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安徽省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路徑探索

2023-07-06 04:01黃逸清管瑩瑩
商場現代化 2023年8期
關鍵詞: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中小企業

黃逸清 管瑩瑩

摘 要:2022年兩會期間“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2021年“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的定位對比方向更加明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的關鍵路徑,更是打造中國經濟活力,培養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近年來國內制造行業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安徽作為制造業大省,其中占據中堅力量的中小制造業企業應當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中,在行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下,實現企業內部智能升級和新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制造業企業未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從應用性角度分析安徽省制造業中小企業發展現狀及未來機遇,在復雜的內外部宏觀環境下以給相關研究者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中小企業;傳統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

一、制造業企業發展背景

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數十年間中國經濟規??焖僭鲩L,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占全球制造業增加值的30%。數據顯示,我國制造企業中99.8%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提供了79.4%的就業崗位,營業收入占全國總額的68.2%,為經濟增長和保障就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小企業大量開發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制造業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了內驅力,是我國制造業在國際產業競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20年來,全球互聯網和信息產業蓬勃發展,信息化技術逐漸向傳統產業滲透,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融合下,產生了新的行業生態和商業模式。近年來以智能化、信息化為主題的產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中小制造企業的生存邏輯和發展環境。

國務院在2015年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當中指出,要充分支持中小企業,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制造業結合。

2022年兩會期間提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通過金融服務、人才通道、孵化平臺等,對“專精特新”型企業進行培養,發揮中小企業創新優勢,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各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

自“十三五”時期以來,安徽省也在積極致力于推動傳統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并取得良好成效。省財政堅持多點發力,積極推行各類優惠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制造強省建設,打造并優化產業鏈布局,提高國際競爭力。全省各地市政府配合國家和區域政策,積極踐行實踐。合肥市政府發布《合肥市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聚焦平臺建設,結合不同企業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梯度支持。馬鞍山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數”“智”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轉型步伐,打造“智造名城”。從全方位、多角度、大力支持安徽省中小制造業企業踐行轉型升級發展目標。

二、安徽省中小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現狀及問題

筆者選擇安徽省傳統中小制造業企業A公司作為分析對象,結合案例相關內容分析和討論現階段安徽省中小制造企業向產業鏈中高端轉型升級過程中所面臨的現狀及問題。

1.核心技術缺乏,發展質量不高

我國制造業發展迅猛。過去因為產業集群在地理上的不集中,不同地區的產業集群間的競爭客觀上促進了制造業水平的進步。但由于部分領域缺乏核心技術,就整體行業和產品鏈而言,我國的制造業在國際上仍然屬于中游水平。而作為主要力量的中小企業更是面臨著產業結構不平衡,于是造成了企業核心研發能力較為欠缺,無自主核心技術的難題。

例如,通過對A公司連續三年的財報數據進行盈利能力指標分析,并取2020年全行業指標良好值進行對比(凈資產收益率良好值為7.9,成本費用利潤率平均值為3.4,良好值是16.2)。表1可以看出相關盈利能力指標都呈現正相關盈利的狀態,并保持在行業良好值之上,但依舊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主要原因還是核心技術缺乏造成企業附加值低、利潤低,發展質量開始逐年下滑,這一問題也和A公司雖然凈資產收益率和銷售凈利率都高于行業良好值,但體現企業控制成本費用的能力和經營能力管理水平的成本費用利潤率卻低于行業良好值相呼應,也從側面反映像A公司這類中小企業整體發展水平有待提升。

2.中小企業生產管理模式相對單一

現階段,中小制造業企業面臨著生產技術簡單,生產設備、生產工藝以及管理水平不強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有些甚至依舊保留家族企業生產模式,造成企業管理模式單一,大多數企業管理層專業技術過硬但管理水平相對較弱,重要性認識不足等問題。

