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創新性研究

2023-07-17 04:00王玥玥
科技風 2023年19期
關鍵詞:知識共享互聯網+互聯網

摘?要:“互聯網+”是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成果,作為一種更加先進的生產力,其不僅推動經濟形態的發展和變化,更帶動社會經濟實體的生命力越發旺盛。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網絡的高度普及,各種閱讀軟件逐漸向依托互聯網為載體靠攏和發展,層出不窮。載體不同,閱讀方式也不同,對大學生的閱讀習慣會產生出深淺不一的改變和影響,并隨之對圖書館也帶來了影響。在以前,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和信息交流的最主要載體,可以說對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種傳統的、為讀者服務的載體的社會地位遇到了重大的沖擊?;趫D書館自身存在理論與現實大相徑庭的情況,互聯網逐漸滲入并對高校圖書館起掌控性作用的現象也不足為奇?;ヂ摼W有著先進性、具體化,理論和現實幾乎統一的性質,這不僅能與圖書館的劣勢互補,還能更簡單方便地普及到人們的生活中。本文仔細探討了“互聯網+”對于傳統圖書館的沖擊,然后闡明了為何在如今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活中,“互聯網+”的思維會如此普及。隨后文章通過“互聯網+”對社會人士以及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進一步闡述了“互聯網+”和圖書館這一新一老兩種產業模式的融合對提高閱讀人士閱讀的方便性和資料準確性,并且提出了能促使兩者融合也能分開規劃管理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多元化閱讀;互聯網;知識共享

圖書館承載著人類的文明,如今,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科技力量也在蓬勃發展,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傳統的圖書館一成不變的服務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當下讀者的需求。因此,圖書館應順應時代,積極進行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促進轉型,讓圖書館活起來。

1?互聯網

1.1?互聯網的特征

互聯網具有強烈的互動特點,它的優勢在于隨時隨地讓人們有一個鏈接,有一個可以互動的平臺,他們可以通過網絡達到交流與共享。在互聯網產生之前,人們都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的廣播媒體獲取所需的信息,這些方式相比于互聯網而言效率較低?;ヂ摼W出現后,人們可以實時通過瀏覽網頁以及利用搜索引擎快速高效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此外,互聯網的出現讓人們也能更快更省力地獲取想要的資源信息,尤其是近些年來移動終端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梢?,互聯網已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互聯網+”也成了這個時代發展的助推器。

1.2?“互聯網+”的概念

“互聯網+”就是在原本的行業上進行一個升級和突破,是原有的行業變換成另一種形式并且表現出來。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某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我們所想的單調地相加在一起,而是實現了1+1>2,是通過對信息的處理整理歸類再加以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有了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生態。通過這種“互聯網+”模式,原創行業不僅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行業成本,而且可以讓原創行業突破原創的局限性,實現更高效益的提升。過去幾十年,“互聯網+”對許多行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推動了許多傳統方式的轉變?!盎ヂ摼W+”是創新2.0和互聯網技術發展下的一種新的商業形態,是互聯網技術在各行各業進一步應用和實踐的結果。它促進了市場經濟形式的不斷更新和變化,從而為社會經濟主體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各行各業、各領域、各組織的改革創新以及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網絡平臺?!盎ヂ摼W+”各個行業中的行業既包括傳統行業,也包括高新技術行業。加號是通過各種技術和互聯網平臺作為融合的技術支撐,使互聯網與各個行業相加,真正實現了互聯網與各行業的深度融合。在集成過程中,對原始信息元素進行重組,并在此過程中創建新的服務模式和新的業務形式?;ヂ摼W技術從最小規模的互聯開始,逐漸發展到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現在廣泛普及的智能設備、移動終端設備和傳感器設備。所以我們現在的時代不僅僅是一個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技術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和學習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F在除了智能手機還有移動電腦、移動電話、移動辦公室、智能家居、智力能力等。目前市場上的很多商業、學習和工作都是圍繞智能移動設備展開的,如電子商務、電子政務、在線學習、周邊服務等。原本這些服務和業務學習都是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方式進行的,但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幫助下,人們可以使用智能移動設備,使他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進行遠程溝通。這種變化通過信息化來實現,因此互聯網時代將與工業革命和農業革命相媲美。就拿如今的購物APP來講,“互聯網+”商品買賣領域,就可以讓商品的價格更加透明清晰,讓人們可以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同時,這也為賣家帶來了更多元的銷售渠道和顧客人流,突破了傳統的地域限制;外賣APP,即“互聯網+”外賣,也成功取代了傳統電話訂購外賣的方式,給訂外賣的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保障,讓顧客能更加便捷省心,也讓店家更便于管理和及時收到反饋;“互聯網+”通信,變成了聊天軟件,即便是跨越了山和大海也能實現面對面聊天,讓遠在天邊的親朋深感彼此就在眼前;“互聯網+”出行,讓我們不再去擔心線下打車的不確定性,不用人等車,節省了許多時間,達到了互利共贏。如此看來,合理正確使用互聯網,會讓各個行業產生妙不可言的“化學反應”。

