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大市場背景下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探究

2023-07-10 09:01普南
中國市場 2023年17期
關鍵詞:營商環境

摘要:深化“簡政放權”與“放管服”改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規則。促進完善市場化要素配置,完善公平競爭制度環境,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統一規范市場監管與執法。完善產業制造與服務貿易鏈環建設,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內涵式增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雙循環”發展、穩增長穩就業提供堅強支撐。構建國際通聯的投資貿易制度規則,進一步開放國際投資與貿易,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優化完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關鍵詞:統一大市場;營商環境;法規政策

中圖分類號:F12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7-0000-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7.000

1??引言

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環境及市場法規政策作出改革規定,對推進創新市場服務、創新市場監管機制等營商環境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了營商環境建設優化完善的改革方向和制度性框架,要求把營商環境建設中好的做法及行業或部門行之有效的辦法、經驗上升為法規制度,更好地服務于市場主體需求,服務于我國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近年來,我國不斷深化“簡政放權”與“放管服”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規體系,市場主體經營環境取得了很大改善,有力促進了治理規則與治理主體間治理關系的法制化進程,但面對市場經濟發展不斷變化的需求,營商環境建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制度規則的不斷完善和政策法規的及時跟進。2022年3月國務院公布了《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752號),為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放管服”改革,加快配套制度規則的“立改廢”,清理“改革”與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行政法規,修改并完善相關法規文件。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促進要素資源暢通流動,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中共中央、國務院2022年4月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明確要求建立“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市場規則體系。堅持“立破并舉”,構建統一市場規則制度、統一市場要素資源、統一市場服務和公平監管,更好地接軌國際規則,吸引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為建設高質量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和穩增長穩就業提供堅強支撐[1]。

2???營商環境內涵與評價體系

營商環境為一種制度性環境,對市場主體創新發展、持續健康成長有重要影響,主要由社會、經濟、政治以及法律等要素構成,具有規范性、公開性和穩定性,伴隨了市場主體從準入、生產運營到退出等所涉及的周圍環境。營商環境狹義上多被限定在從企業開辦、運營到結束全過程的各種制度規則,是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人力、時間與機會成本高低等的體現與反映。廣義上的營商環境有更寬泛的理解,還包括一些宏觀性的、非制度性的影響要素,也兼顧經濟發展環境和區域綜合競爭力等方面,但不屬于制度規范領域,比如市場規模、基礎設施等要素。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了從企業開辦、經營要素獲取到企業主體退出等11個監管領域,幾近覆蓋了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監管制度。國務院條例把營商環境界定為“企業等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涉及的體制機制性因素和條件”,以行政法規形式明確了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制度體系。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領域范圍涵蓋了市場主體經營與要素資源獲取政策法規保護、市場商事制度改革和公平環境建設、高效便捷政務服務流程搭建及作風建設、監管執法規則和標準體系、生產經營相關法規政策“立改廢”法治保障等方面。本著國際可比、對標世行、中國特色原則,2019年組織開展了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縣級市等41個城市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2020年參評范圍擴展至80個城市和18個國家級新區,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了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

3???我國營商環境建設的成效與問題

我國于2014年啟動商事制度改革,優化商事制度規則流程,2015年完成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制度改革。2016年啟動了“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推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縮短商標注冊周期、壓減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清理沒有法規依據的各類辦事證明,實現了準入環節的便利化,大幅降低了微觀主體進入市場的成本。2020年《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印發,意見明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適時開展全國范圍內的營商環境評價工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新發展階段更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2022年實施的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國負面清單減至31條,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減至27條,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接入地方部門300余萬項政務服務事項和高頻熱點公共服務,為多種所有制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搭建了增長路徑和政策支持體系。18個國家級新區高標準打造軟硬環境,轉變管理服務理念,深化改革創新,打造法治、智能、高效一流營商環境。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比上年提升15位,升至全球第31位,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經濟體。

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取得極大改善,促進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快速發展,但與市場主體期盼,對標國際發達經濟體,還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現為:其一,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備,誠實守信氛圍還有待增強。政策制度變化快,不按約定兌現承諾,不嚴格履行合同,不按時歸還拖欠款等情況時有發生,給企業生產經營造成困難和損失,經營成果可預期性不強。其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不完善,改革不平衡問題突出。城市與農村、東部與西部、不同行業發展不平衡,改革進展不一,政策措施上下脫節、落實不到位還很突出,中小企業發展幫扶配套政策少、可操作性差。其三,市場化配置生產要素還存在制度性障礙,進一步釋放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協同共生、培育參與國際競合新優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其四,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還缺乏規范,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需要系統性優化完善。執法不公、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等問題依然存在,司法訴訟程序繁雜、執行困難、維權成本過高等問題還很突出。法規政策“立改廢”,統一市場監管,制度安排與國際規則(慣例)通接相連,國際投資與跨境貿易進一步開放等還有很多完善提升空間。

