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粵語童謠探究

2023-06-28 16:12張怡馨陳華麗
藝術評鑒 2023年11期
關鍵詞:文化傳承

張怡馨 陳華麗

摘要:粵語童謠作為粵港澳三地的文化融合點,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建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粵語童謠的音樂和文化內涵進行分析,探究粵語童謠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語言認同和文化融合,提出如何有效推廣傳承粵語童謠,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關鍵詞:粵語童謠? 大灣區? 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5

隨著人工智能和各類媒體蓬勃發展,粵語童謠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傳播上面臨著新的問題,如何將粵語童謠的影響力從廣府地區輻射到粵港澳大灣區全區,如何將粵語童謠的受眾群體從孩童延伸到各個年齡段人民,如何促進粵語童謠與民族文化融合,實現大灣區同根同源的文化內涵升華,從而增強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認同感,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一、粵港澳大灣區粵語童謠的概況

粵港澳三地地理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交通條件便利,除此之外,粵港澳三地在文化上有傳統嶺南文化的本根,歷史悠久,獨具特色,居民日常交流以粵語為主。2017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訂《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①,這標志著粵港澳走向聚合。正是因為粵港澳三地有著共同的母語體系——粵語,所以粵語童謠才能在大灣區勾起人們的共同情懷。

粵語童謠是中國傳統民謠的一個分支,是嶺南地區文化體系分支,隸屬于廣府文化,它源于當地人民生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習慣,有濃厚的地域特征,所以通過粵語童謠來傳承傳播廣府文化乃至嶺南文化,具有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近30年來粵語童謠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10年以前,粵語童謠幾乎淡化出人們的視野,并未引起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視。第二階段,2010年至今,粵港澳大灣區各地開始逐漸重視粵語童謠,都在為拯救這一優秀嶺南文化做出一些努力。例如:2010年廣州市越秀區發起廣、佛、肇三地的“同根同聲、廣府情懷”的粵語新童謠大賽,2015年—2022年廣東省成功舉辦六屆“嶺南童謠節”。尤其是2015年“首屆嶺南童謠節”舉辦成功后,在嶺南地區刮起了“童謠風”,粵港澳大灣區各地都積極參與童謠比賽,且獲得一些成就。其中2016年“中華情·嶺南韻”第二屆“嶺南童謠節”共有來自廣州、香港、澳門及省內各地級市的20支優秀隊伍參賽,最后,廣州市荔灣區上九路幼兒園將兩首香港兒歌《小明愛刷牙》和《小明愛洗手》融合改編為《豆丁愛清潔》,斬獲一等獎。除此之外,很多學校、幼兒園更增設了童謠課程,教授童謠歌曲,還在社會上開展童謠相關知識講座。目前來看,即使這些做法都能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但依然遇到了難題,比如:沒有足夠的配套教學資料,缺乏教學參考書、相關教學音像材料等,增加了傳授難度;也存在缺少粵語童謠的相關人才,不能避免相關課外活動受眾群體范圍小、階段強、時效短的缺陷,粵語童謠的長遠發展還需進一步探索。

二、粵港澳大灣區粵語童謠的分析與探究

(一)粵語童謠的音樂分析

在中國知網以“粵語童謠”為關鍵詞檢索的40余篇文章中,不難發現對于粵語童謠音樂本體進行的研究少之又少,主要集中在幾篇知名度高的粵語童謠,如《月光光》《落雨大》等,在這一方面還需要大量的研究補充空白。下面,筆者從項目團隊調查收集的粵語童謠集中具體分析以下兩首:

1.《一支竹仔》(周聰詞曲)譜例1:

《一支竹仔》是一首b小調、4/4拍的單三部曲式粵語童謠,是播音員、作曲家、填詞人周聰為電影《家和萬事興》作曲填詞的電影歌曲。全曲共分為12個樂句,節奏簡單規整,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大附點節奏為主,旋律呈波浪形上下起伏,圍繞主音運用同頭異尾的手法展開,并運用倚音增強旋律性。歌詞內容寫到一枝竹子容易折彎,但幾枝竹子就難以折斷,通過竹子讓孩童明白童謠中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團結就是力量。

2.《有只雀仔跌落水》(佚名)譜例2:

