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與淚,經歷與成長

2023-07-02 03:33邱景睎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關鍵詞:成長小說閱讀策略小學語文

【摘要】“快樂讀書吧”是小學語文教材的構成板塊,也是成長小說的導讀內容。為了更好地解讀成長小說,發揮成長小說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引領作用,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解析小說風格,選擇適當的解讀策略;解讀小說標題,明確閱讀分析要點;追蹤經歷線索,感知人物性格形成原因;概括情節內容,繪制作品賞析導圖;深挖作品背景,展開特定時空解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快樂讀書;成長小說;閱讀策略

作者簡介:邱景睎(1991—),男,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什川鎮太山學校。

成長小說以人物成長為主要線索,對人物的生活背景、性格形成、行為表現展開敘述,有助于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現實,體會主人公的多種精神風貌,并將經驗遷移到生活實踐中。人生本就是一部成長史,在笑聲與哭泣中獲得思想上的洗禮、閱歷上的增長,實現個人成長。教師利用“快樂讀書吧”板塊“笑與淚,經歷與成長”主題內容,引導學生閱讀經典,與主人公一起分享歡笑與喜悅,經歷磨難與痛苦,可以幫助學生在多樣的情感體會中汲取成長的智慧與力量,促使學生勇敢面對未來的困難。

一、成長小說梗概

成長小說起始于18世紀末的德國,是西方世界近代文學中的常見小說類型,又被稱作啟蒙小說。成長小說多展現主人公自幼年或少年至成年,從天真無知到世故成熟的歷練過程,西方成長小說主要側重敘述主人公經歷各種遭遇和打擊,從而逐步了解世事艱險、人心險惡的社會現狀,并通過某件大事獲得頓悟,性格和思想得以改變和發展,最終絕處逢生,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找到自身定位。中國成長小說的表現形態與西方小說有所不同,其主人公積極式成長較少,更多表現為被動式、逆反式成長。

二、成長小說閱讀價值

成長小說主人公的成長階段主要集中在少年或青年時期,成長小說利用主人公與社會之間的碰撞,體現主人公試圖了解社會、探究世界本質、探求生命現實意義,進而獲得生命哲學、生存藝術啟示的過程,主要表現了個人內心成長與外界經歷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個人在錯綜交織的社會網中迷罔、服從、反抗和奮斗,是個人認知自我、感知社會、平衡內在秩序與外在秩序的過程。青少年時期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必經階段,對世界的認知和探索、對個人角色的定位是每個人的必修課。通過對成長小說的閱讀和解析,學生可以與主人公一起分享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感知其情感變化,并從故事中提煉處事法則,獲得經驗的積累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梢哉f,成長小說能夠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讓其更有信心、韌性地去面對未知。

三、小學語文成長小說閱讀教學策略

(一)解析小說風格,選擇適當的解讀策略

成長小說并非單純地闡述主人公的成長故事,而是以主人公為小說敘述中心,遵循人物年齡從小到大的敘述原則,利用配角人物與主人公之間的聯系展現沖突和斗爭,并體現主人公在每次矛盾和危機后對自我的認知,以及思維的發展、性格的轉變,從而探索主人公自我與外界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結。成長小說的主要筆墨用于表現主人公個人的成長,其故事情節多由零散的片段組成,這要求學生善于從不同片段中提煉出主要內容,明晰個人與環境的主要矛盾,在解讀成長小說時,要關注主人公的內心世界,重視其內心獨白內容。成長小說強調人物,特別是主要人物的作用,情節事件相對于人物要素來說,處于次要地位,主要利用人物間的對話敘述故事,這是成長小說區別于傳統小說的一大特征。讀者在閱讀成長小說的過程中可以經歷主人公的人生,并在情境對話中實現與主人公情感和思維上的共鳴,從而實現影響讀者個人成長的目的。因此,在解讀成長小說時,教師要依據其特點,選擇適當的解讀策略,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教育價值[1]。

教師可以適當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利用播放視頻或展現圖片的形式對小說的風格進行解析,實現課堂教學多樣化,讓學生更有新鮮感。這樣學生會更容易了解小說的寫作背景,更好地體會和感受小說的情感表達,全身心地投入小說閱讀活動中,更好地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和把握,從而明確文章是如何通過寫作手法表達情感的。