2?“互聯網+”時代下傳統圖書館的弊端

2.1?紙質書籍利用率低,不能及時反饋讀者的需求

現在很少有人愿意再走進圖書館去借閱書籍,再加上網絡書店的存在,各種各樣的電子圖書讓讀者選擇更加多元化。所以作為文獻服務機構的圖書館,在提供紙質文獻服務上,確實是受到了互聯網的沖擊。在傳統的圖書館中,不是每一個圖書館都具備相對齊全的文獻和書籍資料;此外還有不少校園圖書館收錄大多版本過老的書籍,不能及時做到更新,也沒辦法及時反饋讀者提出的需求,讀者往往感到無力。很多讀者在借閱書籍時并不知曉館內書籍大致情況,這就導致讀者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翻找對比,這不僅浪費人力,更浪費精力和時間,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久而久之,文獻利用率低也就成了當下傳統圖書館的一大問題。而有了“互聯網+”,圖書的資源得到了整齊歸類和儲存,如此便給人們帶來了更為方便的查閱方式,相對于紙質文獻在儲存及閱讀費用方面都相對更加節省,更加便利。

2.2?服務內容單一,圖書管理員不夠專業

在傳統的圖書館中,出現的問題有:借書、還書流程復雜,盤點和查找工作量大、效率低下,借閱管理和防盜脫節,工作人員滿意度低、讀者滿意度低等,尤其是高校圖書館,高校的圖書館每天接待的人群大多都是學生、老師、研究人員,大多都是以借閱參考資料為主,這種簡單的服務方式實際上已經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絡上尋找資料文獻,而圖書館只能成為他們的自習室,由此圖書館的作用又得不到發揮;再加上圖書館管理員的不專業性和業務素質不夠高,更加影響了傳統圖書館的運營,很多圖書館管理員對前來借書的人持以一種冷漠的態度,也不了解圖書館資源,讓讀者沒辦法快捷找到自己所需。特別是“互聯網+”的時代下,很多管理員沒有學習到新的現代化技術,與社會的發展相脫節,這讓圖書館并沒有充分體現他的作用。

2.3?讀者無處反饋,缺少對讀者的個性化服務

在目前的圖書館中,每個讀者的知識儲備和閱讀需求各有不同,因此對于圖書館提供的知識需求也不同。很多讀者往往會因為圖書館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而想選擇向相關人員進行反饋但沒有一個可靠的途徑。我們會發現一些圖書館會放置反饋箱、信息收集箱,用于搜集讀者的意見,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只是流于表面,鮮有真正對讀者的問題進行整理歸類,拿出解決辦法的。久而久之,讀者也會對此失去信心,自然也就失去了對圖書館的信任。針對這樣的問題,在圖書館中設立對不同人群的個性化服務,完善反饋評價機制必不可少,而互聯網的出現,便是解決這些問題的一大助力器。

3?“互聯網+”對圖書館的影響

3.1?“互聯網+”影響圖書館服務模式

在“互聯網+”模式的開啟下,傳統圖書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驅動下,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加強建設圖書館管理員團隊,增加他們的服務意識,提高專業能力,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提升自身的技能,熟練使用計算機等網絡技術,提高自我的業務能力,讓圖書館管理員再也不是一個門檻低的職位。圖書館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及時、全面地推送服務,讓讀者無論身在何處、何時,只要有閱讀需求,就能立即閱讀。圖書館推送的信息也要及時更新,讓讀者在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信息。圖書館和讀者對借閱查詢的所有信息進行總結和分析,包括經??吹臅N類、閱讀習慣、尋找方向等信息的整合,可以更多地為讀者推送信息或鏈接,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在線指導和答疑,極大地方便了讀者,也為讀者節省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圖書館應加強讀者分類管理的實施。這種針對不同讀者的不同興趣,有針對性地推送個體資源,真正體現了以讀者為中心,始終站在讀者的角度解決問題,讓讀者體驗個性化服務。這樣,讀者只需花一點時間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資源,為圖書館實施全程借閱和讀者閱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2?“互聯網+”推動開放性共享