《有只雀仔跌落水》是一首4/4拍、一段體的粵語童謠。全曲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8個小節,旋律以級進為主,沒有大跳音程,非常適合低齡孩子學唱。這首童謠借鑒了英國的傳統童謠《London bridge》經典曲調,并重新填詞而來。全曲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意味深長,引人思考。雀仔會飛,它為什么會掉進水里,還會被沖走呢?告誡孩子們在水邊行走時要小心。像這樣借鑒外國曲調的粵語童謠還有很多,充分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走在前沿、與世界接軌的特點。

(二)粵語童謠的文化內涵探究

粵語童謠在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口口相傳”的形式下發展至今,流傳下來的粵語童謠數不勝數,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形式導致粵語童謠缺乏書面材料,許多粵語童謠沒有曲譜,只有詞句。

其一,按歌曲形式劃分,形成了普通童謠、拗口令、問答歌、顛倒歌等,因此韻律簡單、朗朗上口,充分體現了童真童趣。

拗口令:糾正字音,鍛煉口齒。例如《樹上訓只猴》:“樹上訓只猴,樹下踎只狗,猴跳下來撞著狗,狗跳起身咬住猴,唔知系,猴咬狗,仲系狗咬猴?!贝祟愅{旨在幫助孩子鍛煉語言能力,分辨、糾正發音,對鍛煉孩子反應敏捷、用氣自如、吐字清晰自如等起到重要作用?!稑渖嫌栔缓铩分v述一個猴子與狗的故事,使孩子分辨“猴”字“hau4”和“狗”字“gau2”的發音,從而延伸到“h”和“g”的發音。

問答歌:認識事物,引發思考。例如《乜嘢昆蟲最辛勤》:“乜嘢昆蟲最辛勤?百花園里忙不停,唔怕辛苦唔怕累,采花釀蜜為別人。小蜜蜂,最辛勤,百花園里忙不停,唔怕辛苦唔怕累,采花釀蜜為別人?!边@首粵語童謠的第一段先提出疑問:什么昆蟲最辛勤?第二段回答道:小蜜蜂,最辛勤。百花園里忙不停,不怕辛苦不怕累,采花釀蜜為別人。通過小蜜蜂,發現它不怕辛苦不怕累的特點,從而思考它帶給人們的人生哲理——做人要有奉獻精神。

顛倒歌:古怪詼諧,妙趣橫生。例如《顛倒話》:“顛倒話,話顛倒,禾苗上邊結楊桃。兔仔枕住狗髀訓,老鼠擔住大花貓。東西大路南北走,劃船出海穩黃牛?!边@首童謠用腦洞大開的顛倒話來創作,把不相干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把不可能說成可能,打破常規,詼諧怪誕,深受孩子喜愛。

其二,按照內容劃分,粵語童謠在悠久的歷史傳承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自覺或不自覺地潤色加工,已經形成了多種多樣的主題,如搖籃曲、游戲歌、數字歌、食物歌、動物歌、風俗歌等。

搖籃曲:悠揚婉轉,伴兒入睡。例如《兒安眠》:“成夜安睡到天明,媽媽愛兒快入夢,兒要媽媽看月兒,云蓋月光難望見。乖乖呀,快睡眠?!边@首童謠充分展現了夜晚云彩遮住月光后的朦朧景象,描述了母親歌唱陪伴孩子入睡的安逸情景。

游戲歌:娛樂相伴,童趣十足。例如《捉大賊》:“點指兵兵,點指賊賊。點著誰人,做大兵。點著誰人,做大賊?!边@首童謠是與多年以前廣東的孩子們玩的一個名叫《點指兵兵》游戲相配合的。參與游戲的孩子一人出一只手,把手握起伸出拇指,一個手一個手疊起來,由一人隨便從其中一個手指開始按疊好的順序數“點指兵兵,點指賊賊,點到誰人做大兵”,每一個字都要移動一個手指,點到“大兵”的“兵”對應手指時,那人就是兵,同樣的辦法確定“大賊”,然后循環這個過程,把所有人分成兵和賊,然后賊開始跑,兵要想辦法把賊全部抓回來。

數字歌:數學啟蒙,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數字歌》:“一二三,著新衫;四五六,去睇鹿;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只手,十個手指頭?!边@首童謠是教孩子進行最基礎的十以內的數數,是為了方便記憶而創作的順口溜。

