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攖動“性解思惟”
——初版《域外小說集》的文體意圖

2023-07-31 17:07彭勇穗
東岳論叢 2023年5期
關鍵詞:編年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彭勇穗

(廣東工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一、引 言

中國近現代翻譯文學史上,1909 年出版的《域外小說集》極奇特,其選材前衛,文體卻古奧樸訥,吸引持久關注。歷來人們褒選材、貶文體①蔡元培1919 年稱“文筆之古奧,非淺學者所能解”(見蔡元培:《致〈公言報〉并答林琴南君函》,收入蔡元培:《我的人生觀》,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3 年版,第154 頁)。胡適1923 年稱,“古文究竟是已死的文字,……所得終不償所失,究竟免不了最后的失敗”(見胡適:《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見歐陽哲生編:《胡適文集3·胡適文存二集卷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版,第194-195 頁)。阿英1937 年說《域外小說集》譯文“有些‘詰屈聱牙’,其得不到歡迎,是必然的”(見阿英:《晚清小說史》,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 年版,第256 頁)?!肮艎W”“失敗”“詰屈聱牙”塑造后來評價基調。。人們常將二者分開評論,較少結合深究。較少之中,又有兩種代表性論斷。一種認為,選材與文體“水火不容”,整部譯作是“矛盾共同體”②羅寰宇:《傳統與現代的緊張感——〈域外小說集〉前后魯迅的翻譯與創作心理》,《魯迅研究月刊》,2011 年第3 期。。另一種認為,魯迅通過將選材和文體這兩種極端結合起來,使之形成艱難、劇烈的摩擦,從而與個體內部發生深切關系,達到改造和建設人的意識的目的,是“在不可能中創造可能性”③張新穎:《以古民“白心”求異邦“新聲”——魯迅早期現代思想意識的內部摩擦》,《中國比較文學》,1999 年第1期。。前一論斷未觸及譯者深意,斷語欠貼切,后一論斷更發人深思,只是未詳論意識“改造和建設”方式。對此,近年有文章回應:文字復古含“陌生化”技巧,旨在“激發讀者反思文化帝國主義、封建道德和資本主義改良方案”④彭勇穗:《〈域外小說集〉:復古作啟蒙》,《文學評論》,2020 年第6 期。。只是,該文側重界說《域外小說集》作為啟蒙翻譯文學作品之屬性,以及闡明文字復古作為陌生化技巧之啟蒙認識功用,和魯迅抵制的“名人”之完整指涉,為此文章選取代表性的《月夜》《戚施》《謾》進行考察,未細論其他13篇。這可能會引起疑問,尤其考慮到此前王宏志提出,《域外小說集》“幾乎完全聽不到‘叫喊和反抗’的聲音,絲毫見不到斗爭的痕跡”①王宏志:《“人的文學”之“哀弦篇”:論周作人與〈域外小說集〉》,范若恩、戴從容編:《復旦談譯錄》(第1 輯),上海:三聯書店,2017 年版,第321 頁,第308 頁。。再說,如果《域外小說集》古奧樸訥文體確實蘊含上述意圖,該意圖主要歸功于周氏兄弟哪一位,便須深究。王先生認為,“就現在所有的全部資料,我們都見不到任何確實的證據,肯定《域外小說集》所收錄翻譯的作品是由魯迅挑選的。因此,任何有關的說法,都只不過是憑空的臆想?!雹谕鹾曛?《“人的文學”之“哀弦篇”:論周作人與〈域外小說集〉》,范若恩、戴從容編:《復旦談譯錄》(第1 輯),上海:三聯書店,2017 年版,第321 頁,第308 頁。崔文東則認為,魯迅“選定《域外小說集》近半數篇目”,該小說集“主要出自魯迅的構想”③崔文東:《青年魯迅與德語“世界文學”——〈域外小說集〉材源考》,《文學評論》,2020 年第6 期。。宋炳輝也認為,魯迅發揮“總體的主導作用”④宋炳輝:《中東歐文學中譯的濫觴——晚清民初的譯介歷史及其特點》,《中國比較文學》,2016 年第4 期。。王宏志文章聚焦《域外小說集》與周作人《哀弦篇》的思想關系,崔文東文章屬外部研究,側重小說集材源考察,宋炳輝文章只一筆帶過提及。三位學者皆未逐一揭示《域外小說集》每篇作品的思想內涵與魯迅留日后期論文⑤留日后期論文指1907—1908 年的《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破惡聲論》。這些論文被周作人統稱《新生》之“甲編”(見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年版,第279 頁)。思想有何關系,也未聯系文體,而其他細讀作品的研究⑥近年成果例如:王家平:《〈魯迅譯文全集〉翻譯狀況與文本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 年版;侯桂新:《〈域外小說集〉與周氏兄弟“兒童的發現”》,《東岳論叢》2022 年第1 期。既未論周氏兄弟思想貢獻關系,也未聯系文體。因此,《域外小說集》16 篇譯作的整體思想內涵有何內在結構,古奧樸訥文體是否都反映上述意圖,主要又是誰的意圖,這些問題仍有必要細究。惟此,我們才能完整、充分把握該小說集奇特文體的初心和使命。

二、解讀初版序言文體意圖的關鍵詞:從“心聲”“神思”到“性解思惟”

解讀譯作,尤其解讀譯者看待譯作的視角,??山柚g者序。更何況,《域外小說集》初版序言(下稱初序)頗“自負”⑦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年版,第296 頁,第279 頁。,序首還刻意彰顯文體。故,解讀初版《域外小說集》文體背后的譯者意圖,不妨從初序著手。事實上,該序不少能指值得玩味,所指雖隱匿,卻有“痕跡”(trace)可循:

《域外小說集》為書,詞致樸訥,不足方近世名人譯本。特收錄至審慎,迻譯亦期弗失文情。異域文術新宗,自此始入華土。使有士卓特,不為常俗所囿,必將犁然有當于心,按邦國時期,籀讀其心聲,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則此雖大濤之微漚與,而性解思惟,實寓于此。中國譯界,亦由是無遲莫之感矣。⑧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2 頁?!澳蓖ā澳骸?。