“互聯網+”的根本性特點就是開放性,這里的開放指的就是以互聯網為技術依托的信息資源共享、各個行業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陂_放性,“互聯網+圖書館”就可以實現以下領域的發展:

(1)可以讓“死”的館藏數據“活”起來,實現跨館流通;

(2)為信息資源的跨管流通提供技術保障;

(3)實現館際合作,各種操作系統跨平臺銜接;

(4)便于擴充數據庫系統,將零散的關聯數據資源整合起來;

(5)為大數據的形成提供高價值的資源信息;

(6)為智慧校園、智慧城市提供資源保障等。

這些都是“互聯網+”帶給現代圖書館的未來發展空間,但是開放性只是一種概念不意味著有了互聯網技術就一定都實現開放性共享。這就需要多個行業進行溝通和協作,由圖書館人來共同完成。很多共建共享的項目實現的過程都很曲折,最后導致失敗,就是因為數據共享很難做到。很多行業同意實現共建共享,也加入統一的組織,但是基于個人利益都不愿意執行現有國際標淮,無法真正地實現資源融合。因此,圖書館應該利用自身優勢為開放性提供一個好的大環境。

3.3?“互聯網+”幫助圖書館重新塑造行業結構

在各個行業中引入“互聯網+”概念,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在行業中深度融入互聯網理念,在此基礎上對原有的生產、生活、基礎管理以及全方位服務進行改革和重新定義,而這些方面所涉及的產業結構、管理模式、周邊產品、系統流程跨界關系等都會實現重新塑造和轉型,最終實現提升和發展。重新塑造對于圖書館來說,同樣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環節。圖書館人不要故步自封,要打破原有思維模式,要敢于去構想、去實踐。面對問題要做到實實在在去解決,要將客戶不同需求、環境的改變、管理模式、工作流程、服務對象等進行重新定義,找準目標、找準定位,這樣才能更有目的、更有針對性地實現“互聯網+”,讓圖書館行業重新找到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塑造新的服務方向。突破原有圖書館的邊界領域,將傳統圖書館進行重新塑造和轉型,讓圖書館不再是安安靜靜的建筑,而是可以移動、廣泛存在于身邊的智慧圖書館。

結語

圖書館在互聯網環境下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轉型的機會,希望自己能從以往提供紙質文獻服務的機構轉變為信息服務機構、知識服務機構。例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開始關注信息資源的長期保存。這一點多數讀者都感受不到,但對于互聯網環境下的圖書館來說,這些任務卻尤其重要。在這種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圖書館如果不能做出積極的轉變,那么它的處境可想而知,但圖書館對于人類而言又是至關重要的。圖書館最重要的一個責任就是保管人類的文化遺產,圖書館無論作為文獻服務機構還是信息服務機構,都掌握著大量的資源。如何管理、保存這些資源,對于圖書館,對于用戶,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新形勢下結合互聯網,讓圖書館活起來、新起來也極其有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長河.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研究[J].采寫編,2021(11):191192.

[2]王世偉.論數字中國背景下的圖書館智慧化轉型[J].中國圖書館學,2022,48(1):2937.

[3]龍泉.高校圖書館實體空間用戶畫像構建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1(10):7080.

[4]喻萍萍,儲冬紅.泛在知識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1(23):8386.

[5]程真.論國家圖書館分層服務[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1):26.

[6]呂潤宏.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2021,41(2):6567.

作者簡介:王玥玥(1978—?),女,漢族,江蘇淮安人,本科,淮陰工學院圖書館高級工,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與研究。

猜你喜歡
知識共享互聯網+互聯網
西部獨立學院教師知識共享現狀與對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虛擬社區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與版權法的變革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經管之家”用戶知識共享及社會資本影響因素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