《童年》是高爾基的一部自傳體小說,作品中的阿廖沙便是以高爾基本人為原型而創作的,整部作品是高爾基對自身成長經歷的揭示。阿廖沙作為主人公,其與次要人物之間的互動,對其性格的形成、人際關系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人物的內心獨白,以及人物對話對人物性格形成產生的影響。以阿廖沙與外祖父之間的故事解析教學為例,學生需要先自主閱讀小說《童年》,找到阿廖沙與外祖父之間的片段,如阿廖沙剛到外祖父家時的感受—“外祖父家到了。無論這家的大人還是小孩,我都不喜歡,我覺得自己在他們中間是陌生人。特別使我不喜歡的是外祖父,‘我在他身上立刻聞到敵意。外祖父家里,彌漫著人與人之間的熾熱的仇恨之霧,大人都中了仇恨的毒,連小孩也熱烈的參加一份?!睆陌⒘紊车膬刃莫毎字锌梢钥闯鐾庾娓讣业纳姝h境,以及阿廖沙對這個環境的感受,這也為后續阿廖沙與外祖父之間發生的系列故事的敘述奠定了基礎。教師可以利用提問引導學生,讓學生總結出阿廖沙眼中的外祖父的人物形象特點,如教師可問:“在阿廖沙的眼中,外祖父是怎樣的人?”由此幫助學生拼合出阿廖沙眼中的外祖父,即殘酷無情、野蠻粗暴和貪婪吝嗇。

(二)解讀小說標題,明確閱讀分析要點

小說標題通常起到歸納主旨、突出主題的作用。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指導時要加強對小說標題的重視,利用小說標題來確定小說主題的范圍,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選擇閱讀策略,為后續閱讀指明方向。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小說標題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如以時間、地點和環境作為標題,主要作用是揭示背景,設置懸念;以物件作為標題,主要作用是充當文章線索,聯系文章結構,引發聯想,象征比喻;以人物為標題,主要作用是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節,突出主題;以形象特征為標題,主要作用是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和強化對比諷刺效果;以事件為標題,主要作用是突出主要故事情節,緊扣中心主題;以問題為標題,主要作用是設置懸念,引發讀者思考。學生在閱讀一部文學作品時,要先對標題進行閱讀、解析,這樣才能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大概了解,在閱讀過程中才會有所側重,以便更好地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2]。

曹文軒的《草房子》是以主人公桑桑的個人成長為主線而展開敘述的一部成長小說。以“草房子”為標題,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曹文軒的老家在鹽城市鹽都區的農村,童年時期生活所見皆為草房子,以此為題,是表達對農村質樸、童年稚趣的懷念,暗示本部小說主要描述的是孩童時期的故事;二是草房子代表的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是故事的一個敘事線索,通過桑桑的故事將麻油地小學的學生與有關的人物串聯起來,以表現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師在解讀《草房子》時,要引導學生關注與草房子有關的人物,了解人物之間發生了哪些故事、人物最后的結果是怎樣的,并讓學生進一步探索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不同的故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三)追蹤經歷線索,感知人物性格形成原因

成長小說以主人公為故事中心,按照時間順序展開敘述,人物性格的形成與其人生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主人公的人生經歷進行追蹤,剖析不同人生經歷對其行為習慣的改變、人物性格的形成產生的影響,并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經歷,體會自我認知與社會生活之間的關系,實現知識經驗的遷移[3]。

以小說《童年》中阿廖沙的人物性格分析為例。這部小說主要描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期間的生活,以阿廖沙隨母親投奔外祖父為故事開始,到外祖父讓阿廖沙到“人間”混飯吃為故事結束,通過生活化的筆觸刻畫了舊社會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體現了人性的黑暗、扭曲,也展現了人性的溫暖、正直。在一段段故事中,阿廖沙在不同人物的影響下形成自己敏感、不屈的性格。如阿廖沙經常見證專橫殘暴的外祖父毆打外祖母和孩子們,剝削染坊中的工人,暗地發放高利貸,贊同幫工去偷東西;見證了兩個舅舅的自私、市儈,為家產不斷爭吵,虐待妻子。生活在仇恨和殘暴中的阿廖沙,體會了人間的丑惡與痛苦,使得阿廖沙形成了善于觀察、敏感的性格,也鍛煉了阿廖沙辨別好壞的能力。生活在黑暗中,也不乏溫暖、光明的人和事出現,外祖母的慈祥善良、熱愛生活與寬廣胸懷,照亮了阿廖沙孤獨又敏感的內心;小茨岡的樂觀淳樸,老工人格里戈里的正直都曾給予阿廖沙力量,支撐著他在污濁的黑暗環境中依舊保持著面對生活的勇氣,成為追求光明、充滿愛心的人。

