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家園共育提高幼兒動手能力

2023-08-08 20:32麻睿
基礎教育論壇·上旬 2023年8期
關鍵詞:動手能力家園共育幼兒教育

麻睿

摘? 要:引導幼兒進行動手實踐,可以在驅動幼兒操作的同時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使其產生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往的幼兒動手能力訓練多是依靠教師的引導完成,忽視了家長的教育功能。為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現以家園共育為切入點,對家園共育的教育優勢進行討論,思考在家園共育視角下設計動手操作操作任務、掌握技能、交流經驗等活動的具體方法,以有效提高幼兒的活動熱情,創新幼兒教育方案。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教育;動手能力

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認知外界環境,并借由實操過程、活動經歷來鍛煉自身的相關能力。在這樣的教育模式下,幼兒的成長帶有較為明顯的自主性、發展性特點。教師的教學工作的關注不能完全停留在“要求幼兒動手”上,更要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家園共育指導幼兒家長與教師同步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依靠家長與教師的聯動消除幼兒教育盲區,從而激發幼兒的實踐熱情,為幼兒提供學習、互動的機會,創新幼兒教育模式。

一、家園共育的教育優勢

1. 同步交流,提供幼兒教育靈感

為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教育活動應當包含各種實踐板塊,促使幼兒在產生操作興趣后積極參與。家園共育理念將家長與教師同步引入到幼兒教育活動中,結合幼兒的成長需求、實踐學習需求與活動興趣實施幼兒教育工作。對比傳統的教育模式,家長與教師可以在實施幼兒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對幼兒的活動能力、實踐興趣、學習特點進行討論,在分享幼兒教育資源的同時,根據幼兒的學習能力發展特點設計對應的動手能力訓練方案。家長為教師分享教育經驗,確保教師能夠對幼兒因材施教;教師進行教育活動的設計工作,結合家長意見提出多元化幼兒動手能力訓練方案。在互動的過程中,家園共育能夠同步完成情感教育、技能教育兩大任務,改變幼兒的學習態度。通過家長與幼兒園的相互配合,將教學過程內化為幼兒的學習經歷,使幼兒在家長與教師的共同引導下不斷進步。

2. 多元互動,完善幼兒教育模式

教師要針對幼兒的成長特點發展其動手能力,嘗試將多元理論知識融入幼兒教育活動中。家長與教師應該積極交流,針對幼兒的學習特點、學習需求導入互動實踐任務,以此來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熱情,對幼兒的實踐技能、實踐成果進行評價,從而逐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在新時期下,幼兒教育中包含著情感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等板塊,是帶動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育人過程。實施家園共育可以幫助家長與教師積極分享教育經驗,促使雙方共同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家長以情感引導幼兒,教師則幫助幼兒掌握關鍵技能,雙方相互配合,將教育過程內化為幼兒的成長經歷,提供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在指導幼兒動手操作時,家長與教師可以分別從實操、交流、技能訓練等角度引導幼兒,使教學模式更為完善。

二、借助家園共育提高幼兒動手能力的有效策略

1. 設計動手操作任務,家長與教師各司其職

興趣是引導幼兒參與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掌握理論知識的基本條件。對于學習能力不強、探索欲望旺盛的幼兒來說,借助興趣認知外界環境,掌握相關技能,正是其自身存在的基本學習特點。在家園共育中,家長與教師要注重幼兒活動興趣的表現:家長與教師同步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在合作的過程中了解幼兒的成長特點,從多角度激發幼兒的動手實踐熱情。配合家園共育,家長與教師可站在幼兒的角度上選擇活動話題,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以趣味實踐活動“做一個機器人”為例,家長可以配合家園共育活動與教師進行互動:家長負責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依靠展示、觀察活動調動幼兒動手操作的欲望。在家庭教育活動中,家長向幼兒展出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如積木機器人、鋼鐵機器人、變形機器人等,幫助幼兒感知、觀察,記錄機器人的特點與基本特征。家長通過對話的方式幫助幼兒積累學習經驗,發展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幼兒回到幼兒園中之后,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過程為幼兒提供活動素材,如積木、紙板、膠水等,要求幼兒根據家庭教育中的活動經驗做一個機器人。教師可以將家長的教育經驗應用到幼兒動手能力培養活動中,通過設計問題、實踐操作、幼兒作品評價等過程引導幼兒進行動手創作,將幼兒感興趣的“機器人知識”與動手能力訓練活動結合起來。家長與教師應該圍繞興趣實施家園共育,將幼兒教育轉化為以引導為核心的教育過程,讓幼兒主動動手進行操作,創新教學模式。

