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研究

2023-08-07 12:08
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3年1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人文思政

李 東

(遼寧開放大學〔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 110034)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大學英語教育教學不僅要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英語專業人才,也要關注人才的政治屬性,激發人才的愛國意識。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非常重要,可以實現思政育人與專業能力提升的雙重目標。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背景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表明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政策的高度[2]。英語一直是學生的必修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發揮著講解知識、鍛煉能力及塑造價值等多方面作用。因此,大學英語課程的本質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非常必要,符合教育部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

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需要學習很多課程,大學英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從知識結構到思想教育,都對當代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不過,當前大學英語教育教學過程存在一些潛在問題,一些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興趣不大,影響了課程思政的真實效果。如何培養學生健康正向的價值觀,把英語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成為現階段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廣大教師應積極投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充分彰顯大學英語課堂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可行性分析

(一)大學英語課程性質符合課程思政本質要求

大學英語是高校人文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擁有工具屬性,也體現出人文性。教師應重點探索課程表現出來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本質,確保兩個屬性和諧統一。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讓學生具備就業競爭力,滿足社會對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的需要,而且通過學習新的語言,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

從本質上看,正因為大學英語具備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點,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更應考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將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屬性充分挖掘出來[3]。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思政教育的輔助作用,促使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增強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大學英語課程內容符合課程思政教學要求

高等教育教學體系健全,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課程基本上可以分為必修課、選修課、通識課等不同類型。大學英語課程作為絕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必修課程,又被劃分成通用英語、專業英語、國際交際英語三部分[4]。其中,通用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與認識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邏輯表達、創新意識等,體現人文價值。專業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從專業角度培養學生英語學術意識和專業素養,課程設置更加復雜、難度更高,學習專業英語的學生往往未來要從事英語相關職業,所以教學中更應側重于人文性,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國際交際英語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從意識形態角度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有價值的人文觀念。從總體上看,無論是通用英語、專業英語,還是國際交際英語,都在強調人文價值,目的都是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大學生對外來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樹立科學的文化價值觀,在對待外來文化時能夠更加客觀和理性[5]。

(三)大學英語課程功能符合課程思政教學要求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及,在高校課程設置中,絕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也要繼續學習大學英語課程。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學科教學優勢體現出來,以更富創新意義的形式融入課程思政。高校要從全面、多元的角度推動英語課程思政工作,豐富思政元素,將這些元素融入英語教學,全方位提升大學生英語素養,積極推動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為建設教育強國而不懈努力。

三、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現狀

(一)教材方面的問題

現階段,高等院校在挑選英語教材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權,而市面上大學英語教材種類較多,所以不同高校的英語教材不盡相同。大學英語教師在授課時,應科學、合理地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更全面的語言知識,正確認識英語國家的民族文化。有部分教材會介紹一些中國文化,或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教師應善于聯系實際,有意識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教學,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異同,更加客觀地看待中國文化和外來文化。

(二)學生方面的問題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思維模式、價值觀念等都出現了較大變化。當前,一些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常帶有比較強的主觀傾向性。這種傾向性大多來自大學生的功利心,學習英語單純是為了通過學期考試、四六級考試等,忽略了對英語學習中人文因素和思政因素的思考。

(三)教師方面的問題

在高等院校日常教學中,一些英語教師存在不重視思政教育工作、政治理論知識掌握不足等現實問題,授課時更多地關注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未將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學,未能體現課程思政的作用和價值。部分大學英語教師缺乏解讀能力,未能將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出來,思政學習的重要性未能凸顯,阻礙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價值的體現[6]。

四、課程思政理念下大學英語教育教學實踐路徑

(一)開發大學英語教材潛在價值,融入課程思政內容

為順利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英語教師應以更加豐富、多元的形式挖掘思政教育資源,引領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英語基礎,推動學生在未來進行跨文化交際時,能夠快速提升交際能力[7]。對于大學英語教師而言,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一定要認真分析研究教材和大綱,對教材內容展開理性分析與挖掘,使之轉變為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的課程思政資源,滿足學生綜合素養發展需求。

(二)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民族情懷與文化自信

當前,教育改革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主體之間的共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根據教學內容開展交流和對話,引導學生真正融入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內容設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挑選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教學內容,保證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高度匹配[8]。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將思政教育切實融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

(三)強化教師思政意識,提升教師文化素養

教師要擁有良好的品質和高尚的人格,具備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獲得學生的信任,實現育人樹人的教育目標。因此,英語教師要切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思政能力,從思想、情感、審美、價值觀等多方面影響學生,把思政理念融入教學實踐,深入挖掘大學英語課程中潛在的思政元素,潛移默化,將其中蘊含的價值理念傳遞給學生,保證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9]。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不僅適應了新時代新要求,也有助于“大思政”格局構建。作為跨文化交際的主要途徑,英語教學不僅有利于推動國際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課程思政內容有效融入英語教學,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較強政治素養的專業英語人才,加快思政教育與大學英語教學整合發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人文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以高級英語課程為例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人文紹興
人文社科
金融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大學英語課程委婉語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