序首句雖重要,卻只是引子,主要引向“籀讀其心聲,以相度神思之所在”,最終目的是“性解思惟,實寓于此。中國譯界,亦由是無遲莫之感矣”。這幾句話,交代形式、內容、宗旨,勾勒作序譯者魯迅主要思路:希冀讀者品讀古奧樸訥文字,體味其中“心聲”“神思”,養成“性解思惟”——養成“天才”般卓特思想——從而破除中國譯界之“遲莫”。

“心聲”“神思”表面上蘊于讀者“籀讀”的譯作,而譯作既然“弗失文情”,是說其乃來自原作。但原作屬外語,“心聲”“神思”便依靠作序譯者魯迅跨文化闡釋而得。作為跨文化闡釋者,魯迅除主張“弗失文情”,此前還在與《域外小說集》(作為“乙編”)相呼應的《新生》“甲編”⑨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年版,第296 頁,第279 頁。系列論文之《摩羅詩力說》中說“別求新聲于異邦,而其因即動于懷古”⑩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2 頁?!澳蓖ā澳骸?。,借此抒發其啟蒙文學愿景,又在《文化偏至論》提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則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①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9 頁,第144 頁,第146 頁,第100-101頁。。明確其“個性張”的啟蒙目標,也明確“外之取今求新”“內之復古蘇古”的啟蒙路徑,那么,此時他初序說“審慎”擇取域外文術新宗,還用先秦古字來譯,說要養成讀者天才般的卓特思想,其實是在踐行此前構思的啟蒙目標和路徑?!案ナ那椤币簿筒粌H忠于原文,而是緊扣魯迅此前的啟蒙構思,植入其譯者主體性追求——即,作序譯者魯迅闡釋原作“文情”,是其“主體身份建構和他者文本的意義互相作用的過程”②周憲:《關于跨文化研究中的理解與解釋》,《外國文學研究》,2014 年第5 期。,植入其啟蒙國人之目標。反過來說,魯迅高度主體性的啟蒙目標,決定了他的闡釋前見,塑造了他對原作“文情”的使用宗旨及相應解讀方式。因而,“性解思惟”可謂緊扣魯迅此前的“個性張”啟蒙目標,“心聲”“神思”也不只被動反映原作“文情”,而是譯者與原作互動的產物,折射魯迅的闡釋前見,反映魯迅自身追求。所以說,初序“心聲”“神思”“性解思惟”都勾連魯迅留日后期論文思想,是《域外小說集》作為《新生》“乙編”與《新生》“甲編”的思想聯結點,暗表《域外小說集》選材意旨和文體用意。

“心聲”“神思”本為古代文論用語,但魯迅根據時代需要和自身跨文化視界,賦予新用法?!靶穆曊?離偽詐者也”③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9 頁,第144 頁,第146 頁,第100-101頁。。所謂“離偽詐”,魯迅推崇評隲之士,稱其“洞矚幽隱”“獨具我見”,且“評隲文明”“弗與妄惑者同其是非”,即便有人嘲笑,“使之孤立于世,亦無懾”④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9 頁,第144 頁,第146 頁,第100-101頁。??梢?“離偽詐”指獨立見識和批判精神?!靶穆暋敝半x偽詐”,指見識卓特,敢于拒庸祛俗、斥偽抗詐之精神。

“神思”之意可參考“神思之人”修黎(雪萊)精神品格。魯迅稱其“求索而無止期,猛進而不退轉”,且“復以妙音,喻一切未覺,使知人類曼衍之大故,暨人生價值之所存,揚同情之精神,而張其上征渴仰之思想,使懷大希以奮進”,他還稱贊,修黎極同情“前此壓制抗拒之陳跡”和“破屋中貧人啼饑號寒之狀”,“其神思之澡雪,既至異于常人”⑤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9 頁,第144 頁,第146 頁,第100-101頁。?!扒笏鳌薄懊瓦M”表明,“神思”的確含“強力意志”和“主觀戰斗精神”⑥樂黛云把“神思”解讀為“強力意志、創造性想象力和主觀戰斗精神等涵義”(見樂黛云:《魯迅的〈破惡聲論〉及其現代性》,《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 年第3 期)。獨立意志是前提,創造性想象力是手段,主觀戰斗精神是目的。郜元寶還指出,“神思”廣義指一切非科學或超科學的精神活動,狹義指文藝創作思維(見郜元寶:《魯迅六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第227 頁)。綜合兩意見,魯迅挪用《文心雕龍》傳統文論術語“神思”,揉入西方哲學意涵,再面向清末中國語境,注入自身革命主張。就《域外小說集》而言,作為文藝創作思維或想象力的“神思”,是作者主觀意志的手段,作者的主觀意志是為了突出同情、呼喊反抗,故《域外小說集》之“神思”兼兩義,指作者運用藝術創作思維,表達反抗精神。為了分析簡明,本文擱置作者“藝術創作思維”之義,單論作者創作中寄寓的同情被壓迫者和呼喊其反抗之義?;谶@一特殊含義,魯迅后來才續用“神思”譯“神思新宗”,指其“張皇意力,匡糾流俗”[見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卷,第136 頁]的精神品格。,而修黎對“未覺”和“貧人”的態度說明,“神思”還含價值立場,即同情蒙昧者和被壓迫者,欲激發這類人覺醒和反抗。周作人《哀弦篇》意思相近:“波蘭詩人之所言,莫非民心之所蘊,……其所為詩即所以達民情、振民氣,用盡其先覺之任?!雹擢殤?《哀弦篇》,《河南》,1908 年第9 期??梢?極具“神思”的摩羅詩人之聲,乃為底層民眾發聲、振民眾精神⑧有論者一筆帶過提到,“‘心聲’也是‘民聲’”(見李樂樂:《〈域外小說集〉:作為方法的“東西甌脫間”》,《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9 年第12 期),此論是把“心聲”和“神思”糅合起來。。

