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電視旅游節目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作用

2023-07-05 22:08黃夢莎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10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文化傳承

黃夢莎

【摘要】電視旅游節目具有紀實性、知識性、貼近性等特點,能讓觀眾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美麗景色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是電視傳媒重要的節目類型之一。在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進程中,旅游節目制作者應該充分挖掘并傳承蘊藏于尋常生活表象中的歷史文化底蘊。本文基于電視旅游節目發展現狀,結合具體案例探討電視旅游節目對歷史文化挖掘和傳承的作用,梳理旅游節目在制作歷史文化題材時應重點關注和把控的一些環節和問題,從而讓節目更有文化內涵。

【關鍵詞】電視旅游節目;歷史文化;文化挖掘;文化傳承

中圖分類號:G24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0.066

旅游作為娛樂消遣的一種形式,逐漸受到人們的追捧,越來越多的人渴望了解更多的旅游信息,因此,電視旅游節目作為一個重要的旅游產業鏈接媒介,應運而生。由于歷史文化題材是電視旅游節目圍繞個體生命、旅游景象氛圍展開的藝術創作,知識性、趣味性比較強,賦予了節目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對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電視旅游節目發展現狀

根據I 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我國在近10年內,全域旅游市場發展迅速。官方數據統計,2019年旅游業對我國GDP的綜合貢獻達到10.94萬億元,占據了GDP總量的11.05%。借助這難得的發展黃金期,各地的旅游市場呈現出穩步發展上升的趨勢,隨著央視《遠方的家》和《走遍中國》、廣西綜藝旅游頻道《書記縣長當導游》等旅游類電視節目的上線,圍繞著不同的目的地和旅行者,深入挖掘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內心感受,節目環節結合刺激的體驗和有趣的故事,分享旅途中最難忘的故事,探討旅行對于生活的意義,讓觀眾在足不出戶間感受到旅行的精彩和驚奇以及人生啟迪。

如今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到達了新的階段,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人們更注重旅游之中的文化氛圍和體驗,在商店購買紀念品的旅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現代人的需求。人們的旅游行為從單純的游覽自然風光、購買旅游紀念品等,轉變為深入了解歷史文化遺跡、觀看傳統民族文化演出、欣賞歷史文化展覽等更有內涵深度、更具個性化和高品質的文化旅游體驗,利用短視頻、影視動漫、電視綜藝等多種媒體打造的傳統歷史文化、民風民俗故事文化IP更受大眾青睞。目前通過創新性節目激活歷史文化的魅力,為文化傳承營造良好的氛圍,已成為旅游節目十分重要的功能。比如,央視《記住鄉愁》以歷史街區、鄉村、古鎮為載體,以故鄉情懷的情感為基礎,采用紀實手法展現當地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運用文藝化手段生動形象地講述傳承千百年的古老故事,引發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產生共鳴;廣西綜藝旅游頻道《書記縣長當導游》以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的主政者與主持人、新媒體大V共同組成觀光團,由主政者擔任導游規劃旅游路線,推薦最核心的生態優勢和旅游資源,主持人、新媒體大V將少數民族文化和人文故事通過電視進行重新編排和闡釋,帶給觀眾更生動、立體、通俗的人文互動體驗,增進人們對多元民族文化的認知和認同,為挖掘、弘揚、繼承民族傳統文化開辟了新的渠道和途徑。

2. 電視旅游節目在歷史文化挖掘和傳承中的作用

旺盛的旅游消費意味著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正式進入國家戰略體系,中央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歷史文化和旅游產品在建設、規劃和發展的過程當中,應傳承歷史傳統文化、弘揚紅色文化基因,講述老百姓感興趣的故事。電視旅游節目利用其大眾傳媒的優勢,擷取傳統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元素與旅游體驗相結合,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廣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使觀眾更加了解、熱愛文化,是旅游節目很重要的功能,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2.1 豐富充實觀眾精神世界

