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對分課堂的全英文專業課教學設計

2023-08-08 17:30張洪智葛智凌一峰肖一冰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24期
關鍵詞:對分課堂

張洪智 葛智 凌一峰 肖一冰

[摘 要] 針對高等學校全英文專業課的特點與教學現狀,以“水泥與水泥混凝土”課程為例,引入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前準備、課堂教授、內化吸收、研討和考核等教學設計,以減輕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任務量和學生的聽課負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全面提升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同時,開闊學生在水泥混凝土領域的國際視野。通過總結對分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的問題,以期為土木工程全英文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全英文課程;對分課堂;水泥與水泥混凝土

[基金項目] 2020年度山東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工程材料類專業課全英文課堂教學改革——以‘水泥和水泥混凝土(英語)為例”(2021Y114)

[作者簡介] 張洪智(1990—),男,山東濟南人,博士,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綠色、智能水泥基材料和混凝土斷裂力學研究;葛 智(1977—),男,山東濟南人,博士,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與水泥基功能性材料研究;凌一峰(1989—),男,浙江紹興人,博士,山東大學齊魯交通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綠色膠凝材料與混凝土路面鋪裝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4-0110-04 [收稿日期] 2022-05-19

引言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也是發展中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由之路。為此,教育部倡導本科教學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全英文教學作為人才培養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在國內高校得到廣泛推廣[1]。與此同時,我國建筑公司和設計單位承擔了大量海外土建工程項目,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大道路基礎設施,因此,土木工程專業亟須與國際接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具備跨學科、跨文化交流等能力,具有高素質專業技能,能夠為國家戰略服務的高端土木工程專業人才[2]。

目前,全英文專業課多照搬傳統中文專業課程的教授模式[3]。受到語言壁壘的限制,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4]。本文以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全英文專業選修課“水泥與水泥混凝土”為例,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方式,減輕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任務量和學生的聽課負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5]。

一、“水泥與水泥混凝土”課程設置情況

“水泥與水泥混凝土”全英文課程是山東大學交通土建工程方向的選修課,共24學時,面向本科二年級學生開設。課程主要講授水泥基膠凝材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性能及施工等,著重培養學生對混凝土材料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使學生掌握混凝土材料的基本知識,為進一步參加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奠定基礎。本課程采用英文教材,全英語授課,能夠擴大學生的專業英語詞匯量,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使用能力,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培養學生的國際交往能力。在授課過程中,總結發現“水泥與水泥混凝土”課程存在如下問題。

1.語言。語言是專業課全英文教學面臨的關鍵問題,這里的語言問題涉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就教師而言,雖然目前全英文授課的高校教師大多具有海外留學經歷,但其全英文教學能力普遍低于英語課教師[6]。問卷調查顯示,學生普遍反映部分教師的英語口語不好,帶有地方口音,大大降低了全英文教學效果。就學生而言,雖然基本達到了大學英語四、六級水平,但缺乏專業英語訓練,特別缺少對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7],這就導致在授課過程中,部分學生由于聽不懂專業單詞,難以跟上教師的思路。

2.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由于教學過程全程采用英語授課,學生的部分精力需要分擔到對于英語的理解上,知識接受效率顯著降低[8]。若保持課堂教學內容及節奏與中文課堂一致,則大大增加了學生緊跟教師思路的難度;若降低講課速度,則難以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基本教學內容的傳授,更難以進行知識拓展,深入講解專業知識。對比中文授課和全英文授課模式下的學生專業水平發現,全英文授課班級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普遍低于同年級中文授課班級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

二、基于對分課堂的“水泥與水泥混凝土”教學設計

對分課堂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講授、內化吸收和研討[5],其主要創新點在于將講授和討論有效分割,并在兩個環節中間安排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實現內化吸收。其中,講授過程為先導,以教師精講為主,主要針對學習內容的理論框架、內在邏輯和重點及難點等做主線性講解,而對于一些具體細節、現實案例和存疑問題在隨后兩個環節進行學習提升。內化吸收過程是銜接教師講授與學生研討的重要環節,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其重點在于分配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和有效的學習資料,使學生獨立進行個性化消化吸收,有準備地進入課堂討論環節。在教師的掌控下,研討環節以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效果為主,是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深化知識體系、實現知識能力拓展提升的重要環節。

