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思政課專題式教學的實踐困境與紓解路徑

2023-07-28 08:43魏孟琦
智庫時代 2023年16期
關鍵詞:教學內容思政高職

魏孟琦

(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少學者都在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專題式教學模式在此背景下產生并將其嘗試性應用于高職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專題式教學在高職思政課的運用中凸顯出巨大優勢,但在實踐中也發現其存在不足之處。本文將立足筆者在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實踐,分析高職思政課專題式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發展特點探尋紓解路徑。

一、專題式教學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運用的價值意蘊

專題式教學也被稱為問題式教學,其在教學過程中打破傳統的按教材編寫順序進行授課的模式,授課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情將教學內容按照其內在邏輯關系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將同類知識或具有前后邏輯關系的知識進行整合、重組,在此基礎上形成一系列既相互獨立又存在內在邏輯關系的專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以重組的教學內容為依據有重點地進行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就稱為專題式教學。專題式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整合、重組可以從縱橫兩個方面來總結,在縱向上主要體現在知識結構上,結合學生發展實際情況將課程內容中的同類知識以螺旋式的方式進行整合,便于學生由易及難接受知識;在橫向上主要體現在知識相互作用上,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把握學習重難點內容。

專題式教學是一種目標清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專題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索,同時也適應了新形勢下的育人新要求。當前高職學校學生的學習主要呈現出知識基礎薄弱、自控能力較差、實踐活動能力較強等學習特點,結合高職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和發展特點,將專題式教學應用于高職思政課中也體現出其可行性和必要性,結合專題式教學在高職思政課中的實踐運用,可將專題式教學融入高職思政課的價值意義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實效性

“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要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為學生一生的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2]。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前,不同層次的大學生在學習《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公共必修課所使用的思政教材是全國統一教材,但是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的知識基礎、問題分析能力和邏輯能力存在差別,如何在統一教材的使用背景下提升高職學生思政課學習的實效性成為高職思政課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探索背景下,專題式教學成為有效嘗試。

專題式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從縱橫兩方面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整合出來的專題內容對課程同類問題由淺入深開展講解,打破了原有課程教材中細碎、零散的知識結構,便于學生對某一問題深入探究,形成完整認知體系,增強教師教學實效性。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專題式教學將教材進行重組,將教學內容分為不同專題,每個專題都有其核心問題,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呈現和深層次探究。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團隊從新時代對青年大學生的新要求為切入點,將原教材重構為16個教學專題,以“人生選擇——理想信念——精神狀態——價值理念——道德覺悟——法治素養”為基本線索依次展開。[3]

教師重構教學內容形成不同專題,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學情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同時更加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問題探究產生興趣,自然會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從而達到學習效果倍增的目標。與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單純講授知識相比,專題式教學更加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小組合作、知識探究的推動者,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授課教師在課堂中發揮引導者和組織者的作用。在專題式教學模式下師生共同營造沉浸式教學氛圍,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沉浸效果佳,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提升了自身邏輯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打破傳統思政教學模式,更新和深入思政課教學內容

專題式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每個專題都有其核心問題,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以《人為什么活著、應當如何活著— —確立崇高人生目的、保持積極人生態度》專題和《什么樣的人生才有價值— —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專題探究新時代大學生的人生選擇問題;以《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人為什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專題和《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大學生應該怎樣堅定理想信念》專題探究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確立崇高理想信念的問題。這種專題式教學模式在高職思政課中的運用通常以學生某方面素質提升為主線對內容進行整合,突破了教材內容碎片化的局限性,以某個主題為線索進行教學,實現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下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整合,在更深程度上深入和更新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探究有效結合,從而對課程脈絡形成正確認知。使得學生通過專題式教學在有限的課堂授課時間內,最大程度為學生提供相應專題內容探究,拓寬學生理論知識和道德素養提升途徑。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實踐困境

(一)不同學段思政課專題教學內容交叉重疊

思政課是學校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現在各階段學校都開設有相關課程,彼此之間存在內容的交叉,例如,社會公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想信念教育等內容從小學思政課堂貫穿到大學思政課堂。在專題教學實踐中如何避免重復授課、實現各年齡階段的學生學習內容的有效銜接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實效性提升的現實性問題。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4]這就要求高職思政教師要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在進行專題教學時深入思考如何針對學情合理設置專題內容,實現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理論知識與道德素養的接續發展。

(二)思政課專題邏輯聯系不緊密

因分專題開展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任課教師更加注重自己負責專題的完整性和獨立性,對同一門課程不同專題之間的邏輯關系缺乏思考,學生不理解各專題之間的關系,甚至因無法將專題內容與書本知識對應起來而棄之不顧。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專題內容,影響學生知識接受度和能力發展水平的提高。

在高職思政課進行專題式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各專題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以及各專題之間的知識銜接問題,若處理不好二者關系專題式教學則無法實現自身優勢,無法深層次開展問題探究,所有專題就不能系統完整反映思想政治理論課整個體系內容。因此,梳理思政課專題內在邏輯關系是合理有效建構課程專題教學內容的關鍵一環,也是科學開展專題式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專題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

