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運用策略

2023-08-07 18:54王瓏
求知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運用策略

摘 要:初中歷史課程在發展中經歷了創新與改進,在課程類型、課程結構、教材開發等方面都有一些突出變革。初中歷史教科書涵蓋課文系統和課文輔助系統兩項內容,課文輔助系統是支撐歷史教科書的必要元素,它的功用在于擴展與深化教科書內容,是教科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結構,也是初中歷史教學中溝通教與學的有效橋梁。文章就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運用策略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運用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統編版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欄目教學應用研究”(課題立項編號:GS[2020]GHB1314)成果。

作者簡介:王瓏(1982—),男,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中華路中學。

初中歷史教科書的基本結構系統涵蓋兩個部分的內容,一是作為教科書主體部分的課文系統,該系統對歷史事件進行敘述,并呈現歷史發展脈絡,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體系;二是課文輔助系統,包括歷史知識注釋、相關史事、歷史插圖等內容。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以歷史課程標準學習模式與教學目標為準繩,提供相應的教材學習輔助資源[1],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歷史教科書體系的內涵,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歷史學習的個性化目標。

一、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概念界定

目前,相關學術研究者針對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學者白月橋指出,課文輔助系統是歷史教科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充分體現出歷史教學模式的特點,課文輔助系統屬于教科書系統的子系統。學者聶幼犁也曾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他指出,在歷史學科視角下,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是歷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但若從教學理論視角出發,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屬于認知策略方面的內容,因此其也是歷史教學結構中的一項重要構成??陀^來說,課文輔助系統是對課文系統的一個有效補充,更加契合學生的歷史學習規律和認知特點,是輔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教材知識的重要系統。

本文所持觀點與學者白月橋的理論相似,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是對教材知識的擴充,有助于完善歷史課程知識框架,豐富學生歷史知識體系。盡管課文輔助系統在表面上是用來補充教科書的系統,但是它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同教科書不可分割,是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普遍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論中的形式運算時期,他們的抽象思維已經形成,并且具備自我反省能力,但在實際學習與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其認知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單靠歷史教科書中的文字內容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的知識理解有一定困難。而在課文輔助系統的基礎上結合豐富的教學設計方式,可以科學、生動地解釋歷史現象,降低歷史知識的理解難度。

二、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具體運用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開啟課前導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引入情境復現的導課模式,可以在導課環節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從而提高學生對課堂的關注度,拉近學生同課堂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沉浸在歷史學習氛圍中,為教學環節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這樣的歷史課堂就可以說是迎合學生學習需求的高質量課堂[2]。一堂精彩紛呈的歷史課,引人入勝的課前導入環節是關鍵,因此歷史教師的課堂導入技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教學是否具有感染力。

創設問題情境的課堂導入模式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導課模式。在這一模式中,教師回歸課本,設置懸念,采用多視角的切入點設計課堂內容,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中帶著問題思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第一,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引入歷史教科書中課前導語里的問題開啟導課模式;第二,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蘊含的多類型問題輔助導課,如課文插圖或圖表中所蘊含的思考性問題。

例如,“百家爭鳴”一課有如下課標要求:知道老子、孔子等先秦思想家,并初步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3]。針對課文中的陌生概念,教師可以結合概念解釋以及先前所學知識來設計問題,使課前導語部分與相關歷史知識有緊密聯系,便于進一步設置疑問,導入新課內容,使學生順利過渡到課文學習中。在“百家爭鳴”這節課的課前導入部分,教師可以在課前導語的基礎上進行加工,營造出疑問式教學情境:“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先秦時期的社會風貌和歷史狀況,深入探索了春秋戰國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特質。這一時期最為顯著的特質就是諸侯割據,天下紛亂,思想家輩出。在思想自由的社會氛圍中,很多杰出的思想家橫空出世,產生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狀況。請同學們經過探究與思考之后回答以下問題:這一時期主要出現了哪些思想家以及思想流派?他們分別持有什么思想觀點?不同流派之間的差異有哪些?最后思考,在這一亂世之中為何會出現這些偉大的思想?”

借助歷史概念以及歷史概況,在導課階段向學生展現歷史背景,可以使學生產生一定的歷史感,并制造出懸念——為何春秋戰國時期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從而引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學生帶著問題開啟自主探索學習,同時認識到這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及其思想,難點就是課堂導入問題本身。關于先秦各種思想流派出現的原因,教師可以回顧以前學過的知識,讓學生從政治狀況、經濟形態、思想文化、階級形成、現實統治需要等多個維度來開啟思考和探索。

(二)甄選輔助素材,豐富講解內容

雖然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要課程資源,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部分文字枯燥生澀、學術性較強、趣味性不足等,不利于課堂的高效運作。所以歷史教師在選擇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作為課堂的補充內容時,要從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模式、興趣取向等方面出發,選擇適宜的輔助素材,不斷豐富授課內容,在此基礎上提升課堂效率。

