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中國產業化發展研究綜述

2023-08-08 07:19李橋興黃子璇
關鍵詞:產業化發展可視化分析研究綜述

李橋興 黃子璇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生產經營活動開始朝著產業化方向發展。為全面了解中國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現狀,以CNKI數據庫中截至2022年10月31日的期刊文獻為分析對象,采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分別從年度發文量、發文作者、研究機構、高頻關鍵詞和突現詞等角度進行文獻計量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產業化發展研究體現了多學科交叉的特征,并集中于農業產業化、體育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文化產業化等諸多領域;國內產業化發展的研究成果迅速增長但核心研究力量明顯缺乏合作與交流;現代農業和文化產業等將成為“十四五”時期產業化發展研究的新趨勢等?;谝陨戏治鼋Y果提出了中國產業化發展研究的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化發展;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志碼:A“產業”是一種居于宏觀經濟發展與微觀經濟運行之間的“綜合定義”,既為國民經濟發展以某一國際標準規劃部門的總和,又是具備某些相同產品屬性的公司或機構的集合體?!盎笔侵敢纬杀徽麄€社會所接受的一定規模程度產品的過程[1]。而“產業化”則是將具備相同產品屬性的機構或公司整合為被國際社會所廣泛接受的一定規模產品,以實現由量的累積到質的突變,并形成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成分[2]。顯然,產業化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巨大推力。大力發展產業化,可以減輕農工就業壓力、優化農業產品結構,促使社會主義金融市場的全面良好生長發育,進而帶動社會主義民族經濟得以長期、高速的健康發展[3]。為了有效了解國內“產業化”研究現狀及其研究趨勢等內容,本文使用CiteSpace軟件對“產業化發展”領域的主要期刊文獻繪制知識圖譜并進行可視化定量分析,為我國學術界研究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1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數據來源

本文在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庫以“產業化發展”為主題,以2022年10月31日為截止日期,通過文獻檢索獲取3 464篇期刊文獻,其中 1篇 SCI源期刊、34篇EI源期刊、1 037篇CSSCI源期刊和3 235篇核心期刊。由于多數核心期刊與SCI、EI和CSSCI等數據庫源期刊存在多重收錄現象,因此本文通過去重和刪除新聞訪談、會議論文、會議綜述、會議通知等條目,共篩選出3 206篇文獻作為本文分析的研究樣本。

1.2研究方法

在對文獻的發文量、學科分布和發文作者等數據進行基本的文獻計量分析之外,本文主要借助CiteSpace軟件對文獻樣本進行可視化分析。CiteSpace軟件可用于探究某些學科領域的演化路徑和知識拐點并顯示其發展趨勢[4]。本文通過CiteSpace5.8 R3版本軟件,對閾值和剪枝選擇、時區跨度等功能參數進行設定并繪制了知識圖譜;根據網絡模塊指數Q值和網絡同質性S值2種指數對網絡結構和聚類清晰性進行分析;經過多次調整以求繪制較為理想的知識圖譜。

2統計與分析

2.1年度發文量

從文獻發表的時間數據來看(圖1),“產業化”首次出現于1992年1月發表的《我省生物技術產業化的現狀和發展思路》[5],同時在這一年中涌現了十幾篇有關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文獻。1992年—1994年期間,產業化發展領域的文獻數量緩慢增長。1994年—1998年期間,產業化發展的研究成果增長極快,并在1998年達到最高峰。從1998年至今,年度發文量總體呈下降趨勢。1998年是“九五”計劃實施的第3年,其年初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在今年要實現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發展穩定、農業產量提高,推動農業全面進步,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這次會議使我國學術界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產業化發展并掀起研究熱潮,故其研究數量在1998年達到頂峰。圖1年度發文量趨勢線

2.2發文作者

對產業化發展領域的發文作者進行聚類分析,獲得發文作者的知識圖譜,如圖2所示。按照發文量列出產業化發展領域主要發文作者及其所屬單位,見表1。圖2顯示中國產業化發展已形成既以共同單位為平臺也有跨單位合作的6個研究團隊,但作者間的學術聯系較弱;表1則顯示研究人員主要包括農業經濟、環境科學、資源利用和金融學等專業背景。