例如,通過對于A公司連續三年的財報數據進行營運能力指標分析,一般情況下,營運能力的各項指標即各項周轉率越高,周轉次數越多,周轉天數越少,表示營運資金流動越迅速,資金周轉能力越強。表2可以看出,2019年和2020年A公司的各項周轉速度較好。但2021年開始,各項指標開始下滑,說明A公司這類中小企業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面臨著經營不善,產品市場未開發好,存貨變現能力變差,生產或銷售環節出現了問題等情況,該指標也同時與盈利能力的成本費用利潤率相呼應,企業在相關的內部成本管理出現了問題,營運能力有所下降。

A公司這類中小企業管理模式相對單一,該模式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工作重心依舊停留在生產和銷售兩個環節,對企業其他相關管理工作缺乏認識和研究,重業務輕財務環境下可能會使企業在生產經營環節中出現財務風險甚至是損失。例如,生產管理水平不到位,可能會增加相關營運成本。近年來中國人力資源成本上升,使得許多中小企業競爭力下降。在國際競爭中,高端制造業難以突破歐美封鎖,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流失。

3.轉型升級所需的資金匱乏,融資難

中小制造業企業的企業資產和經營規模都相對較小,資產能力不足、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等特點都使得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不高,向銀行獲取貸款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再加上缺乏核心技術支持、附加值低、利潤低,自身的原始積累無法支持企業進行強有力的轉型升級。同時,融資困難也會限制企業的投資決策選擇,更傾向于選擇緊縮性的投資策略,低風險、低收益,無法較好地選擇和利用財務杠桿效應。

例如,通過對于A公司連續三年的財報數據進行償債能力指標分析,可以反映企業在經營投資及策略上的選擇,舉債經營能力的強弱等情況。有效對企業償債能力研究分析,有利于企業管理做出正確投資選擇、經營選擇和借貸選擇。表3可以看出A公司償債能力指標整體維持較好的水平,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都相對較高,但償債能力并不是越強越好,站在債權人角度來看,高償債能力的公司具有較高的資金償還能力,潛在財務危機較小。但從所有者和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看,A公司這類中小制造業企業,融資能力相對受限,保持較高的償債能力避免造成信用損失,在選擇的財務政策也偏向于保守財務政策并未能充分有效利用滯留在流動資產上的周轉資金,沒有很好利用財務杠桿效應,可能進而會影響企業整體獲利水平和轉型升級發展進程。

4.創新人才匱乏,難以吸納到企業發展所需的高端人才

中小制造企業能否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核心技術的發展,而核心技術的發展源于對創新型人才的利用。企業的創新型人才不同于普通勞動者,更注重對前沿知識的吸收、對企業需求的洞察、對新興技術的研發。我國中小企業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無能力或不重視技術型人才的運用,創新型人才匱乏,企業對環保、信息化等新概念的理解較弱,產品競爭力不足,企業利潤率低下,員工待遇一般,不利于提升我國制造業的國際影響力。

安徽省中小制造業企業現有的一大問題是高端創新型人才欠缺,相關資料表明,安徽省制造業存在人才結構性缺失,即普通勞動者數量過剩、技能水平不足,高端技術型人才數量不足。安徽省高端制造業較少,高價值崗位不足,導致對人才的吸引能力較弱,外地人才落戶較少,本地人才流失嚴重。沒有高端制造業帶來的產業集群效應,中小企業更加不堪重負,陷入惡性循環。

三、安徽省中小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相關建議

中小制造企業想要在殘酷的競爭中持續生存發展除了堅持自主創新,科學分析自身情況外,更要緊跟國家宏觀政策走向,積極跟隨時代發展大趨勢并及時地轉型升級,找到適合自己的新型產業鏈模式。

1.政府政策支持,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政府政策在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應起到引導和支持作用,發揮政府在市場環境中的宏觀調控職能,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在未來區域規劃管理中給予先進制造業、創新科技項目更高優先級。

金融方面,政府可以發揮自身橋梁作用,促進銀行和企業良好合作,緩解由于融資成本高、信息不對稱導致的企業貸款難度大、融資難問題。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創新金融產品,加大其對中小企業科研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通過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為安徽省中小制造業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持。