4???優化完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思考

良好的營商環境能有效解放生產力、增強市場活力,促進發展和穩定就業。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市場關切,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需要,更是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加快多種所有制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需要。我國“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構建一流營商環境”,對“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市場設施通聯,要素和資源配置、競爭與監管服務做到公開公平、統一透明。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就是要構建營商環境的規范統一性、公平公正性、穩定可預期性。

4.1?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規則

“放管服”改革以來,不同地區和行業在實踐中推廣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舉措和辦法,比如“一條龍服務大廳”“一窗接件并行辦理”“互聯網+監管”“一次不跑和最多跑一次”等等,切實簡化了行政流程,提高了辦事效率,市場主體獲得了實惠,也催生了一些新業態新模式快速成長。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就是全面改革商事制度,優化創新辦事流程和服務方式,推廣普及電子政務服務,實現線上線下服務平臺與政務大廳快速融合,促進政務服務便捷高效。清理各種歧視性限制,依法規范用權。重構制度,完善政務流程,減少許可事項,監管規范政務服務中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規則,推進各種不同所有制市場主體更為協調的競合關系和可持續發展。放事權要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監管市場要監管有據、公開透明,政務服務要貼近市場、高效便捷。

4.2?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推進多種所有制經濟融合共生

市場結構性矛盾扭曲的根本原因是要素資源的不合理配置,化解過剩產能、處理“僵尸企業”,破除要素無效供給,有利于培育經濟新動能,促進科技創新,培育市場主體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2]。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不同所有制經濟獲取生產要素的市場機制有待完善,市場化運行和競爭規則還有待進一步確立。去年以來,受國際經濟環境及煤電市場供應影響,我國電力能源供應出現波動,民生用電保障及鋼鐵、有色、建材等大工業安全生產運行不同程度受到影響。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促進電力能源要素市場化高效配置受到高度關注。發電側結構性供給開放,有序推進水電、風電、光伏綠色能源及核電、分布式發電參與市場交易。用電側放開大工業、新興制造業、公共服務業等電力要素市場化配置。電網及售電,探索試點跨省跨區“網對網”“網點互對”交易,支持中小電力用戶委托代理交易。完善修改《電力法》,優化煤電成本分擔機制和綠色能源電力價格市場形成機制,積極推進電力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統一的要素市場,理順政府和市場在要素配置方面的關系,尤其是在新經濟領域、數字經濟領域,健全基礎制度和市場體系,推動數字要素發展和數字經濟外溢效應提升,有效利用國際資本支持數字和平臺企業境外上市,促進資本要素、高端人才要素國際化配置。

4.3?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確保國內大循環暢通,確保自立自強和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

世紀疫情與國際變局誘發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國際合作與博弈更加直白激烈,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極大沖擊。中美經貿摩擦以來,一些跨國公司受脅迫撤回在華投資,或關停在華生產線,或制裁高技術核心零部件產品對華供應,并極力制造所謂供應鏈“去中國化”,對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造成不利影響。堅持科技創新與發展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支撐地位,構建創新發展格局,優化完善我國高新技術領域政策法規體系,統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攻關,解決高新數字裝備“卡脖子”問題,實現基礎軟件、智能裝備、高端芯片等關鍵核心技術產品自主可控和安全穩定,確保自立自強和穩定的產業鏈、供應鏈日顯重要。面對國內消費不足和出口受阻,迫切需要完善制造業、物流貿易、金融稅收等法規政策體系,強化對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支持,激勵實體經濟和先進制造業創新發展,暢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國內循環,促進增長和就業,推動我國經濟快速有效恢復正軌。

4.4?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完善統一大市場要求的營商環境法規體系建設,夯實多種所有制經濟高質量共同發展的法治基礎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為契機,對不符合新時代多種所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規、規范性文件進行清理和修改。改革市場經濟運行中不合理的流程規定,廢除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法規制度,對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辦法、措施,及時以立法形式頒布實施,推進不同所有制經濟在產權和合法權益方面的同等保護。修訂完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強規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厘清市場競爭行為的界限,尤其是對互聯網新技術經濟行為的規制與保護,活躍市場競爭新態勢。深化制造業、服務業開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優化外資負面清單管理,做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銜接,境內外投資者統一適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依法平等對待外商投資企業[3]。

建設法治政府,暢通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維護法律尊嚴。加強執法能力提升,依法打擊經濟犯罪活動,維護市場主體依法依規經營,維護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環境[4]。司法機關應著力解決“以罰代刑”問題,對行政機關為牟取單位利益或主管人員為牟取個人私利,依法應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努力營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構建穩增長穩就業和“雙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建全執法司法保障機制,強化內部流程控制,強化行政監督與司法監督,推進綜合執法,防止權力濫用。