2.3研究機構分析

基于CiteSpace軟件中“Institution”的聚類分析功能獲得研究機構的知識圖譜,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產業化發展領域主要聚集在高等院校的經管類學院,但機構間缺乏關聯性且無跨機構合作。

2.4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既揭示了文章內容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觀點,也反映了某研究領域的熱點主題[6]。本文將3 206篇文獻樣本導入CiteSpace軟件中,設置1年為時間切點,時間跨度為1992年1月—2022年10月,通過參數設置和圖像調整,以關鍵詞為網絡節點繪制知識圖譜,即關鍵詞分布圖(圖4)。其中:生成904個關鍵詞節點,1 113條鏈接,密度為0.003 3;其網絡模塊指數Q值為0.698 5,網絡同質性S值為0.952 8,表明該圖譜的網絡結構合理,能代表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為了避免研究主題重復,本文合并了語義相近的關鍵詞,并提取了前20個高頻關鍵詞及其中心性,見表2。表2顯示“產業化”“對策”“龍頭企業”和“發展”等關鍵詞出現頻次最多,且產業化的中心性最高。

綜合圖4、圖5和表2,本文認為近30年我國產業化發展領域的研究主題可歸納為3類,即產業化的行業研究,其高頻關鍵詞包括農業、農產品、體育產業、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等;產業化發展模式,其高頻關鍵詞包括產業化、龍頭企業、鄉鎮企業、市場經濟、產業、產業鏈和產業模式等;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其高頻關鍵詞包括對策、發展、問題、現狀、專利分析、發展對策、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等。

產業化的行業研究。學者們基于不同行業探討其產業化發展問題,如農業產業化、體育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文化產業化等。農業產業化就是通過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并實施現代化的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以提高農業發展速度和實現鄉村振興[8];體育產業化即體育事業由國家投資的福利型向產業開發型轉化[9];高新技術產業化即科技創新成果由市場轉化并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全面引領作用[10];文化產品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在國民經濟統計中的主要產業類型,因此民族文化產業化就需要找尋表現方法,把民族文化知識轉變為文化商品來滿足大眾文化消費者需要[11]。

產業化發展模式研究。產業高質量發展將成為“十四五”時期學者們關注的焦點。我國各企業部門的產業鏈正得到完善并逐步形成規?;?、聚集化和產業化,已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而產業化龍頭企業需著力實現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并構建全產業鏈。政府應加大扶持龍頭企業融資并鼓勵其增加研發投入,通過發展鄉村產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12-13];要注意優化龍頭企業發展環境,并鼓勵龍頭企業推進產業結構轉型[14]。

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雖然我國已初步形成了產業化經營發展模式,但在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結合我國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熱點和高頻關鍵詞可以看出,我國學者關注于研究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困境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路徑并尋求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模式。例如,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為突破中國特色農業產業化存在的金融保障困難,部分專家學者建議政府應當加大金融支農力度、完善信用保障體制、優化農村金融信貸環境和創新金融產品設計方式等[15];在文化產業化方面,部分學者建議我國應努力執行美麗鄉村的發展政策并為傳統村落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16];在藝術產業化方面,鄉村產業發展與中國傳統民間繪畫藝術相結合,為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的藝術產業化發展和鄉村文化復興開辟新道路[17]。

2.5突現詞分析

利用CiteSpace的突發性探測功能,進一步分析突現詞來探討產業化發展的前沿動態,并獲得突現性最強的20個關鍵詞,如圖6所示。

根據每個關鍵詞的突現強度及其出現和消失的年份,可清晰地發現近30年來我國產業化發展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其演化路徑。本文將其分為3個階段,如下:

第一階段(1992—1998年),突現詞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鄉鎮企業”“供銷社”和“農產品”等,其中“市場經濟”的突現率最高,達14.94。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決策,即將社會主義的基礎體制與市場體系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8],從而使“市場經濟”在1992年至1993年成為了學者關注的熱點主題。1997年5月公布的《國務院關于賦予供銷合作社企業進出口經營權有關問題的批復》明確提出,升級我國“三農”服務和開放供銷合作社企業的進出口經營權等,因此“供銷社”和“農產品”在1997年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要關鍵詞。