綜上,初序“心聲”“神思”皆指獨立意志,只是“心聲”側重批判精神,“神思”側重站在被壓迫者立場上的反抗精神。二者契合魯迅回憶:“所求的作品是叫喊和反抗”⑨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7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83 頁。,即為民叫喊、振民反抗?!敖泻昂头纯埂睂嵸|指批判和反抗精神。

至于“性解”,《摩羅詩力說》注“Genius”①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韓之友指出:“《破惡聲論》中‘性解’一詞的出處。原注[17]指‘這個詞來自嚴復譯述的《天演論》’。但是,查遍《天演論》并無此詞,可知原注有誤?!越狻辉~究從何出? 查嚴復早期幾部重要譯著,無所得;查與《破惡聲論》同時期介紹進化論的論文、時論,也無結果。不得已,只好以魯迅自己的說法作注:‘作者在《墳·摩羅詩力說》中曾用英語Genius 注釋此詞,即天才?!?見韓之友:《〈魯迅全集〉第八卷修訂述要(下)》,《上海魯迅研究》(2008 年冬),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9 年版,第138頁。),特指“得攖”或“能攖”之人,即自身或能使人“美偉強力”之人②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如:“懟世俗之渾濁”的靈均(屈原)③魯迅:《魯迅全 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 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瀆圣害俗”之裴倫(拜倫)④魯迅:《魯迅全 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 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拒庸愚”之伊孛生(易卜生)⑤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抗偽俗弊習以成詩”之修黎(雪萊)⑥魯迅:《魯迅全 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 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奮戰力拒”之來爾猛多夫(萊蒙托夫)⑦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等??梢?“性解”指個性特立獨行、敢拒卻庸俗、抗拒偽俗、反抗壓迫之人,“性解思惟”即“性解”的獨立思想和反抗精神,呼應“心聲”“神思”。初序呼吁讀者籀讀作品對不合理社會現象的批判,希望讀者領會作者同情被壓迫者、呼喚被壓迫者反抗的意圖,從中受攖,養成拒庸愚、反偽俗、抗壓迫之“性解思惟”。

所以說,初序“心聲”“神思”“性解思惟”等暗藏魯迅留日后期論文思想,暗表《域外小說集》翻譯意圖。其中,“心聲”“神思”只是手段,“性解思惟”是根本目的。進一步明確“性解思惟”完整歷史內涵,有助理解魯迅設計整部小說集的主要思路,進而把握他賦予古奧樸訥文體何種象征用意。

三、魯迅“立人”思想的典型表達:“性解思惟”的完整內涵

既然“性解”指個性獨立、敢拒庸抗偽反壓迫之人,不妨結合其“立人”思想考察“性解思惟”歷史內涵。魯迅留日后期“立人”思想雖受尼采、叔本華、施蒂納、克爾凱郭爾等啟發,卻非簡單照搬西哲主張,也非抽象思考“人”的本質,而是面向清末中國境況,在“整個民族生死存亡的緊張搏斗的時代”,尋求救國救民真理,只“不過他注視的領域更多的是集中于‘人’的精神”⑧林非:《魯迅和中國文化》,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第128 頁。。他旨在診斷民族危機根源和國民性弊?、嵩S壽裳憶魯迅經典三問:“一,怎樣才是最理想的人性? 二,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它的病根何在?”(見許壽裳:《亡友魯迅印象記》,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年版,第23 頁)。歸國后魯迅對國民性有進一步思考(見曹振華:《中日國民性話題史上的〈國民性十論〉》,《東岳論叢》,2018 年第10 期)。。他認為,中國積貧積弱是因國人精神麻頹,麻頹又因社會文化積弊。因而,他借鑒西哲對人的精神之張大,主張救國首在“立人”,“立人”首重覺民,覺民先要評騭。他希望通過批判舊社會文化,“揭示生活在中國道德傳統中的人的基本存在狀態和人性狀態”⑩張松:《尼采思想的基本形而上學問題與魯迅對中國道德傳統的批判》,《東岳論叢》,2020 年第11 期。使國人覺察、反抗、擺脫偽俗弊習和思想壓迫,改變“過時的中國人生存的根本觀念”?王得后:《立人:革新生存的根本觀念》,《魯迅研究月刊》,1998 年第1 期。,使國人思想振作,勇毅有為,使民族擺脫貧弱。

只是,“人”字在魯迅筆下雖有積極義,如“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但也有中性義,如“人有讀古國文化史者”?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蛞虼?魯迅覺得單用“人”字不足以表達自身意圖,便還用其它表述,包括:“野人”“摩羅”“古民”“性解”“偉人”“壯士”“戰士”“神思之人”“勇士”“天才”“大士”“卓爾不群之士”“明哲”“英哲”“獨具我見之士”“碩士”“超人”等。其中,“古民”“士”“性解”/“天才”等使用頻率特高?!肮琶瘛薄笆俊币活惔眙斞笇χ袊糯硐肴烁竦南胂?說明魯迅想借鑒古代理想人格來啟迪國人;“性解”/“天才”一類代表魯迅推崇的19 世紀西哲的人格主張,表明魯迅也想借西哲主張來啟發國人。魯迅認為,兩類雖來源有別,但精神本質相同,都指意志獨立、精神振作敢為者,故都可拿來為其所用、相互融合,以啟迪國人,是謂“取今復古,別立新宗,人生意義,致之深邃”?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5 頁,第90頁,第95 頁,第100 頁,第106 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139 頁。??梢?“性解”是魯迅受西哲啟發對理想之“人”的典型畫像。由于《域外小說集》旨在紹介西方作品,他初序便用“性解思惟”描述他眼中西方作者的理想人格想象,用“性解思惟,實寓于此”表達“立人”之愿。因此,歷史、全面地理解魯迅留日后期為救亡提出的“立人”思想,有助于完整把握“性解思惟”歷史內涵。