《高性能混凝土》是“水泥與水泥混凝土”課程的最后一個學習章節。其學習目標是學生能夠用英文描述高性能混凝土的定義、性能特征,掌握設計原理,理解其材料組成和各組分的作用,明確與普通混凝土的區別。以該章授課內容為例,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1.課前準備環節。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梳理關鍵專業詞匯及常用形容詞、動詞,建立“水泥與水泥混凝土”課程專業詞匯庫。課前,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章節的單詞學習,通過雨課堂發布課前作業,檢查詞匯學習達成度,特別強調長、難關鍵單詞的學習,如“superplasticizer”代表高效減水劑,“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對應輔助膠凝材料。另外,作業可反復作答,得分90分以上視為合格;否則,重新答題,直到合格。以此,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

2.講授環節。第一次上課時間為2學時。通過提綱挈領地講述學習目標及內容間的邏輯結構,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建立知識框架。這個過程主要講授高性能混凝土的定義、力學性能特征、基本設計理論(緊密堆積理論),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制備工藝。以高性能混凝土的發展過程為例,串聯本節知識要點和框架,具體如下:(1)1918年,人們首先認識到水膠比與混凝土強度的關系,即低水膠比能夠提升混凝土硬化后的密度,進而提高材料強度。然而,低水膠比帶來了混凝土低流動度的問題。(2)19世紀70—90年代,減水劑解決了低水膠比條件下混凝土流動度的問題,硅灰得到推廣應用,產生了高強混凝土。但是,高強混凝土具有更高開裂的風險,并不能稱之為高性能混凝土。(3)19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初,粉煤灰、礦粉等輔助性膠凝材料的推廣應用以及緊密堆積理論的提出,中和了硅灰和減水劑帶來的開裂風險,同時能夠實現混凝土強度高,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高性能混凝土。通過明確高強混凝土中各組分對于混凝土材料的作用,傳達材料組分與結構決定性能的思想。同時,課后留給學生“為什么高強混凝土會有高開裂風險?”“為什么輔助膠凝材料能在降低開裂風險的同時保證混凝土的高強度?”等思考作業。由于在前面章節已經教授了普通混凝土材料的收縮機理和材料組成(包含輔助性膠凝材料),因而學生可以結合前面章節的知識點回答這些問題。

3.內化吸收環節。課后,學生根據教師講述的邏輯思路和知識框架,通過課后學習資料,將所學內容填補到框架內,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結合視頻和文字內容自主學習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運輸、澆筑與養護工藝;根據學習資料,整理學習筆記,完成課后作業。此環節時間為一周。

4.研討環節。第二次課的上半小節的前30分鐘,要求學生4人一組,圍繞作業進行討論,復習學習資料,互相解答并展示各自的學習筆記。之后,完成以下事項:(1)每組推薦一份學習筆記進行講解、展示。(2)討論存疑問題。(3)在提綱范圍內為其他小組準備一道問題并將答案交給教師,用于組間競賽。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參與討論,只對小組討論進行觀察。上半小節后20分鐘,要求各組學生展示學習筆記,教師進行點評。課間,教師對組間競賽問題進行整理,并評估問題及答案的合理性。下半小節前25分鐘,由教師帶領學生針對各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答疑。在此環節中,教師的任務是對學生存在疑惑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更加深入細致的分析,不斷地強調重點和難點,復習知識點,以達到鞏固和提高的作用。下半小節后25分鐘為小組競賽階段。各小組輪流用英文發布問題,并由其他小組用英文進行回答。上述環節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實現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鞏固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

5.考核環節。根據課前專業詞匯達成情況(20%)、學習筆記完成情況(40%)、組內討論表現(20%)、小組競賽排名(20%)等進行考核評價。首先根據課前專業詞匯達成度情況進行打分,若完成課前答題考核則記為滿分,否則記為0分。其次根據學習筆記完成情況進行打分,總分為40分。再次組內討論表現是根據教師主觀觀察進行打分,參與討論或對討論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者均可得分。最后根據小組競賽排名,依次給予組內成員20、18、16、14、12分?;诖?,最終將本單元考核成績折合為平時成績,計入總分。

