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3-07-02 01:07袁一華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關鍵詞:融合教育勞動教育小學數學教學

【摘要】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專職勞動教育的教師,其他學科教師也應重視勞動教育,并嘗試將勞動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以有效傳授勞動技能,讓學生具備積極的生活情感。目前,仍有一些教師對如何有效融合學科教學和勞動教育感到困惑。文章分析了部分教師在融合數學教學和勞動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有效開展勞動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勞動教育;融合教育

作者簡介:袁一華(1978—),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先鋒小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師應找到方法有效實施勞動教育成了當今教育界的共識。目前,已有許多小學開設了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設計了明確的教學計劃,安排了專職勞動教育的教師,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1]。然而,勞動實際上無處不在,除了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學校及教師還應該重視將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融合,讓學生體驗勞動的快樂和美好。小學數學教材中就有許多與勞動相關的內容,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據此開展勞動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良好品格,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問題分析

目前,已有許多教師嘗試了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但根據筆者的觀察,有一部分教師在融合小學數學教學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問題,要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需要重視這些問題,并找到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教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

在生活中,一些家長會出于保護孩子等目的,阻止孩子進行相對復雜的勞動,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形成錯誤的勞動觀念,認為自己不需要勞動,只要看書、做作業就可以了。這樣的勞動觀念會讓勞動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為避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在開展勞動教育時,突出勞動的意義,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從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同時鼓勵他們多參與勞動,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然而,有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時,看到學生不知道怎么拿掃把、不會自己整理書桌和書包、不會自己穿衣服之后,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學生的勞動觀念可能存在很大問題,因此沒有開展相關教學活動來突出勞動的意義、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僅僅注重傳授相關勞動技巧。在接受這樣的勞動教育后,學生可能僅僅學會了相關勞動技巧,仍然沒有認識到自己應該在生活中主動參與勞動。

(二)勞動教育和學科教學的“偽結合”

目前,勞動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學校和教師的重視,許多學校的勞動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一些數學教師在融合小學數學教學和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過分注重融合教育這一形式,忽視了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度,導致融合教育流于形式,勞動教育的效果不佳[2]。比如,有教師在課堂伊始利用勞動故事引入數學教學內容,但是由于故事內容與教學內容關聯不大,學生并沒有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也有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融入了勞動教育內容,但融入的勞動教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差別較大,學生難以意識到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多參與勞動。還有教師僅僅將勞動教育內容當作拓展知識介紹,這樣的教學方式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述問題體現了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勞動教育的重點認識不清,這部分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理念;也體現了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滲透勞動教育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同時缺乏教學經驗。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途徑

盡管小學數學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但是在教學時,教師不能盲目開展勞動教育,也不能為開展勞動教育選擇不符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式。在開展融合教育時,小學數學教師要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核心設計教學流程,要以數學教學內容為中心,以實現數學教學目標為重點,合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勞動教育內容,有機地滲透勞動教育。

(一)滲透勞動工具演變史,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

要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理念,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突出勞動的意義,讓學生意識到勞動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自己應該主動參與勞動。為此,教師可以適時滲透勞動工具的演變史,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了解勞動工具的演變如何推動社會變革,人們如何通過勞動提高生活品質。

比如,在教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中的“升與毫升”一節時,教師就可以順勢介紹容積單位的變化情況,并滲透勞動工具的演變史。這種形式的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明白現在的美好生活是前人辛勤勞動的結果,從而形成良好的勞動意識。

(二)以身作則參與勞動,讓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

在開展融合教育時,教師還應當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讓學生深刻地意識到“勞動最光榮”。

比如,教師可以在使用教具進行教學演示后,主動提醒學生講臺變亂了,再將講臺上的教具一一整理到箱子里。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書桌,思考自己是否把書桌弄亂了,還可以提醒書桌較亂的學生試著整理自己的學習用具。

(三)具體介紹勞動技巧,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大量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在滲透勞動教育時,教師要開發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較為密切的資源,將數學知識教學和勞動教育有效融合,并盡可能告訴學生實用的勞動技巧,以切實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勞動[3]。

比如,在開展蘇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中的“認識圖形(二)”一節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讓學生思考這些服飾上有什么圖形。在學生欣賞少數民族服飾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包含多種圖形的服飾,并通過剪紙、拼貼制作出服飾模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動手制作的樂趣。

(四)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

數學教育承載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使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有能力在社會上獨立生存,為社會做出貢獻,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還要著重發展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4]。