第二階段(1999—2006年),突現詞有“高新技術”“體育產業”“龍頭企業”“發展”“體育”“對策”“問題”“現狀”“金融支持”和“建議”等,其中突現率較高的是“龍頭企業”和“對策”,突現率分別為12.70和12.58。1999年10月,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展在深圳開幕,突出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步伐,帶動了國際貿易與合作的全面加強,因而“高新技術”也于當年成為學者們特別關注的關鍵詞。21世紀初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又被作為構建中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主體[19],因而“龍頭企業”在2002年也成為了學者們關注的重要關鍵詞。我國于2006年倡導綠色農業并實行產業化經營,其關鍵因素就是財政金融的支持與配合[20],因而“金融支持”在2006年成為了學者們關注的關鍵詞。

第三階段(2007年至今),突現詞包括“產業發展”“對策建議”“發展路徑”“文化產業”和“鄉村振興”等,其中突現率較高的是“發展路徑”和“文化產業”,分別為8.01和7.38。農業產業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式和現代農業建設的主要內容,現代農業產業化如何發展成為有待商榷的問題[21],因而“產業發展”和“對策建議”等于2008年以后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要關鍵詞。另外,《2013: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CCIDI)》指出中國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是提高其內生創新能力;生態產業化也已將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了產業優勢并帶動了鄉村振興[22]。學術界對諸多產業的發展探索,促使“發展路徑”“文化產業”和“鄉村振興”等成為目前的重要關鍵詞和研究趨勢。

3結論

本文以CNKI學術期刊庫為數據來源,以產業化發展為主題,設置時間跨度為1992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獲取3 206篇樣本文獻,采用CiteSpace軟件從多個角度繪制知識圖譜開展可視化分析。首先,從年度發文量、發文作者、研究機構等角度對我國產業化發展研究的基本概況進行闡述;其次,基于關鍵詞歸納該領域的研究主題;再次,采用突現詞探討該領域的科研熱點與發展路徑等。具體結論如下:

1)從研究的基本狀況而言,我國產業化發展研究始于1992年。雖然我國產業化發展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后,我國學術界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產業化發展并掀起研究熱潮。在核心科研能力方面,盡管有不少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積極參與產業化發展研究,但在研究者內部或組織間卻明顯缺少有效協作與互相溝通,且科研能力也相對分散。由于研究成果大多聚焦于農村領域且主要刊登于農村經濟類雜志而缺乏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其他專業的交叉,因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都應主動與地方政府和產業部門等單位加強溝通協作,以實現在該研究領域的突破性發展,為國家產業化發展的理論體系與現實指導做出貢獻。

2)我國產業化發展領域的研究主題可分為產業化行業研究、產業化發展模式和產業化發展現狀分析等3個方面。研究主題的分析結果表明:產業化發展領域基本按不同行業角度開展研究工作并主要集中于農業產業化、體育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文化產業化等方面,我國的產業化發展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和鼓勵龍頭企業推進產業的結構轉型。我國雖然已初步形成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因而學者們應基于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現狀等提出相應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對策和路徑建議。

3)基于關鍵詞的突變率分析探討我國產業化發展的研究趨勢,較為清晰地把該領域研究大致劃分為3個發展階段。1992—1998年為我國產業化發展的研究初期,其標志是黨的十四大將社會主義的基礎體制與市場體系緊密結合起來而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在1997年深化供銷合作社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為我國的產業化發展夯實了堅固的基礎。1999—2006年為我國產業化發展的研究中期,其標志是我國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得到高度關注并且龍頭企業成為產業化發展最重要的帶動主體[23]。2007年至今為我國產業化發展的研究后期,其標志是中國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趨于基本平穩且現代農業也已經具備了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條件。參考文獻:

[1]張昆侖. “產業”的定義與產業化: 從馬克思的“產業”思想論起[J]. 學術界, 2006, 116(1): 105-108.