通過收看節目,人們對旅游目的地有了直接的視覺體驗,還可以通過節目探索旅游目的地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引發人們對其內在意蘊的思考。比如說,廣西綜藝旅游頻道《書記縣長當導游》,很注重對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的宣傳,讓人們能夠多維度領略廣西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上林縣一帶的壯族人家過“渡河公”節,制作“渡河公”船,互贈“渡河公”布人,借以祭祀“渡河公”,緬懷祖先,祈禱來年生活富足安康;東蘭縣保留著神秘古老的銅鼓文化,節日慶典、婚嫁喪葬都要敲奏銅鼓,寄情鼓聲祈禱安康,使用銅鼓的習俗世代相傳綿延至今成為了“活化石”;從清代開始馳名各地的欽州坭興陶,吸收兩廣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逐漸形成獨樹一幟的嶺南風格。人們通過收看節目,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淀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傳統價值觀的體現,對滋養和豐富人們的精神家園和心靈圣地很有意義。

2.2 增進觀眾對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

旅游類型欄目已成為了傳承民族歷史文化的新途徑,是傳播民族文化的助推器。廣西綜藝旅游頻道《書記縣長當導游》在尊重和保持民族歷史文化原真性的同時,充分利用了現代媒體的優勢,努力講好歷史文化故事,賦予傳統民族文化更多的趣味和活力?!稌浛h長當導游》開辦以來,積極主動地挖掘和展示廣西多地的歷史文化,欄目的民族文化特點非常鮮明突出:金秀瑤族自治縣獨特的瑤醫藥學原理和傳統養生方式是瑤族人民的智慧結晶,欄目秉持塑造“旅游+瑤醫藥特色康養”的制作思路,通過知名瑤族醫生與主持人的互動,讓觀眾在飽覽湖光山色之后,對瑤族醫藥也有了全新的了解;宜州市壯族歌仙劉三姐的傳說揚名海內外,節目將傳統“對山歌”的習俗重新編排,主持人在暢游青山綠水間與當地歌手“以歌會友”,用新方式褒揚壯族男女追求美好愛情的理想,達到使觀眾在輕松娛樂的氣氛中更好地了解壯族文化的效果。電視旅游節目通過豐富多樣、創意新穎的節目形式,給民族歷史文化創造了新的傳播途徑,增強了人們的文化自信,為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3. 發揮電視旅游節目挖掘和展現歷史文化的主要手法

隨著互聯網新媒體和手機終端抖音等自媒體的出現,觀眾獲取旅游咨詢的渠道越來越多,電視作為主流媒體面臨著新媒體的激烈競爭,在互聯網不斷發展壯大的環境下,如何保持制作專業、傳播權威優勢的同時,不斷創新改進拍攝制作辦法,及時更新創作理念,以增強歷史文化節目的吸引力,是電視傳媒在旅游節目創作中面臨的一大挑戰。通過對國內外旅游節目的對比分析發現,旅游節目挖掘和展示傳承歷史文化通常都會遵循以下幾種創作手法:

3.1 歷史情境的再現

隨著科技手段在拍攝工具、拍攝方法等領域的運用,電視旅游節目的節目制作者應加強對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的運用,盡量滿足觀眾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從而增加節目的感染力,運用現代視覺技術的影像表現效果能夠承載更加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也更具有觀賞性,能夠提高電視旅游節目的整體質量。運用情景再現的手法對歷史文化與民俗進行重現,是旅游歷史文化類節目展現形式創新的另一種有效嘗試,它能夠通過還原歷史將觀眾帶入特定的歷史空間,讓觀眾有種超越現實的體驗以增強傳播效果。與“解釋歷史”相比,“再現歷史”突破了主觀化、封閉化的局限性。

某些王牌節目內容涵蓋自然、科技、歷史、探險、文化和時事等。為觀眾提供前所未有的觀看體驗,運用航拍、深海拍攝、高空懸崖拍攝等不同手法所呈現出別樣的美景,例如朦朧、虛化、老影片、輕度破壞、漸變等特效也能夠產生舊時夢幻的感受,將歷史故事場景進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再現,再加上專家級的學者作為主持人進行講解和介紹,加之偵探故事一般的演繹手法,使得節目的歷史文化感倍增,效果扣人心弦。