首先,“立人”旨在救亡。面對國家憂患,魯迅對《波蘭衰亡戰史》等“亡國史鑒”①宋炳輝:《中東歐文學中譯的濫觴——晚清民初的譯介歷史及其特點》,《中國比較文學》,2016 年第4 期。書籍感觸極深,擔憂中國亡國亡種,同時,他批評幻燈片中的國人只麻木地做民族苦難的“看客”②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2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313 頁。,故極針對性地提出,“生存兩間,角逐列國是務,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若其道術,乃必尊個性而張精神?!彼嘈?“國人之自覺至,個性張,沙聚之邦,由是轉為人國。人國既建,乃始雄厲無前,屹然獨見于天下?!雹埕斞?《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39 頁。另外,青年魯迅“民族”“邦”“國”皆用?!赌α_詩力說》中,“民族”出現3 次(兩次德意志民族,一次斯拉夫民族),似指種族血緣;“邦”22 次,指政治實體;“國”110 次,兼具文化和政治意涵。青年魯迅有時“邦國”連用,也兼具文化和政治意涵,《文化偏至論》就主要探尋“邦國之興”的歷史規律。其實,他的排滿并非種族主義情緒,而是從“邦國之興”角度,反抗(滿清)封建統治,即愛國主義?!队蛲庑≌f集》初序用“邦國”。本文的“民族救亡”指魯迅的“邦國”情懷。相應的,“國民”指有“邦國”身份之人。他認為,民族救亡首在“立人”,“立人”關鍵在尊重個體獨特個性天賦,發揮其精神力量。反言之,尊重個體個性天賦和發揮個體精神力量,首先是為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為了民族救亡,具有愛國主義本質?!栋移繁磉_尤其明確:“群己之間不存阻閡,性解者即愛國者也”④“性解者即愛國者也”雖出自《哀弦篇》,筆者疑為魯迅添改,因為全句是:“波蘭詩人之所言,莫非民心之所蘊,是故民以詩人為導師,詩人亦視民如一體,群己之間不存阻閡,性解者即愛國者也。其所為詩即所以達民情、振民氣,用盡其先覺之任而已?!?見獨應:《哀弦篇》,《河南》,1908 年第9 期)?!靶越庹呒磹蹏摺痹谏舷挛闹酗@得突兀,《哀弦篇》全文也僅此處出現“性解”,而魯迅文章則多次使用。二人當時文章,周作人擅述史,魯迅擅政論,故筆者疑上述語句為魯迅添改。兄弟決裂前,魯迅就常替周作人修改文章,如,周作人回憶,《古詩今譯·題記》的“如果……真翻譯”句,便由魯迅“添改”(見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年版,第425 頁)。。所以說,魯迅“立人”是將個性主義與愛國主義相統一,把張揚個體精神力量導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靶越狻焙瑦蹏咧?。他呼喚“性解思惟”,是想喚醒國人反抗侵略的愛國精神。

其次,“立人”旨在掃除封建⑤有認為“封建”異于feudalism,本文擱置此論,主要基于魯迅筆下“封建”含義。盡管留日后期魯迅未用“封建”一詞,而是“帝”“偽俗弊習”“社會”等,但這些詞指向的就是后來說的封建禮教、封建統治和封建社會。魯迅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文章常用“封建”二字,如“封建勢力”“封建思想”“封建社會”。這些詞與他轉向蘇俄文藝理論幾同步,且“封建”二字含義與今義同(見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6 卷,第80 頁,及第7 卷,第263 頁)。思想障礙。封建統治者為維護統治利益,除武力打壓,還利用各種學說蒙蔽國人——如,用老子“不攖人心”之術和“無為”之治蒙哄人們,抑制人們需求,又用儒家“持人性情”學說約束人們活力⑥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3-84 頁,第84 頁,第85 頁,第84 頁,第84 頁。。縻系日久,國人變麻木卑懦,民族縮朒槁死。針對封建思想壓迫,魯迅以隱喻揭露,“有人攖人,或有人得攖者,為帝大禁,其意在保位,使子孫王千萬世,無有底止,故性解之出,必竭全力死之”⑦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3-84 頁,第84 頁,第85 頁,第84 頁,第84 頁。。在此,“帝”是封建統治者最高代表,“性解”作為個性獨立、敢拒庸抗偽反壓迫之人,被“帝”竭力扼殺。長期扼殺下,國人思想愈發萎靡,精神不張,“性解”難存。對此,魯迅希望用摩羅文學攖動國人,“移人性情”,使之變成“強力敢為”⑧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3-84 頁,第84 頁,第85 頁,第84 頁,第84 頁。之人,掙脫封建儒道枷鎖,打破封建思想壓迫。所以說,魯迅“立人”思想也含對封建思想的批判。他呼喚“性解思惟”,是想呼喚國人奮起反抗,掙脫封建思想羈縻。

再者,“立人”也旨在破除國人庸懦茍安思想。封建最高統治者維持封建統治,離不開其他人協助或配合。魯迅揭露,“有人攖我,或有能攖人者,為民大禁,其意在安生,寧蜷伏墮落而惡進取,故性解之出,亦必竭全力死之”⑨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3-84 頁,第84 頁,第85 頁,第84 頁,第84 頁。。這種居“天帝”(皇帝)與“輿臺”(被壓迫者)之間,既能“安生”又能對人“設范以囚”“鞭策羈縻”⑩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3-84 頁,第84 頁,第85 頁,第84 頁,第84 頁。的“民”,首先指地主階級。地主階級為求茍安,極力打壓妨礙茍安之“性解”。地主階級文化代言人還著書立說,向其他“民”——即被壓迫民眾(“輿臺”)——灌輸茍安思想,使之耽于無為之社會、溺于無邪之性情、營營于治身之實利,使之變得庸愚懦弱。庸懦民眾又“夭閼”(使夭亡)“性解”①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觀念與社會惡性循環,國家苓落。對此,魯迅向國人揭示,“平和為物,不見于人間。其強謂之平和者,不過戰事方已或未始之時,外狀若寧,暗流仍伏,時劫一會,動作始矣?!雹隰斞?《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他告誡,“不爭之民,其遭遇戰事,常較好爭之民多,而畏死之民,其苓落殤亡,亦視強項敢死之民眾”③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他告誡,老子的“安弱守雌”其實“無以爭存于天下”④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魯迅是在呼喚國人擺脫庸懦茍安思想,做進取有為之人。因此,其“立人”思想含對庸懦的批評。但,他對庸眾缺乏信心,故主張“置眾人而希英哲”⑤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他希望先喚醒“性解”,使之超越庸眾,成為先覺者,然后再“致吾人于善美剛健”“援吾人出于荒寒”⑥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周作人也說,“一國時遇澆季,民氣雖漓,亦必有少數明哲排眾獨起,為國人指導強之改進?!雹擢殤?《論文章之意義暨其使命因及中國歷來文章之失》,《河南》,1908 年第5 期。二人都寄望英哲先行覺醒,再領導民眾去除庸懦??梢?“性解”又指超越庸眾、敢于斗爭、同情和領導民眾的精英;魯迅呼喚“性解思惟”,是在呼喚這些精英人士率先覺醒,希望他們領導民眾擺脫庸懦。