[2] 王志剛, 于濱銅.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概念內涵、組織邊界與增效機制: 安徽案例舉證[J]. 中國農村經濟, 2019, 35(2): 60-80.

[3] 牛若峰. 農業產業化的理論界定與政府角色[J]. 農業技術經濟, 1997, 96(6): 2-6.

[4] 陳悅, 陳超美, 劉則淵, 等. 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 科學學研究, 2015, 33(2): 242-253.

[5] 毛秀珍, 徐燕椿. 我省生物技術產業化的現狀和發展思路[J]. 浙江經濟, 1992, 74(1): 15-16,10.

[6] 王曉曉, 郭清.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國內居家養老領域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1, 41(16): 3536-3540.

[7] 盧葦, 劉丹. 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J]. 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 38(3): 92-97.

[8] 劉巖, 任大鵬. 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產業經濟組織共生系統的生成與模式探究[J]. 農村經濟, 2022, 40(8): 117-124.

[9] 向軍, 張智. “禮物”與“商品”兼容: 民俗體育產業化的二重性特征:基于湖南麻陽民間龍舟賽的田野考察[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22, 45(4): 121-133.

[10]邱海洋. 金融發展對高新技術產業化影響的動態空間計量[J]. 統計與決策, 2017, 65(12): 165-167.

[11]牛家儒, 張曉明. 新時期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幾點思考[J]. 社會科學家, 2020, 35(11): 142-145.

[12]張延龍, 王明哲, 廖永松. 入駐農業產業園能提高企業經營績效嗎?:基于全國59 384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微觀證據[J]. 中國農村經濟, 2022, 38(4): 126-144.

[13]李嬋, 劉小春.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J]. 農業經濟, 2013, 33(3): 32-34.

[14]姜惠宸, 姜長云.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政策優化研究[J]. 經濟縱橫, 2021, 37(4): 87-94.

[15]胡世錄. 基于金融支持的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困境與對策[J]. 農業經濟, 2020, 40(7): 96-98.

[16]譚雅靜. 基于區域協同創新的特色村落文化產業化發展研究[J]. 農業經濟, 2019, 39(7): 46-47.

[17]李彥霖. 鄉村傳統民間繪畫產業化的SWOT分析與對策[J]. 經濟問題, 2018, 36(8): 79-83.

[18]劉偉.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性制度創新[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15, 35(1): 5-14.

[19]張延龍, 王明哲, 錢靜斐, 等. 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特點、問題及發展思路[J]. 農業經濟問題, 2021, 42(8): 135-144.

[20]胡士華, 謝佳. 綠色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財政金融支持[J]. 生態經濟, 2006, 22(2): 106-109.

[21]陳定洋. 供給側改革視域下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研究: 產生機理、運行機制與實證分析[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6, 33(13): 78-83.

[22]李敏瑞, 張昊冉. 持續推進基于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理念的鄉村振興[J].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2, 43(4): 31-37.

[23]楊勇. 農業產業化背景下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及實現路徑[J]. 農業經濟, 2021, 41(8): 41-43.

(責任編輯:周曉南)

A Review on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A Visu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LI Qiaoxing HUANG Zixuan

(1.School of Management,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2.Research Institut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Karst Region of China,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activities of both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begin to develop to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we took the periodical literature published until December 31, 2022 in CNKI databa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d them using CiteSpace softwa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author, research institution,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emergent words. Then 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studies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em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focus on many fields, such a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sports industrialization, high-tech industrialization and 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are growing rapidly, but the core strength is obviously lack of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modern agriculture and cultural industry will be the new research trend during the period of 14th Five Year Pl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above,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research review

李橋興,1973年生,廣西平樂人,貴州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復雜系統理論特別是國內原創學科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研究領域包括管理科學與大數據分析、產業經濟學等。兼任貴州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貴州大學喀斯特地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可拓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先后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獲省級社科優秀成果獎2項和教學成果獎1項, 發表研究論文15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和教材3部。

猜你喜歡
產業化發展可視化分析研究綜述
土地流轉對縣域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影響分析
淺析紅皮洋蔥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文獻綜述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