比如,在教授蘇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一節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教師可以先出示這樣一道題:“王曉芳有一張寬為30 cm的長方形彩紙,她裁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做成小旗,剩下的彩紙的面積是360 cm2,請問這張彩紙原本的面積是多少?”在教導學生仔細讀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剪一剪,以解決這一問題。在學生通過剪紙解決問題后,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自己書桌上的碎紙片,告訴學生整理碎紙片的技巧,并鼓勵學生整理書桌上的碎紙片。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會意識到自己可以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也會意識到自己應該整理自己的桌面,從而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實踐分析

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學校及教師需要更加重視勞動教育,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5]。下面,筆者以自己在教授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材中的“扇形統計圖”時設計的實踐作業為例,分析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勞動教育有效融合,讓學生在吸收數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意識。

(一)實踐作業內容

在教授“扇形統計圖”一節前,學生已經學過與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關的知識了,這3種統計圖有著不同的特點,為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3種統計圖的特點,筆者設計了以下3項實踐作業。

任務1:請使用統計圖記錄你和家人一分鐘能疊幾件衣服;

任務2:請用統計圖記錄你家周一至周日的臟衣服數量;

任務3:請用統計圖展示一周內你和家人的衣服清洗情況。

(二)實踐作業分析

在完成任務1時,學生需要和家人一起疊衣服。由于小學生有著較強的好勝心,在完成筆者布置的此任務時,許多學生主動和家長學習了疊衣服的技巧,甚至有學生與家長進行了疊衣服競賽??梢?,這樣的實踐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讓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學習勞動技巧,并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在疊衣服后,學生需要分析相關數據的特點,再據此思考自己應該繪制什么統計圖來記錄自己和家人一分鐘能疊幾件衣服。這一任務難度不大,在簡單分析后,學生會想到自己可以用條形統計圖記錄自己和家人一分鐘能疊幾件衣服。

要完成任務2和任務3,學生需要進行為期一周的觀察,學生會在此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臟衣服不是憑空變成干凈的衣服的,要得到干凈的衣服,自己需要勞動。由此,學生會意識到自己應該勤整理、愛勞動,以保持自己生活環境和衣物的整潔。在獲得數據后,學生同樣需要分析數據的特點,以繪制相應的統計圖。在簡單分析后學生會發現,由于每天臟衣服的數量不同,要展示周一到周日家里臟衣服的數量,自己應該使用折線統計圖。相較而言,任務3的難度略大,學生在獲得數據后,需要分析不同家庭成員的臟衣服數量及其占臟衣服總量的比例。在得出相應的比例后,學生便可以繪制扇形統計圖來展示一周內自己和家人的衣服清洗情況。

(三)實踐作業作用

1.調動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

在完成上述實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了高效疊衣服的技巧,還學習了與清潔衣服相關的勞動技巧??梢?,這樣的實踐任務可以調動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意識到自己可以在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讓親子關系更和諧

在完成上述任務的過程中,孩子和家長會有許多溝通的機會,比如和家長一起疊衣服時,孩子需要詢問家長如何有效地疊衣服;在孩子疊不好衣服時,家長需要及時與孩子溝通,鼓勵孩子不要氣餒,從容易疊的衣服開始嘗試,由此,親子的關系會更加和諧。而且在孩子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許多家務勞動,從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更有信心。

3.讓學生意識到“勞動最光榮”

在完成疊衣服等家務勞動后,學生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也會意識到,勞動是值得的,勞動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舒適。由此,學生會意識到“勞動最光榮”,更加愿意參與日常勞動。

結語

為了有效開展素質教育,學校及教師要重視勞動教育,并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勞動教育的效果。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嘗試開發數學教材中的勞動教育內容,同時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此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從改變學生的勞動觀念開始進行勞動教育,讓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實踐作業鼓勵學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讓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滿足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王永東.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學科滲透勞動教育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28):24.

[2]趙可麗.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J].新課程研究,2021(36):102-103.

[3]羅彥林.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勞動教育實踐探究[J].新課程,2021(48):10.

[4]蘇彩霞.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以及培養勞動精神的研究[J].學周刊,2022(7):42-43.

[5]聶群,章峰.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方式與效果研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6):23-24.

猜你喜歡
融合教育勞動教育小學數學教學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基于融合教育視角下國內學前特殊教育發展對策
農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師的角色與使命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翻轉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