復次,“立人”旨在反駁維新派“國民主義”論調⑧林少陽:《鼎革以文——清季革命與章太炎“復古”的新文化運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397 頁。。魯迅批評維新派的“國民主義”名義上啟民智,實則“以眾虐獨”,乃“滅人之自我,使之混然不敢自別異,泯于大群”⑨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他認為維新派學說既未真正尊重個體的“人”,也難真正釋放國人精神力量。他主張“任個人而排眾數”⑩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并呼吁維新派,“不若伏藏其論議,蕩滌穢惡,俾眾清明,容性解之竺生,以起人之內曜。如是而后,人生之意義庶幾明,而個性亦不至沉淪于濁水?!?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梢?“性解”又暗指被維新派“眾治”學說排斥或抑制的對象。魯迅推崇“性解”,意在抵制維新派“眾治”說,批判維新派啟蒙路徑——只把“人”當作國家富強手段。他呼喚“性解思惟”,是在呼吁國人認清維新派學說之庸俗不足,呼吁國人認識到人不僅是手段,更是目的,要敢于堅持自身獨立意志和獨特價值。

最后,“立人”超越狹隘種族主義和斗爭戾氣。魯迅雖贊同民族民主革命,但也批判獸性愛國,批判“攻小弱以逞欲”,他提醒國人,強兵只為自衛,不能艷羨強暴“殘食世之小弱”?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 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他主張:“凡有危邦,咸與扶掖,先起友國,次及其他,令人間世,自繇具足,眈眈皙種,失其臣奴”?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 頁,第82 頁,第85-86 頁,第138 頁,第135 頁,第115 頁,第147 頁,第129 頁,第148 頁,第153 頁,第155 頁。。魯迅希望國人養成人道主義精神。人道主義與反帝、反封建、反庸懦、反資本主義改良等本質相通,皆同情弱小,追求各人各族的平等自由。即是說,魯迅“立人”思想中的反抗精神乃基于仁者之心和平等自由觀念,非狹隘“復仇”意識?北岡正子“復仇”一詞不精當?!皬统稹敝饕呛?魯迅的反抗是弱者的自衛和對弱者的同情,有仁者愛人之心。參見[日]北岡正子:《魯迅:救亡之夢的去向——從惡魔派詩人論到〈狂人日記〉》,李冬木譯,北京:三聯書店,2015 年版,第79 頁。。

以上表明,無論稱“立人”還是“性解思惟,實寓于此”,魯迅其實是在批判不合理現實和批評國人觀念的過程中,構想切合民族時代要求的“人”——國民精神。故,面對魯迅欲立之“人”/“性解”,須注重其“思想的實踐性與民間性”?國家瑋:《從傳統之“士”到現代“知識分子”:也談魯迅的“立人”》,《東岳論叢》,2018 年第2 期。,結合其所批判,從“非人”、從“破”的角度把握。他心中理想之“人”以“非人”為對照,“立”以“破”為標桿,論述“立”的同時也在“破”?!傲⑷恕眱群叭恕薄傲ⅰ薄捌啤钡恼J識互動:理想的“人”與其說提供現成模仿對象,毋寧說構成啟迪動能,魯迅借助理想的“人”之構想來打破國人的蒙昧混沌,激活“立”與“破”的張力互動,由此生成魯迅追求的“人”的歷史內涵。在張力互動中,“立”指向理想王國,“破”將理想錨定于現實國度,二者相反相成——魯迅對理想的國民生活和國民精神的憧憬激發其對現實國民境況和國民性的不滿,不滿反過來既強化他對理想的憧憬,還促使他強烈主張張揚國人精神力量,破除不合理的國內外現實和觀念。此間,“立”細分為二——作為手段的“立”和作為目的的“立”:作為手段的“立”直接指向“破”,最終指向作為目的的“立”?!叭恕奔仁鞘侄我彩悄康?是能動力量,也是發揮能動力量的根本價值旨歸。扼言,“立”中有“破”,且“立人”含雙重含義:一指發揮國人能動性,破除當時舊的社會關系和國人觀念,塑造新的更合理的社會關系和國人觀念;二指確立真正的大寫的“人”,使國人體驗“人”自身的獨特價值,使國人成為目的?!傲⑷恕笔恰捌啤迸c“立”的統一,蘊含發揮能動性和確立價值性的統一。同理,攖動“性解思惟”也暗含“破”與“立”的統一,暗含能動性和價值性的統一。

而且,魯迅強調“人”的價值性和能動性相統一時,兼指個體和群體,重視個群互動:個體與族群命運與共,個體須與同族群其他個體協作,須尊重族群中其他個體乃至尊重其他族群,反過來,族群須尊重個體的價值,張揚個體的力量。所以說,魯迅“立人”思想不僅重視個體的幸福自由,也重視整個族群及其中不同個體的幸福自由,還重視其他族群及其個體的幸福自由。由此言,“立人”(及其包含的立“性解”)除了主張自由還主張平等——二者同樣重要、相互約束,自由是平等的自由,平等是自由的平等。所謂“叫喊和反抗”,指批判和反抗個體和族群的不自由和不平等,呼喚各個體各族群的自由和平等。