3.2 靜態與動態的融合

為做好電視旅游節目對地方歷史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節目制作者必須在尊重、遵守電視旅游節目創作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文化傳播特點尋找相適應的表現手法。靜態與動態的糅合就是電視旅游節目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法。歷史文化傳承至今,涵蓋范圍囊括了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等多個文化層面,民俗風情更是由人類文明與特定歷史背景相互交織作用形成的。靜態與動態的結合,可以更好地對地方歷史文化以及風俗人情進行多側面、多層次的展示和解讀,讓節目張弛有度,節奏明快。

例如《走遍中國》節目不僅介紹旅行地的風光,同時還深入挖掘當地的人文典故,有時還在節目中穿插人物介紹。為了讓節目更有趣味性,根據需要還會介紹關于旅行地的傳說等。其中有一期節目是介紹三明市的,主持人不僅介紹了漂浮的古堡和當地的自然風景,而且還揭曉了藍寶石以及巖穴中的秘密,歷史與現實、風景與文化相結合的展示使節目內容豐富、層次分明。

3.3 全外景沉浸式的表現

常規的電視旅游節目的表現形式是:主持人+演播室講評+短片、體驗報道式、介紹+訪談式、走訪發現式、紀實式、介紹式等。隨著這一類節目紛紛涌現,這種模式也進行了創新和改變,尤其是省略了演播室環節,主持人已經不再是演播室的固有元素,采用在全外景中沉浸式體驗的方法進行表現。

廣西綜藝旅游頻道《書記縣長當導游》通過演藝化、戲劇化結合當地的人文歷史進行重新編排演繹,擺脫枯燥,讓觀眾的參與感更深入、更生動。主持人演藝化,即扮演歷史人物重現歷史故事,例如:桂林龍勝縣張家苗寨保留著傳統苗婚體驗項目,主持人和節目嘉賓裝扮成苗族新人體驗了苗婚每一個環節,直白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了傳統民族婚禮的魅力;始建于明代的崇左市太平古城歷史悠久,由主持人扮演古典仕女在太平古城不同景點間打卡拍照,品嘗美食,充分向觀眾展示了崇左市太平古城豐富的非遺、民俗、美食體驗。歷史、民俗故事的戲劇化,歷史知識戲劇化,即把枯燥的、久遠的、嚴肅的歷史知識、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改編為戲劇橋段,輕松的講述出來。例如:鹿寨縣榴江當鋪年代久遠,縣長先將當鋪的發展歷史娓娓道來,再由主持人和節目嘉賓分別飾演過去在當鋪中來往的人物角色,通過簡短生動的劇情演繹迅速讓觀眾了解一個景點的一段歷史。

通過在全外景中沉浸式體驗的表現方法,讓節目觀看效果更詳盡、更真實。這種節目模式摒棄了原有的單向傳播,更加強調觀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從而將旅游信息傳遞得更加充分,使每講述一個歷史事件的出鏡都具有真實性,試圖營造一種歷史文化與現今文化的無縫連接,使整檔節目更加和諧統一,提高觀眾的接受度,更好地對歷史文化進行宣傳。

為促進電視旅游節目在歷史文化挖掘和傳承上的作用,應該采取行之有效的創新手段,通過歷史情境的再現、靜態與動態的融合、全外景的體驗方式創新節目的表現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對電視旅游節目感興趣,并提高受眾人群的黏合度,促進我國歷史文化的有效傳承及弘揚。

參考文獻:

[1]匡文波.新媒體輿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秦艷華.全媒體時代的手機媒介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姚偉鈞.從文化資源到文化產業[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姜飛.傳播與文化[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5]羅青.新媒體傳播[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6]張文俊.數字新媒體概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7]張品良.網絡文化傳播[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8]郝樸寧等著.民族文化傳播理論描述[M].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9]丹增.文化產業發展論[M].人民出版社,2005.

[10]王長瀟.當代中國電視文化傳播論綱[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11]李卓輝.風景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性利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

[12]錢桂榮.民族地區文化資源保護與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研究[D].湖北民族學院,2015.

[13]趙翁欽.文成縣文化資源保護與發展研究[D].浙江海洋學院,2015.

[14]]夏嬌嬌.深圳大鵬所城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21.

[15]唐達來.成吉思汗祭祀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現狀調查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16]鄧智雙.文山州民族文化資源保護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20.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文化傳承
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初探
談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幾點啟示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地方歷史文化開發的媒介策略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