食物歌:教育認知,建立事物形象。例如《大西瓜》:“大西瓜,多好哇,個個都想食。大家分,切開它,味道頂呱呱。唔小心,吞左啦,圓圓幾粒核,唉呀呀!問媽媽,點算啊,頭頂長西瓜。媽媽笑住話,長左多瓜食。由春天,到冬天,時時有西瓜?!边@首童謠充滿童趣,講述了孩子在吃西瓜時不小心把西瓜籽吃進肚子里,內心非常著急,向媽媽求助,媽媽風趣地回答道,頭頂會長出西瓜,天天都能吃到西瓜了,營造了母子之間和諧風趣的氛圍。

動物歌:生動形象,趣味盎然。例如《齊齊望過去》:“齊齊望過去,清溪里有只青蛙想跳水,齊齊望過去,小屋里有只豬仔真風趣,有只鶴哥吱吱喳喳想駁嘴,齊齊望過去,山窿里有只獅子竟飲醉?!边@首童謠描述的是小動物們一起玩耍時有趣的畫面,有淘氣的青蛙、風趣的小豬,還有愛頂嘴的小鳥,這一玩耍畫面把大家吸引過去,原來山洞里還藏著一只喝醉酒的獅子。經典的韻律,趣味十足的填詞,深受大家喜愛,并廣泛傳唱。

風俗歌:源于生活,地域特色。例如《九月九》:“九月九,系重陽,放紙鷂,線愛長,紙鷂飛得高,個個樂洋洋?!边@首童謠描述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人們在這一天要進行風俗活動放風箏,風箏在天上高高地飛著,表達對家中過世老人的思念之情。

三、粵語童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時代價值

(一)母語文化帶來民族文化認同感

母語一般是指嬰兒出生時就開始接觸的語言,通常也是一個人學會的第一門語言。母語文化即以母語為載體的倫理、藝術、風俗等多方面的社會生產力總和,是民族文化的主心骨?;浾Z童謠作為粵語文化的重要形式,在粵語文化的傳承傳播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即使這些朗朗上口的粵語童謠隨著時代慢慢消失,但并不能否定粵語童謠本身所具備的價值。對于粵港澳大灣區70后、60后,甚至年齡更大的人來說,在當時沒有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的生活里,粵語童謠帶給他們很多快樂?,F在,粵語童謠是他們童年珍貴的回憶,從這些耳熟能詳的粵語童謠中,可以找到兒時的記憶與自己的鄉愁,引起情感共鳴,從而加深大灣區人民的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粵語童謠助力粵語發展

粵語童謠歷經時代考驗,無疑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統社會中,粵語童謠的發展依靠人們的口口相傳,不過在傳播中會出現一些偏差,這也說明了現代流傳的粵語童謠并不是以具體的某個人為創作者,而是一種集體智慧結晶。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外來人口增多,新一代對粵語的適用度不高。通過粵語童謠在新生一代普及粵語文化,依靠粵語童謠曲調簡單、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并深受男女老少(尤其是孩童群體)喜愛的特點,可以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粵語,并使粵港澳大灣區新生一代在語言和音樂素養兩方面同時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也能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感。如今,人工智能和各類媒體蓬勃發展,粵語童謠作為大灣區多代人的精神載體,必須對其進行系統性保護,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大灣區內引起多代人的情感共鳴,更好滿足大灣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

四、粵語童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傳承發展實踐探究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通過文化的“軟對接”,增強粵港澳地區文化認同感,并帶動全國更多區域音樂教育發展模式革新,煥發國家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增強粵港澳三地文化緊密融合。如何將粵語童謠的影響力從廣府地區延伸到粵港澳大灣區全區,如何將粵語童謠的受眾群體從孩童延伸到各個年齡段人民,如何促進粵語童謠的民族認同感,需要從政府到社會到學校再到個人,全體一條心,共同努力奮斗。