總之,“立人”“性解思惟,實寓于此”“叫喊和反抗”存在內在思想關聯。把握這點,有助走進譯者魯迅的精神世界,理解初版《域外小說集》整體設計思路,理解魯迅使用作品的視角,理解《域外小說集》作為譯作的思想內容,進而把握文體意圖。

四、攖動“性解思惟”:作品寓意與文體意圖

綜上,魯迅“立”中有“破”。他要“破”的是束縛、誤導人的諸多新舊惡聲——同文字棄祖國之聲,儒士和老子溫馴之聲,平和茍安之聲,群學眾治之聲,獸性愛國之聲等。他要“立”的是激發國人追求獨立剛健自由平等之雄聲?!傲⑷恕表毱茞郝?、發雄聲。在口為聲,落筆為文,故破惡聲須破舊文,發雄聲須覓新文。

因此,魯迅檢視過往主流文學。他覺得本土作品或“頌祝主人”、或“心應蟲鳥”、或“悲慨世事”,皆空洞無物,“可有可無”①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85 頁,第154 頁,第85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81 頁。,難發雄聲,所以決定向異邦別求新聲,尋找能攖人的新題材。域外作品要攖動國人,其刻畫境況須與本族相似,主題關涉“立人”——富含批判和反抗不自由不平等之精神,所以他目光主要投向被壓迫民族,如波蘭印度等“同病之邦”②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85 頁,第154 頁,第85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81 頁。。他尤其關注被壓迫者“叫喊和反抗”之作,旨在引為“同調”③《魯迅全集(編年版)》(第7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2 頁。,引起國人共鳴。同時,魯迅開始重視和評估文體的認識功用。他批評“韻語”乃“無形之囹圄”,批評屈原芳菲之音“為力非強”,批評劉彥和文體論,“著意外形,不涉內質,孤偉自死,社會依然”④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85 頁,第154 頁,第85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81 頁。。他認為過往封建文體不能破惡聲發雄聲,不能攖心立人;留日后期他也批評梁的文學更像“直接的教訓”⑤周作人:《魯迅的青年時代》,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年版,第141-142 頁。。他言下之意,文藝“立人”也須另尋能震人耳鼓、攖動人心之文體。

對此,魯迅受“古學復興”啟發,覺得“古”可“新”用,滌“古”出“新”,故提出“取今復古,別立新宗”⑥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85 頁,第154 頁,第85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81 頁。。他主張翕合域外現代思想與本土古代精神,構建新思想,破除腐朽舊思想,促進“立人”。他還懷著對古民“道其能道,爰為詩歌”⑦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85 頁,第154 頁,第85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81 頁。的想象,推崇古民“心聲手澤”⑧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84-85 頁,第154 頁,第85頁,第139 頁,第79 頁,第81 頁。,故尋求域外新作時,又把文體變革目光投向古代,用古民文字作譯文載體。

扼言,留日后期魯迅心中,“立人”之愿、題材革新、文體變革,環環相扣。他先用論文闡述“立人”綱領及其文藝實施路徑,后付諸文學翻譯?!队蛲庑≌f集》遂誕生。此中,他精選16 篇域外現代新作,刻意突顯作品“心聲”“神思”——批判和反抗不自由不平等之精神,并且用古奧樸訥文體呈現,旨在培養“性解思惟”,踐行文藝“立人”。易言之,魯迅對“性解思惟”的想象,對域外“心聲”“神思”作品的解讀視角,對古奧樸訥文體的象征賦意,三者相呼應,需整體把握,這是理解《域外小說集》之關鍵。

首先,初序末句飽含愛國主義。不僅“性解”指愛國者,“中國譯界,亦由是無遲莫之感”①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亦有深意?!赌α_詩力說》說,古文明國之人喪失古民進取精神,致國家“暮氣”②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梢?“遲莫”不單指“譯界”,而暗指整個國家。針對“暮氣”,魯迅相信文學之用,相信“凡苓落頹唐之邦,無不以不耳此教示始”③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他希望譯作新聲有所“教示”,喚醒讀者愛國精神,使之勇猛精進;他還希望“教示”由“譯界”始,積“微漚”成“大濤”④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破除國家暮氣。與此配合,魯迅選入《燈臺守》:波蘭老人幾經顛沛,覓得燈臺守之職,生活歸于平靜,不料忽收故國詩集,詩歌熾烈的愛國主義攖動老人愛國之情,使其“心事波起不能自制”⑤周樹人(譯):《域外小說集》(二),東京:神田印刷所1909 年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年版,第64 頁,第107 頁,第33 頁。,遂去職歸國。

先秦古字也配合愛國主義,以喚醒國人愛國情懷。魯迅視古字為民族文化血脈,批評“同文字”“棄祖國”⑥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的“世界人”論調。周作人憶《域外小說集》也說,當時他們覺得“中國文字即使難懂,但既然生而為中國國民,便有必須學習這難懂的文字的義務”⑦周作人:《我的復古的經驗》,《周作人自編文集·雨天的書》,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122 頁。。