2.創新企業管理模式,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與管理

在企業不斷發展的進程中,單一的管理模式已經漸漸無法適用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求,對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進行改革,創新企業管理模式,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尤為重要。

企業需逐步地完善組織框架,為經營管理活動打造良好的條件。加強各部門、各崗位之間的協調配合,各機構人員分工明確,將企業內部機構設置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達到管理上的有效約束,風險上的有效防范。雖然內部控制工作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的管理成本,但是如果沒有這項控制措施,企業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要貫徹落實內部檢查控制,確保監督的有效落實,通過構建業績考核體系,來鼓勵更多的員工參與到內部控制工作中。

3.引入環保概念,打造低碳制造業企業

環保概念是21世紀國際環境下最主流議題,環保概念與制造業的聯系愈發緊密。環保意識與環保產業在思想和物質層面互為表里,迅速擴張,環保產業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支柱力量,并成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目標。安徽省中小企業應順應歷史潮流,逐漸減少傳統能源產品的生產,增加新能源產品的生產,減少高污染產品的生產,增加低碳環保類產品的生產。

轉型環保產業,一可優化經濟結構,促進高附加值產業發展、高價值崗位增加;二可保護環境,通過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三可在國際上占據道德制高點,低成本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國家和企業的軟實力。

4.加強創新人才建設,推動產學研合作

中小制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是對核心技術的把握,核心技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支撐。通過加強企業與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相互間的交流,為企業創建提供技術資源支持,發揮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發優勢,以企業發展為中心、市場需求為導向,推動產學研合作。安徽省中小制造業企業應著力培育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通過關鍵技術突破,掌握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目標建設,擴充高薪崗位、提升人才待遇,為創新型人才構建良好的就業環境。

5.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劃,培育核心競爭力

“十四五”規劃強調,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為新時代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當前安徽省中小制造業企業對數字化的敏感性欠缺,數字化發展目標和具體舉措不清晰。安徽省中小企業應把握時代機遇,順應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大潮,將數字化與傳統制造業相融合,優化生產流程和組織架構,提升生產效率,實現深度融合,建立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創新試驗場等,培養具有國內及國際競爭力的技術型企業。

6.促進發展產業集群效應,建立專業化分工合作

大力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創新型產業集群是制造業產業集群升級的必然道路,形成創新型產業集群能夠給制造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與競爭優勢。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使一些戰略性產業或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努力實現專業化分工和有限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7.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全方位提升產業競爭力

制造業服務化是指制造業企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將價值鏈由以制造業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通過向顧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組合包”,將基于生產的產品經濟和基于消費的服務經濟進行融合,優化產業鏈各環節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提升客戶對企業的黏性。

我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的服務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較低,為了實現從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要加快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企業除提供產品設備外,還提供設備的維修、檢修、改造以及信息化專業化的遠程設備狀態管理服務。安徽省中小企業要明確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的重要性、緊迫性和高收益性,明確服務化轉型路徑。

參考文獻:

[1]袁媛,喬蕾,李晨.“互聯網+”行為對保險業技術創新的影響[J].黑河學院學報,2022,13(9):59-61.

[2]錢鳴,毛平.“互聯網+”背景下中小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J].當代經濟,2017(35):100-101.

[3]田淑芳.提升安徽省制造業創新能力的路徑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18):31-32.

[4]盛革,季六祥.制造強國:商業生態系統與制造企業價值網平臺戰略[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

[5]馬榮榮.“互聯網+”背景下對大學會計教學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8(1):434.

[6]楊琳華.推進縣域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破解傳統制造業發展難題的建議[J].商展經濟,2020(11):77-79.

[7]饒瑞竹,陳光莉.數字經濟推動安徽省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14):124-127.

[8]趙波.中國制造業集群轉型升級政策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8.

作者簡介:黃逸清(1992.02— ),女,漢族,安徽省合肥市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猜你喜歡
產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中小企業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黑龍江省產業轉型升級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影響分析
“互聯網+”促進中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
產業園區轉型升級與物流園區聯動關系分析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營改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