三、討論

對分課堂極大地減輕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任務量和學生的聽課負擔,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減輕語言問題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完成專業詞匯庫的學習和測試,能夠保證學生的專業英語詞匯水平滿足聽課要求,在教師教授環節聽懂學習目標及內容間的邏輯結構,提高學習效率,明確學習內容,建立知識框架。通過課下學習,有助于學生完成對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的消化吸收。另外,在教師的帶領下,討論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完成了基礎知識的鞏固和進一步拓展,同時進行了必要的英語口語交流,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英語交流能力,開闊了學生在水泥混凝土領域的國際視野。吸收環節的作業和學習筆記,以及研討環節的組內討論和小組間競賽為考核評價提供了必要的參考。

對分課堂教學形式對于全英文專業課教學有著天然的適應性,但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問題。

1.準備過程。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時間和內容有所減少,但課程的準備時間有所增加。(1)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梳理教學內容的理論框架、內在邏輯和重點及難點,從而保證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能夠形成知識框架。(2)需要精心給學生準備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在保證英文內容的基礎上,增設中文輔助教材,同時錄制相關視頻,豐富學生自主學習的形式。(3)需要設置難度梯度更加合理的作業題目。作業以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考查為主,輔以綜合運用和提高擴展型題目,同時設置與工程案例相結合的開放性題目。

2.研討過程。學生是研討環節的主體,教師是研討環節的觀測者和傾聽者,在給學生表現打分的同時,要了解學生在內化吸收過程中的體會和遇到的學習難點。同時,教師應該做好管理和引導工作,保證研討環節有序、高效地進行;學生在內化吸收過程中難免存在對學習資料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因而師生應在集體討論環節,共同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師在觀測與傾聽中發現的問題。

3.考核過程。對分課堂的重點是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調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內化吸收,因此,考核過程需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自主學習階段,從而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達成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教授和研討效果。

結語

本文以“水泥與水泥混凝土”課程為例,分析了該課程全英文教學實踐存在的語言和教學方式等問題?;趯Ψ终n堂教學理念,設計了教學案例,減輕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任務量和學生的聽課負擔,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全面提升學生專業英語水平的同時,開闊了學生在水泥混凝土領域的國際視野。最后,本文總結了對分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的問題,保障了授課過程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翟良鍇,胡曉夏.中國高校全英文教學的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53-54.

[2]王葉嬌,曾玲玲.采用對分課堂模式的“地基處理”全英文課程建設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9(49):148-150.

[3]寧國慶.探索如何提高工科大學生對全英文課程的課堂理解水平[J].教育教學論壇,2019(30):117-118.

[4]付紅,徐田柏.對分課堂中師生角色分析及實施機制[J].教育教學論壇,2020(53):306-308.

[5]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6]黎江玲,徐健,侯自兵,等.材料類專業課傳熱學全英文授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冶金教育,2020(1):38-39.

[7]張虎,常永勤,強文江,等.材料專業課全英文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6(4):18-20.

[8]曹霞,王建生.試論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2(9):94-95.

Teaching Desig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in Full English Based on the PAD Class: Taking C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as an Example

ZHANG Hong-zhi1a, 2, GE Zhi1a, LING Yi-feng1a, XIAO Yi-bing1b

(1. a. School of Qilu Transportation, b. Undergraduate School,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2, China; 2. Suzhou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Abstract: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English, PAD class was introduced to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Processes involving preparation, presentation, assimilation, 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study independently and lighten the burde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proposed teaching plan does not only improve the specialized English skill of students but also broaden their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in the field of cement and concrete. In the end, caution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the practice of PAD class were put forward. It is expected that presented work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English in civil engineering.

Key words: English course; PAD class; cement and cement concrete

猜你喜歡
對分課堂
“對分課堂”在《防火防爆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基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探索:基于微課和對分課堂的思考
“對分課堂”在《飯店收益管理》課程教學的實踐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包裝管理》教學中的運用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的英語課外作業設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