其次,不少譯作表達反封建思想。不僅《月夜》刻畫禁欲者神父凡心萌動,暗諷“存天理,滅人欲”的宋理學⑧彭勇穗:《〈域外小說集〉:復古作啟蒙》,《文學評論》,2020 年第6 期。,余作寓意亦深?!跺忮恕放嘘惛饨ǖ赖露髿矍?、摧殘生命?!稑啡藫P珂》批判藝文之國不容藝文之童,封建莊主還宣揚“藝文之民”,宣稱“得于其地索求才技而保持之,斯幸福耳”⑨周樹人(譯):《域外小說集》(一),東京:神田印刷所1909 年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年版,第9-10 頁?!稑啡藫P珂》引文在初版中為外語,譯文參考再版之中文夾注(見魯迅、周作人(譯),止庵(編):《域外小說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年版,第123 頁)。,極其虛偽?!短焓埂奉}名諷刺冷血封建統治者欺詐遺孤,致其命喪冬夜荒林?!度狻方枳髦腥酥?批判綏蒙老人之無需無欲乃泯滅人性、如“獸”如“石”“天生為奴鬼”⑩周樹人(譯):《域外小說集》(一),東京:神田印刷所1909 年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年版,第35-36 頁。,呼應《摩羅詩力說》批判老子無為無欲思想?!对乱埂贰度狻穬煞N禁欲論調,既指向法國、俄國,也影射當時中國封建儒道學說,含跨文化雙重暗喻?!恫怀健方沂九邮芊饨ㄋ枷攵竞?責其愚昧,呼應《摩羅詩力說》之批評“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赌?安特萊夫)告誡國人,沉默即自殺,呼應《摩羅詩力說》之批判“口舌一結,眾語俱淪”?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兑晃腻X》講述被壓迫者以遠遁深林的方式反抗壓迫,文末呼吁:“使凡良民能少加智慧,各知自衛,能有為者,則世界人人皆可平安豐富,終其一世,更無須飄忽潛遯,匿跡山林?!?周樹 人(譯):《域外 小說 集》(二),東 京:神田 印刷 所1909 年 版/北京:中 央編 譯出 版社,2014 年 版,第64 頁,第107 頁,第33 頁?!赌υX末翁》結局意味悠遠:地主摩訶末翁死去,御賜世襲煙斗墜溪,“止少年足下,遂碎,世間更無他人得用此斗者”?周樹人(譯):《域外小說集》(二),東京:神田印刷所1909 年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年版,第64 頁,第107 頁,第33 頁。,暗喻封建統治者末日不遠,而摩翁第七婦轉憂為笑,暗喻被壓迫民眾幸??善?。以上諸作,原作者意在揭露批判封建統治者的殘酷虛偽,呼喚被壓迫者覺醒反抗。魯迅挑選這些作品,也旨在批判本國封建統治,呼喚被壓迫者覺醒、反抗。

初序“樸”定性譯文語言價值立場,暗藏反封建精神?!皹恪彪m讓人想起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老子:《帛書老子校注》(下),高明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20 年版,第446-447 頁。另外,《道德經》三十七章也類似:“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見老子:《帛書老子校注》(下),第596-597 頁)。,但老子之“樸”主靜、主無為,而魯迅對此極為反對,正因此,《摩羅詩力說》便用“野”補注“樸”,使“樸”釋出新的精神意涵?!耙啊?首先指“古民之樸野”?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暗指古民“武健勇烈”?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精神,又指尼采的“野人”之“新力”?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0 頁,第88 頁,第159 頁,第147 頁,第95 頁,第82 頁,第85 頁,第83 頁,第80 頁。,“樸野”為神,質樸為形?!耙啊边€暗指“在野”,即被壓迫者。因而,“樸野”之詞暗指在野“野人”之“樸野”言詞,是代被壓迫者吶喊。魯迅1934 年《略論梅蘭芳及其他》說,“士大夫是常要奪取民間的東西的,將竹枝詞改成文言,將‘小家碧玉’作為姨太太,但一沾著他們的手,這東西也就跟著他們滅亡”①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8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306 頁。,此后來之論側面反映,魯迅洞察封建統治階級常用主流封建文體篡改抹殺民間心聲。而《域外小說集》翻譯時,譯界主流文體“不脫八股文習氣”②周作人:《魯迅的青年時代》,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年版,第82 頁,第83 頁。,浸透封建科舉文化積習,魯迅用“樸野”之詞抵抗譯界“八股”文體,就是不想原作反抗之聲被主流封建文體馴化抹殺,以便譯作能去除譯界“遲莫之感”。因此,文體抵抗可謂象征譯作對本土封建體制的反抗。

再者,初序“使有士卓特,不為常俗所囿”③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5 頁,第136 頁,第58 頁,第153 頁。含反庸懦思想?!笆俊?“事也”,“能辦事”“能治事”④章太炎:《章太炎全集·說文解字授課筆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版,第23 頁。之人。此句暗吁讀者擺脫常俗、振作有為。不僅魯迅筆譯的三篇體現“反平庸”⑤孫郁:《譯介之魂》,《中國圖書評論》,2006 年第4 期。思想,周作人主譯作品亦然。初版《安樂王子》真正用意是批判庸眾“惜其無用”⑥周樹人(譯):《域外小說集》(一),東京:神田印刷所1909 年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年版,第93 頁。之實用主義,襯托王子援國人出荒寒的卓特品格。此篇呼應《摩羅詩力說》之批判“實利”⑦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5 頁,第136 頁,第58 頁,第153 頁。,及《文化偏至論》之批判“人惟客觀之物質世界是趨,而主觀之內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⑧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5 頁,第136 頁,第58 頁,第153 頁。?!赌?愛倫坡)暗喻庸眾沉默可扼殺“性解”?!断闰尅分v述牧師家仆婢冀得自由,故欲辟荒林,別立家室,“村人聞之,咸來勸沮”,二人決意,雖最終病累而死,作品卻謳歌其先驅精神:“第一先驅者已盡其職……必有第二人繼之興起……又取前人耕地,播而種之……異日必為饒富之田家……漸成村落……芬蘭之林,正以如是資斧,辟為田疇?!雹嶂軜淙?譯):《域外小說集》(二),東京:神田印刷所1909 年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年版,第5-6 頁。此篇評呼應《摩羅詩力說》《哀弦篇》之期待“先覺”,意在激勵國人效法先驅,敢于開拓,勇于追求幸福自由,而非像“村人”一樣庸懦茍安。至于《謾》,講述被騙者反抗欺騙者,初版挪用效果略為牽強——再版對《謾》的介紹才更貼近原作本意。

魯迅竭力使文字深奧,將讀者群限定于精英讀者。留日前期,他翻譯曾文白相雜,意在“導中國人群以進行”⑩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5 頁,第136 頁,第58 頁,第153 頁。,但“幻燈片事件”后,他對庸眾失去信心,故將啟蒙對象從“人群”轉向“卓特之士”。樸野深奧文字旨在鎖定在野精英。以“陌生化”概念論,深奧文字是陌生化于此前的文白相雜,是魯迅自身歷時維度的陌生化。