2. 家園共育掌握技能,家長與教師多元互動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愈發密切,為幼兒教育活動的創新開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家庭教育工作中,家長提供的幼兒教育經驗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針對幼兒的成長特點,家長與教師可以嘗試圍繞幼兒的動手能力設計對應的教學目標:家長與教師分別從情感、能力等角度上教育幼兒,依靠多元化互動帶給幼兒全新的學習體驗。技能教育為主、情感教育輔助,改變幼兒的學習態度。

以美術活動“雕像”為例,在家園共育環節,家長與教師需要針對幼兒的審美鑒賞能力、創造力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借由對美的解讀,培養幼兒出色的動手能力。為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深度推進家園共育,教師可以要求家長共同開展教學工作:依靠家長展示、教師教學的方式實施動手能力培養教育。家長為幼兒展出各種各樣的雕塑作品,利用橡皮泥、木質刻刀等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模仿。在教學活動中,家長可以選擇長方體、正方體等基礎圖形作為教學資源,幫助幼兒掌握幾何圖形的特點,認知幾何知識。在家庭互動之后,由教師繼續開展專業技能教學,利用刮刀、竹簽、壓板等材料繼續進行美術教學,通過實操展示幫助幼兒掌握相關美術技能。教師選擇漫畫、動畫等資源為對象,引導幼兒結合相關動畫形象進行手工創作。在幼兒初步掌握相關技能之后,家長與教師進行交流,為幼兒設計課后實踐作業,引導幼兒進一步應用相關技能。積極落實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聯動,為幼兒提供實操、互動的機會,可以逐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3. 家園共育交流經驗,家長和教師同步育人

配合家園互動理念在教育幼兒、指導幼兒的過程中創新幼兒教育模式要重視家長與教師的互動,即設計可以在家庭、幼兒園兩個環境中同步開展的教育模式,家長與教師及時交流幼兒教育經驗,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以幼兒教育活動“十指真靈活”為例,要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家長與教師不僅要重視幼兒活動興趣的培養,還要積極改變幼兒教育方式,確保幼兒具備參與實踐活動的基本素養。在家園共育環節,教師可以從游戲教學、技能指導兩個角度入手,分別設計幼兒教育板塊。家長負責幼兒手指靈活度的訓練,為幼兒準備繩索、扣子等材料,設計單手系扣、單手結繩等趣味游戲任務。家長引導幼兒分別對左右手進行訓練。家長對幼兒手指的靈活度、幼兒的興趣表現進行評價,通過線上群組、家庭觀察日記等方式將相關訓練成果傳遞給教師。教師則負責在相關教學活動中加入專業教學理論,設計科學化訓練任務,如手指力量訓練、關節力量訓練等,配合相關訓練任務,為幼兒的未來發展奠基。家長與教師協同配合,相互學習,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三、結束語

“動手之后再動腦”是幼兒成長的基本特點。在結合家園共育提高幼兒動手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互動性較強的教學板塊,不僅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和諧互動,更要鼓勵家長參與到幼兒教育活動中,設計活動方案,組織親子活動,帶領幼兒實踐。家園配合,共同育人,才能讓幼兒在實操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周麗霞. 成長共同體視域下家園共育改革的個案研究[D]. 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0.

[2]羅鵑. 學前教育家園共育模式探究[J]. 智力,2023(14).

猜你喜歡
動手能力家園共育幼兒教育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論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家長助教對促進幼兒園課程開發的研究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之方法
動手能力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培養
“折紙”中蘊含的數學思維與動手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