通過本人在高職院校任教經歷來看,雖然思政課堂在教學中不斷嘗試改革創新,但專題教學在實踐中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式授課方式。在信息化社會沖擊的當下,面對網上出現的各類資源,學生已對當下時政資源和思政教學案例有了基本了解,如果教師仍采用傳統授課方式為學生講解相應專題,學生極易因課堂獲得感差而失去對思政課的興趣,教師也會因職業獲得感差降低自身教學積極性,影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不利于專題教學發揮其優勢。

(四)專題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思政課教學育人效果的呈現不同于專業課知識的掌握,因此,思政課教學考核方式應是一種兼顧知識掌握、綜合能力培養、立德樹人目標實現為一體的綜合性考核方式。思政課綜合性考核方式的運用將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方式中以考試成績作為學生評價的唯一標準,綜合性考核方式的提出是一種既注重終結性考核,又兼顧過程性考核的評價方式。但通過目前思政課專題教學實踐效果來看,專題式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考核還存在著以考試成績來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和思政課教學效果的問題,無法綜合體現對學生育人目標的實現,而且專題式教學評價體系中沒有形成明確的教師考核標準。如何建立兼顧知識傳授與立德樹人目標實現的科學的專題式教學評價標準是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式教學科學推進過程中急需改進的重要問題。

三、高職思政課專題教學創新方式

(一)以問題為導向合理設計專題內容

專題設計是開展專題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師在進行專題設計時要緊緊圍繞教學大綱以問題為導向設置專題內容,在問題鏈專題式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有機統一。教師在進行專題設計時要以問題為導向合理設計專題內容,例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寫好時代答卷——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專題講解中以新時代下青年學生如何去做為主線進行問題設置:(1)如何認識新方位?——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如何認識新使命?——爭做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為何學習“思想道德與法治”課?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使得學生將教材緒論部分的知識串聯起來,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思結合,在新時代下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專題講解中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專題內容設置:(1)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原因是什么?(2)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是怎么提出來的?(3)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什么方式?(4)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給我國帶來哪些變化?通過以上4 個問題的提出,將本主題重點知識串聯起來,啟發學生思考,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思政課專題式教學保障了教學形式的連貫性與教學內容的深入性,調動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提供有效保障,是解決高職思政課專題式教學困境的有效途徑。

(二)專題教學內容要體現共性與個性相統一

思政課專題教學是以統一教材內容為依據,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構,將知識點以專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和已有知識基礎的現實情況來看,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在內容設定上要做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從共性方面來看,思政課教師在進行專題梳理時要做到兩個方面。第一要貫徹落實集體備課制度,思政課教師要結合學情認真研究教材內容,結合各個專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梳理出各專題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循序漸進掌握知識,形成對課程內容的整體認知。第二要根據當代大學生成長實際需求重構專題教學的結構和內容,使其符合青年學生成長特點與教育需求。

從個性方面來看,思政課教學在專題教學過程中要體現不同專業學生學習特點。專題教學方式是為了促進教學改革,提升思政教學實效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了解不同專業學生需求,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首先,要結合本校學情、所教學生專業特點,并結合當下社會熱點進行案例選取。其次,了解學生的興趣點。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堂普遍存在“抬頭率低”“學生學習思政課興趣不高”的問題,問題存在的本質是課堂吸引力不足,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立足學生興趣,從而使專題教學內容更加貼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成長需求,使學生在思政課堂中獲得學習沉浸體驗。

(三)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入到高職思政課專題教學中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5]。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發揮好總指揮作用,將多種教學方法融入到思政課專題教學過程中。思政課教學周時較長,以《思想道德與法治》和《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每周課時安排為3-4 節課,而且本校上課都是以大節的形式進行,每次課都是兩節連上,時長為一個半小時,其中《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三節連上,課時時間更長。如果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學生極易在上課前半個小時后感到枯燥,進而對思政課失去興趣。多種教學方法的采用可以使學生在一個半小時的連貫課堂中多次轉變思維方式,在教師講授和課堂活動中增強自身互動性,提升教學效果。

(四)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評價機制

思政課的教學不是為了傳授知識和技能,而是為了讓大學生產生思想共鳴和價值認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追求公平正義的人生理想和人生態度。[6]專題教學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發揮什么樣的實效作用需要我們通過教學評價來驗證。目前思政課專題教學已成為各學校思政課教學的常態化方式,但是針對思政課專題教學的評價機制還沒有明確標準。針對高職院校思政課專題教學評價機制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對學生的評價應更注重對學生專題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在每個專題學習完畢后建立教師、學生多主體評價體系。第二,對思政課教師要緊緊圍繞專題教學健全考核機制和評聘機制,以專題為單位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實效的評價。

四、結語

高職思政課專題式教學是針對當前高職思政課課堂抬頭率低、學生參與度低的課堂現狀而提出的實踐探索。專題式教學模式的提出符合新時代下的育人要求和青年大學生發展特點,同時也能有效實現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目標。然而實現高職思政課專題式教學的科學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共同探索出一套“專題設置合理——教學方法多樣——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體系科學”的可復制推廣的專題式教學模式,使得思政課專題式教學模式真正發揮其教學優勢,提升學生對思政課學習興趣。

猜你喜歡
教學內容思政高職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