂珍的負擔太重,都不愿多吃,陳桂珍猜中傷員們的心思,說:“我們再苦,也要把你們調養好,有了你們,窮人才能翻身!”學生還進行了歷史劇表演,讓革命烈士、英雄人物走進內心,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力量和精神,并將對民族、對國家的樸素情感真正內化于心。學生又根據革命英烈凌霄的事跡創作歷史劇《凌霄》:1934年秋,凌霄在涇縣被捕,敵人獲悉他黨組織領導人的真實身份后欣喜若狂,一面向上司邀功請賞,一面采取軟化的手段進行誘降。凌霄不為所動,痛斥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敵人見軟的不行,就施用酷刑,面對烙鐵、老虎凳、電擊等種種酷刑,凌霄鐵骨錚錚,決不屈服。當扮演凌霄的學生大聲斥責反動派:“只要我筋骨沒斷,就不會癱作軟骨蟲!”時,全體學生自發鼓起掌來。在歷史劇的創作和表演中,學生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不畏犧牲與敵人作斗爭的精神,體悟革命者舍生取義的家國情懷,自身的責任意識也得到增強。

三、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選取革命戰爭年代潛山進步青年投身革命的案例,創設教學情境。如潛山革命英烈凌霄抗租民生圩的案例。1928年2月,凌霄回家鄉開展農民運動,宣傳鼓動革命。11月,中國共產黨貴池特別支部在流坡小學成立,凌霄任特支書記。貴池民生圩劣紳丁夢松獨霸田租,欺壓農民。凌霄和特支認為,可發動佃農和丁夢松作斗爭,推動農民運動深入展開。經過凌霄的動員、宣傳,上千人走上街頭,進行抗租反霸游行示威。

再如創設情境,展示革命“詩人”吳介唐的相關材料:1931年,革命先烈吳介唐轉戰皖南途中即興作詩:“踏遍長淮過大江,關山處處是吾鄉。世亂應忘家室慮,途長愿效犬馬忙?!弊寣W生根據這一情境,討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學生回答:表達了他為革命放棄個人情感、舍棄小家,為人民甘效犬馬之勞的廣闊胸襟和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懷。通過情境創設,學生感受到革命年代青年的擔當,從而受到鼓舞,明確自己作為青年學生的擔當,自覺擔負起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又如創設情境,呈現烈士名言:

同志們,共產黨員是殺不完的……敵人無可奈何,判了我死刑,讓我的鮮血去澆灌自由之花吧!

——王步文

為政治翻身,犧牲無愧;為革命到底,流血何妨!

——吳介唐

革命不是我的私產,我無權拍賣。要殺就殺,殺了我一個凌霄,千百個凌霄會踏著我的血跡起來斗爭!

——凌霄

這一塊,就我是共產黨員,沒有別人!要殺就殺,共產黨員是不怕死的!

——張淑華

學生通過烈士名言感受他們甘為革命獻身的大無畏精神,并在此基礎上總結:革命先烈是民族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用鮮血鑄就革命的成功。我們要紀念英雄、贊美英雄,銘記一切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繼承他們的遺志,發揚他們的精神,讓紅色基因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在新時代散發更加絢爛的光彩。

四、通過對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等的參觀,堅定學生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信念

潛山地區紅色資源豐富,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紀念館、烈士故居、烈士陵園等作為校外課程資源,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切實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直觀感受先烈的革命精神,從而提高自身覺悟,增強對革命的理解和認同,并樹立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信念。教師可以借助潛山烈士陵園作為教育基地,開展“毅行”活動,在現場向學生介紹:從1927年12月到1935年12月,在這短短的8年間里先后有12位縣委書記前赴后繼,犧牲在潛山這塊紅色的土地上,他們分別是余大化、王效亭、吳介唐、芮蘭生、鄭志堂、王俊、金階、王大中、劉正北、葉朗晴、劉汝聰、劉寅賓,這在整個中國革命歷史上都是很少見的。他們是潛山革命的中堅力量,為了革命的勝利和人民的幸福,灑盡最后一滴鮮血。

如參觀梅城起義遺址,讓學生了解潛山革命史上著名的梅城起義,體悟革命者的豪情和對敵人的蔑視,讓學生感受到今天的和平與安寧是革命者用熱血換來的,從而堅定學生做革命接班人的信心和力量。

此外還可以對潛山地區不同歷史時期涌現的革命英雄事跡進行梳理,通過事跡展播、照片展覽、事件整理、戰斗情境模擬等方式強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總之,潛山紅色文化內涵深刻、資源豐富。我們要充分利用潛山紅色文化,傳承潛山紅色文化,創新教育內容和形式,引導中學生從中國革命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優良傳統中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讓學生觸摸紅色文化,真切感受紅色文化,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國家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王寧,巢宗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4]李飛.運用鄉土史資源培養高中生家國情懷素養研究[M].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20.

責任編輯:黃大燦

猜你喜歡
潛山家國情懷紅色文化
安徽潛山:“田管家”授技術
古皖之源,“皖”美潛山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烏馬營潛山石炭-二疊系油氣成藏條件研究
冀中饒陽凹陷潛山演化類型及成藏差異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