復次,大辯猶訥?!缎律分荚谘a足同盟會文藝宣傳“缺陷”?周作人:《魯迅的青年時代》,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3 年版,第82 頁,第83 頁。,配合反駁維新派,那《域外小說集》作為《新生》乙編也有反駁之意。故而,魯迅題材上用《戚施》嘲諷維新派,文體上強調“訥澀”,以對抗“流暢銳達”之“新民體”?彭勇穗:《〈域外小說集〉:復古作啟蒙》,《文學評論》,2020 年第6 期。。

最后,《四日》主題是反戰,契合魯迅人道主義思想。這點在文體上似無明顯體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魯迅雖批評國人盲信“平和”,但同時也稱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說中華“文明之光華美大,而不借暴力以凌四夷,寶愛平和,天下鮮有”?魯迅:《魯迅全集(編年版)》(第1 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年版,第159 頁,第85 頁,第136 頁,第58 頁,第153 頁。,他相信中華文化具有人道主義優秀基因。他的先秦古字或許也多少寄寓一些古文化自豪感,他雖力主評騭,但仍以辯證態度對待民族文化。

五、結 論

存在決定意識,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內容、反作用于存在。這在文學翻譯便是,譯者基于譯入語社會背景,發揮主體性,挑選、闡釋原作;譯者主體性與原作結合,生成譯文思想內容,承載自身意圖,譯文文體便服務其思想內容,以實現譯者本土翻譯意圖。因而,譯文文體不可與社會背景和譯者翻譯意圖割裂開來,只有把握翻譯的社會背景和譯者的主體性意圖,才能解讀譯文思想意涵,進而理解文體用意。

初版《域外小說集》背景是清末中國之“遲莫”。為了改變此局面,魯迅通過論文建構以“立人”為核心的啟蒙文藝綱領——他希望用文藝喚醒國人批判和反抗不自由不平等境況之主體性精神?!靶越馑嘉毙蜗蟮乇磉_他心中理想的主體性精神;攖動“性解思惟”是“立人”的特殊形象表述?!拔膶W不過是他‘攖人心’的工具”①董炳月:《攖心者說,說攖心者》,《讀書》2021 年第11 期?!队蛲庑≌f集》是他用于攖動國人“性解思惟”的啟蒙文藝翻譯實踐。該譯精選的16篇作品皆緊扣此旨。其古奧樸訥文字,意在標示陌生化的文體抵抗,既象征原作批判和反抗精神,又通過先秦、樸野、深奧、訥澀等特征來配合表征愛國、反封建、反庸懦、反資本主義改良等寓意,以期使國人養成愛國、反封建、超越庸眾又關心弱者、反對資本主義改良之“性解思惟”。

總之,初版《域外小說集》是青年魯迅施展文藝覺民救國抱負的實踐,魯迅在其中確實發揮主導作用。本文開篇所引論文說古奧樸訥文體旨在批判“文化帝國主義、封建道德和資本主義改良思想”,意見大體得當,只是還可補充“超越庸眾又關心弱者”。至于“周作人的貢獻比魯迅更大”②王宏志:《民元前魯迅的翻譯活動》,《魯迅研究月刊》,1995 年第3 期?!皫缀跬耆牪坏健泻昂头纯埂穆曇簟雹弁鹾曛?《“人的文學”之“哀弦篇”:論周作人與〈域外小說集〉》,范若恩、戴從容編:《復旦談譯錄》(第1 輯),上海:三聯書店,2017 年版,第321 頁,第301 頁?!罢J定《域外小說集》是魯迅的翻譯杰作”是“虛構的論述”④王宏志:《“人的文學”之“哀弦篇”:論周作人與〈域外小說集〉》,范若恩、戴從容編:《復旦談譯錄》(第1 輯),上海:三聯書店,2017 年版,第321 頁,第301 頁。等斷語,恐難稱切當。

這并非完全抹煞周作人的貢獻?!栋移凤@示,周作人了解有關作家,這有助魯迅挑選作品?!栋移凡糠炙枷胍埠魬?、補充魯迅留日后期論文。但總體上,此時“周作人的性格是溫順、隨和的,盡管偶有反抗,他仍然是服從于長兄,把自己的活動納入到魯迅所從事的啟蒙事業中”,他“中心意識仍然是魯迅的。魯迅的‘立人’思想像一根紅線貫穿于這一時期魯迅、周作人(以及許壽裳)的文章中”⑤錢理群:《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 年版,第107-108 頁。。此判斷亦適用于初版《域外小說集》。只是,雖然魯迅主導初版,周作人當時翻譯實踐納入魯迅啟蒙文藝事業,但這不意味著周作人對作品完全沒有自身理解。文學闡釋可多元,與讀者的精神氣質和思想視閾相關,跨文化語境尤然。魯迅認為作品表達叫喊和反抗,周作人或就認為表達哀傷。由此而言,王宏志文章從《哀弦篇》切入,亦有其(翻譯)思想史研究意義和獨特學術價值,值得重視。只是,兄弟二人角色于初版主次有別,魯迅構想呈現于初序,處主導地位。

不過,正如能指與所指的結合是任意的,翻譯文學作品中形式與內容之間并無先天本質聯系,而是取決于譯者賦予形式何種意義,但譯者對形式的賦意,又往往和譯者與同時代人的思想對話有關,當時代話語氛圍轉變,譯者思想可能也轉變,譯者對原來形式的賦意便可能會變,其對原來形式與內容之結合體的態度也可能隨之改變。所以,《域外小說集》再版序言將形式與內容分論,強調作品“本質”的同時又貶抑其古奧樸訥文體,也就可理解了。

猜你喜歡
編年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評曉蘇最新小說集《老婆上樹》
貴州土司史籍編年系列總序
塑造藏族文化的現代主體性人格——評梅卓小說集《麝香之愛》
索尼微單TM相機編年冊
愛是什么
蘇詞編年百年回顧與反思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enuti’s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Ah Q Zhengzhuan
影像編年:色彩美學、造型風格與跨界追求——論導演張藝謀
關注民生的深層次報告——淺析呂翼小說集《風過楊樹村》
老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