4.5?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完善推進新經濟領域立法

伴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同時與傳統產業快速融合,涌現出平臺經濟、分享經濟、數字新媒體服務等新經濟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活力,為產業技術轉型升級提供了支撐,為穩增長保就業做出了貢獻。與此同時,新經濟領域安全監管責任出現缺失或不到位,市場主體權益得不到充分合法保障,構建新經濟領域政策法規,已成為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關注的重要問題。近年來,我國先后頒布《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系列法規,為依法規范數字商務行為提供了依據,但與其快速發展相比存在制度體系不健全、政策法規滯后等問題。平臺與共享經濟快速發展,一些平臺型公司很可能形成“一家獨大”市場壟斷,會帶來供需雙方利益失衡問題,帶來市場要素配置失靈,誘發不正當競爭,甚至違法犯罪等問題。要求政府治理層面及時完善監管體系,設立共享平臺審查和準入制度。完善立法空白,界定共享資源主體,明確共享主體法律權利和法律責任義務。嚴厲打擊以共享經濟為幌子的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危害國家安全等犯罪行為[5]。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對數字新經濟領域的立法和監管應有審慎和寬容態度,鼓勵創新與發展,允許實踐檢驗,允許糾正偏差、錯誤。構建容錯制度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以促進科技自立自強、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6]。高度關注并及時把握前瞻性發展需求,加快新經濟領域立法步伐,關乎政府規范監管市場能力提升,更關乎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快速健康發展。

4.6?推動構建全球經濟治理新體系,全力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世界經濟格局在動蕩變革中不斷演變,區域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不斷崛起,經濟技術不平衡發展帶來國際力量對比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全球經濟治理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積極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全球經濟貿易規則更加公正合理,促進經濟治理體系不斷適應國際力量不平衡發展的變化,有利于提升我國在世界多邊投資貿易變化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有利于為我國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創造均衡穩定、多邊包容的國際環境。做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的維護者,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朝著共商共建共享、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7]。

以“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等區域合作機制構建為依托,完善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及開放型口岸等經濟平臺建設,積極探索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區域及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使這些區域成為推動我國“雙循環”戰略的主要陣地[8]。順應全球經濟治理變革大勢,總結自貿區、開發開放試驗區、保稅區經驗,賦予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推進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彰顯中國建設開放型經濟體制和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姿態。立足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定位,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加強國家能力建設,推動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引進與國際化競爭相適應的高端國際商務、法律人才[9],提升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能力和話語權,提升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抗風險能力,更好應對國際貿易實務與爭端談判,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制。

5???結語

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創新發展,同時面臨新冠肺炎疫情和復雜國際局勢嚴峻挑戰,如何促進各種不同市場主體更好地協同發展,事關我國經濟發展質量,更關乎我國經濟穩增長、穩就業和“雙循環”發展目標的實現。深化“簡政放權”與“放管服”改革,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規則,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統一市場監管,促進完善市場化要素配置,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構建國際通聯的投資貿易規則制度,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優化完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創新動能、增強發展韌性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經濟也必將快速回歸正規、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

[1]任繼球.從外循環到雙循環:我國產業政策轉型的基本邏輯與方向[J].經濟學家,?2022(1):?77-85.

[2]陳詩一,陳登科.霧霾污染、政府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研究,2018(2):20-34.

[3]李本燦.企業犯罪預防中合規計劃制度的借鑒[J].中國法學,2015(5):195-226.

[4]石佑啟,陳可翔.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司法進路[J].中外法學,2020(3):697-719.

[5]?王世強.平臺化、平臺反壟斷與我國數字經濟[J].?經濟學家,?2022(3):?88-98.

[6]?莊芹芹,林瑞星,羅偉杰.寬容失敗與企業創新-來自國有企業改革的證據[J].經濟管理,2022(4):23-44.

[7]沈國兵.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EB/OL].(2021-04-22)[2022-06-15].?https://share.gmw.cn/theory/2021-04/22/content_34785294.htm.

[8]黃漢權.加快構建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N].經濟日報,2020-07-15(11).

[9]?楊枝煌.云南開辟“一帶一路”中國南段新境界的戰略思徑[J].中國市場,2017(12):14-20.

[作者簡介]普南(1993-),女,云南昆明人,碩士,律師、經濟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談判與爭端解決。

猜你喜歡
營商環境
沈陽市旅游行業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的建議
地方人大在創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作用研究
“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與東盟營商環境差異與協同構建研究
準入規制與經濟增長: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