1.圖文結合,以圖釋史

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中包含很多插圖,為拓寬教師的教學渠道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進行形象化處理,讓知識直觀、簡潔,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突破文字理解的障礙。為使歷史教科書插圖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教學功能,教師應使插圖呈現模式多樣化、選取模式典型化、解答模式問題化[4]。

首先,要選擇清晰、適宜、蘊含豐富歷史知識、緊扣教學目標的插圖。其次,對相關圖文開展細致的解析,使之與課文內容相關聯,在搜索史料的基礎上,找到科學的歷史信息。最后,使插圖與歷史教科書中的文字內容相契合,在此基礎上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解釋深奧的歷史知識和現象,能有效提升歷史教學效率。

例如,在“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一課中,教科書展示了“成吉思汗陵內供奉的馬鞍和馬鐙”實物圖。教師可以從這幅插圖出發,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馬鞍具的用途,以此讓學生對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有深入的認識,使學生對蒙古族這一游牧民族產生探索興趣。特別是教師可以從這一圖片拓展出更加深刻的歷史問題,如成吉思汗為何要供奉這副馬鞍具?馬鞍具對于成吉思汗有何重要意義?由此為學生展現更為廣袤的歷史背景,使學生了解當時蒙古族驍勇善戰的個性、一統中原的雄心等。以圖文結合的方式來詮釋歷史,能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深刻印象,達成歷史教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故事渲染,增強代入感

在歷史課上,精彩的歷史故事可以引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探究興趣。教師在選擇課文輔助系統中的歷史故事作為教學資源時,要遵循如下原則:第一,歷史故事要契合教學內容,切忌為了渲染課堂氛圍,使故事講述占用過長課時;第二,結合課外教學資源,如影像資料、歷史著作等,使課文輔助系統中的歷史故事更加豐滿,增強故事的畫面感,真實還原歷史故事。

例如,在“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對李時珍這一歷史人物的講解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文表述[5],而要不斷拓展歷史知識外延,借助民間故事以及教科書系列欄目對李時珍展開介紹,并引入《本草綱目》原著及相關史籍資料,還原一個真實的李時珍。教師可以設計精彩的歷史情景模擬畫面,使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了解這一歷史人物。如,在情景模擬中,讓學生扮演明代一名貧困潦倒、疾病纏身的平民百姓,并設計學生在危急時遇到李時珍,李時珍免費為其接診的劇情。當學生全身心投入歷史情境時,他們就會走近李時珍這一偉大的歷史人物,并在情感價值層面上對李時珍產生欽佩之情,明白明朝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的重要意義。

(三)引導史料研讀,加深知識理解

初中歷史教科書以敘述歷史事件為主,史料一般作為輔助資料,配合歷史敘事[6]。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所引用的史料都是教科書編寫人員精選的,迎合了初中生的歷

史學習需求,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科書史料的獨特教學功能。

1.幫助學生跨越史料學習障礙

在備課環節組織學生開啟教科書史料閱讀。初中歷史教科書中節選了一些古文段落,但是部分段落的注解不全面,加上初中生閱讀史料的能力不足,所以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跨越史料學習障礙。如查找生字詞的釋義并做好注解工作,使學生順利突破史料研讀難關,養成史料閱讀的好習慣;在課前預習與課外鞏固階段,督促學生掌握教科書中的史料知識,培養學生自主查閱和學習史料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2.根據史料設計問題

當學生學會有效解讀史料之后,教師要從史料出發,設計一些探究性問題,讓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在查閱史料的過程中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教科書文字史料的內容出發,設計一些具有突破性、契合教學重難點的問題,也可以引入一些與教科書史料主題接近的資料,同教科書史料相結合,推動歷史教學的順利開展。學生思考歷史問題的過程也是他們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問題驅動下,理論知識不再是需要強行接受的僵化的知識,而是學生經過思考探索后獲得的真知灼見,是學生自己主動獲取的知識。這一過程可以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拓寬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提升學生的歷史思辨能力。

三、總結

綜上所述,課文輔助系統是歷史教科書的重要構成元素,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科學利用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使學生深入理解教科書內容,提升學生的歷史綜合素養。隨著歷史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的運用模式會不斷更新,因此相關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歷史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初中歷史教科書課文輔助系統開啟深度探究,并在實際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深化其內涵,努力提升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陸敏明.新課改視域下初中歷史史料實證教學實踐:以《五四運動》一課為例[J].讀寫算,2022(27):4-6.

朱強.談初中歷史教學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策略[J].學周刊,2023(2):103-105.

周云華.《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及應對探討[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2(9):54-59.

高曉峰.例談統編版歷史教科書插圖的價值[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0(18):85-87.

《歷史教學——從“設計”到“實施”(中國歷史)》征訂單[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20(6):16.

張漢林,張迪亞.歷史教科書中的史料選擇及其設計:基于歷史思維能力角度的觀察[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9(7):33-39.

猜你喜歡
運用策略
運用多媒體進行幼兒教學
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分層教學,關注不同學生個體
合作學習在初中足球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合理情緒療法”在引導學生交往行為中的運用
運用法治思維做好秘書工作
游戲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