基于此,教師可以提問:“你們覺得阿廖沙的生活是怎樣的?”“阿廖沙在這樣的生活中是如何做的?他成為了怎樣的人?”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能夠明確苦難磨煉了阿廖沙的心境,鍛煉了阿廖沙的抗壓能力的道理。阿廖沙在苦難中尋找點滴光明,始終保持面對生活的勇氣和追尋光明的信心。學生在對阿廖沙經歷的閱讀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明白了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并從阿廖沙的身上汲取面對苦難的勇氣,從而積極面對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難題。

(四)概括情節內容,繪制作品賞析導圖

成長小說通常是中長篇小說,情節內容豐富,人物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且人物的性格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要想實現對小說內容的深入解讀,梳理故事情節、明晰不同人物之間的聯系、掌握故事情節與人物成長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成長小說進行賞析,如讓學生概括情節內容、繪制賞析導圖,讓整部作品的展現更加直觀。

《草房子》主要描寫的是主人公桑??坦倾懶?、終身難忘的小學生活,其小學生活的感受與伙伴、村民息息相關。學生可以從小說中人物的出場順序出發,繪制人物出場順序圖,將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通過不同字體大小、顏色進行區分,梳理出本部小說不同章節中的主要人物,并按照章節線索,對章節中主要人物的故事進行概括,如在關于人物陸鶴的故事章節,作者利用同學給陸鶴起的外號“禿鶴”作為章節名稱,引起讀者的興趣,概括了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是由于陸鶴禿頭引發的系列事件,學生可依據事件的內容將其概括為“戲弄”“報復”“轉變”,進而體會陸鶴的心路歷程變化,感受孩子內心的純真。

(五)深挖作品背景,展開特定時空解讀

成長小說是對社會現實的映射和作者個人經歷的小說化表達,具有深刻的時代印記,每部作品的誕生都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生活背景。在小說的閱讀、解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對小說時代背景的挖掘,讓學生處于特定的時空背景中展開解讀,更好地理解小說中的人物的行為及其思想來源,理解不同社會背景帶給人的不同影響,也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遷移,重點找到對現代生活依舊起著影響作用的內容、精神等,讓學生感受文化的連續性[4]。

以高爾基的《童年》為例。高爾基生活在沙俄統治走向衰敗的時期,當時的俄國政治極端腐敗,下層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熱。在革命失敗后,高爾基將目光投向對俄羅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剖析中,以沉痛的心情分析并反思了當時俄國人民的目光短淺、自私野蠻是導致社會出現如此現象的根本原因,并在導師列寧的鼓勵下寫下《童年》,以自己的真實經歷作為社會縮影,深刻揭露、批判了當時的社會,想要喚醒人們心中的光明。據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有關的歷史資料,讓學生通過視頻等對小說的背景有較為全面的了解,使其理解為何在當時會有剝削工人、虐待妻子的現象;通過對小說中人物的分析,了解追尋光明、向往真善美始終是人的追求,并感知主人公不向命運屈服,在渾濁環境中堅守內心、追求光明、抵抗黑暗、戰勝苦難的精神。

結語

綜上所述,成長小說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從知識層面來說,學生了解成長小說這一題材,掌握成長小說的學習策略,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從精神層面來說,學生能從曲折的故事中抽象出人與社會間的內在聯系,獲得精神境界的提升與社會發展的經驗,汲取成長的智慧。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快樂讀書吧”內容,展開名著導讀,讓學生在對成長小說的整體梳理和賞析中,獲得能力、認知等多方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蓉,鐘敏.小學語文“深閱讀”課堂活動的設計及實施[J].中國教育學刊,2021(增刊2):5-8.

[2]李嬌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6):147-148.

[3]王書霞.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文淵(中學版),2021(4):1198,1201.

[4]張巧月.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新探[J].新課程導學,2021(35):60-61.

猜你喜歡
成長小說閱讀策略小學語文
開展郊區初中學校英語課外閱讀的實踐與思考
巧用策略,“悅”讀繪本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女勇士》中鬼的意象分析
淺談兒童文學的本質
皮爾?托馬斯和《卑劣街區》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墨裔女性的成長歷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