(一)在學生群體中,推動粵語童謠的傳承與發展

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思想建設,將粵語童謠融入課程體系。將帶有積極向上樂觀、朗朗上口的粵語童謠編入音樂教材中,如《三元里抗英》《董存瑞》等,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認識與理解,達到民族認同目的。把粵語童謠作為輔助教學材料,融入其他學科課堂,例如在歷史課上講到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歷史事件時,可以用《林則徐銷煙》這首粵語童謠作為課堂導入,開門見山地點出該節課學習重點。從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發展整體趨勢來看,各高校集群合作發展,實現優勢互補的同時,要注重以創新驅動文化培育,以實際行動踐行文化傳播。對于音樂專業或與音樂相關專業的學生可以開設粵語童謠創編課,開設深層次的粵語童謠賞析課程,還可以進行紅色粵語童謠專項學習。對于非音樂專業學生而言,開設粵語童謠相關的公共音樂課程,做好粵語童謠普及,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自信。

依靠多種文化資源,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將粵語童謠融入校園活動。2020年,廣州市教育局曾回復一位網友關于廣州市學校使用國語教學導致年輕一代不會講粵語,影響正常家庭氛圍的留言,字里行間體現著廣州市政府對粵語保護的新措施,其中提及中小學結合學校特色建設,積極開展粵語童謠、粵劇、粵曲等文化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目前,廣州市越秀區已經在積極落實將粵語童謠與體育鍛煉相結合,東風東路小學、東風西路小學、鐵一小學、大南路小學等多所小學在課間操時間給粵語童謠編配相應的活力操動作,既起到傳播和發揚粵語童謠文化的意義,又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此外,隨著合唱越來越大眾化,有些中小學合唱團或社會合唱團積極運用粵語童謠合唱資源進行編排、演出或比賽,例如《落雨大》《月光光》,以及《一文一只雞》等都有合唱版本流行于中小學合唱團,這些中小學的做法也在進一步影響著其他中小學效仿,發展形勢穩中向好。

(二)在社會群體中,輻射認同粵語童謠文化的受眾群體

依托網絡媒體,高質量傳承傳播粵語童謠。大灣區各級政府要重視粵語童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加大扶持力度。2021年,佛山電視臺推出一檔以“訪談+朗讀+輕解析”為架構的節目——《粵讀時光》,第二季第六期嘉賓鐘媚讓人們了解到粵語童謠的發展現狀,認識到了粵語童謠傳承困境,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粵語童謠的無限魅力,但因傳統電視媒體自身時效性較弱、播出時間固定、互動性差的缺陷,并沒有起到有效的推廣傳播效果。因此,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增強粵語童謠價值,創辦并運營粵語童謠相關資訊公眾號、視頻號,在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進行粵語童謠相關視頻剪輯與直播,擴大粵語童謠推廣范圍,增強粵語童謠的社會影響力,傳承傳播粵語童謠,重建大灣區廣府記憶。

順應時代發展,開展新時代粵語童謠創作?,F在流傳的經典粵語童謠旋律單一,曲調陳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粵語童謠的傳承發展。因此,大灣區各級政府要推動粵語童謠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以國家重大節慶節日或重大歷史事件為契機,舉辦粵語童謠命題創作大賽,或引導廣大社會群體創作富有愛國、愛黨、愛社會、愛自己,積極向上的粵語童謠。在傳唱經典粵語童謠的同時,將新時代中國精神面貌融入粵語童謠中,創作貼合時代發展且具有時代內涵的粵語童謠,雙線助力粵語童謠傳播與發展,講好中國故事。

五、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所以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浾Z童謠已經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之作為媒介在大灣區人們的心中種下粵語聯結的種子,有利于增強大灣區的文化“軟對接”。但傳承和發揚粵語童謠任重而道遠,這是音樂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粵港澳大灣區人民需要思考的問題,更是每一位中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梁婷.泛娛樂視閾下粵語童謠多感官文創產品的感知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20年.

[2]萬珊珊.淺談粵語童謠的發展及其歌曲化歷程[J].藝術評鑒,2019(19):81-82.

[3]劉蕾.粵語童謠的修辭語用特色[J].東莞理工學院報,2008(06):59-63.

[4]李俏.教育人類學視角下廣府童謠的兒童美育價值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22年.

[5]許星雅.紅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1年.

[6]馬榮超.粵語童謠的音樂特性及其創作路徑探賾[A]//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四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21:647-651.

猜你喜歡
文化傳承
論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的教學
淺談中國民間舞蹈的文化傳承
高校音樂教學在地方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研究
淺談楚文化中漆器圖形紋樣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